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明托盘育苗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并确定其适宜播种量,为托盘育苗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以粳稻品种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比较90 g/盘(0.055 g/cm2)播种量时托盘育苗与常规育苗两种方法所育秧苗的素质差异;另设90 g/盘(0.055 g/cm2)、120 g/盘(0.074 g/cm2)和150 g/盘(0.092 g/cm2)3个播种量水平,考察不同播种量对托盘育苗所育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在90 g/盘的播种量下,托盘苗在出苗率、叶龄、茎基宽、秧苗地上部和根系干质量、株型紧凑情况等性状与常规方法秧苗无显著差异(P>0.05),但20 d秧龄后托盘苗的株高增加显著(P<0.05,下同),根冠比下降,株高叶龄比K值增加,秧苗素质降低.托盘苗的成苗率、苗基宽、SPAD值、地上部和根系干质量、根冠比及K值等性状均随播种量的降低显著增强,小播种量处理秧苗的株高降低,株型更紧凑,根系粗白健壮,素质明显提高.[结论]托盘育苗较常规育苗所育秧苗素质有所下降,但秧苗形态基本一致,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成毯性好,可培育壮秧满足机插要求.在常规粳稻托盘育苗时以采用90 g/盘播种量(0.055 g/cm2)较适宜.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番茄种子发芽和育苗不同发育阶段适宜的施肥浓度,提高番茄育苗质量,对不同EC浓度条件下,番茄4个发芽指标和胚根、下胚轴和总长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番茄发芽的适宜范围是EC 1.25~2.00mS·cm~(-1),最佳处理为EC 1.75mS·cm~(-1)。对番茄育苗梯度施肥技术进行了研究,综合比较G值、复合指标茎粗/株高×全株干质量、茎秆硬度、番茄幼苗发育生长过程、发育阶段和生物量。结果表明:番茄幼苗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梯度处理是子叶期EC 0.50 mS·cm~(-1)、第1真叶期EC 1.00 mS·cm~(-1)、第2真叶期EC1.25mS·cm~(-1)、第3真叶期EC 1.50mS·cm~(-1)和第4真叶期EC 1.75mS·cm~(-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低温条件下公主岭霉素对水稻幼苗生长及耐冷相关基因表达、抗逆防御酶活性的影响,明确施用公主岭霉素后育苗期水稻耐冷性的变化。【方法】以‘吉粳88’为试验材料,经公主岭霉素水浸提液浸种引发后播种,调查不同温度下稻种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并计算稻种发芽临界温度。将农抗"769"固体发酵物干燥粉碎后添加到水稻育苗基质中,以‘吉粳88’为试验材料,在立针期模拟倒春寒生境对水稻幼苗施加冷胁迫处理,在处理后逐渐缓慢升温并于1—8 d内连续采样,升温至28℃后每隔7 d采样一次;以‘吉宏6号’为试验材料,大棚育苗待水稻幼苗长至一叶一心期采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分析模拟生境及大棚育苗环境中幼苗叶片耐冷相关基因OsNAC6、OsSADMC、OsETR4、OsZFP151的表达状况,并检测移栽前大棚秧苗叶片中防御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结果】公主岭霉素能够提高稻种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缩短发芽时间,其对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随温度的降低而逐渐明显,G-500X表现最好,使稻种萌发的临界温度降低了4.09%,并以该浓度为基础进行后续的试验研究。光照培养箱低温模拟倒春寒气候条件,低温胁迫下公主岭霉素可调控OsNAC6、OsSADMC、OsETR4表达量的提升,并通过加快响应速度,实现快速反应以应对低温胁迫,对照处理主要通过调控OsZFP151的响应速度和表达量提升应对低温胁迫,但公主岭霉素处理下的水稻幼苗该基因表达量亦得到提升。水稻幼苗在立针期受到低温胁迫后,公主岭霉素处理的幼苗在低温胁迫后OsNAC6、OsSADMC、OsETR4表达量峰值出现时间较对照早1—2 d,且分别比对照提高38.57%、74.66%、130.61%;OsZFP151最高表达量的时间较对照迟2 d,但最高表达量比对照提高了34.91%。大棚育苗,固体发酵物干粉在育苗基质中的最适添加量为8 g·m~(-2),添加后一叶一心期的水稻幼苗叶片中OsNAC6、OsSADMC、OsETR4、OsZFP151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其中OsNAC6、OsSADMC、OsETR4表达量显著提升,OsNAC6在添加量为8 g·m~(-2)时表达量最高,为261.20;当固体发酵物干粉添加量为5 g·m~(-2)时,OsSADMC表达量最高,比对照提高了126.30%;当固体发酵物干粉添加量为8 g·m~(-2)时,OsETR4表达量最高,比对照提高了359.81%。移栽前处于四叶一心期的幼苗,育苗基质中添加公主岭霉素诱导幼苗叶片中SOD、POD、PPO、PAL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其中起主要作用的酶为SOD、PPO,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57.18%、28.53%。【结论】公主岭霉素在水稻育苗期施用可降低稻种的发芽临界温度,促进幼苗生长,显著提升幼苗的秧苗素质;公主岭霉素通过提升耐冷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加快低温胁迫的响应速度及提高幼苗体内防御酶的活性,促进水稻幼苗耐冷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4.
