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创新南亚热带桑蚕品种资源,实现专养雄蚕,进一步提高广西蚕茧质量。【方法】2005年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引进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雄蚕品种材料进行培育改良。【结果】初步培育的雄蚕基础材料平桂12L1L2·平28、平桂10L1L2·平32在生命率方面均有所提高,其中品种平桂12L1L2·平28最明显,虫蛹生命率达87.26%,比其亲本平28提高了22.15%(绝对值,下同);两个培育材料的茧层率分别为23.32%和21.64%,较充血亲本7532提高了2.44%和0.76%;其雄性个体与常规品种雌性个体杂交,所得F1代雄蚕率达100.00%、茧层率在23.50%以上、结茧率在97.00%以上,茧丝质各项指标较其雄蚕亲本均有所提高。【结论】将性连锁平衡致死系性别控制基因导入广西常规基础品种7532中培育改良获得的平桂12L1L2·平28和平桂10L1L2·平32,生命力较强,饲养成绩良好,经后续转育改良,可成为热带、亚热带型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雄蚕品种,在广西区内可实现专养雄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创新南亚热带桑蚕品种资源,实现专养雄蚕,进一步提高广西蚕茧质量。【方法】2005年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引进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雄蚕品种材料进行培育改良。【结果】初步培育的雄蚕基础材料平桂12L1L2·平28、平桂10L1L2·平32在生命率方面均有所提高,其中品种平桂12L1L2·平28最明显,虫蛹生命率达87.26%,比其亲本平28提高了22.15%(绝对值,下同);两个培育材料的茧层率分别为23.32%和21.64%,较充血亲本7532提高了2.44%和0.76%;其雄性个体与常规品种雌性个体杂交,所得F1代雄蚕率达100.00%、茧层率在23.50%以上、结茧率在97.00%以上,茧丝质各项指标较其雄蚕亲本均有所提高。【结论】将性连锁平衡致死系性别控制基因导入广西常规基础品种7532中培育改良获得的平桂12L1L2·平28和平桂10L1L2·平32,生命力较强,饲养成绩良好,经后续转育改良,可成为热带、亚热带型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雄蚕品种,在广西区内可实现专养雄蚕。  相似文献   

3.
采用回交法,利用常规家蚕品系红云回交改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材料平28,育成了新的日系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红平4,并与限性皮斑中系品种蒙草组配成雄蚕杂交组合蒙草×红平4.经实验室和农村鉴定,蒙草×红平4的雄蚕率达98%以上,健康易养,茧丝质优,产量和产值稳定,是一个优良雄蚕品种,适宜云南春季和秋季饲养.  相似文献   

4.
红麻雄性不育株的发现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利用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可实现专养雄蚕的目的。但现行蚕品种缺乏平衡致死系的性别控制基因 ,不能人为控制性别。本文通过一个生物实例 ,介绍一个把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的性别控制基因导入现行品种的方法 ,使现行品种也具有性别控制能力 ,达到生产上专养雄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蚕桑生产新技术:专养雄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蚕业科学家运用生 物信息学的最新方法,育成 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统品 种,用该系统的雄蚕与常规 品种雌蚕杂交,后代雌蚕卵 在一定的温湿度控制下不孵 化。而雄蚕卵均能正常孵 化,达到专养雄蚕目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进行雄蚕品种选育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雄蚕生命力较雌蚕强,食桑少,叶丝转化率和茧层率高,雄蚕丝的纤度细,丝质优,容易缫制高品位的生丝.专养雄蚕是蚕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控制蚕的性别以实现专养雄蚕是一项高新技术,已达到实用化水平.本文在总结实际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进行雄蚕品种选育的方法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有助于科研工作者在该领域内积极地进行探索和交流.  相似文献   

7.
家蚕雄性培育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雄蚕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专养雄蚕成为蚕业科技的主攻目标之一。家蚕雄性培育技术主要有:家蚕性别限制技术、人工雄核发育技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技术、利用环境条件控制雄蚕孵化技术、化学诱导雄性培育技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技术已在生产上应用。家蚕雄性培育技术最有发展前途的是化学诱导技术,具有不受家蚕品种、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限制,均可实行调控。  相似文献   

