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谷子是山西省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秋粮作物,在旱作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90年代,为了解决谷子因春旱抓苗难和早霜冻害晚熟品种成熟难的问题,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逐步被应用于谷子栽培。由于谷子种植传统的畜力耧播难以与地膜覆盖技术有机结合,给覆膜谷子播种带来挑战。由最初的人工单穴播种器到后来的玉米播种机改造,通过多年的试验对比,逐步定型为目前普遍应用的人力精量地膜谷子穴播机。基于晋北几个县地膜谷子机播实践,总结出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实际情况的小型穴播机在地膜覆盖谷子栽培中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2.
谷子是晋北冷凉旱作区重要的杂粮作物,当前种植方式主要为双行地膜覆盖,而四行宽膜波浪形覆盖穴播的种植方式,能为谷子提供更优越的温度、水分、微生物等环境条件,为此设计适应冷凉旱作区谷子提质增效的2KMXB—1/4宽膜穴播机。2KMXB—1/4宽膜穴播机,配套幅宽1 600mm以上高强度薄型地膜,在部件可调节度、整机一体化作业、机械化播种模式、宽膜四行种植的覆土方式、小粒种子精量下种设备、播种机覆盖宽膜破裂的难题等方面,进行创新、发明和突破,解决当前双行地膜覆盖方式存在的生产问题,在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中成功应用,推动冷凉旱作区谷子种植生产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一、“八五”期间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八五”期间我区共推广农机化技术30多项,80%以上的项目在全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有5项分别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三、四等奖.1.小麦、玉米机械精少量播种技术迅速推广.累计推广面积896万亩,节种6272万公斤,新增粮食3.13亿公斤,节种增粮共计3.76亿公斤.增收节支3.8亿元.2.被称为“白色革命”的地膜覆盖机械化技术得到普及.“八五”未棉花地膜覆盖机械化已达97%,地膜覆盖机械化已在玉米、甜菜、小麦等作物中逐步得到推广应用.累计推广机械化铺膜植棉技术2560万亩,平均亩增产皮棉10.2公斤,新增皮棉总计512万担,新增总产值15.36亿元;机铺地膜玉米累计推广面积180万亩,平均亩增产50公斤,新增总产9000万公斤,新增总产值9000万元;机铺地膜甜菜累计推广面积95万亩,平均亩增产750公斤,新增  相似文献   

4.
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机械化技术李建春为解决半干旱和高寒阴湿地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半干旱山区农民群众脱贫问题,由甘肃省农科院研究成功的“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高产栽培技术”在我国内陆干旱灌区小麦种植示范中达到领先水平。由于小麦地膜覆盖穴播种植农艺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正>彭阳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属干旱地区,总耕地面积约100.3万亩。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进推广地膜覆盖种植技术以来,因其具有增温、保墒、保土、抑制杂草生长、增产等显著特点,深受农民的欢迎。地膜覆盖技术在彭阳山区广泛运用于辣椒、玉米、马铃薯等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据统计,彭阳县每年地膜农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左右,年农膜使用量4000吨以上,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在提高彭阳县农业经济效益方面虽然发挥了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朝阳市被国家列入镰刀湾地区,成为国家杂粮主产区。由于玉米价格的下滑,农民对种植杂粮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谷子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是传统方法种植谷子需工时很多,一旦遇阴雨天不能及时间苗会造成大幅度减产,为解决这个难题,近几年建平县引进地膜覆盖机械穴播种植谷子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宁夏固原地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应用地膜覆盖种植技术以来,农用地膜良好的增温保墒、抗旱增产效果对农业生产起到重大的、积极的作用。2013年,固原市覆膜面积达151.4万亩,其中覆膜种植126.85万亩,使用地膜0.89万吨;设施农业24.55万亩,棚膜用量1.53万吨。然而,地膜的主要成份是  相似文献   

8.
我市作为辣椒之乡,种植面积已达0.67万hm~2。据试验表明,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播种的辣椒,一般1hm~2增产375kg~750kg,增收4500元~9000元,节水750m~3左右。且具有省工、无缓苗期、防涝等优势。一、配套机械地膜覆盖播种机可与8.8kW~11kW小四轮拖拉机配套使用,一次完成开沟、点水下籽穴播、覆土、覆膜多道工序,使用机型如2BM—2型棉花覆膜穴播机和2BMYJP—2型辣椒、棉花、玉米多用穴播覆膜机。  相似文献   

9.
<正>被誉为农业“白色革命”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80年代引进新疆以来,以其显著的增产效益,吸引了广大农民,特别是地膜覆盖机问世之后,地膜覆盖植棉面积急剧上升,并迅速向甜菜、玉米、蔬菜等作物的地膜栽培扩展.进入90年代以来,宽膜覆盖栽培技术再次引起轰动,已作为棉花中低产田增产的主要措施大面积推广.据统计,1994年全疆地膜栽培面积已突破回1000万亩.预计1995年全疆地膜栽培面积将达1200万亩,其中宽膜棉面积将达150万亩.  相似文献   

