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模糊数学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国家地表水环境标准为依据,对2004年5月至7月乌梁素海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并将实地水质监测结果与评价结果对照分析。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乌梁素海的水质等级变化。证实了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应用于湖泊水质评价中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对于湖泊水质评价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质统计学的内蒙古乌梁素海氮素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形态氮在内蒙古乌梁素海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运用地质统计学理论分析了乌梁素海不同形态氮浓度的时空变异性。研究表明:在时间上,乌梁素海水体中各监测点总氮平均浓度夏季高,秋季低,而氨氮浓度与此相反,季节性差异较为明显。在空间上,乌梁素海不同形态氮浓度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结构性和随机性,较小尺度上影响不同形态氮转化的作用过程可以忽略,不同形态氮都具有中强等级空间相关性,大多数属于强度空间相关性。总之,乌梁素海氮素污染问题已十分严重,主要污染源为河套灌区农田排水、流域内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相似文献   

3.
乌梁素海地处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属于典型的草型浅水湖泊且富营养化程度非常严重.由于受特殊的水文气象条件与河套灌区的影响,乌梁素海水环境污染问题必定有其特殊性,于是将地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到乌梁素海水质参数空间数据分析中,尝试研究乌梁素海水质参数空间分布特性.结果显示:乌梁素海水质参数的空间结构变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各水质参数都具有块金效应,对乌梁素海水质参数进行克立格插值,并进行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乌梁素海从总排干以下至湖区中下部区域为重度富营养化;其余部分为中度富营养化,能够提供更为直观的水环境信息.研究结果对乌梁素海的水环境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湖泊水环境理论出发,以灌区的草型湖泊乌梁素海为研究对象,用基于监测样本信息的主成分分析确定权重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从水质、富营养状况和水生生态3方面对2006-2008年6月份乌梁素海各功能区水环境指标的均值进行综合评价,定量地评价出各功能区的水质级别。综合评价的结果为:农业用水区的水质为4.416级,景观娱乐用水区的水质为3.635级,渔业用水区的水质3.122级,混合区的水质4.762级,得出乌梁素海大部分水体已处于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辽河流域为例,将水质风险次序权重与组合准则权重相耦合构建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计算评价了多种次序权重和河流水质等级.结果表明:风险水平α=1的条件下,国标法划分的监测点水质类别与该方法保持较好的一致性,对于河流水质的评价该方法符合实用性和可行性要求;石油类、总磷、氨氮、总有机碳等因子对流域水质的影响显著;入海口水质...  相似文献   

