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植物生活的过程,是与外界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即新陈代谢的过程。它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桑树的光合作用,进行物质生产,是属于同化方面,而呼吸作用是分解体内有机物,释放能量过程,属于新陈代谢的异化方面。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必须靠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得以推动,所以呼吸作用贯穿于植物生活的始终。了解呼吸作用与桑树生命活动的关系,在栽桑养蚕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明阶 《蚕学通讯》2000,20(4):50-51
养蚕必须先种桑,桑成饲蚕这是蚕业界人士众所周知的。目前,对桑树布局,包括发展桑树区域的摆布,栽桑的地方、形式、规格等研究不够,而桑树布局好坏与否,不仅关系到桑叶产量的多少,质量的好坏,关系发展蚕桑生产的速度与兴衰。如我市自1995年至今重庆蚕业大滑坡其原因除市场因素外,另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桑树布局不合理所致。 据我所知,重庆自六十年代起发展的桑树基本上是“四边桑”。当时的蚕桑生产是以生产队经营为主,集中养蚕,有专人护桑养蚕,又有一定的专用养蚕设施设备,易于贯彻蚕桑科学技术,因而,桑蚕单产较高,质…  相似文献   

3.
桑叶是家蚕最优良的天然饲料,养蚕必先种桑。所以养蚕生产一直被桑树的生长周期和桑叶产量所限制,尤其是在夏秋蚕期往往由于叶质较差、气候条件恶劣而引发蚕病,导致减产或失收。同时,桑树栽培期较长,肥培管理复杂,采叶养蚕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为此,国内外的蚕业科技工作者一直想改革这一传统的蚕桑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4.
推广轻简化先进实用技术是降低生产成本和劳作强度,提高蚕桑生产效益的科技举措。针对目前农村和蚕桑生产条件的变化,结合安康市的自然条件与桑树剪伐方式的演变,以及现代养蚕对桑叶收获的要求,比较了省内外几种先进的桑树剪伐收获方法及其养蚕模式。通过试验示范应用,提出了适用于陕南蚕区轻简化养蚕的桑树剪伐收获技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基层农药经营市场较乱,桑树治虫可用药品种单一,且长时间使用后防治效果下降,导致桑树害虫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对桑树危害加重,特别是秋季桑叶产、质量下降。同时因农户用药及操作不当使得家蚕中毒事故频频发生,蚕农养蚕积极性受挫,严重威胁着蚕桑生产。为保证蚕桑生产稳定发展,要按照桑树害虫在本地区发生的特点,结合养蚕布局、科学合理地做好桑树害虫防治工作。笔者根据多年来东台地区安丰、梁垛、富安等镇蚕农几年来的桑树害虫防治实践,就当前农村桑树害虫防治技术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 合理收获桑叶的意义在于既满足养蚕用叶,又要使桑树持续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快速进入正常生长阶段。在长江流域蚕区推行的夏伐和春伐两种剪获方法中,前者有利多养春蚕及春期条桑育,因在旺盛生长期代条,损伤根系中断光合作用,不利于养  相似文献   

7.
<正> 栽桑的目的是为了养蚕,养蚕的布局要考虑到桑树的采伐。采伐既要服从养蚕布局,又要有利桑树生理生长,使二者之间的矛盾统一,保持树势旺盛。本文试从万县地区四边桑采伐方式演变和养蚕布局的关系,谈谈粗浅看法,以求当前四边桑采伐技术改进,提高蚕茧质量。  相似文献   

8.
“流水式养蚕”是通过增加养蚕批次、减少每批次养蚕数量而建立的一种新的养蚕生产布局,适合养蚕设施和劳动力不足的蚕区推广应用。针对生产上实施“流水式养蚕”布局出现的养蚕批次重叠造成消毒防病困难、遭遇不良气候时养蚕成绩不佳、计划养蚕量未与桑叶产量挂钩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就合理利用气候条件、优化桑树剪伐及桑叶收获方式、提高养蚕生产效率等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蒙庆裕 《四川蚕业》2001,29(4):24-26
<正> 桑树是养蚕的基础,桑叶是家蚕的粮食。桑叶产、质量高,养蚕蚕体壮、产量高、质量优。因此提高桑树单株和亩桑产叶量,是恢复发展蚕业生产的关键措施。 改进桑树栽 培管理,提高桑树单株和亩桑产叶量的配套技术,包含优化桑树群体结构;提高桑树施肥水平;合理修剪定型;防治病虫害;选接良桑等的诸多因素。桑树单株  相似文献   