生物炭施用对水稻育秧土理化特性和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生物炭在水稻育秧中的应用潜力。【方法】以木薯秸秆炭为材料,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研究生物炭施用(φ为25%)对水稻育秧土理化特性、秧苗根系及地上部性状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木薯生物炭施用改善了育秧土理化特性,木薯生物炭施用使育秧土容重降低了0.66 g·cm~(–3),pH及有机质和碱解氮质量浓度分别增加了0.51、50 mg·cm~(–3)和195μg·cm~(–3),木薯生物炭施用促使水稻秧苗的根长、根系表面积、根体积、根系生物量和发根力分别提高了32.4%、30.1%、50.0%、13.7%和21.5%,秧苗叶面积、株高、茎基宽和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提高了19.2%、8.0%、5.3%和10.2%。生物炭对水稻秧苗性状的影响在不同播期间存在一定差异,温度相对较低的播期生物炭对秧苗性状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木薯生物炭提高了秧苗素质,在温度较低条件下,木薯生物炭更易培育壮秧,可作为水稻育秧基质的良好添加物。  相似文献   

5.
以晚熟水稻品种盐丰47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在辽宁省盘锦市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了不同播期和大棚育苗微环境对单季粳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粳稻秧苗生育期逐渐缩短,生育进程加快,主要体现在播种至出苗期和出苗至1.5叶龄期。粳稻秧苗生长速率与积温、日照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日平均气温和日平均相对湿度相关性不显著。不同播期对粳稻秧苗的最终株高影响不大。1.5叶龄至2.5叶龄期,粳稻秧苗主要发展根系,2.5叶龄至3.5叶龄期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干物质的累积,且播期晚的秧苗根系生长健壮。粳稻秧苗株高、干物质、根冠比与日平均气温、积温、日照时间、日平均相对湿度均无显著相关性。结合本地生产实际,确定晚熟粳稻适宜播种期在4月18日前后。  相似文献   

6.
水稻钵盘育苗不同播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使用不同孔数的钵盘,采取不同播种密度水稻育苗对比试验,探索水稻育苗最佳播种密度,提高秧苗素质,解决因秧苗素质不好,移栽后返青慢、易受除草剂药害等问题,从而提高水稻产量。结果表明,使用352孔的钵盘,每孔播2粒催芽种子,育出的水稻秧苗素质最好,移栽后返青快,分蘖早,产量最高,可增产1 265kg/hm2,提高经济效益2 277元/hm2。  相似文献   

7.
