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灵菇虽然近几年人工栽培获得成功,但其生长温度范围较小(在8~22℃之间)。因此,只能在除华南以外地区秋末和初春生产,且发菌后熟期长,即菌丝长满袋后在适宜温度下再继续培养40天以上。否则,菌丝生长得再好,遇到高温来临无法出菇,面对好市场,只能望洋兴叹。能在自然气温下都能出菇,且不需后熟、菌丝满袋即可直接出菇的品种,则是广大菇农所期盼之事。安徽省金农食用菌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率先从新疆引进一株白灵菇新品种,它在8~30℃范围内可正常出菇,更主要的是它不但与常规白灵菇品质相同,而且栽培方法尤如平菇,菌丝满袋即可出菇。不但我国北方…  相似文献   

2.
<正>白灵菇是一种珍稀食用菌,秋冬季生产白灵菇的技术操作规程:一般在5~6月制作生产的母种和原种,7月制作栽培种,8月制作出菇菌棒进行发菌管理,10月后创造出菇条件,进入冬季出菇采摘。通常栽培白灵菇一般只在冬季出一潮菇,第二潮菇量很少,并且菇形也差,多数菇农不再管理。第一潮菇生物学效率只有40%~50%。为充分利用白灵菇菌袋中的营养  相似文献   

3.
我县2001年开始在全县大规模推广白灵菇生产技术.白灵菇属于中低温型食用菌,在5~20℃范围内出菇,白灵菇出菇前期必须有一低温刺激过程,这就决定了在我县白灵菇出菇期为11月下旬-翌年3月下旬,造成夏季前后的4-11月份菇棚处于闲置阶段,白灵菇的生物转化率也偏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的白灵菇定位定量出菇法工厂化栽培技术,主要是改变了白灵菇的出菇方式,由原来的敞口出菇改变为定点、定量出菇,防止了营养和水分的流失,从而为第二茬出菇打下了良好基础,使出菇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80%,提高了白灵菇栽培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5.
白灵菇是一种珍稀食用菌,秋冬季生产白灵菇,一般在5至6月份制作生产的母种和原种,7月份制作栽培种,8月份制作出菇菌棒进行发菌管理,10月份后创造出菇条件,进入冬季出菇采摘。通常栽培白灵菇一般只在冬季出一潮菇,第二潮菇量很少,并且菇形也差,多数菇农不再管理。第一潮菇生物学效率只有40—50%,为了提高白灵菇的效益,充分利用白灵菇菌袋中的营养资源,菇农一般在春季利用白灵菇菌筒废料栽培鸡腿菇,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天津市白灵菇发展迅速,种植户迫切需要针对性较强的栽培技术。本文在连续几年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天津市白灵菇出菇季节和市场需求,提出天津市种植白灵菇的设施建设、适宜品种,各级菌种培养料比例、菌种制作与培养.出菇菌棒制作以及菇棚管理等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秋季的平菇、柳松菇,冬季的金针菇、杏鲍菇、白灵菇,秋冬季节的香菇等,大部分秋冬季节栽培出菇品种的菌种生产都集中在6~9月。1.菌种选择:要生产好的食用菌,菌种的选择很重要。平菇2020:中广温型,适应早秋出菇;发菌温度5~35℃,最适24~28℃,出菇温度最佳15~20℃;丛生或覆瓦状叠生,小叶片、大朵,菌盖灰至深灰  相似文献   

8.
鲍鱼菇栽培以大棚袋栽规模化生产的方式为宜。在气温较高时,可利用温差刺激出菇,即将制冷机直接移到菇棚内进行制冷,使菇棚温度降至20℃左右进行低温剌激8~12小时,这样有利于小菇蕾的发育整齐。出菇期间棚内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棚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结合出菇量及气候变化科学管理,达到生物转化率高且稳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我县2001年开始在全县大规模推广白灵菇生产技术.白灵菇属于中低温型食用菌,在5—20%范围内出菇,白灵菇出菇前期必须有一低温刺激过程.这就决定了在我县白灵菇出菇期为11月下旬-翌年3月下旬.造成夏季前后的4—11月份菇棚处于闲置阶段,白灵菇的生物转化率也偏低。  相似文献   

10.
正白灵菇因其外形象灵芝且色雪白故称白灵菇,因质地脆嫩,味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其栽培方法简单,对栽培设施要求不严,成本较低,效益高,是农民朋友的一条致富之路。一、生物学特性1、温度。在菌丝生长阶段一般为24-26℃,出菇最适温度为15-20℃。2、湿度。白灵菇对水分的要求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求培养基的含水量60-65%,高于70%,低于30%对菌丝生长不利。二是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菌丝发育阶段为65%。出菇阶段为75-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3.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设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古代创造了麦草覆盖生产韭 黄及泥碗护苗等传统设施农业技术,至今仍然受到农民欢迎,在 甘肃省中部应用面积约5万多hm2。建国后,甘肃设施农业获得 了新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引进应用北京改良式 温室阶段,时间在20世纪50-60年代;第二个阶段为塑料拱棚 与地膜覆盖栽培阶段,时间在20世纪70-80年代:第三阶段为  相似文献   

16.
利用已构建的过表达拟南芥(Arabidopsis)GEF7基因植株,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并与野生型植株进行对比分析,对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的幼苗表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幼苗的根长比野生型对照明显增加;其子叶形态、数目和幼苗形态等方面均有异常表型,表明GEF7基因的功能与根的发育有关,并参与调控植物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体外抗氧化体系比较黑豆不同部分馏油抗氧化性活性。[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索氏提取黑豆馏油的最佳工艺,提取黑豆不同部分馏油;研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在样品浓度为1.0 mg/mL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83.9%、豆黄(黑豆去皮部分)馏油64.8%、豆皮馏油17.3%,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41.3%、豆黄馏油33.2%、豆皮馏油77.9%。[结论]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全豆馏油、豆黄馏油、豆皮馏油,对DPP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豆皮馏油、全豆馏油、豆黄馏油。  相似文献   

18.
应用萄聚糖凝胶柱层析对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包溶性抗原进行了纯化。结果表明:纯化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抗原的最适条件为:选用萄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系统;洗脱液为03MPBS(pH72),床体积为10cm×165cm,上样体积为500HL;流速为12mL/h。纯化抗原可使琼脂凝胶双扩散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提高30%。  相似文献   

19.
结合河北省玉米生产机械化现场演示会情况 ,简析了影响玉米收获机械发展因素 ,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切花菊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个切花菊品种为材料,通过对离体叶片进行50℃高温胁迫后,采用电导法、电阻抗图谱法测定电导率、电阻,并对大田栽培植株进行田间高温胁迫试验,比较品种间的耐热性。结果表明:电导法测得的50℃直接相对电导率、修正相对电导率和电阻抗图谱法测得的胞外电阻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异,但与田间高温胁迫法测定的热害指数不完全一致。电导法和电阻抗图谱法都可以作为测定切花菊耐热性的方法,但需要结合田间耐热性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