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粪不同堆肥模式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自然状态下牛粪(C)、牛粪+秸秆(CSt)、牛粪+土(CSo)、牛粪+秸秆+土(CSt So)4种堆肥模式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期为温室气体减排和堆肥模式优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堆肥期间堆温和温室内气温随时间推进均呈升—降—升的趋势,同一观测时间点气温高于堆温,总体上CSt、CSt So处理的堆温略高于C、CSo处理,表明加入秸秆具有提高堆温的效果。随时间推进,C处理的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总体均呈增加的趋势,第6~7周排放通量较大;CSt、CSo、CSt So处理的3种温室气体排放通量总体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O_2和CH_4排放通量最大值总体出现在第2周,N_2O排放通量在第5~6周时较大。CO_2平均排放通量表现为CStCSt SoCSoC,除C处理与CSo处理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CH_4平均排放通量表现为CCStCSt SoCSo,C处理与CSt、CSo、CSt So处理之间及CSt、CSo处理之间差异显著;N_2O平均排放通量表现为CSoCStCSt SoC,CSo处理与C处理差异显著。CSt、CSo、CSt So处理的全球增温潜势(GWP)分别是C处理的3.25、2.61、2.59倍,主要是由于CSt、CSo、CSt So处理的CO_2和N_2O排放总量显著高于C处理,其对GWP的贡献率均高达97%以上。综合考虑广大农村堆料实际组分及温室气体减排,建议采用CSt So堆肥模式,但应适当增加牛粪和土的用量。  相似文献   

2.
不同腐熟剂对牛粪好氧堆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腐熟剂对牛粪好氧堆肥的影响.[方法]分别向鲜牛粪中添加一定量的菌剂、秸秆、蚯蚓,以牛粪自然堆肥为对照,通过在堆肥过程中对温度、pH值、含水量、微生物总数以及表观特征的动态测定[结果]接种微生物菌剂能明显促进堆体内好氧发酵,提高堆体升温速度,加快堆肥进程.其中加菌剂的处理堆温比对照高16.6℃,使堆肥高温期提前4 d出现.但加秸秆的处理最高堆温未达到50℃,整个堆肥未达到腐熟.加野生蚯蚓的处理在堆肥第3 d所有蚯蚓死亡,说明野生蚯蚓不适合牛粪堆肥.[结论]整个堆肥全过程中加菌剂的处理微生物总数最大.这些表明向牛粪中添加一定量的菌剂可加快堆肥进程,缩短堆肥周期.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复合接种剂对牛粪好氧堆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付瑞敏  蔺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828-19830
[目的]研究微生物接种剂对牛粪好氧堆肥的影响,为有效处理鲜牛粪等高纤维废弃物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牛粪为堆肥原料进行好氧堆肥试验。试验设3个处理:不添加接种菌剂(C)、添加接种量为0.5 g/kg的复合微生物菌剂(T1)、添加接种量为1 g/kg的复合微生物菌剂(T2)。对堆肥过程中的温度、含水率、pH和C/N比4个指标进行跟踪测定。[结果]与对照相比,添加微生物菌剂的2个堆体升温较快且高温(〉50℃)维持时间较久,含水量较低,pH较高,全氮含量较高,C/N比均降至20以下。[结论]添加微生物菌剂可有效加快堆肥进程,缩短堆肥周期。  相似文献   

4.
羊粪不同堆肥模式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羊粪不同堆肥模式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自然状态下羊粪(Y)、羊粪+秸秆(YC)、羊粪+土(YT)、羊粪+土+秸秆(YTC)、羊粪+牛粪+秸秆(YNC)等5种堆肥模式的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及全球增温潜势。结果表明:堆肥温度和温室内气温变化均呈现先降后升趋势,加入秸秆具有提高堆肥温度的效果,加入土壤具有降低堆肥温度的效果;N_2O、CH_4、CO_2排放通量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排放峰值出现在堆肥后15 d左右,此后明显降低并趋于稳定。N_2O、CH_4、CO_2排放总量分别按照YTYYNCYCYTC、YYNCYTYTCYC、YCYNCYYTYCT依次降低;5种堆肥模式下N_2O、CH_4、CO_2排放通量与温度呈正相关;全球增温潜势大小依次为YTYTCYYCYNC。综合考虑实际堆料组份及温室气体减排,羊粪+土的堆肥模式最具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探索微生物发酵床养殖过程中陈化垫料的资源化利用过程,研究了陈化垫料好氧堆肥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微生物菌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氮比合适的情况下,无论添加菌剂与否,陈化垫料均能正常堆肥并达到腐熟要求,添加微生物菌剂可以促进堆肥进程,缩短生产周期。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的CO2与CH4排放通量均高于空白对照,高温发酵菌剂FC-1(70℃)处理能降低N2O排放,温室气体总排放率明显低于普通发酵菌剂与空白对照,与空白对照相比,减排率为9.1%。  相似文献   

6.