《山东农业科学》2019,(12):40-42
本试验基于穴盘育秧技术,开展了播期和穴播量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播期和穴播量对穴盘育秧水稻秧苗素质具有较明显的影响。秧苗地上部百株鲜重、干重、株高、叶龄、茎基宽等均随穴播量的增加而减小,部分指标在穴播5粒和6粒条件下随播期的推迟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百株秧苗根重及根条数随穴播量的增加而减小,穴播5粒和6粒处理的秧苗根重及根条数随播期的推迟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综合考量水稻生长期和播种密度,穴盘旱育秧条件下,适宜播期为5月20日,适宜播量为5粒/穴。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播量对水稻钵体毯式育秧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以水稻品种绥粳4号为材料,设置每穴3粒和每穴5粒播种及常规机械播种(125g/盘),结果每穴3粒和每穴5粒的秧苗素质均高于常规播种,其中每穴3粒秧苗素质更高;在30cm×14cm的人工移栽密度下,每穴5粒播种的秧苗移栽水稻产量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未经处理的木耳菌糠作水稻育秧基质存在腐熟度严重不足的问题,采用5种不同的前处理,探明针对基质性质和秧苗生长情况最优的处理方式,为农业废弃物作水稻育秧基质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菌糠生材料(T1)、堆腐发酵(T2)、加10%猪粪堆腐发酵(T3)、蒸汽灭菌(T4)、干热灭菌(T5)等5种处理方式,以土壤为对照,并模拟东北地区春季气候条件,进行温室水稻育秧试验。综合分析各处理基质容重、孔隙度(总孔隙度、持水孔隙度、通气孔隙度)、养分(总氮、总磷、总钾、有机质含量、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苗期立枯病发生情况(离乳期的发病面积和病斑数量)和稻苗生长状况(苗龄30 d后,水稻秧苗的农艺性状,包括叶龄、单株根数、株高、茎粗、SPAD值、百株干鲜重)等指标,并采用单位容积营养元素含量的计算方法替代传统的质量比,来比较5种处理间差异。【结果】经处理后,基质的容重均达到理想基质要求;与生材料T1相比,T2和T3总孔隙和持水孔隙度均明显上升,T4和T5孔隙度有所下降。单位容积营养元素含量,全氮以T3最高(3.0×10~(-3) g·cm~(-3)),其他处理全氮为1.6×10~(-3)—1.8×10~(-3) g·cm~(-3);全磷为4.0×10~(-4)—6.0×10~(-4) g·cm~(-3),全钾含量以T2最高(1.4×10~(-3) g·cm~(-3)),其他处理全钾为7.0×10~(-4)—9.0×10~(-4) g·cm~(-3);总有机质含量均为6.6×10~(-2)—8.0×10~(-2) g·cm~(-3);碱解氮含量以T3最高(2.1×10~(-4) g·cm~(-3)),其他处理为0.9×10~(-4)—1.2×10~(-4) g·cm~(-3);速效磷含量均为3.3×10~(-5)—5.0×10~(-5) g·cm~(-3);速效钾含量均为0.6×10~(-4)—1.2×10~(-4) g·cm~(-3);另外,通过计算不同处理育秧基质的C/N显示,仅添加猪粪发酵的T3处理在20以下。水稻立枯病发生情况,综合分析离乳期病斑数目和发病面积,得出T1发病率为30.53%,T5发病率为3.27%,T2和T4发病率均为1.09%,而T3未出现立枯病。30 d龄稻苗,株高在12—14 cm,茎粗在0.21—0.23 cm,三叶期叶片总SPAD值为25—35,T3处理在此三方面均表现最好;百株鲜重范围在14.50—16.00 g,百株干重为3.15—3.75 g,最大为T2和T3处理;根冠比最大值为T2和T3(0.30),最小值为T5(0.22),5组处理全株干鲜比均在0.20—0.23。【结论】前处理并不显著影响木耳菌糠等材料的养分含量,其主要由构成基质材料的本身性质决定;堆制腐熟发酵的前处理方式在基质性质和秧苗生长情况上都表现很好,且减轻立枯病的效果明显,尤其是添加10%猪粪堆腐发酵表现最优,是今后利用农业废弃物开发水稻无土育秧基质值得推广的前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10.
播种密度和壮秧剂对水稻秧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播种密度和壮秧剂对水稻秧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香稻农香18为材料,采用常规旱育秧的方式,设计了30、60、90、120 g·盘-1的播种密度及是否施用壮秧剂处理.【结果和结论】在播种密度介于30~120 g·盘-1时,增加播种密度显著降低了秧苗的叶面积、单位苗高干质量、茎基宽、叶片干质量、茎鞘干质量、地上部总干质量及根系干质量.不论是否施用壮秧剂,D1处理秧苗的叶面积、单位苗高干质量、秧苗茎基宽、总根长、根系表面积以及根系总体积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不施壮秧剂相比,施用壮秧剂显著增加了秧苗SPAD值、秧苗叶面积、单位苗高干质量、茎基宽、叶片干质量、茎鞘干质量、地上部总干质量、根系干质量以及叶片比叶质量,每百株秧苗的根系表面积、平均直径、根系总体积以及秧苗POD和SOD活性也显著增加,显著降低了秧苗株高和MDA含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进行秧苗素质的评价时,应将茎鞘较粗壮(茎鞘干质量较大、茎基部较宽以及单位苗高干质量较大)、根冠比和叶片干质量较大等作为选择指标,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其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11.
