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为了选拔适合我国东北寒冷地区栽培的桑树品种,对北方地区保存、引进的15份桑树品种资源材料进行了大面积生产鉴定试验。综合各品种的抗寒性和产量性状成绩,选拔出龙桑一号、辽鲁11号、桲椤桑3个性状较为突出的品种。3个品种在年均气温2.6℃、年均降雨量350 mm左右的干旱寒冷地区栽培,枯梢率分别为12.4%、21.3%、18.0%,桑叶产量分别达到10500、8700、11280 kg/hm2,具有抗寒性强、产叶量高的特点,适合作为东北寒冷地区养蚕用桑和生态经济林建设栽植的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2.
桑树的合理密植与桑叶产量、蚕茧质量之间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宁省朝阳市主栽的4个桑树品种棹椤、育8号、育16号、辽鲁11号进行密植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桑树品种适合不同栽植密度,合理的栽植密度对提高桑叶产量和蚕茧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朝阳地区合理的栽植密度为2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3.
寒地实生桑栽植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地主栽的青龙、秋雨、泰平三个品种的实生桑,分别进行三个密度的无干密植,实行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刘测定的夏秋两期养蚕的总产叶量统计分析,确定三个主栽品种与密度的最佳组合。即秋雨实生桑栽植密度4000株/667m~2为最佳组合,产叶量最高,青龙实生桑栽植密度5000株/667m~2次之,而泰来实生桑栽植密度4000株/667m~2的组合最差,在当地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4.
曲都 《四川蚕业》2010,38(2):10-12,22
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通过对栽植密度为600株/667m2,留条7500~8000条/667m2,中干拳式树形,基础生长势中等的育2号、育151号、油桑、桐乡青、南一号、实钴11-6、湖桑32号等7个桑树品种生物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对比调查,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是油桑、育2号、实钴11-6、桐乡青4个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5.
选择冀桑2号、鲁插1号、坎下白、桲椤和湖桑32号,测定这5个桑树品种的叶片绝对含水量和鲜重含水量。结果表明,冀桑2号、坎下白和湖桑32号的叶片鲜重及干重在第十八位叶达到最大值,鲁插1号和桲椤在第十一位叶达到最大值;而5个桑树品种的叶片绝对含水量和鲜重含水量均在第四位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王泽林 《蚕学通讯》2009,29(4):16-19
在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通过对栽植密度为600株/667m^2,留条7500~8000条/667m^2,中干拳式树形,基础生长势中等的育2号、育151号、油桑、桐乡青、南一号、实钴11—6、湖桑32号等7个桑树品种生物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对比调查,结果认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是油桑、育2号、实钴11—6、桐乡青4个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7.
吴钢 《四川蚕业》2013,41(2):27-28
<正>近年来四川省果桑产业发展迅猛,果叶兼用、桑果鲜销、桑叶养蚕,成为广大蚕农增收新途径。据统计,2013年全省有果桑面积6666.7hm2,鲜果产值1.5亿元。但果叶兼用桑如何剪伐才能使桑树产果量大质优,同时保证养蚕用叶,进而提高667m2桑综合产值及效益?近期我们到攀西地区调研,当地业务部门及蚕农总结出果叶兼用桑剪伐及管理方式,可实现667m2桑产量质量效益最大化,现将其主要剪伐方式介绍如下。1德昌模式德昌果叶兼用桑,通常选用水肥条件较好的田地栽植。其栽植密度:行距1 m,株距0.5 m,667m2桑约1300株,树型低干。果叶兼用桑品种  相似文献   

8.
1适合复合栽植的桑园条件 1.1桑树品种及栽植密度 以树型直立型桑品种为主,如育7-11品种。亩栽1 000株,宽窄行栽植,宽行株行距为0.4m×2m;窄行株行距为0.4m×1.3m,便于管理和间作。  相似文献   

9.
摘 要:研究不同栽植密度对广西农科院园艺研究所自主选育的大果甜杨桃1号、大果甜杨桃3号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选择最合适大果甜杨桃栽培的密度,为生产高产优质的大果甜杨桃、完善甜杨桃相关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4组不同的栽植密度(22株/667m2、44株/667m2、88株/667m2、176株/667m2)处理,连续测定第3年、第4年、第5年果树的产量及果实品质生理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栽植密度对大果甜杨桃果实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当栽植密度为88株/667m2时,5年生杨桃树产量达到最大且高于其他处理组;而果实品质指标与22株/667m2、44株/667m2的2个栽植密度间差异不显著。对栽植密度为176株/667m2的4年生杨桃树间伐至栽植密度88株/667m2,栽培的第5年杨桃果实产量明显提高,但仍然低于最初按照88株/667m2密度栽培的产量。结论:4种密度试验中,大果甜杨桃栽植密度为88株/667m2时产量最高,果实品质好,经济效益最大为最佳栽植密度,可在生产上广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在桑树栽植密度和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对春伐桑树不同技术处理与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是栽植密度为每667m2种植1 000~1 200株、N∶P2O5:K2O=10∶5∶5的施肥比例,每667m2桑园面积留条7 500~8 000根,低干无拳式树形的组合,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桑树生长发育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12—2016年,平利县组织开展了桑园间作套种茶树生产效益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桑茶间作套种第一年的生产投资较高,但低于普通密植桑园和纯茶园单独建园的投资之和;进入丰产期后,3种不同栽植密度的桑茶间作套种园的生产收益均高于普通密植桑园和纯茶园,以每667m~2栽桑1000株和750株的桑茶间作套种园生产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2.
试验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对667m2桑地面积栽植密度与桑叶产量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是栽植密度1000~1200株/667m2、留条数7500~8000条/667m2、低干无拳式树形,可显著提高春叶产量和秋叶产量及年产叶量,生产中可推荐采用。  相似文献   