堆体规模对牛粪堆肥氨气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堆体规模对牛粪堆肥过程中氨气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牛粪与锯末混合物进行堆肥,调节含水率约为66%,牛粪、锯末混合物的质量分别为109.24,217.52和429.53kg,每周翻堆2次。通过发酵棚+INNOVA 1412i多种气体分析仪+INNOVA 1409-24多点采样器测量系统,对3种规模堆肥过程中氨气和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不间断测试,每小时测量1次进气口和排气口氨气、氧化亚氮、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浓度,进而对堆肥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单位质量堆肥的氨气、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率随着堆体规模的增加而增大,CO_2排放率则随堆体规模增加而减小。NH_3-N和N_2O-N分别占堆体初始总氮的12.59%~17.44%和3.29%~4.62%,CH_4-C和CO_2-C分别占堆体初始总有机碳的0.31%~0.41%和20.70%~30.98%。各处理单位质量堆肥的总温室气体排放量(CO_2基础)为241.20~257.36g/kg。【结论】牛粪堆肥过程中,增加堆体规模能降低总温室气体排放量。  相似文献   

7.
牛粪堆肥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最佳菌种复配比例。[方法]从牦牛粪自然堆肥中筛选菌株。以新鲜牛粪和稻壳粉为堆肥原料,以不加复合菌剂的处理为对照,将不同复合微生物菌剂以3‰的总接种量接入到堆肥中,观察不同处理对堆肥腐熟过程的影响。[结果]牦牛粪自然堆肥中的绿色木霉和米曲霉的生长速率和活性较高。绿色木霉∶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2∶2∶1∶1的处理,发酵过程中升温最快、温度最高。温度升高到55℃仅用6 d,高温维持8 d,最高温度为65.5℃。堆肥腐熟后,植物种子发芽指数为92.3%。[结论]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最佳比例为绿色木霉∶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2∶2∶1∶1。  相似文献   

8.
不同C/N比对堆肥腐熟度和含氮气体排放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9,他引:15  
NH_3和N_2O等含氮气体的排放不仅对堆肥腐熟度和堆肥产品的品质产生影响,同时也与环境污染有直接关系.本研究以猪粪和玉米秸秆为堆肥原料,采用好氧堆肥的方法,探讨了不同C/N比对堆肥腐熟度及NH_3和N_2O等含氮气体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N比为15、20、25和30处理的高温期持续时间分别为2、5、13和12 d;C/N比为25处理的堆肥积温最高,达21 331℃·h,较C/N比为15、20和30处理的堆肥积温分别提高了89.3%、21.9%和7.14%.堆肥结束时.各处理的全碳降解率以C/N比为25的最大,达24.55%;全氮含量除C/N比15下降了9%之外,其他堆肥处理均较堆制前有明显提高;除C/N比为15堆肥的种子发芽率未达到腐熟外,其他3个处理腐熟度指标均达到要求.氨气累积释放量随C/N比的升高依次降低;各处理N_2O的排放量差异不大,堆肥高温期N_2O排放通量最火,随着堆肥的进行,排放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控制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筛选出北方气候条件下适宜牛粪好氧堆肥的微生物菌剂。[方法]通过添加4种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牛粪进行好氧堆肥,研究在检测堆肥过程中堆体的理化性质以及营养元素的动态变化,比较不同微生物菌剂在堆肥过程中的变化特征。[结果]菌剂M2在牛粪好氧堆肥中效果最佳。[结论]菌剂M2在养殖场推广应用中的前景更广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牛粪堆肥接种菌剂后在高温好氧堆肥过程中几种酶活性的动态变化,通过酶学角度揭示高温好氧堆肥的生物化学机理,为堆肥腐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腐熟阈值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牛粪为堆肥原料,通过接种两种微生物菌剂处理,分析高温堆肥堆体温度与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接种菌剂有效地增加了堆肥温度,延长了高温期,且使脲酶、纤维素酶、蛋白酶活性水平与峰值得到明显提高.堆肥过程中过氧化氢酶与脲酶活性变化基本一致,后期高于前中期.多酚氧化酶活性呈不断下降并逐步稳定的趋势.堆肥前期纤维素酶出现峰值,不接种菌剂的处理(CK)蛋白酶活性中后期稳定升高.