为确保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减少土壤污染,减少水稻田耕层(20cm以上)的破坏,优化水稻育苗用地,启动水稻秧苗自身的免疫功能,促使秧苗按自身发育规律生长,排除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培育出健壮的秧苗。试验结果表明:无土育苗秧苗素质略好于常规育苗;本田种植,无土秧苗返青、分蘖、抽穗略早于常规育苗,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拌种和喷雾方法,研究了吡蚜酮对水稻的表观安全性。结果表明,每千克种谷拌种25%吡蚜酮5~20 g在拌种后3 h播种和6 h播种处理的出苗率、苗高、水稻根长和株高均高于不施药对照处理。在秧苗1叶1心期兑水喷雾时,25%吡蚜酮WP 75~450 g/hm2等处理的水稻根长和株高与不施药处理以及10%吡虫啉WP 30 g/hm2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在秧苗移栽前3 d施药,25%吡蚜酮WP 75~600 g/hm2等处理的水稻分蘖数和株高与不施药处理之间亦均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说明每千克种谷拌种25%吡蚜酮WP 5~20 g的剂量内对水稻安全,在秧苗1叶1心期25%吡蚜酮WP用量在450 g/hm2以下喷雾处理和在秧苗移栽前3 d 25%吡蚜酮WP用量在600 g/hm2以下喷雾处理均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3.
在江苏省稻麦两熟种植模式下,机插水稻秧苗极易出现长秧龄甚至超秧龄的现象.为探究如何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并增加秧龄弹性,本试验设置播量(90、120 g/盘)和壮秧剂(清水、多·多唑、咪鲜·甲霜灵和苗壮丰)处理,研究其对不同秧龄秧苗素质、黄叶发生情况、干物质积累情况、根冠比和充实度等的影响.25 d开始秧苗素质迅速下降,各壮秧剂均改善了秧苗素质,其中苗壮丰通过扩大叶龄、增加叶面积来快速积累干物质,秧苗"大、绿、壮".咪鲜·甲霜灵处理通过矮化植株,提高秧苗的充实度和抗逆性,株型矮小紧凑.多·多唑通过延缓秧苗生长,提高秧苗抗衰老能力.在超秧龄(35 d)情况下,多·多唑处理秧苗衰老情况不明显,生长速率高于其他2种壮秧剂处理,能够保持良好的成长活力,虽然对于苗壮丰和咪鲜·甲霜灵处理来说秧苗长势相对弱小,但是在超秧龄时期仍能保持较高生长速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秧苗素质,延长秧龄弹性.而在播量方面,90 g/盘处理各项指标均优于120 g/盘.从壮秧剂处理来看,各壮秧剂处理均能提高秧苗素质.总体而言,苗壮丰+90 g/盘处理的秧苗素质较优,能适应超秧龄移栽,有利于培育工厂机械化秧苗.  相似文献   

14.
无土育苗基质在水稻上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无土育苗基质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表明:与对照(常规土壤育苗)相比,水稻上应用无土育苗基质显著提高秧苗素质;膜脂过氧化物质丙二醛(MDA)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3种保护酶活性均显著增加,有利于维持秧苗健壮生长;明显促进水稻的生育进程;使水稻产量显著提高,增产达5.91%。从整体而言,无土育苗基质可以替代土壤进行水稻育苗,为水稻栽培提供一项新的育苗方式。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以垦粳5号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对秧苗株高、根长、根数、充实度等多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大,根长、根数、茎基宽以及充实度均呈降低趋势,且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播种密度与理论产量呈负相关,但差异不显著,秧苗素质指标与理论产量的相关系数排序为百株地上干重充实度根长根数百株地下干重茎基宽。播种密度为125 g/盘的产量最高,秧苗素质各项指标表现良好,适当降低秧田播种量能够改善水稻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16.
以汕优 63和武育粳 3号为材料 ,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旱育秧苗生长状况 ,研究多水寡照条件下旱育秧秧田最佳播量和不同播量的最适秧龄 ,探讨特殊气候条件下秧田壮苗技术。结果表明 :多水寡照对旱育秧秧苗素质影响较大 ,表现为茎蘖滞增叶龄期变小 ,移栽适期提前。在江苏里下河地区 ,旱育秧田播量中籼杂交稻以 30~ 4 0 g/ m2 、粳稻以 50~70 g/ m2较为适宜。多水寡照旱育秧秧田期使用高吸水种子包衣剂或水稻秧苗健壮素 ,苗高、单株次生根数、单株叶面积、发根力、单株干物重等主要秧苗素质指标达到或接近常规旱育秧 ,并减少或缓解了旱育秧生长优势的丧失  相似文献   

17.