10.
广东杂交桑养型低,可以促使桑树早生快发,保持桑树生理年青化,提高密植桑园的光能利用率,适应密植、多次采伐和高产桑园的需要,春剪伐能促使桑叶高产优质,晚夏伐可增加夏蚕桑叶,避开早秋高温养蚕,解决蚕矛盾,推迟秋叶老化,留冬梢目的是利用顶端优势,预防桑树冻害,保护冬芽安全春发。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桑树保护工作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上的病虫害为害桑树等植物,导致桑树生长不良,影响桑叶产量和质量,从而影响养蚕的成绩,所以桑树病虫害防治是蚕桑生产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广东省地处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环境适宜桑树和病虫害的生长,因此,病虫害的种类是全国最多的。广东的桑树保护工作曾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目前,我省桑树保护工作已明显落后于全国其他蚕区,已不适应广东省蚕桑生产的健康发展。本文就广东桑树保护工作的现状、问题以及如何提高我省的桑树保护水平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针对仙居县蚕桑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全年养蚕布局的逐步调整,桑树的生长发育规律也有了新的变化,桑园管理也必将随之发生变化。本文主要调查分析了秋季桑树新梢过早封顶的新现象,认为养蚕批次减少,间接导致了新梢过早封顶,为此作者提出了防止新梢过早封顶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强调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统一,生态与经济的协调,为未来的发展得以持续留下足够的空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利用蚕业资源,不仅为实现南召“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做出贡献,而且必将为可持续农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一、蚕业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资源是指与人类生产或其他经济活动有关的一类环境要素。在生产活动中除投人人力、物力“资源”外,还消耗了环境这种“资源”。生产结束后,人力得到了工资,物资获得了折旧,自然资源也应获得某种补偿,这就是保护资源的范畴。柞桑树不仅能养蚕收茧、缥丝、织绸、织毯出口创汇,而且…  相似文献   

14.
浅述延缓桑树树势衰败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是以用叶为主的植物,由于连年的采叶、剪伐,必然造成桑树植株生理损伤,若管理不当则导致桑树树势衰败,桑叶产量低、叶质差,影响养蚕收入.为防止树势的衰败,应从桑园基本建设、桑树培护,桑叶采收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培育管理.  相似文献   

15.
桑叶是养蚕的物质基础。桑树栽培的任务主要是提高单株和单位面积的桑叶产量和质量,提高栽桑土地的经济效益并实现集约化经营。但种好桑树如果不懂得采、运、贮或处理不当,必将事倍功半或前功尽弃,达不到提高整体效益的目的。我区有的农户养蚕单产较低,很多与桑叶的采摘、运输、贮藏、保鲜等处理不当有直接关系。我区目前已普遍推广“沙二×伦教109”杂  相似文献   

16.
桑树隔年夏伐在培养树势和增产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每年进行一次夏伐,破坏了桑树正常的生理活动,因夏伐地上部光合作用骤然停顿,地下部根毛脱落和死亡,有机养分和无机养分的运转受到障碍,生长受到抑制,地上部与地下部失去平衡,同时,桑树经过一次夏伐,流失了大量的养分和水分,招致桑树逐年衰败,树龄因之缩短。是故,进行合理的剪伐,适当留养,和加强肥培对增强树势、延长桑树寿命和丰产年限均能起一定的作用。浙江省农村大部分桑树主支干生长尚健全,然由于前几年缺乏肥培管理和采伐过度,因而枝条短细,发条数甚少,一般条长仅达2—3市尺,  相似文献   

17.
广西桑树资源综合利用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桑枝、桑叶是桑树的主要产物。种桑除了养蚕外,还可以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茵以及加工板材;利用多余的桑叶研制桑绿茶;此外,种植多用途的桑树优良品种,还可以果、叶两收。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1亩桑园可新增产值约2000元;利用桑枝加工板材,1亩桑园可新增产值约1400元。利用桑叶养蚕,1亩桑园仅养蚕一项的年产值约2400元~3600元;利用每年夏、冬两次砍伐及春秋萌长的弱枝所废弃的嫩梢、嫩叶研制桑绿茶,1亩桑园可新增产值约2000元。种植果叶两用型桑树优良品种,1亩桑园总产值可达4600元。近年来,广西桑园面积不断扩大,桑树资源丰富,大力开发桑枝、桑叶等桑树产品,不但改变了传统的“种桑只为养蚕”的单一生产模式,而且对促进蚕农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8.
嘉兴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称,种桑养蚕生产历史悠久,"桑柘遍野,无人不习蚕",故种桑养蚕是当地农民的主要产业之一.在种桑养蚕过程中,气象环境对蚕桑生产的影响十分明显,特别是春季连阴雨不但对桑树的正常生长带来严重影响,而且对家蚕的正常饲养带来许多困难.本文对春季连阴雨天气特点与对蚕桑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以嘉兴地区2002年出现的罕见的春季连阴雨为例作进一步分析,最后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涪陵区的桑树养成收获方式一直沿用冬伐.为了改革这一桑树栽培模式和合理调整养蚕布局,进行桑树夏伐试验.通过夏伐与常规冬伐桑比较、夏伐桑的生长发育调查和养蚕试验,在地势与肥培管理较好的涪陵后山蚕区实行桑树夏伐,不但桑树发育正常,长势良好,而且夏伐桑园蚕种饲养量和单产有所提高,说明夏伐是可行的,可以提高蚕桑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沁水县的特点是一个山大、山多、石厚土薄、土地贫瘠、气候较凉、地区辽阔的山岳区。宜于栽植桑树,发展养蚕。沁水县人民有栽桑养蚕的悠久历史,但在反动统治的年代里,不仅得不到发展,而且蚕桑生产一年不如一年。从1955年开始,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四年来中共沁水县委、人委大力发展养蚕生产,依靠合作化的集体力量,大胆革新,迅速地扭转了全县养蚕生产的落后局面,使蚕桑生产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1955年桑树发展为63万株,蚕茧达到518,000斤。1956年桑树发展为87万株,蚕茧量一跃而为79万斤,占当年农业总收入11.2%,每户平均收入21元。因此群众普遍反映:“养蚕是件好事情,男女老少都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