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文章在分析讨论了影响圆锯片极限转速的一些重要因素后认为 ,包括锯片材料、结构、尺寸、内应力影响的最低共振临界转速是制约锯片极限转速的重要因素 .考虑到诸多影响因素后 ,文章建议圆锯片的最高极限转速以不超过该锯片未适张时的最低临界转速的 50 %~ 6 0 %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利用非线性理论和矩阵摄动理论,研究了离心力场,切削温度场及辊压适张度位置对圆锯片动态特性和临界转速的影响,对离心力场,切削温度场共同作用下锯片最佳辊压适张处理位置进行了计算分析,还分析了锯夹半径对最佳辊压位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MJ345A型木工带锯机为研究对象,空载下,运用先进的北京波普振动分析仪和Vib’sys振动信号采集、处理和分析软件进行振动信号采集和分析,通过锯条横向振动位移、自功率谱分析得出:对锯条横向振动位移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为主轴转速,其次为锯条张紧力,皮带张紧力为不显著因素;最佳工艺参数为锯轮主轴转速831 r·min-1、锯条张紧力22N、皮带张紧力34.9394 N。在调锯最佳工艺参数下,使用宽度16 mm、厚度0.7 mm的带锯条的MJ345A型细木工带锯机,对锯条产生裂纹前后的振动信号进行相关分析表明:横向振动位移如果在0.65~0.77μm之间,振动主频率在420~446Hz之间,则说明锯条已经产生至少1条超过3 mm裂纹缺陷,需要及时更换带锯条。  相似文献   

4.
以牡丹在江木械机械厂生产的MJC1125型精密裁板锯为例,应用根动力学中单盘转子的临界转速理论对主锯片的临界转速进行了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认为,该机所确定的最高额定转速6000r/min远远小于锯片的最低临界转速,只是最低临界转速的65%,有足够的安全储备量,最高额定转速确定合理。  相似文献   

5.
竹材加工工具的设计改进一般要考虑竹材和锯片的结构和性能,而其中伐竹锯片的力学特性、转速和切割过程中的振动特性是设计伐竹机械较为关键的参考因子。针对竹秆切割模型与竹秆切割时锯片和竹纤维之间产生的切割力研究,首先对圆锯片切割竹秆的过程进行动力学模型简化,抽象出实际切割系统的近似特性;进而对于竹秆切割试验的数据进行频谱分析,获得该切割过程在频域方面的特性;最后利用LS-DYNA仿真软件对切割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参数分析,计算出竹秆切割时的锯片最佳转速约为1 155 r/min,在该转速以上工作可减少切割时产生的振动。将机械系统建模和动态分析与试验数据相结合,并将试验数据代入计算得到在切割过程中竹秆受到圆锯片的切割力约为94.38 N,LS-DYNA仿真结果显示动力学模型的计算拟合良好。该结论可为伐竹机械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木工适张带锯条的振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正  蒋希时 《林业科学》2008,44(1):128-133
应用振动理论,对经过适张处理后的木工带锯条进行研究,确定张紧力与系统固有频率之间的关系,提出将带锯条的振动简化为弦的振动与受拉伸的梁振动.用电测法测应变换算张紧力,用频谱分析法测量系统的固有频率,理论解得到试验支持,同时计算张紧力和张紧应力.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验收调整带锯条动态张紧力范围的方法,该方法实测带锯条在静态和动态下的固有频率,据此用弦振动公式推算出带锯条的静态和动态张紧力,其推算精度与调整带锯条张紧力范围吻合。本文用弦振动简化理论模型给出的规律符合木工带锯条张紧力和固有频率间的实际情况,所提出的测量动静频方法,可以作为调整带锯条动态张紧力验收手段这一问题的研究和工程应用。通过激振的方式检测带锯条的固有频率,判定其张紧状态,进而实现带锯条张紧的动态调整,对木工带锯条理论的深入研究和装备技术的改进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一种圆锯片适张状态的检测方法及实现的系统 .该方法采用锯片适张前后固有频率的变化幅度 ,锯片单点加载情况下一定半径圆周上的横向变形量和端面圆跳动三个特征参量 ,表述一个锯片的适张程度、适张均匀性和平整性 .应用计算机控制的检测系统 ,经过对大量不同规格木工锯片和大型金刚石锯片的检测 ,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1 引言本文的第一部分(见本刊1993年4期)描述了锯片张紧和整平的性能及实际工作中这些性能是如何测量的。而这一部分对于调整和修整锯片的张紧和整平状态及这些技术的理论基础,加以论述并通过对实际技术的描述作出结论。用于锯片张紧和整平的方法如同用于测量这两种性能的方法一样,有许多内在的联  相似文献   

