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节地区从90年代初,利用地膜覆盖马铃薯栽培进行试验、示范性研究。通过多年的实施,无论从产量,质量和商品价值,经济效益,均取得明显的效果。在马铃薯种性上,因结薯阶段错过高温季节,降低病毒传播,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产量性状边际效应指数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马铃薯品种(系)边际效应指数入手,研究了马铃薯的产量边际效应指数与其它各主要农艺性状边际效应指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边际效应指数可以作为选择耐密马铃薯品种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脱毒马铃薯高产高效益栽培技术李荣斌,王春大(辽宁省辽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蔬菜室)1前言马铃薯是一种早熟高产作物,不同栽培管理条件下,产量差异很大.据报道.国外最高亩产6500公斤;国内小面积也有超过万斤的记录。从世界主产马铃薯国家来看,以荷兰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是粮菜兼用作物,近年来我县将发展马铃薯生产及加工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积极引导,重点扶持,全县马铃薯种植呈逐年增长趋势,县委、县政府把马铃薯产业确定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为了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从1993年起,陆续引进省内外马铃薯新品种(系)近90个进行鉴定筛选,其中从庄浪县引进的马铃薯品种河薯3号表现高产、优质、抗旱、抗病、耐贮藏,产量居各试验、示范品种(系)之首。至2000年底已在会宁、定西、静宁、通渭等地累计示范推广种植3.86万hm^2。其中会宁县示范推广1.58万hm^2。  相似文献   

5.
镇巴县马铃薯早播是创高产的有效途径沈开安,何代元,罗树云(陕西省镇以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723600)1前言马铃薯是镇巴县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0万亩左右.但多年来产量一直徘徊不前.为了迅速增加马铃薯单产,提高马铃薯生产技术水平,从1990年...  相似文献   

6.
播期的选择决定了冬种马铃薯收获的品质和产量,但各地在播期选择上随意性很强。大田试验设在广东省最大的冬种马铃薯基地-惠东县,设计从10~12月较大时间跨度的播期范围,研究不同播期对马铃薯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主要病害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1月中旬之前播种的马铃薯,单薯重较高,干物质积累较多;而11月下旬~12月上旬播种的马铃薯,产量较高,病害发生较少。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排序结果显示,11月下旬和12月上旬播种的各平行样品之间性状比较接近,可获得稳定的收获预期。在供试条件下,适当晚播可提高冬种马铃薯的产量和减少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措施王玉珂夏雪梅孙大军(辽宁省丹东市蔬菜科研所丹东118000)马铃薯是一种产量高、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的农作物,是一种粮、菜兼用的作物,在蔬菜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马铃薯病毒性退化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的提高和发展。脱毒马铃薯...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种植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广兰  方子山 《杂粮作物》2002,22(6):345-346
马铃薯是建平县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优势作物,常年栽培面积都在1.5万hm^2左右,建平是辽宁省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县。传统的低垄单行切块栽培方法,马铃薯产量低而不稳;采用高垄双行整薯栽培方式显著地提高了大薯率,降低了小薯率,从而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在山坡地通过加大种植密度,不仅可以提高马铃薯产量,而且有利于获得更多的适合做种的小整薯。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合作88号肥胖与密度丰产栽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孔令郁 《中国马铃薯》2002,16(4):217-218
利用二元二次回归组合设计,研究宣威红壤马铃薯专用肥和密度措施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与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效应曲线都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产量>37500kg/hm^2的优化栽培措施为:马铃薯专用肥1937.55kg/hm^2,种植密度40620株/hm^2。  相似文献   

