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是实现杂交稻超高产育种目标途经之一,粳型亲籼系的选育和利用是籼粳交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经。作为籼粳亚种间超高产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选育方法之一,就是创造粳型亲籼不育系。该不育系必备不育系及胞质与保持系和籼稻恢复系具有遗传协调性;不育系基因组属于粳或粳偏籼型;对现有恢复系有很高的配合力;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和不育特性;不育系对病虫抗性除主效基因外还应累积其他有效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2.
花药培养在水稻籼粳交恢复系选育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6个籼粳单(复)交组合进行花药培养,所获花培后代株系用“三系”不育系与之测交,以鉴定各株系的恢复度及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20个单交花培株系中有27.50%的株系,35个复交花培株系中有44.00%的株系能使野败型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正常;在149个株系配制的“三系”组合的优势鉴定中,有12.08%的组合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38%;在130个“二系”组合的优势鉴定中,有4%左右的组合比对照汕优63增产18—41%。经与籼梗测验种及“三系”不育系的测交鉴定证实:通过花药培养可以在较短时间内(3-4年)获得性状稳定的新广亲和系和广亲和恢复系。讨论了花药培养技术在水稻籼粳交恢复系选育上的可利用性,及由此而展现了在“三系”或“二系”上逐步实现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选育的进展与讨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开拓不育系新质源、扩大保持系遗传基础、改进不育系选育方法和转变不育系育种目标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国在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选育中取得的进展,提出了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育种的主攻方向,认为围绕不育系的综合育种目标,应用常规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技术,进行种质创新及亲本遗传背景改良是今后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育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利用目前国内两个较好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和N422s与国际水稻所选育的新株型稻、华北育成粳、东北育成粳、南亚Aus稻、南方育成早、中籼稻杂交,考查F1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发现新株型稻与偏籼型的培矮64s配组在实粒数、单株穗数和单株粒重方面有些优势,但结实率偏低,如果把结实率的问题解决好,则新株型稻在我国的籼粳两系杂交稻育种中将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将02428/T984//T1950三交F1花药培养获得的纯合二倍体花粉植株分别与珍汕97A、V20A、协青早A、D297A和7627A等籼型和粳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测交,分析其恢复能力。有15份花培系能同时恢复籼型和粳型胞质雄性不育系,表明具有广亲和恢复性。部分花培系与珍汕97A等籼型不育系配组还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可作为籼粳亚种间杂优育种的种质。证实花培是创造水稻广亲和恢复系种质的快速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以典型籼稻和粳稻作对照,对湖南应用较广的几个两用核不育系进行叶绿体DNA的ORF100、ORF29-TrnCGCA片段长度以及rps16基因内含子和TrnTUGU-TrnLUAA转录间区2个片段序列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株1S、陆18S、株77S、H628S、88S、白天鹭S、G0543S、G03S、1103S和W6154S的叶绿体DNA的ORF100、ORF29-TrnCGCA两片段的大小均与典型的籼稻一致,其他材料则与典型粳稻相同;叶绿体DNA碱基多态性较丰富的2个区域rps16基因内含子和TrnT UGU -TrnL UAA间区的测序后发现4个籼粳稻特异位点,这4个位点对两用不育系叶绿体籼粳属性的判断与ORF100、ORF29-TrnCGCA片段的结果一致。根据育出组合的数量和质量,带有粳型血缘细胞质的两用核不育系如准S、810S、、中心S、C185S和培矮64S等显现了一定的优势。研究结果说明,通过籼粳稻杂交选育具粳稻血缘的籼型不育系是提高杂交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对6个籼粳单(复)交组合进行花药培养,所获花培后代株系用“三系”不育系与之测交,以鉴定各株系的恢复及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20个单交花培株系中有27.50%的株系,35个复交花培株系中有44.00%的株系能使野败型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正常;在149个株系配制的“三系”组合的优势鉴定中,有12.08%的组合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38%;  相似文献   

8.
4 花药培养在水稻遗传育种上应用的发展展望 4.1 建立高效花培技术体系,扩大遗传育种研究利用基础 从品种选育的角度看,花药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越多,获得优良基因型的概率越大.水稻的生长发育是由自身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由于受培养基组分、材料的差异性(品种间差异相当大)以及培养环境等的影响,目前绿苗分化率不够理想(尤其是籼稻花培绿苗率太低,只有0.1%~1%,),获得的再生植株群小,花培后代的表现型不充足,这使选择、利用受到较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是杂交水稻育种的重要研究方向,而选育利于实现籼粳亚种间优势利用的亲本材料是发挥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遗传潜力的重要材料基础。浙科82S是以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7001S为核不基因供体,以自育的籼粳中间型育种材料GS2066为父本,杂交选育的籼粳中间偏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对浙科82S的育性、开花习性、自交和异交特性及配组优势等研究表明,浙科82S不育起点温度低,花时较早且集中,较高的异交率,且株型理想和具弱广亲和性,配组杂一代在穗粒数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是籼粳亚种间优势利用的重要两系不育系。201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由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选育的超级稻“两优培九”在创新育种方面取得突破,成为我国第一个将两系法与亚种间杂交合为一体的杂交稻,表现出超高产潜力,标志着我国杂交水稻育种进入超高产时代。传统的杂交稻选育都是基于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且是籼稻与籼稻、粳稻与粳稻之间的杂交,因此制种程序复杂,杂种优势还不十分强大。“两优培九”是我国第一个将两系法与亚种间杂交合为一体的杂交稻,这  相似文献   