10.
高速复杂电机转子的振动和临界转速分析,对于确保其在安全转速范围内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递矩阵法,另一种是有限元法.本文针对大型感应电机转子的振动,采用模态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及临界转速计算.先使用实体建模软件Solidworks进行实体建模并且计算质量,再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简化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然后算出临界速度和固有频率,最后将分析结果与DyRoBeS仿真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本研究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杠杆压铊张紧系统带锯产生振动的原因,进行了试验和理论研究。用2034型频谱分析仪试验表明,带锯条振动属于复杂周期信号的离散型频谱,是由多个简谐振动叠加而成;同时理论考察分析表明,带锯条杠杆压铊张紧系统不同于秤量重物的“平衡秤”,不可能达到“静平衡”,而是在锯轮参数激振作用下形成周期性受迫振动。锯轮参数激振和杠杆压铊张紧系统位移激振之间交互作用,是使带锯条产生周期振动并引起张紧力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木工铣床空载功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X519A型木工铣床为实验样机,对木工铣床空载功率的各种影响参数,如主轴转速,皮带张紧力,刀片的迎风面积和刀片数等进行了实验研究,提出了木工铣床空载功率的计算方法,为木工铣床驱动功率的确定和结构的合理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华滨 《林业科学》1990,26(1):67-73
本文根据锯条不对称弯曲(或脉动)循环交变应力的持久极限,提出带锯条安全容许的高张紧力公式,并与日本木材工业手册(1982)的张紧力计算式和瑞典Kockums集团公司的高张紧力上限线作了对比。分析研究证明,作用于带锯条并转化成等效脉动循环容许的最大变应力大约为250N/mm~2。要提高张紧应力,必须使用较薄的锯条,以降低弯曲应力来补偿张紧应力的提高,保持总应力状态大致不变。  相似文献   

14.
将未适张、辊压适张、锤击适张圆锯片装在不同直径的夹盘上,施以相同的夹紧力后进行振动模态分析。实验证明,不论是未适张圆锯片,还是辊压和锤击适张圆锯片,随着夹盘增大,锯片各阶固有频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辊压适张圆锯片二阶振动模态的固有频率没有增加或只有少量增加,锤击适张圆锯片四阶以上振动模态的固有频率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5.
精密金刚石带锯该带锯由电于控制系统、电机、传动机构,张紧调节系统、导向系统、工作台和锯条组成。利用电子控制系统控制电机转速,电机驱动传动系统转动。锯条安装在传动系统上,利用摩擦力带动锯条转动。从而实现对物体进行任意切割。由于精巧的设计和优质的选择,使...  相似文献   

16.
该带锯由电子控制系统、电机、传动机构、张紧调节系统、导向系统、工作台和锯条组成。利用电子控制系统控制电机转速,电机驱动传动系统转动,锯条安装在传动系统上.利用摩擦力带动锯条转动,从而实现对物体进行任意切割。由于精巧的设计和优质的选择,使得该机的寿命和切割能力远远超过木工带锯和金刚石  相似文献   

17.
圆锯机的特点是刀轴转速高、惯性大、制动困难,生产过程中的噪声、振动和劳动强度大,容易发生工伤事故。圆锯伤人的原因,一是由于操作失误手触及锯片,二是在锯割中遇到木料过湿、有节疤或锯片磨损变钝等因素造成的木料弹崩伤人。为了防止发生事故,必须安装防护装置。  相似文献   

18.
1圆锯片适张度检查和修正的必要性锯片锯割时,圆锯做回转运动,圆锯片除了受木材摩擦力外,还受到离心力的作用。锯齿与木材摩擦产生的切削热量,在边缘处比中间部分大得多,所以外口膨胀伸长,边缘部分松驰。因离心力与回转速度(切线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转速大的锯片边缘部分较中央部分伸张的多,这也造成了边缘的松驰。由于锯片边缘部分和中央部分的张紧程度不同,因此在切割木材时,锯片不稳定,其圆周不能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而变成“波浪形”,导致锯割困难,锯出的材面不平,甚至无法进行锯割。为了克服这种现象,首先要对适…  相似文献   

19.
张紧承载索是架设集材索道工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一般先用绞盘机(或手扳葫芦)对承载索进行预紧,再通过复式滑车的增力作用完成张紧工作。合理的复式滑车间距,是保证张紧承载索既安全而能一次成功的关键因素。如何比较准确且较快地确定复式滑车间距,现介绍两种有效的计算方法供参考。一、预算法  相似文献   

20.
《林产工业》2021,58(5)
研究设计一种用于人造板表面贴面装饰或胶合板热压成型的等压气浮动低压短周期连续热压机,从理论上设计计算了等压气浮动低压短周期连续热压机钢带的张紧力、摩擦力、钢带受热和张紧条件下的延展率、钢带与热压板之间气垫的压缩空气耗量等参数,并通过有限元热构耦合作用模型计算了钢带工作过程中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等压气浮动低压短周期连续热压机设计方案具备实际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