6.
灌区湖泊污染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上游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下,位于灌区内的湖泊水环境污染问题必定有其特殊性.以位于我国北方的河套灌区中的草型浅水湖泊乌梁素海为研究对象,将实测的湖泊水质监测数据与空间数据结合,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主成分方法将乌梁素海的水质参数概括为7个主成分,即:富营养化特征指标、湖泊盐化特征指标、湖泊有机物污染指标、湖泊形态特征指标、水体酸碱指标、水体藻类生物量指标、植物生长环境指标.分析讨论各主成分的科学内涵以及结合地区特征的湖泊污染机理,为灌区湖泊水体的合理利用与污染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2009年7月对乌梁素海主体湖区的10个点的底泥进行取样,通过分析底泥沉积物TP在表层、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分布特点,再与TP的影响因素结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梁素海总磷的沉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水动力条件是影响TP沉积的最显著的因素;表层沉积物TP在P9、P11、Q8点所在的区域出现峰值高达2.669mg/g;乌梁素海总磷的垂向分布变化较为复杂,但垂向上的峰值都在0~15 cm的范围内,深度超过15 cm以后总磷的含量波动很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8.
采用2008年6月-2012年9月对乌梁素海水质监测数据,叶绿素a浓度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进行分析,并建立叶绿素a浓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乌梁素海叶绿素a浓度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在空间上呈现北部南部,由北向南浓度逐渐降低,在时间上,叶绿素a的浓度呈现春季(2、5月)秋季(9、10月)夏季(6-8月)。以2008-2010年监测数据对经验富营养化模型进行斜率和截距的调整,建立适用于乌梁素海的叶绿素a浓度预测模型,以2010-2011年监测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叶绿素a浓度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相对误差70%,故可以用叶绿素a浓度预测模型对乌梁素海富营养化进行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9.
乌梁素海水体中叶绿素a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乌梁素海的水体理化指标监测数据,分析了乌梁素海叶绿素a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同时分析其与水质因子关系.研究表明:乌粱素海叶绿素a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叶绿素a含量全湖变化在8.38~27.50mg/m3,在空间分布上,北部区>南部区、西岸>东岸,由北部区到南部区逐渐减小;在时间上,夏季>秋季>春季,叶绿素a浓度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估算高海拔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方法】采用生态水位差比法对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了计算,并对乌梁素海生态补水量进行了分析。【结果】乌梁素海湿地最小和适宜生态水位差比系数分别为0.786和1.231,最小和适宜生态环境需水总量分别为5.645亿m3和7.580亿m3;乌梁素海湿地生态补水量为4.68~6.85亿m3。【结论】新提出的生态水位差比法模型是对原生态水位法的改进,此模型更适合应用于高海拔湖泊湿地生态需水量计算,并且此模型可满足湿地净化污染物要求。当某湿地的水文和生态状况与乌梁素海湿地相似时,可用生态水位差比系数进行最小和适宜需水量估算。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乌梁素海污染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乌梁素海已成为我国寒旱区富营养化最为严重的湖泊,为弄清乌梁素海所面临的污染负荷情况,在大量实测数据和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乌梁素海的污染源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乌梁素海的污染源主要来自3个方面,分别是农田排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染。其中,农业排水中总磷对乌梁素海的贡献率超过了30%,总氮的贡献率接近50%,COD的贡献率达到了65%。可见,农田排水对乌梁素海污染负荷的贡献率最大。为乌梁素海源头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程晓丽 《南方农机》2022,(6):172-174
基于衡水湖流域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水质监测月数据,选取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五个水质指标,用BWM法和熵权法对传统内梅罗指数法进行改进,用于衡水湖流域水质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传统内梅罗指数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衡水湖流域水质整体较好,以Ⅲ类水体为主;用主客观赋权对内梅罗指数法加以改进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乌梁素海多个季度浮游植物生物量反演模型的适用性,为乌梁素海水质治理与改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乌梁素海Landsat8 OLI遥感数据,结合实测水体的叶绿素a质量浓度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构建乌梁素海浮游植物生物量反演模型,对反演模型精度和普适性进行验证。【结果】春季以b_5(近红外)/b_4(红光)为自变量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拟合度较差,决定系数为0.463,实测数据与预测数据的均方根误差为6.88 mg/m~3;夏季以b_5(近红外)/b_4 (红光)为自变量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拟合度最优,决定系数为0.816,实测数据与预测数据的均方根误差为3.67 mg/m~3;秋季以(b_5-b_4)/b_3为自变量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拟合度适中,决定系数为0.602,实测数据与预测数据的均方根误差为4.63 mg/m~3。【结论】同步采集水样与高光谱数据,利用细胞体积转化法计算浮游植物生物量,是提高浮游植物生物量反演模型精度的重要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质评价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层次结构的非线性系统,可运用层次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水质状况进行分析.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出评价指标权重,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参评数据序列与标准数据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其中关联度最大值所对应的水质等级,即为该地区地下水水质的等级.通过对吉林市G022水井2002-2004年的地下水水质进行分析,结合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法和MATLAB编程,对吉林市地下水的硝酸盐、亚硝酸盐、总硬度、铁、锰等7个指标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2002-2004年,该处地下水质由Ⅱ类水逐渐变为Ⅳ类水.水质呈现了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改进密切值法引入目标差值率对初始矩阵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富营养化各评价指标的贡献程度加以确定。将改进的密切值法应用到乌梁素海的富营养化评价中,从中分析了此方法优缺点及改进之处的必要性,同时分析了乌梁素海水质变化情况及原因。结果表明,改进密切值法应用到包含着许多不规则的影响因子及许多非线性过程的湖泊这一复杂系统的富营养化评价中,虽有其不足,但与其他评价方法结合,可以更准确反映湖泊富营养化状况,根据密切值的变化情况,推断出在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作用下,湖内富营养化的变化过程,直至在南部一定区域内,密切值达到最大,对应该区域的水质相对也是最好。  相似文献   