11.
《作物育种信息》2006,(4):18-18
航恢七号是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航天育种研究中心利用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将特籼占13纯系干种子经我国返回式卫星搭载15天后,从地面种植的诱变后代群体中筛选、测恢,选育而成的优良恢复系。该恢复系具有农艺经济性状好、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等特点。用培矮64S、N9s,N39S等3个两系不育系和华A、粤特A、天丰A、特A、秋A、美A、博A等12个三系不育系与航恢七号进行测交。  相似文献   

12.
左永树  谢戎 《种子》1997,(4):1-4
本文比较了花培籼粳交恢复系泸恢17的7个姊妹系主要性状的表型和遗传差异。结果表明,姊妹系间表型值仅每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3个性状差异达显著水平。配合力分析表明,这些姊妹系间单株粒重、单株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及穗长5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株系间的遗传差异大于表型差异。本文还对花培技术在选育实用籼粳交恢复系上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服杂种不育性是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关键。由此对水稻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原因、细胞学基础及两种主要基因遗传模式进行了总结,并详细综述了利用“亲和基因”克服籼粳杂种不育性的两种有代表性的学说-广亲和基因和特异亲和基因分子定位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两“亲和基因”共同利用的初步设想:将聚合了Si等位基因的粳型亲籼系与聚合了不同广亲和基因(中性亲和基因的广亲和力强、亲和谱广泛的粳型品种进行杂交和回交,选育出聚合不同广亲和基因和Si等位基因的粳型亲籼系,再与籼稻品种杂交,真正实现直接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两系”培矮64S特性与制种技术湖南省辰溪县种子公司(419500)方福荣龚光雄培矮64S系国家杂交水稻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罗孝和研究员选育而成的低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配组自由,可以充分利用常规育种的最新成果育成强优组合。目前已测配出一批强优组合,如两...  相似文献   

15.
本文比较了花培籼粳交恢复系泸恢17的7个姊妹系主要性状的表型和遗传差异,结果表明,姊妹系间表型值仅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3个性状差异达显著水平。配合力分析表明,这些姊妹系间单株粒重、单株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及穗长5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株系间的遗传差异大于表型差异。本文还对花培技术在选育实用籼粳交恢复系上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正>春优84系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利用早花时矮秆早熟晚粳不育系春江16A与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C84杂交选育的籼粳杂交水稻新品种。依据春优84亲本的生物学特性,根据杭州市实际机插制种技术研究总结,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品种春优84制种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要求生产,才能提高杂交种子的产量和质量。1亲本及品种特性1.1不育系特性不育系春江16A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以滇I型粳稻不育系  相似文献   

17.
小麦花培材料的筛选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花培育种是一条快速有效的育种途径,采用两种培养基对20个小麦组合材料进行花培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花培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K优于C17,绿苗产率是C17的3.5倍多。不同基因型材料花药培养差异较大,筛选出一批不同类型的高培养力基因型材料,为有目的组配杂交组合提供依据,提高花培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8.
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始于1964年袁隆平发现雄性不育株。1970年李必湖在海南崖县南红农场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为我国水稻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打开了突破口。1973年我国成功实现籼稻杂交水稻三系配套,1976年籼型杂交稻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进行水稻杂种优势商品化利用的国家。至1999年我国杂交稻累计种植2.5亿hm2,增产粮食3.7亿t,杂交水稻为我国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1 育种现状近年来我国在三系法和两系法杂交稻育种研究上均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仍保持世界领先水平。1.1 三系新质源发掘和不育系选育野败型不育系育性稳定,可恢性好……  相似文献   

19.
籼型三系不育系选育研究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杰  周国彬 《中国种业》2006,(10):11-13
简述籼型三系不育系选育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育成的不育系及不育胞质类型多,选育的不育系在优质、异交习性、特异性、抗性等研究上进展大;绝大多数不育系配制的优势组合少、产量水平没有明显的突破,不育胞质效应不明显,不育系在产量、品质与抗性三者的矛盾上未能较好地解决。同时提出了选育籼型三系不育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迄今,国内外水稻科研工作者已发现多个籼型短日、低温诱导不育系和长日、高温诱导不育系,而粳型短日、低温不育系却少见报道。最近,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联合选育出粳稻短日低温敏核不育新种质8608S,其在长日高温条件正常结实,在短日低温条件下不育;遗传分析表明:8608S的不育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且与农垦58S和培矮64S中的长日、高温不育基因存在非等位关系;该两用核不育系可降低长日、高温不育系的育性起点温度,对增强两系杂交稻田间制种安全性和提高杂种结实率有重大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