【结论】接种菌剂纤维素酶活性与堆肥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多酚氧化酶两者则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接种菌剂2对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与堆体温度于不同阶段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CK的蛋白酶活性与堆体温度有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表明酶活性大小可作为牛粪堆肥过程中腐熟程度的生化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猪粪与菌剂配施对山地红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探讨对照(CK)、复合肥(F)、猪粪(FM)、低量菌剂与猪粪配施(FMI1)、中量菌剂与猪粪配施(FMI2)和高量菌剂与猪粪配施(FMI3)6种不同处理下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结果】(1)施用菌剂可以显著降低CO_2、CH_4和N_2O的排放通量,且高量菌剂与低中量菌剂有显著差异性;(2)高剂量菌剂与CK相比,CO_2累计排放量降低了84.33%,CH_4累计排放量降低了76.39%,N_2O累计排放量降低了86.44%;(3)施用菌剂可以显著降低综合温室效应(GWP),菌剂施用量越大,对温室效应抑制越明显;(4)施用菌剂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结论】在施用肥料的基础上配施菌剂,可以降低山地红壤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与综合温室效应,且菌剂剂量越大,效果越佳。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畜禽粪便好氧堆肥过程氨气(NH3)与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及协同减排机制,以鸡粪与蘑菇渣为原料,设置9组不同条件的好氧堆肥正交实验,并进行为期45 d的跟踪监测,了解好氧堆肥过程基本理化参数变化,分析NH3和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及最佳减排条件,探究微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气体排放通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含水率与碳氮比(C/N)变化影响整个堆肥进程,经45 d堆肥后,大多数处理组的堆肥均已经完全腐熟,且添加一定比例的椰壳生物炭与钙镁磷肥可以提高堆肥腐熟度。NH3和4种温室气体(CH4、N2O、CO、CO2)在堆肥前期(1~22 d)排放通量较高,人工翻堆会增加气体排放通量。NH3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子和最佳减排条件各不相同,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对NH3、CH4、N2O排放影响较大的因子是椰壳生物炭占比、钙镁磷肥占比和通风速率,有利于这3种气体协同减排的条件为含水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接菌剂对牛粪堆肥过程中温度、pH、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总氮、总磷和总钾含量变化的影响,以木质纤维素分解复合菌系为接菌剂,以牛粪为主要堆肥原料,进行了59 d的堆肥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堆体温度达到50℃时间提前4 d,50℃以上的持续时间比对照长7 d,pH值下降的速度快,堆体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2.8%、3.51%和4.78%,接种处理促进了木质纤维素类物质的降解,减少了3.9%的总氮损失,但是对全磷和全钾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接种外源腐熟菌剂对牛粪高温堆肥的影响,为腐熟菌剂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比较接种腐熟菌剂牛粪堆肥和自然堆肥的物理和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腐熟菌剂对牛粪高温堆肥的影响。[结果]接种腐熟菌剂促进堆肥有机物质分解转化,使堆肥高温期提前7~10 d,高温期延长,提高堆肥腐殖酸含量。[结论]接种腐熟菌剂可以加快牛粪堆肥腐熟进程,提高堆肥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禽畜粪便温室气体排放问题,通过添加改良剂等措施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方法】以牛粪和牛尿为原料,开展了为期30 d的室内模拟储存试验,监测了牛粪储存期间CO_2和CH_4排放的动态变化,研究了2%硫酸锌、1%氢氧化镁+4%磷酸、10%氯化钙和1%沸石对牛粪CO_2和CH_4排放的影响。【结果】单施粪尿处理CK(对照组)的CO_2排放通量最大峰值出现在第8天,为20.590μmol·m~(-2)·s~(-1),CH_4排放通量最大峰值出现在第24天,为0.735μmol·m~(-2)·s~(-1)。硫酸锌处理的CO_2排放高峰期延迟了22 d,氢氧化镁+磷酸、氯化钙和沸石处理的CO_2排放高峰期提前了2~3 d。对于CH_4的排放,硫酸锌和氯化钙处理的高峰期分别提前了15和17 d,氢氧化镁+磷酸组合处理的高峰期延迟了3 d,沸石处理的高峰期则与CK处理出现在同一天。相比于CK处理,氢氧化镁+磷酸组合处理的CH_4平均排放通量降低了22.9%,但CO_2平均排放通量增加了4.5%;硫酸锌、氯化钙和沸石处理的CH_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降低了28.0%、90.4%和5.1%,且CO_2平均排放通量分别降低了47.9%、83.1%和1.7%。