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不同微肥在马铃薯上应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用5 种微肥喷施马铃薯, 对其产量及产量性状、生长发育、生理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结果为, 不同种微肥对其产量及产量性状、生长发育、生理指标具有不同的效果, 其效果显著的有硼、铜、锌三种, 钼和锰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长素在马铃薯上应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本试验用 4种生长素喷施马铃薯 ,对其产量及产量性状、生长发育、生理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结果为 ,不同生长素对产量及产量性状、生长发育、生理指标具有不同的效果 ,其效果极显著的有GA3、BA两种 ,IAA、NAA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收集了当地主栽的10个玉米品种,对其产量及产量性状、生长发育和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与研究,其结果:产量随植株生育期的延长而提高;产量及产量性状随生理指标的增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4.
商豆1099不同密度、施肥量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不同施肥量、密度对夏大豆生长发育情况及产量的影响,其结果表明:9种处理中,以施用60kg/667m^2三元复合肥(含微肥),种植密度为1.4万株/667m^2的处理对大豆增产效果最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于2018年在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试验区开展生物节氮增产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采用四种不同生物菌肥处理与常规施肥技术相比较,考查不同生物菌肥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性状、产量构成因子和产量相关指标及节氮效果.结果表明,奕源生物菌剂处理节肥最多,比对照减氮肥18.6%,产量与对照相当.万丰达掺混肥处理产量最...  相似文献   

6.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1992~1993年于哈尔滨采用四单19号玉米杂交种,进行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生长发育及生理指标和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生长发育及生理指标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复合肥与微量元素配施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复合肥与微量元素配施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肥配施复合微肥、硫酸锌等微量元素能明显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增加籽实产量;但与稀土配施对植株的生长发育及籽实产量无明显影响。复合微肥与微量元素配施对玉米的品质有不同的影响:复合微肥对可溶性糖的影响较大,硫酸锌对总淀粉的影响较大,而稀土对总淀粉、可溶性糖及粗蛋白的影响均较大。因此,建议复合肥厂家在生产N、P、K三元素复合肥时最好填加复合微肥及硫酸锌。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微量元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甜菜生长发育及块根产量和含糖率的影响,在甜菜的生长发育期间进行了不同微肥处理试验,为生产上合理施用微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甜菜块根产量及含糖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玉米不同时期缺水胁迫对产量影响极大,而且对生长发育、产量性状和生理指标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其实质由于缺水胁迫使植株光合速率降低,有机物积累减少,生理功能和各项指标降低,生长发育停滞.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拔节期干旱,其次是抽雄期,再次是苗期,并都达到极显著标准。  相似文献   

10.
对砂壤土上重茬大豆生长发育情况及调控措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砂壤土上重茬大豆生长发育各项指标受连作影响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重茬大豆成熟期的株高、植株干重和产量与正茬大豆相比分别降低了1.86%、56.54%和20.99%.2种调控措施均减轻了连作障碍,微肥处理重茬大豆成熟期时植株干重和产量分别比普通重茬大豆增加了...  相似文献   

