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低油菜新品种湘油15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油15号系由湖南农业大学油料所育成,母本为双低油菜品种湘油11号,父本为湘油10号。1986年春杂交,1991年定型,1997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湘油15号子叶肾脏形,苗期叶琴形,裂叶2~3对,叶缘锯齿状,叶绿色,较淡,...  相似文献   

2.
黔油双低2号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雄  刁攀琏 《耕作与栽培》1996,(4):51-52,F004
黔油双低2号新品种选育李大雄,刁攀琏,饶勇(贵州省农科院油料所)黔油双低2号系用Orox安徽大花种间杂交选育的株系作母本与Altex作父本杂交,经冬播、夏繁定向选育而成的甘蓝型(B.napusL.)双低(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新品种。在一般大田生产的条...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常油杂6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09年,以中双4号与本单位材料94-18杂交并回交,育成了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不育系6918A;以华油杂3号为母本与本单位筛选鉴定的双低优质株系"95-2679"进行杂交并回交,育成了优良恢复系2679C。利用不育系6918A和恢复系2679C选配出优良组合F2006-1,经过4年省、国家区试,表现为优质高产、增产潜力大、抗病、抗倒伏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双低优质油菜在印江已推广多年 ,累计推广面积有 2万hm2 ,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以前推广的品种多为常规品种 ,如推广面积较大的有中油 119、中双四号等 ,由于种植年限和品种本身的特性等原因 ,其产量均没有杂交油菜高。为了进一步发挥印江优质油菜的生产优势 ,在省油科所的安排下 ,特进行本试验 ,以培养接班品种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品种油研七号、油研九号、油 157。后两品种为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育出的黄籽高油分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1.2 试验设计和方法选择三农户肥力均匀一致的田块 3块 ,每块面积 6 6 …  相似文献   

5.
正1材料与方法1.1参试品种和来源共引进16个品种:川油36(由四川农科院提供),云油杂9号、云油杂10号、云油双2号、云油杂13号、云油杂14号(由云南省农科院提供),绵油63、国豪油2号、国豪油5号,国豪油8号、绵油11号(对照)由(国豪种业云南分公司提供),渝油27(由西南大学提供),黔油30号、宝油早12、油研817(由贵州油料所提供),中农油6号(由中国油料所提供)。  相似文献   

6.
赵继献 《作物杂志》1995,11(5):15-16
油菜杂交种油研5号制种技术赵继献(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思南565109)低芥酸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号,系我所以隐性核不育系117A与207配制的甘蓝型杂交油菜。至1994年秋制种面积累计达200hm2,杂交种推广面积累计达7.3余万hm2,并在长江流...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杂交油菜新品种对菌核病的抗性鉴定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德奎  杨政水 《种子》2004,23(7):73-74
对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近年选育并通过审定命名的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7号、8号、9号、10号抗耐油菜菌核病进行了综合鉴定,结果表明:4个油菜新品种都具有一定的抗耐性,但彼此差异不显著,均介于抗病对照中油821和感病对照中油低芥3号之间,适应性较广,在省内外各地栽培均能达到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饶勇  肖华贵  陈静 《耕作与栽培》2002,(6):15-15,23
黔油 12号是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自育的双低隐性核不育系SAB 3为母本 ,与双低恢复系双 16 8为父本组配的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 ,在贵州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 ,分别比对照油研 7号增产 13 98% ,14 6 5 % ,于 1999年 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般大田生产中 ,单产 2 70 0kg/hm2 左右 ,最高单产 370 0kg/hm2 左右 ,品质双低 ,抗 (耐 )病力强 ,适应性广。为加快推广应用 ,实现良种良法的配套应用 ,进行了系列配套栽培技术研究。1 材料和方法表 1 在相同施肥条件下 ,密度设计水平处 理密度(万株 //6…  相似文献   

9.
油研1220是贵州省油菜研究所以黄子双低隐性核不育系8078A为母本,双低恢复系0202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该组合2005年度完成贵州省杂交油菜第1年区域试验,2006年完成了第2年区试和生产试验,2007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07004号。1特征特性油研1220在2年的区试试验中表现生长势强、整齐度好、花期集中、成熟一致。2年区试中,其平均株高191.8cm,与油研7号和油研10号相当;分枝高72.2cm,一次有效分枝10个,分别比油研7号和10号多1.2个和0.6个;主序长60.8cm,主序有效角平均88.3个/株,结果密度1.44个/cm,单株有效角平均505.7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Ⅴ.油研五号制种中角粒数的组成分析赵继献(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思南565109)经过对油研五号大面积制种中产量性状的变异分析表明。角粒数的变异比千粒重大,比单株有效角数和单株产量小。对产量的贡献仅次于单株有效角数,与单株...  相似文献   