10.
邯郸平原地区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邯郸平原地区土壤肥沃,水肥条件较好,春季非常适宜马铃薯早熟品种生长。由于马铃薯生长期短,产量高,易管理,也是同其它作物间作、套作的理想作物,在我区发展马铃薯生产大有前途。可自古以来,我区农民对种植马铃薯认识不够,零星种植产量极少。1992年我们在中国农科院马铃薯专家大力支持帮助下,先后引进200余个品种进行大胆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1.
世界马铃薯的生产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人们通常认为马铃薯是工业发达国家的作物,而在不太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马铃薯的重要性似乎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但尽管如此,发展中国家马铃薯的产量仍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从经济地位上来讲,马铃薯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位最重要的食物作物。自195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马铃薯产量翻了一番,而世界总产量则增加到原来的3倍。马铃薯作物的普及尤其在非洲、亚洲以及中美洲最为迅速。在一些发达国家马铃薯产量均有大幅度增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增长了约80%,美国和加拿大则增长了40%以上。只是在西欧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12.
间作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郭华春,他理才(云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昆明650201)1前言马铃薯与玉米间套作是云南旱地作物的主要种植方式之一,目前播种面积达200多万亩。间套作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已有不少报道[1,2],但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及其产量效应...  相似文献   

13.
荷兰马铃薯品种的特点王福绥编译荷兰有100多个马铃薯品种,其中许多品种在世界各国广泛种植,并在世界市场上享有盛誉。荷兰马铃薯品种产量高而稳,平均产量为4~4.5万公斤/公顷(全国16万公顷平均)。采用荷兰评价马铃薯品种的系统(该系统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  相似文献   

14.
在水稻移栽后,利用育秧棚进行免耕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与常规垄作对比,研究马铃薯出苗、主要块茎性状和产量的差异。免耕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出苗晚,出苗率低,株高和茎粗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绿薯率较低,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增产率达13.96%。  相似文献   

15.
《中国马铃薯》2022,(1):78-85
马铃薯种质资源发展对中国马铃薯生产加工产业向“科技支撑”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国马铃薯主要种植品种的分布特征、品质及抗性特征和加工方式3方面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国内马铃薯品种选育已经依托主要产区形成集中化趋势,其中,不同品种的产量、抗病性、耐贮藏性和适宜加工方式等特征是影响品种推广种植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马铃薯育种改良中,应进一步发挥马铃薯广种高产、种植效益高的优势,开发具有抗病性强、耐仓贮、适宜加工的新型品种,同时挖掘马铃薯营养丰富均衡特征,助力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与水稻复种可充分利用水稻插秧前一段时间,多收一茬马铃薯,不影响水稻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一般上茬马铃薯公顷产量可达18000~22500kg,高产地块可达30000kg以上,下茬水稻公顷产量可达7500kg以上,两茬合计每公顷产值27000~30000元,是稻区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好项目。1马铃薯栽培技术1.1选好地块,精细整地马铃薯是低温耐寒作物,适宜在有机质含量高的沙壤土栽培。要选择地下水位较低的沙壤土稻田栽培。地块确定后,在结冻前翻耙整地,经一冬春的风化,早春化冻后再细致整地。1.2增施…  相似文献   

17.
兴山县马铃薯退化原因探讨周宗桥(湖北省兴山县农业局443700)在马铃薯生产中,退化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用已经退化的马铃薯作种,产量就会大幅度下降,防止马铃薯退化是发展马铃薯生产必须采取的措施.世界各国学者对马铃薯退化原因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且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的可行性。[方法]从马铃薯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对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进行分析。[结果]与常规地膜覆盖相比,免耕稻草覆盖的马铃薯产量约高2.9%,但纯收入约低16%。[结论]该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需经技术改良,降低成本后再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峰  王淑芳 《中国马铃薯》2006,20(6):362-364
马铃薯是固原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0万hm^2左右,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以上,总产150~200万t,是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淀粉加工企业创收的基础。为了改变固原市缺乏高淀粉马铃薯栽培的历史,真正实现马铃薯增产增效的目的,从1996年起,我们开始了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在从国内外有关科研院所引进的10多个高淀粉马铃薯品种中,选出了适宜固原市川塬灌区、高寒阴湿区种植的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青薯2号”,并研究总结出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有力的促进了该品种的推广进程,实现了产量与经济收入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20.
冀西北旱地马铃薯肥料效应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采用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的方法,选取氮,磷,有机肥三个因素为决策变量,以马铃薯鲜薯产量为目标函数,通过田间试验获得的数据,建立了冀西北旱地马铃薯产量与参试因子间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