11.
简述微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施用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不同微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其施用方法的大量文献资料,众多事实表明:在马铃薯上施用适量的微肥可以提高植株长势及生理机能,从而提高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2.
配方施肥对甘蔗生长发育,产量和含糖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用量对冬植蔗和春植蔗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含糖分的影响,提出了广西红壤蔗区甘蔗高产高糖的施肥方案,另外还探讨了硼、铁微肥在甘蔗上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玉米不同复合肥施用效果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当地有代表性的不同品牌的玉米专用肥为对象,以自制的掺合复合肥为对照,对其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肥料成本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品种的玉米苗期形态和生理指标差异不大,但后期的生长发育差异明显,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肥现象,产量不同程度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4.
稻田春玉米不同育苗方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登海1号为材料,比较了不同育苗方式稻田春玉米的生长发育速度、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情况,结果表明,与直播相比,采用软盘育苗、营养方块育苗和一般育苗等育苗移栽方式的稻田春玉米,其整体生长发育进程加快,单株叶片数有所减少,叶面积指数上升较快,但最大叶面积指数相差不大;生育期缩短3-9d,株高和穗位高降低,秃顶长度减少,行粒数、穗粒数以及千粒重增加,经济性状明显改善,产量显著提高。其中尤以软盘育苗和营养方块育苗两种育苗移栽方式效果为好,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别。一般育苗移栽方式由于在移苛过程中根系损伤较大而有一个明显的缓苗期,生长发育进程前两种育苗方式略显迟缓,但产量仍比直播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许多研究表明,世界大豆品种产量随着育成年代呈显著增加,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围育成大豆品种的产量增加幅度有放缓和停止不前的变化趋势.说明以农艺性状为选择目标的常规育种其品种的产量潜力已受到限制.迫切需要建立新的育种目标和计划.大豆育种工作者在对大豆晶种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定向改良时,并没有考虑生理性状的改良,也不清楚生理性状发生了哪些变化.许多研究表明,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其生理性状也发生了变化,并与产量呈密切相关.对1923年至2005年间育成的40个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的研究表明,生理性状与产量和农艺性状相比,其改善的幅度较小,说明大豆生理性状的遗传改良孕育着巨大的产量潜力.建立以生理性状为目标的育种程序,定向改变大豆的生物学和生理学特性,是提升当前我国大豆育种水平.实现产量突破的重要途径.总结作者及课题绀成员近几年来埘吉林省1923年以来育成的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认为大豆叶片的光合能力、表观叶肉导度、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瘤的数量具有作为高产品种选择指标的价值,有待于对其进行选择成本、可靠性、关联性和可替代性进行研究,用于高产大豆品种的选育和改良计划.  相似文献   

16.
《中国马铃薯》2015,(3):158-161
通过氨基酸微肥拌种对马铃薯产量及农艺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6个氨基酸微肥处理较对照生育期缩短2~5 d、出苗率提高1.4%~2.8%,产量提高7.7%~34.5%;拌种浓度在7.5%~12.5%时,盛花期茎粗及株高、产量构成要素、单株产量、折合产量方面均优于对照与其他试验处理;且处理浓度为10.0%时主茎数、小区结薯量、小区产量、单株产量等调查指标表现最好,折合产量为2 619 kg/667m2,较对照增产34.5%。  相似文献   

17.
"绿神"植物光合促进素在大豆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植物光合促进素在大豆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明确了不同浓度及不同喷肥时期对大豆光合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肥的各处理光合生理性状及产量均好于喷清水对照,结英期叶面积指数增加0.0797-2.5343,干物质增加16.11-86.13g/m^2,光合势增加0.74%-36.76%;净光合生产率增加0.62%-16.4%,产量增加1.72%-17.9%,各处理以1:800喷肥三次(分枝期、初花期、结英期)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用量对冬植蔗和春植蔗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含糖量的影响,提出了广西红壤蔗区甘蔗高产高糖的配肥方案。另外还探讨了硼、铁微肥在甘蔗上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北疆机采棉品种新陆早74号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株行距配置,达到优化机采棉种植模式、提高产量及改善品质的目的。在3种行距配置下,设置不同株距,分别为1膜3行缩株距模式(行距76 cm,株距5.7 cm)和2种1膜6行模式[行距68 cm+8 cm,株距10.0 cm;行距66 cm+10 cm,株距10.0 cm(常规对照)],比较棉花生长发育进程、“三桃”(伏前桃、伏桃和秋桃)比例、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新陆早74号在1膜3行缩株距模式下较2种1膜6行模式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包括生长发育进程快,伏前桃比例高,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增加,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单位面积铃数增多,籽棉产量显著增加。可见,在1膜3行缩株距模式下,新陆早74号主要农艺性状符合机械化采收要求,单株结铃数多且铃重较高,因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0.
平衡施肥对重茬大豆幼苗生理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衡施肥能改善重茬大豆幼苗的生理性状,使大豆主根长培养,侧根数增多,根系活力增强,总根长增加、叶面积增大,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大豆地上,地下部干重显著增加,NPK与多元微肥配合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