13.
密植桑园桑树营养特性的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密植桑园不同密度下不同品种桑叶营养含量分析表明,氮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随密度提高而提高,而磷与钾的吸收则相反,同一密度下不同品种桑叶养分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抗寒桑品种龙桑一号育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新品种龙桑一号具有抗寒性强,抗桑细菌病、褐斑病能力强的特性。在黑龙江省产叶量比对照种秋雨桑高10—31%,养蚕试验中春季万蚕收茧量增10%,秋季增25%。国家品种鉴定中,单位面积产叶量、产茧量、茧层量分别高于对照种15%、30%、31%。养蚕试验成绩:万蚕茧层量、五龄100公斤桑产茧量,万蚕产丝量,五龄100公斤桑产丝量,分别增12%、13%、11%、14%。  相似文献   

15.
新一代桑品种产质量比较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增加单位面积桑园的经济效益,提高蚕桑产业的竞争能力,桐乡市于1998年引进近年新育成桑品种22个,经3年种植初选,将8个品种的成林桑,于2001—2002年连续2年作产质量、抗性和农艺性状的比较签定试验,筛选出了新一代4个桑树优良品种:丰田2号、农桑14号、农桑12号和育71—1,与荷叶白相比,单位面积桑园产叶量增加22.3%—34.9%,万头蚕收茧量增加5.3%—10.1%,万头蚕产茧层量增加10.5%—14.0%,抗逆性强,农艺性状好,适宜于杭加湖和相应蚕桑地区种植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对3个桑品种生理生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湖桑32号、农桑14号和丰田2号等3个桑树品种的光合特征及叶绿素的部分参数。3个品种的光补偿点为3.58~50.10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为0.022~0.051,湖桑32号>农桑14号>丰田2号;光饱和点为1 436.78~1 571.43μmol/(m2.s),丰田2号>农桑14号>湖桑32号;CO2补偿点为62.87~103.40μmol/mol,CO2饱和点为921.88~1 055.56μmol/mol,其中,湖桑32号的CO2补偿点和饱和点、羧化效率及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最大再生速率(Pmax)均较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品种;叶绿素相对含量丰田2号>农桑14号>湖桑32号,表明丰田2号单位叶面叶绿体数量较多,具有相对较大的光合潜力;光化学效率和光合电子传递效率分别为0.746 2~0.801 8、1.58~3.43,其中丰田2号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值显著高于其它2个品种,具有一定光适应和抗逆性能力。  相似文献   

17.
安美君 《蚕业科学》2005,31(1):88-90
对黑龙江省的3个主栽桑树品种秋雨、青龙、泰来进行无干栽植密度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同桑树品种有不同的适宜栽植密度。秋雨和青龙在60000株/hm2、泰来在75000株/hm2栽植密度下产叶量达到最高。桑树合理密植对桑叶质量影响不显著,但增加到60000~75000株/hm2后,随栽植密度的增加,养蚕质量也随之下降。栽植密度对养蚕质量各因素的影响,因桑树品种不同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根据桑树嫁接原理,对现行嫁接技术进行改革。研究表明,不同桑树品种间,育苗成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农桑8号、盛东1号、农桑14号、农桑12号、荷叶白、海宁桑,分别为91.1%、89.4%、86.3%、84.6%、82.0%和80.5%:利用本技术,自行育苗,经济效益为3535元/667m^2;生产嫁接体出售,出售单位经济效益1000元/667m^2(2.5万株),种植农户经济效益2290元/667m^2。  相似文献   

19.
高密度草本化栽培对饲料桑全株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密度对饲料桑‘特优2号’(Morus alba‘teyou No.2’)全株产量及饲用价值的影响,探讨最适栽培密度。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连续3年对不同密度下的饲料桑产量进行测定,并就进入丰产期的饲料桑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进行评定。结果显示,密度对饲料桑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栽植年限的增加,饲料桑产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同一年份内均以105000 plant·hm^-2密度下产量最高。饲料桑的总产量变化趋势与其产叶量的变化一致;密度对饲料桑的茎叶比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总分枝数呈现先升高后略降低的趋势,株高变幅为75.33~78.33 cm,分枝数变幅为11.67~12.33;主茎粗、单枝叶片数随着密度增加而降低,茎粗变幅为0.64~0.75 cm,叶片数变幅为11.67~12.67。密度对饲料桑饲用品质影响显著。随着密度的增加,饲料桑全株粗蛋白(crude protein,CP)、粗脂肪(ether extract,EE)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105000 plant·hm^-2密度下全株CP和EE含量最高,分别为16.60%和3.67%;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在75000 plant·hm^-2密度下最低,均值为42.84%和30.18%;灰分(crude ash,CA)含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最高为8.69%;所有密度下的相对饲用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范围为128.19~141.93。综合考虑,适宜川东北地区推广的高产、优质饲料桑栽培密度为105000 plant·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