11.
玉米克单7号及其栽培技术谭福忠(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所克山县161606)玉米单交种克单7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小麦所以自交系辽矮为母本,以自交系讷北1-6C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92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株形较收敛,株高2...  相似文献   

12.
杂交油菜黔油17号高产示范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优质、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原代号为黔杂ZW99004)系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利用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隐性雄性不育系98-116A和抗逆性强的双低恢复系ZW004杂交选育而成。在2000—2002年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为162kg/667m2,比对照油研7号平均增产9·6  相似文献   

13.
曾兵  饶勇  陈静  肖华贵  王沁 《种子》2007,26(8):99-101
黔油18号于2003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系我所用蜀杂1号F2代分离的不育株与双低品种R-8杂交选育的双低不育系SAB-3作母本,与杂交选育的双低恢复系双19作父本育成的半冬性、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根据黔油18号母本基本特性提出了相应的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4.
1 选用良种1.1 主推品种与搭配品种1.1.1 主推品种 海拔 10 0 0m以下的地区 ,主选双低杂交油菜油研七号 ;海拔 10 0 0m以上的地区 ,以油研七号和低芥杂交油菜油研五号主。1.1.2 搭配品种 油研八号、遵油一号、杂选一号、油研九号、中双四号、油研六号等。1.2 种子质量标准1.2 .1 纯度≥ 90 % 发芽 (成苗率 )≥ 80 % ;净度≥ 97% ;水分≤ 9% ;芥酸含量≤ 2 % ;低硫品种硫甙含量≤ 30 μmol。1.2 .2 精选种子 商品种子要求经过精选 ,用有标牌或商标的包装物进行小包装 ,注明品种名称、生产单位、品种介绍及防伪商标 ,防止假冒…  相似文献   

15.
鄂大麦7号是我所以克利普瓦拉为母本,W71-11MEDA为父本杂交育成的。1997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1995年湖北省大麦区试,平均产量7174.5kg/hm2,比对照鄂皮2号增产24.22%,达极显著水平。1996年省大麦区...  相似文献   

16.
陈启武  周伟  李其义 《种子》2007,26(7):87-89
利用引进的杂交油菜组合89-50中的不育株为母本与双低品系Z 68作父本与之杂交、回交,育成不育株与可育株比例为1∶1稳定的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用系89-68 AB。与恢复系987测配,得到强优势组合裕油3号(黔优油408)。贵州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单产172.57 kg/667 m2,较对照(156.90 kg/667 m2)平均增产9.9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在贵州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46.3 kg/667 m2,较对照油研10号减产1.81%。该品种综合性状好,丰产、稳产性好,抗病力量强,适应性广。芥酸含量2.5%,硫甙含量123.12μmol/g,含油量40.80%,适于贵州省及邻近省份相同生态区域甘蓝型油菜适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油研一号”系我所近年用黔油九号作母本,82089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蓝型中早熟常规优质丰产油菜新品种(原编号8507)。该品种在历年的系比、品比、区试及生产试验中,单产均为第一名,平均单产分别较对照增产5.53~16.2%。在1987~1990年全省三年近5万亩40多点次的生产示范中,最高单产228公斤,点平单产125.35公斤,平均较当地对照增产18.15%。油研一号生育期与黔油九号相当,直播条件下205天,移栽条件下229天左右。含油量  相似文献   

18.
油研2号,是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杂交选育面成的甘蓝型冬性中早熟双低丰产油菜新品种。该品种1991年通过省级审定,并在我省部分地区推广、应用面积已达40多万亩。该品种1992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油作物名优品种”,并获全国首届农业博览会铜奖和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19.
中油杂2号是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李云昌研究员利用秦油2号不育胞质2A培育出的双低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由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独家生产、经营、开发。中油杂2号含油量41.45%,芥酸含量为0.9%,硫甙含量为中油杂2号是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李云昌研究员利用秦油2号不育胞质2A培育出的双低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由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独家生产、经营、开发。中油杂2号含油量41.45%,芥酸含量为0.9%,硫甙含量为20.7μmol/g(饼),三项指标均已达到国际标准,是我国目前杂交油菜中品质最优、含油量最…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优质油采新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通强  万育麟 《种子》1997,(6):61-63
通过品种间杂交,采取系谱法或系谱集团法选择定向培育;把田间选择与室内选择密切结合贯穿始终地加强产量性状和抗病性选择,并把含油量与双低性状放在同等地位,始于中世代进行选择。采取选育,鉴定,示范,繁殖,推广有机结合的有效措施,先后育成了低芥酸品种油研1号,双低品种油研2号和油研6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