10.
地膜覆盖机械化谷子种植是近几年晋西北地区农民摸索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种植技术,该技术克服了传统谷子种植劳力投入多,费工费时的弊端,同时高产高效。在比较地膜覆盖机械化谷子种植和传统露地谷子种植技术差别的基础上,分析了地膜覆盖机械化谷子种植增产增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七十年代引进我国以来,首先引起西北、东北地区的关注,在进行小面积试验示范的同时,黑龙江、辽宁、山西、新疆、北京、江苏等省(市)区陆续开发、研制了一批人力与机力地膜覆盖(播种)机具,为地膜覆盖播种技术的大面积推广铺平了道路。九十年代初该项技术已推广到全国近一半省(市)区,机械铺膜面积突破.1000万亩。进入“九五”之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进一步扩展到全国2/3以上的省(市)区,计装备大中型.地膜覆盖(播种)机7千多部,小型地膜覆盖(播种)机具5.7万部,机械铺膜面积达到2400多万亩,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年,甘肃省政府为继续推动粮食稳定增产,结合甘肃省日照时间长、干旱少雨、地表水分蒸发量大等自然环境特点,继续扩大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的推广面积。各地区也根据不同的作物类别和农艺方式,出现了多种地膜覆盖和种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起到节水、增产的目的。到目前全省地膜覆盖种植面积达1800多万亩,减少了地表水分蒸发,继续保持甘肃省粮食稳定增长局面。针对地膜覆盖方式和农艺种植方式不断变化,部分  相似文献   

13.
针对谷子体积小、质量轻,穴播播种监测过程中系统不易识别,落种过程谷子之间相互遮挡使得计数系统存在较大误差等问题,结合谷子穴播农艺要求,设计了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采用谷子穴播监测计数补偿系统,利用上位机与下位机进行数据的采集和显示的谷子穴播监测计量系统。通过单因素对比试验,验证了谷子穴播监测计数补偿系统辅助计量作用。田间试验表明:谷子穴播监测计量系统性能稳定可靠,计数最大误差率为2.4%,空箱报警准确率为100%,有效提高了谷子穴播播种计数准确性,增强了播种机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14.
春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是温泉县示范推广的农业“白色工程”项目之一,是实现小麦高产、高效,提高种植效益的重要举措.县党委、政府及农机局领导非常重视这项技术的示范推广,并把它纳入1997年科技兴农重点科研项目.1997年全县共引进ZBMJ—SA型地膜播种机10台,示范户37户,面积12.6hm‘,经示范与常现小麦相比,具有明显的节水、节种、增产、高效的特色,一般可增产22-30%,每公顷节水750—1500m‘(即少注1-2次),每公顷节种75-150kg,特别在逆境条件下,增产效果更显著.五示范推广地瞑小麦主要措施工.!认真思实项目…  相似文献   

15.
井陉县根据当地水资源缺少的实际,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地膜穴播小麦,使小麦生产跃上了一个新台阶。1997年该县农机管理部门引进了小麦地膜穴播技术,共推广机引地膜穴播机2台,人力穴播机108台,小麦地膜穴播面积667hm2,小麦单产、总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据试验,今年地膜穴播小麦冬前浇一水的,亩(0.067nm2,下同)产418.7kg,比对照田增产150.8kg,增产56.3%;纯旱地地膜穴播小麦亩产297.5kg,增产123.5kg,增产71.4%。亩纯增收分别为153元和118元。今年,井陉县己把地膜穴播小麦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了领导体系,任务分解到…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保护性耕作技术已扩展到30多个县(市、区),示范推广面积逐年增加。2007年为5万亩,2008年已达30万亩,2009年猛增到127万亩。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采用这项技术种植的玉米表现出明显优势,果穗籽粒饱满秃尖少,成熟度好,平均增产5%~10%以上,特别是在2009年大旱之年,抗旱增产优势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正>安阳市谷子种植历史悠久,谷子常年种植面积在10万余亩。长期以来,安阳市谷子收获大多采用人工收获,即人工割倒、切穗、脱粒、清选的方式或采用通用谷物收获机收获方式。人工收获方式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而采用通用谷物收获机收获损失率较高,农民难以接受。为尽快解决谷子生产过程机械化的问题,2016年安阳市对谷子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对谷子联合收获机械的损失率、经济效益等情况  相似文献   

18.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引进我国以来,首先引起西北、东北地区的关注,在进行小面积试验示范的同时,黑龙江省也进行开发、研制了一批人力与机引地膜覆盖机具,为地膜覆盖播种技术的大面积推广铺平了道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该项技术已推广到全国近一半省份,机械铺膜面积突破1000万亩。进入“九五”之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进一步扩展到全国2/3以上的省份,机械化装备大中型地膜覆盖(播种)机7千多部,小型地膜覆盖(播种)机具5.7万部,地膜覆盖栽培的作物包括棉花、玉米、小麦、花生、瓜果、蔬菜等,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相似文献   

19.
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简称地膜谷子)是一项增产效益非常显著的农业实用技术。地膜谷子不仅显著提高了谷子的单产水平,而且改变了旧的谷子耕作栽培习惯,为谷子栽培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谷子地膜覆盖后土壤含水量增加,地温提高,土壤保墒能力增强,生育进程加快,成熟期提前5d左右。  相似文献   

20.
春小麦覆膜穴播栽培机械化技术是巴盟今年重点推广项目之一。1994年全盟八个点46亩覆膜穴播小麦普遍增产。其中单作穴播覆膜小麦平均亩产535.1公斤,比条播不覆膜亩增产115.8公斤,增产率27.6%;千粒重43.6克,比对照增加2.7克,提高6.6%,穴播覆膜小麦亩产值平均增加143.6无,纯增效益101.6元。穴播覆膜小麦套种玉米,小麦亩产平均344.85公斤,比传统条播小麦增产131.1公斤,增产率61.4%;千粒重38.7克,比对照增加6克,提高13.75%;亩产值增加162.75元,纯增效益112.75元。有关专家称该技术为“四个一增产技术”,即增产100公斤,增收100元,节水100方,节种10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