【结论】由此可见,氢氧化镁+磷酸不宜作为添加剂应用于牛粪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当中,而硫酸锌和沸石对牛粪CO_2和CH_4的减排效果不如氯化钙显著,因此氯化钙可作为一种优良的添加剂施加在牛粪中,以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炭对城市污泥堆肥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城市脱水污泥为研究对象,设置两种堆肥处理(试验组:添加水稻生物质炭;对照组:未添加生物质炭),考察污泥堆肥过程温室气体动态变化特征以及添加生物质炭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能提高堆体温度、延长堆体高温期、加快堆体腐熟,减少堆体TC(总碳)、TOC(总有机碳)和氮素损失(特别是减少NH_4~+-N的损失),两种处理TC、TOC和TN(总氮)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CH_4排放主要集中在高温期和降温期,占CH_4总排放量的76.40%~82.40%,添加生物质炭会促进CH_4排放。CO_2排放主要集中在高温期和降温期,占排放总量的78.77%~78.83%,添加生物质炭能减少CO_2排放。超过84%的N_2O排放集中在腐熟期,添加生物质炭能减少堆肥过程中N_2O排放,试验组N_2O累积排放量比对照组低18.94%。添加生物质炭对污泥堆肥处理具有一定的温室气体减排作用,试验组与对照组CO_2排放当量(以干污泥计)分别为60.21 kg·t~(-1)和67.19 kg·t~(-1),添加生物质炭能减排温室气体10.39%。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浓度棉秆木醋液对牛粪好氧堆肥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特征,以牛粪和锯末为试验材料,用生物质热裂解实验装置热解棉秆得到木醋液作为添加剂,在自制的发酵仓内进行好氧堆肥试验。结果表明:堆体温度上中下三层呈同时升高、同时降低的变化趋势,升温速率KupKmedKdown,与对照组相比,添加3%的棉秆木醋液提高了堆肥反应温度4~8℃,缩短了堆肥周期10天左右;堆体的自由空域呈明显的层次效应,上层大于中层,中层大于下层;CH_4的排放从上到下逐层增加,前期比后期多,CO2中层和下层的排放量大于上层,同时表现为前期排放量大,3#处理组CH_4和CO2的层次变化较小,对CH_4产生显著抑制作用,降低了15%左右,对CO2的排放抑制作用3#2#1#。通过回归方程分析,CO2与O2存在一元线性关系,CH_4与O2存在二元线性关系。CH_4的排放受氧体积分数影响很大,3#处理组在前期FAS大于其他处理组,与氧体积分数相对应,进一步说明3#有利于堆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低温下牛粪接种发酵剂对堆肥温度与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试验针对北方寒区特殊地理环境条件,采用牛粪好氧堆肥发酵,研究室外温度低于0℃时,接种复合发酵剂对堆肥温度、微生物数量及区系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粪接种复合发酵剂24h和48h堆温分别升至40.1℃和55.6℃;高温期持续6d;发酵周期缩短至12d。细菌对堆肥升温起主要作用;细菌和放线菌是高温阶段主要作用菌群;腐熟阶段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共同作用,且细菌作用强于放线菌和真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黄芪和白芷药渣好氧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为中药渣堆肥化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发酵装置进行了为期28 d的模拟堆肥过程,测定了不同堆肥时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黄芪和白芷药渣在高温好氧发酵过程中CH4、CO2和CO温室气体排放量均在高温期(7~14 d)达到峰值,N2O的排放量主要集中在7 d(高温期)和21 d(降温期)。[结论]通过对黄芪和白芷药渣在高温好氧发酵过程中CH4、CO2、N2O和CO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的研究,明确了2种药渣温室气体排放的规律,为此2种药渣温室气体减排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城市污泥好氧堆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城市污泥好氧堆肥过程进行试验,以污泥、蘑菇渣和废白土为原料,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比例分别为5‰、10‰和15‰,进行室外堆肥,对堆肥的温度、含水率、pH值、电导率(EC)、有机质、全氮、种子发芽率(GI)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各堆体温度高于55℃均保持3d以上,满足堆肥卫生学指标和堆肥腐熟的要求;种子发芽率均大于80%,说明堆肥对种子基本无毒;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不但能够加快升温速率、提高堆体温度最大值,而且还有利于加速堆体水分的散失,加快有机质的降解,降低堆体氮的损失,且有利于提高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