8.
平48(以下简称P48)是通过转育方法将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群体性比控制基因转移到白云品系培育而成的。研究以P48与白云(BY)这对近等位基因系为分析材料,利用AFLP筛选并分析差显标记,经PAGE电泳、片段回收、克隆、测序及与家蚕(P50)基因组数据库序列比对发现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Z染色体特异性连锁标记C094,该标记与P50的对应序列间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设计差异引物对P48与P50及其杂交F1代进行PCR验证,确定C094标记与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P48致死基因l1连锁,这为进一步鉴定及克隆致死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家蚕遗腹卵率的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6个原种按完全双列杂交法安排试验,对组配的36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结果,用数量遗传学及统计学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家蚕遗腹卵的发生,在原种间、杂种间均有一定的差异性。以日系杂交原种有偏高的倾向。造卵数与遗腹卵率的相关分析表明,蚕的遗腹卵率并不依造卵数的增多而增加。家蚕亲本的遗腹卵率多时,其杂交后代的遗腹卵率也高,遗腹卵的遗传表现为超显性,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亲本以显性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频率,推测其基因数目至少有3对。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选育适于广东蚕区饲养的抗 BmNPV 家蚕新品种,为 BmNPV 病易发季节提供稳产性能好的家蚕品种。【方法】通过累代病原胁迫、航空诱变的方法创制抗性家蚕种质,再采用杂交与系统选育的方法,分别育成中系品种和日系品种,在此基础上进行中·中 × 日·日四元杂交组合的组配,以广东省现行家蚕品种两广二号为对照,进行实验室品比、抗 BmNPV 能力检测和连续 2 年的实验室共同鉴定、农村生产鉴定。【结果】育成中系家蚕品种芙抗、春 5N 和日系家蚕品种航 7、7532N,并组配获得四元杂交组合芙抗·春 5N× 航 7·7532N,命名为粤蚕 11 号。该品种对 BmNPV 的抗性极显著高于对照,在实验室共同鉴定试验中的综合表现为:龄期经过与对照品种两广二号相当,生命力强,虫蛹率 97.58%,全茧量 1.712 g,茧层量 0.369 g,茧层率 21.55%,万蚕收茧量 16.874 kg、万蚕茧层量 3.636 kg,一粒茧丝长 942 m、解舒率 80.15%,茧丝纤度 2.568 dtex、净度 93.5 分。【结论】粤蚕 11 号发育、眠起齐一,对 BmNPV 具较强抗性,产量高,茧丝质优良,是一个易繁易养、综合性状优良的家蚕新品种,于 2019 年 10 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新品种鉴定,适宜在广东蚕区全年饲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乐果乳油、毒死蜱乳油和克螨特乳油3种农药在桑树上混合喷施对云南省常用品系家蚕原原种的安全性,为蚕区桑园害虫防治及科学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40%乐果乳油15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和40%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按1:1:1混配后喷施防治桑树害虫,分别采摘药后10和14 d桑叶饲育云蚕7A、云蚕7B、云蚕8A、云蚕8B、菁松A、菁松B、皓月A和皓月B等8个品系家蚕原原种,并调查其龄期发育经过、生命力成绩(结茧率和健蛹率)、茧质成绩(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及卵质成绩(单蛾良卵数、不良卵数和总产卵数)。【结果】3种农药混施未对桑树产生药害;以药后10和14 d采桑叶饲育家蚕,发现8个品系家蚕原原种的发育经过均未受影响,且无急性中毒死亡现象。饲育药后10 d桑叶对云蚕7A、云蚕7B和云蚕8B等3个品系家蚕原原种的生命力、茧质及卵质成绩影响较大;对云蚕8A的卵质成绩无影响,但其生命力和茧质成绩均受影响;对皓月A的生命力和茧质成绩有影响;对菁松A、菁松B和皓月B等3个品系家蚕原原种的茧质成绩有影响。饲育药后14 d桑叶对云蚕7A、云蚕7B、云蚕8A、云蚕8B、菁松A、菁松B和皓月B等7个品系家蚕原原种的生命力影响不明显,但对皓月A的生命力有一定影响;对8个品系家蚕原原种的茧层率影响不明显;除云蚕8B的单蛾良卵数和单蛾总产卵数较清水对照显著降低外(P< 0.05),对其他7个品系家蚕原原种的单蛾良卵数和单蛾总产卵数影响也不明显。【结论】8个品系家蚕原原种在取食药后10 d桑叶后其生命力、茧质及卵质成绩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取食药后14 d桑叶后除云蚕8A、云蚕8B和皓月A外,其他品系家蚕原原种的生命力、茧质及卵质成绩受影响不明显,表明云蚕7A、云蚕7B、菁松A、菁松B和皓月B等5个品系家蚕原原种在药后14 d采桑叶饲育安全。综合家蚕的生命力、茧质及卵质成绩,不同品系家蚕原原种对乐果乳油、毒死蜱乳油和克螨特乳油3种药剂混施的敏感性排序为云蚕7B>云蚕8B>皓月A>云蚕7A>云蚕8A>菁松B>皓月B>菁松A。  相似文献   

