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山西省忻州市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通过对忻州市各县区的地质、地况、地貌及灾害发育程度等因素以及诱发地质灾害的降水因子(特别是暴雨、连阴雨)进行科学、客观的统计与分析,建立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计算机、网络通讯、数据库、预报集成等先进技术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级分为5级,1级为不可能发生,2级为可能性不大,3级为可能性较大,4级为可能性大,5级为可能性很大。2004年8月运用该系统向公众发布了2004年入汛以来第一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测忻州市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气象预报等级为3~4级,发生崩塌、滑坡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石羊河流域武威市地质灾害实况资料和武威市4个气象站(凉州、民勤、古浪、乌鞘岭)1971~2005年降水、大风沙尘暴等诸多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该流域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和天气与地质灾害的关系,结果表明,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主要广泛分布于南部山区天祝等地,水土流失、荒漠化、盐渍化等灾害主要分布于流域下游民勤等地;强降水和大风、沙尘暴天气都是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主要气象影响因素。并找出了降水与地质灾害的关系,确定了降水临界值;根据大降水集成预报结论和上级指导产品做诱发地质灾害的短期降水预报,利用当地天气实况、地质灾害地域特点、卫星云图、雷达等探测手段制做地质灾害预报并建立该市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并于2004年投入业务使用,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动态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油气管道安全运行构成了潜在的重大危害.阐述了遥感(RS)、GPS、GIS等新技术在评价和定量预测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研究状况,建立了两个非线性滑坡预测模型.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几条主要油气输送管道,提出了一套动态监测与定量预报系统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4.
卢氏县地质灾害滑坡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卢氏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等级区划,对滑坡个例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表明,降水对不同滑坡危险等级区域的影响不同。根据前期不同量级降水诱发的滑坡发生概率,拟合出不同地质易发分区的前期降水对滑坡的贡献率指数方程和山体滑坡有效降水量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卢氏县不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灾害区内山体滑坡预报指标模型。  相似文献   

5.
滑坡位移具有非线性特征,针对单变量的时间序列,首先引入相空间重构理论,将其扩展到多维的相空间中。再结合数据挖掘中的机器学习算法——支持向量回归算法(SVR)建立预测模型,并对李家湾滑坡的水平位移进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非常高的精度(均控制在94%以上),可以充分的应用于滑坡灾害的预测和预报。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精细化滑坡监测预警系统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滑坡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的特点,提出以精细化滑坡监测预警预报模型为核心,GIS和Internet技术为主要技术,采用C/S和B/S混合架构,设计实现了新的精细化滑坡监测预警信息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滑坡灾害信息管理、分析、决策、发布的一体化,提高了滑坡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的效率,改善了相关工作的技术方法,同时还可为相关管理部门制订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更加详实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阿城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山区、半山区多,且地势复杂,是山洪易发区域.山洪发生历时较短,暴涨暴落,极易诱发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研究和认识,提前监测和预警是防范山洪地质灾害的有效手段.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气象监测设备和预报服务资源,针对山洪灾害发生的特点,提供对山洪灾害防御的精细化预报服务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泗水县气象灾害预警平台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泗水县气象灾害预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情况、配置技术要求以及监测系统站网布设的原则。利用Internet网络、GIS地理信息、蜂窝网络带宽传输、嵌入式文语转换、LED显示控制等技术,按照山洪地质灾害预警平台配置技术要求以及监测系统站网布设原则,建设成了泗水县集无线文转语应急广播、电话应急广播、无线LED显示屏发布于一体的灾害预警平台,实现了各级气象灾害预警平台与相关部门的基础信息采集系统对接,建立社会经济和自然地理基础资料数据库、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山洪地质灾害指标库等资源的共享,已成为山洪灾害的及时监测、预警预报以及各类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的可靠稳定预警手段。  相似文献   

9.
在诸多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较大,其发生率和对人的伤害程度仅在气象灾害之后。介绍了地质灾害的危害,总结了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地面塌陷等常见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并针对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和危害阐述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统计了云南省瑞丽市灾害的类型及6个乡镇灾害的分布情况,同时分析了灾种发生的坡度、岩性组合以及诱发因素的种类。结果表明,云南瑞丽市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滑坡多发生在第四系成因的含砾粉土中;崩塌多发生在泥岩、片麻岩构成且地质构造发育的陡坎、陡崖部位;降雨是地质灾害最主要的诱发因素,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加剧了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地震也是诱发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薛辉  杨学青 《油气储运》2013,(12):1320-1324
中缅油气管道是第一条敷设于滇西横断山脉地区的大口径、高压力长输油气管道,首次遭遇滇西复杂地形、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灾群。介绍了该管道在地质灾害多发地段通过选用大变形钢管来提高管道本体抗应变破坏能力的做法,选取典型案例阐述了该管道在途经泥石流、滑坡、不稳定斜坡、危岩崩塌等各类典型地质灾害条件下时的敷设情形、地质灾害勘察结论、应对措施的选用和治理效果。以上设计建设方法与实践经验,对复杂地形和地质条件下的长输管道工程设计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图4,参7)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醴陵市地质灾害危害现状,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探讨了基于临界雨量模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技术方法。提出了醴陵市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思路,为今后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泾川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为基础,简要介绍了该区地质灾害发生的环境地质条件,分析了地质灾害的特点、成因及发育特征,可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减灾防灾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2010年福建省顺昌地区滑坡资料为基础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对福建顺昌地区山体滑坡发生与滑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ROC曲线和Kappa系数,探讨了随机森林模型在我国南方山体滑坡空间预测中的适应性,同时结合平均准确率降低度和平均基尼指数降低度,分析了不同滑坡因子的重要性程度及其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5个样本组建立的随机森林模型均有统计学意义,5个样本模型的滑坡总预判精度为86.88%~93.00%;随机森林模型制作的研究区滑坡危险性空间预测图与实际的滑坡分布情况基本吻合;归一化植被指数、滑坡发生当天降雨量、平面曲率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植被指数是滑坡形成的内因,而短时间的强降雨是滑坡形成的外因.研究结果说明随机森林模型适用于滑坡空间预测工作,具有良好的建模效果,可在相关研究工作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统计2011—2014年汉中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产品、检验质量、跟踪服务效果的基础上,探讨定量评估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的方法,提取预报准确率、预报服务覆盖率、预报服务时效、可能预防能力4个评估因子建立评估模型。通过实例评估,得出汉中市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效益评估为72%,说明风险预警准确率和服务时效是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水平的两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王瑞霞  冯明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628-11630
在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会理县农业地质灾害进行归类和分区,从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及岩性组合、气候、地震和人类活动等方面探讨了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分析了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太谷县位于晋中盆地东部,受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地质环境条件及人类经济活动诸多因素的影响,太谷县地质环境变得十分脆弱,已形成大量的地质灾害。太谷县地质灾害主要有:地裂缝、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和泥石流。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基本查清了太谷县地质灾害特征及其分布情况,并按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为该地区以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