针对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土可溶性盐含量、pH、离子(Na+)含量高,无法直接进行水稻育苗的问题,利用重碱土(WK)通过采用改良剂(硫酸铝、硫酸钙、硫酸亚铁、腐植酸)单施、3种无机改良剂分别与腐植酸配施,实现苏打碱土直接水稻育苗与改良同步进行,评估施用改良剂原土育苗后土壤的盐度、碱度、可溶性离子含量及水稻秧苗的生长情况,筛选出适合盐碱土水稻育苗的最佳施用量.结果 表明:单施以CaSO4 ·2H2O(1.8%)、配施以R3(1.8%CaSO4·2H2O与1%腐植酸)处理效果较好,单施CaSO4·2H2O(1.8%)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pH降低3.26,交换性钠、CO32-、HCO3-降低幅度分别为78.72%、100.00%、79.79%.配施的R3处理碱土pH降低了3.60,交换性钠、CO32-、HCO3-比WK对照组分别降低98.19%、100.00%、78.72%.施用改良剂后通过培养期间淋洗而逐渐消除限制水稻生长的障碍因子,水稻秧苗成苗率、苗高得到明显提高,配施处理中S9(5%腐植酸、1.8%的硫酸亚铁)的成苗率、苗高表现较好,该处理腐植酸中的胡敏酸,富里酸等物质提高了水稻秧苗素质.结合育苗成本分析及对人体健康的考虑,综合筛选出适合盐碱土水稻育苗的最佳改良剂施用配比为R9(1.8%CaSO4·2H2O与5%腐植酸配施)处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元发9号为水稻试验对象,在水稻苗期开展了东岩禧根田、双傲有机水溶肥料对水稻秧苗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秧苗1.5叶期(T1处理)应用东岩禧根田后,秧苗的株高、茎基宽、第3叶长宽、群体带蘖率、百株鲜质量和发根力均显著提高,而在移栽前喷施双傲有机水溶肥料(T2处理)与T1处理无显著异。本试验以秧苗1.5叶期(T1处理)应用东岩禧根田有机水溶肥料处理秧苗素质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分析不同播量下杂交籼稻品种的机播育秧秧苗素质差异及秧苗素质与种子性状的关系,并根据关键的秧苗性状筛选出适合于四川地区机械化播种的品种。【方法】选取西南地区选育的27个杂交籼稻品种进行了种子性状和机播育秧秧苗素质考察工作。【结果】(1)杂交籼稻种子的形态特征受自身遗传特性的影响明显,不同品种间有显著差异;(2)采用机械流水线播种方式播种后,所育水稻秧苗受品种和播种量的影响显著,秧田生长状况差异明显。千粒重较低、长宽比相对较小的品种机播育秧秧苗素质和出苗均匀度较好,低播量水平下秧苗素质和出苗均匀度较好;(3)千粒重与株高和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秧苗均匀度与千粒重、粒长、长宽比呈负相关关系,而与粒宽、粒厚、发芽率呈正相关关系;(4)初步筛选出绿优4923、F优498、隆两优1146等适宜机播的10个品种。【结论】不同播量下杂交籼稻品种的机播育秧秧苗素质差异明显,低播量下(60 g/盘)秧苗素质较好,选用千粒重较低,长宽比相对较小的种子有利于机播。  相似文献   

20.
水稻浸种、催芽后在苗床播种进行育苗是东北水稻生产区常规技术措施,一般认为该项措施可以增加水稻生长期间的有效积温,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减轻水稻恶苗病发生。随着水稻生产新技术的发展,水稻生产者发现水稻浸种、催芽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费工费时、浸种风险的实际问题,该试验用2种种衣剂包衣,测试包衣后干籽直接在苗床上播种对秧苗素质、生育进程、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合适的种衣剂包衣,水稻干籽直接播种在苗床上,播种更均匀,水稻秧苗更整齐,秧苗素质更好,产量、生育进程不受影响,可以省工省时,降低浸种催芽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