12.
家蚕品种金秋及其杂交亲本的蛋白质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家蚕杂交育成品种及其亲本蛋白水平的差异,从蛋白水平分析育成品种的基因结构,为阐明杂交育种成败的分子机理创造条件。【方法】采用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分析杂交亲本及其育成品种的丝腺、血淋巴和中肠的蛋白质表达谱。【结果】3种组织器官中育成品种金秋与两个亲本的匹配蛋白斑点比例只达到70%左右,剩余30%左右是各个品种的特异蛋白斑点;在匹配蛋白斑点中,还有9%~24%的蛋白表现上调和下调。这些特异蛋白可能是两个亲本的基因在杂交育成品种中产生了互作而形成的新蛋白,也可能是对相同的蛋白进行了不同的修饰而获得的修饰蛋白。【结论】新品种的育成,除了汇集亲本的优良基因外,还有赖于基因互作产生的新功能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60Co-γ射线照射家蚕羽化前2~3日雌蛹,羽化后与未经照射的雄蛾交配制种,于R群体中发现了一种双亲没有的新性状个体--高度油蚕.其幼虫皮肤透明度高,但没有其他高度油蚕的致死性,经多代饲养,体质强健,生殖吵力也正常.对其进行遗传分析和连锁检索,结果:该油蚕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突变;与红色卵(re)连锁,属于第5连锁群;其油蚕性比中国油(oc)高,与oc杂交后代均为油蚕,确定其基因座位是:5-40.8.基因符号命名为:coco.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东甘薯育成品种遗传背景与品种间亲缘关系,为甘薯育种亲本选择和杂交组合有 效配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 1978—2016 年广东省育成的通过国家鉴(认)定或省审定的 57 个甘薯品种基 本信息,分析广东省育成甘薯品种基本概况、亲本来源、系谱关系及衍生品种情况。【结果】广东甘薯育成品 种主要利用品种间定向杂交(59.6%)或集团杂交(29.8%)选育而成,育成品种类型以鲜食型和鲜食兼用型为主、 占 86.0%;57 个甘薯育成品种溯源直接亲本 61 个,原始亲本 42 个,其中禺北白、湛薯 75-57、普薯 3 号和新竹 头作为原始亲本,使用频数较高,衍生品种数 14 个以上;广东省甘薯育成品种系谱主要以地方品种或早期广东 省本地育成种及其衍生品种为骨干组成,可划分为 4 个脉系:湛薯 75-57 脉系、广揭脉系、广普脉系和其他脉系; 广东育成品种作为直接亲本已先后培育出 50 个甘薯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结论】广东甘薯育成品种所用 亲本呈现明显的“广东特色”,遗传基础较窄,为扩大甘薯品种遗传基础,在广泛引进收集国内外优异甘薯种 质资源拓宽亲本的同时,亟需对甘薯种质资源尤其是地方品种资源进行精准鉴评以挖掘优异种质,培育优质亲本。  相似文献   

15.
家蚕60Co-γ射线诱发油蚕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60Co-γ射线照射家蚕羽化前2-3日雌蛹,羽化后与未经照射的雄蛾交配制种,于F3群体中发现了一种双亲没有的新性状个体-高度油蚕。其幼虫皮肤透明度高,但没有其他高度油蚕的致死性,经多代饲养,体质强健,生殖力也正常。对其进行遗传分析和连锁检索,结果:该油蚕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突变;与红色卵(re)连锁,属于第5连锁群;其油蚕性比中国油(oc)高,与oc杂交后代均为油蚕,确定其基因座位是:5-40.8。基因符合命名为:oc^co。  相似文献   