16.
乌梁素海水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乌梁素海的水环境容量特征和探索水环境容量与入湖水质水量间的响应关系。【方法】采用零维模型分别计算并分析了乌梁素海冰封期与非冰封期的水环境容量,基于水文实际条件,分析入湖水量对出口断面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冰封期湖泊的自净容量小于非冰封期时的自净容量,且冰封期的氮和有机物污染物的环境容量远小于非冰封期。【结论】非冰封期引入的黄河水和农田退水会导致湖泊氮磷水环境容量下降。有机物污染物的水环境稀释容量会因为黄河引水增加。  相似文献   

17.
基于贝叶斯的星海湖湿地水质评价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星海湖三期(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14个采样点的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贝叶斯评价法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影响星海湖水质的主要因子,旨在为星海湖合理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和建议。结果表明:(1)通过贝叶斯公式对星海湖的水质得出的评价结果表明79.9%监测点水质级别达到Ⅴ类,最大概率Pk值较高,除D7和D14以外均大于50%,评价结果可行度较高,水质污染严重,预测还将会持续加重,需要加大综合治理力度。(2)TP、TN和CODMn是星海湖的主要污染因子,星海湖水质主要受TP、TN、CODMn3个指标的影响,因此,TN、TP和CODMn就成为治理该湖泊水质的主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18.
湖泊富营养化是我国重要的水污染问题之一。为了研究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前后营养盐的动态变化,以湖北长湖为例,分析了2014-2018年期间长湖4个监测点的水质监测数据。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看,长湖水体营养盐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2014-2018年,长湖水体各营养盐浓度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营养盐含量在1、7月份较高,5月份较低。从空间变化看,沿庙湖、海子湖、马洪台和圆心湖区方向,营养盐含量呈下降趋势。尽管生态恢复工程实施后长湖水质逐渐改善,由恢复前的Ⅴ~劣Ⅴ类转好为Ⅳ~Ⅴ类,但受湖泊周边畜禽养殖和农业种植等外源污染的影响,长湖水质依然不容乐观。为了恢复长湖水体的自净能力,需对流域内的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9.
TN是乌梁素海水体富营养化的指示性污染因子之一,富集于水体、沉积物和水生植物中,不同季节TN在这3个介质间迁移转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控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作用。为了揭示从夏季初至夏季末湖水水质变化情况,以及氮素在水体、挺水植物芦苇和沉积物各介质间的迁移转换规律,2013年5月和8月分别在乌梁素海湖区采集了水、挺水植物芦苇和沉积物试样,测定其TN含量。分析结果显示:8月份不仅芦苇生物量比5月份高出2.9倍,而且芦苇试样氮含量平均值也高出4.2倍,与此同时,水体中的TN平均浓度从5月份的3.511mg/g降低至8月份的2.019mg/g,沉积物中的TN平均浓度也从5月份的2.02mg/g降低至8月份的1.42mg/g。表明在夏季芦苇生长期中,水体和沉积物中的部分营养元素氮显著地向芦苇迁移并转换,至5月和8月采样期,芦苇从水体和沉积物中移出的氮总量分别为5 221.08t和61 053.56t。  相似文献   

20.
基于联系数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湖泊富营养化的评价问题,依据集对分析理论,提出了用联系数来评价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方法。建立湖泊的水质样本与不同富营养化等级间的联系度表达式,根据水质样本各指标的实测值与各等级标准界限值的关系,确定差异度系数的取值,计算联系数,据此进行湖泊富营养化状态的综合评价。通过对5个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综合评价和对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