16.
蚁蚕期个体形体特征在蚕种杂交率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验蚕种杂交率是蚕桑生产的重要工作,但生产上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方法】采用体视显微镜(解剖镜)放大观察蚁蚕。【结果】不同蚕品种具有不同的蚕体颜色、斑纹、斑纹颜色和形状、体型等形体特征,这种形体特征与4、5龄大蚕的形体特征不同,据此发明了一种根据蚁蚕期形体特征检验蚕种杂交率的方法。该方法是采用体视显微镜和摄影设备首先建立每一个家蚕品种蚁蚕期个体形体特征的图文数据库;然后将待鉴别家蚕品种的形体特征与数据库中已知品种的形体特征进行一对一的比较分析,按照概率分布理论和抽样推断方法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推断;为了同时减少将不合格蚕种误判为合格蚕种及将合格蚕种误判为不合格蚕种的鉴定风险,拟采用2次抽样检验方法,2个样本组成都为1 000个个体,当第一检和第二检检出纯种数分别小于等于38和79时判为合格蚕种。【结论】本方法可达到简便、正确、快速、低成本、早时期的检验蚕种杂交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主推家蚕品种云蚕7×云蚕8推广10多年来,某些性状发生了退化,原种云蚕7B×云蚕7A交配能力下降,散对率高达20%以上,抗性降低。本实验采用循环杂交法,回交法等育种方法将保存的云蚕7母种进行循环杂交,经5个世代后形成了新系统,复壮后的新系统在品种抗性、茧层率及散对率等方面都优于复壮前系统,云蚕7B×云蚕7A的散对率降到10%以下,有效地对云蚕7母种及原种进行了复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培养强健性多丝量蚕品种。[方法]将抗逆性强的野桑蚕与多丝量家蚕品种远缘复合杂交,培育出的优质野桑蚕基础素材野A和野B,并将其与日系蚕品种进行杂交组配,筛选强健性多丝量蚕品种。[结果]经江苏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和农村生产试验表明,具有食性优、抗逆性强、产量高、茧丝质优良、繁育性能优的特点,并定名为"野三元"。2008年通过江苏省家蚕品种审定,适宜长江流域春、秋季及北方蚕区全年饲养。[结论]该研究将有助于蚕丝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广东现行家蚕品种的性别与茧质关系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全茧量雌蚕较雄蚕重,茧层量雌雄蚕大致相仿,茧层率雄蚕显著高于雌蚕,一茧丝长雄蚕较雌蚕长,茧丝纤度雄蚕较雌蚕细,解舒缫折雄蚕显著小于雌蚕,净度分数雄蚕明显高于雌蚕,解舒率两者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差异,此外蚕幼虫期(五龄期)经过,雄蚕较雌蚕短且生命力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绥农14是目前中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该品种由17个亲本经5次杂交而成,其中包括5个祖先亲本和2个国外种质。对绥农14系谱亲本的遗传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为大豆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分布于大豆基因组的550个SSR位点结合系谱分析的方法研究绥农14系谱亲本间的遗传关系。【结果】利用Treecon(Neighbour-joining方法)对绥农14系谱亲本进行聚类,发现绥农14系谱亲本随培育时期不同而聚在不同类别,与亲本来源及组合方式存在一定的关系。分析绥农14系谱中遗传物质的传递,发现在12.97%的位点上子代拥有与父母本均不相同的等位变异,品种育成年代越早这种现象越明显。47.72%的位点能够追溯到亲本来源,除绥农14接受父母本遗传物质相当外,其它4个品种均有偏亲现象,来自父本的遗传物质多于母本。经过5代的遗传重组,绥农14的遗传物质与祖先亲本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结论】绥农14及其系谱亲本的遗传关系反映了品种更新换代的特征及组合方式的变化,研究表明SSR不仅能用来分析系谱亲本间的遗传关系也可以有效地用来分析遗传物质在系谱中的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