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明沙河地区农作物生长季降水量的变化及其满足度与干旱风险度,为沙河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降水和气温数据,采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运用水平衡及旱涝指数方法,研究农作物生长季需水与降水的平衡关系,以及农作物生长季旱、涝特征。【结果】沙河地区农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呈弱增加趋势,倾向率为4.972 mm/10 a;水平衡呈增加趋势;旱涝指数呈增大趋势,气候湿润程度朝着湿润方向发展。播种期—苗期中旱、大旱出现频率达40.0%,成熟期中旱、重旱出现频率达62.0%;旺长期以涝为主,中涝、重涝出现频率达30.0%;农作物生长季中涝、重涝出现频率为10.0%,中旱、重旱概率为14.0%。【结论】沙河地区旱、涝灾害同时存在,旱灾存在减弱的趋势,但干旱对农业生产仍然影响较大,应加强完善灾害预警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2.
赵冬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516-7517,7548
[目的]研究近60年大连市作物生长季降水变化及农业旱涝程度。[方法]选取大连市观象台1951~2010年4~10月逐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气候倾向率和干湿指数等方法,仅从作物生长季自然降水趋势变化与农业需水满足程度方面,分析大连市近60年作物生长季降水变化和农业旱涝程度。[结果]近60年来,大连市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倾向率为-15.888mm/10a,60年来降水量减少95.3 mm;春季降水略有增加,夏季明显减少,秋季减少幅度较小;各月平均降水量分布非常不均,7、8月降水量明显较多,共占作物生长季降水量的53.8%;4、5、10月平均降水量均低于作物生长季降水量的10.0%。近60年来大连市作物生长季内干湿指数K值平均为0.90,总体属于轻旱气候类型;干湿指数呈下降趋势,气候正朝着偏旱的方向发展;干旱发生频率为59%;春、秋季属于中旱气候类型,夏季总体属于偏湿气候类型;从历年平均看,除7、8月偏湿以上外,其他各月均达到中旱程度。[结论]该研究为地方农业生产、农业结构调整和旱涝灾害防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孙宝利  关莉  李凝  潘洪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24-16326
[目的]研究降水特征和干旱趋势变化,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服务。[方法]采用气候倾向率和干湿指数分析方法。[结果]近48年,阜新地区降水量、降水日数在减少,导致干旱频率增加,尤其经过2次连年干旱之后更加明显;年降水量趋势减少68mm;农作物生长季降水量趋势减少77mm;≥0.1、≥5.0、≥10.0mm降水日数趋势减少分别为11.8、3.3和0.8d。干湿指数K值趋势下降0.197,农作物生长季干旱频率增加23.4%,播种出苗阶段中旱频率增加20.0%,作物旺盛生长阶段轻旱频率增加20.5%,成熟收获期中旱频率增加32.2%。  相似文献   

4.
周卫雯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281-283,286
利用海晏县气象站1978—2008年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以趋势线分析、5年滑动平均等方法,探讨海晏县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1年来,海晏县年平均气温总体上呈极显著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52℃/10 a,在31年中约增加1.6℃。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冬季和秋季对全年平均气温增加贡献较大。年降水量总体呈不显著的微弱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4.306 mm/10 a,31年约增加降水13.3 mm。各季节的降水变化中,秋季和春季的增长趋势较为明显,线性倾向率分别是9.906、3.994 mm/10 a;冬季的增长趋势较弱,线性倾向率为0.317 mm/10 a;夏季呈减少趋势,线性倾向率为-9.91mm/10 a。  相似文献   

5.
于万军  高淑新  曹东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580-12582,12585
采用线性回归、气候倾向率、积分湿度指标和干湿指数分析方法,系统分析降水与农业需水和旱涝程度。结果表明,近50年作物生长季降水倾向率为-19.983mm/10a,降水量趋势减少约100mm。有6~7成的年景降水基本满意,自然降水农业需水满意程度趋势下降23%。因降水减少,气候类型在转变,由半湿润、偏旱型转向中旱气候类型。生长季平均缺水56mm,有36%的年份受干旱威胁;春季旱情最重,概率为64%;秋季次之,概率为58%;夏季最轻,概率为24%。5月播种出苗阶段干旱概率为70%,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为天津市农业生产上的科学管理决策、适宜农作物品种(系)选择、生产结构调整及早期旱涝灾害预警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天津市1960-2019年的气象观测数据,选取Z指数旱涝指标采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研究农作物生长季旱涝变化特征,并分析气象要素与旱涝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天津市1960-2019年农作物全生育期和旺长期降水量减少,倾向率分别为-13.629 mm/10a和-21.413 mm/10a;苗期和成熟期降水量增加,倾向率分别为2.546 mm/10a和5.238 mm/10a;农作物全生育、旺长期Z指数呈减小趋势,向干旱偏移,苗期和成熟期Z指数呈增大趋势,向湿润偏移;1980年后农作物苗期和旺长期大旱与重旱频率增加,成熟期大涝与重涝频率增加;Z指数与气温、日照时数、风速和蒸发量呈负相关,与降水和空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其中日照时数、蒸发量和空气相对湿度对Z指数影响显著或极显著。近60年来,天津市在气候变暖环境下,降水量减少,作物旺长期和苗期近年来干旱频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气象为"三农"服务,掌握大气降水资源程度,采用建平气象站1960-2012年各月降水量和降水日数资料,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研究建平老哈河流域大气降水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历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其中,年降水量气候倾向率为-4.872mm/10a,年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为-1.412d/10a,≥5.0mm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为-0.031d/10a。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年变化则是以7月份为最高值的正态分布。夏季降水减少明显,气候倾向率为-12.094mm/10a。分析大气降水资源的特征变化可为"三农"气象使用技术服务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吉林省辽源市1987—2016年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观测资料采取线性回归法对辽源市近30a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辽源市近30a平均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0.147℃/10a;春、夏、秋季平均温度均为上升趋势,以春季增温幅度最大,冬季平均气温则呈下降趋势;辽源市近30a平均降水量630.5mm,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45.476mm/10a,四季平均降水量都呈增加趋势;辽源市近30a日照时数呈逐年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7.545h/10a。  相似文献   

9.
贺伟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505-13507,13511
利用线性回归和距平分析方法,分析了周口市近40年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46℃/10a,对小麦、玉米生长影响是利大于弊;日照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09.89 h/10a,日照减少对小麦、玉米关键生长时期有不利影响;降水量没有显著变化,但年、月降水量年际之间变幅较大,易造成旱、涝灾害的发生。针对以上变化,初步提出小麦、玉米生产的区域性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候倾向率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对浙江瑞安1970—2014年气温和降水数据的趋势性和突变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45 a浙江瑞安的气温变暖趋势显著,其10 a气候倾向率达0.32℃,但不存在气温突变点;近45 a降水虽略有增加,但上升趋势不显著,其10 a气候倾向率为27.64 mm,年际降水量波动剧烈,共存在5个降水突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近57年来本溪地区干湿程度的演变情况。[方法]采用1953~2009年本溪地区的年、季、月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温度、降水和干湿指标的年代际变化。[结果]本溪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0.29℃/10 a;而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29.01 mm/10a。干湿指数呈波动性减少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33.61 mm/10a,这与20世纪80年代后温度升高、降水减少是密切相关的。[结论]本溪地区呈暖干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张万娟  张丽娟  刘亚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541-14543
应用积分湿度指数、干湿指标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辽宁省大石桥地区农业生长季的旱涝程度及水分供需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其中年降水量趋势减少170mm,春季趋势减少10mm,夏季趋势减少114mm,秋季趋势减少47mm。与农业需水相比,生长季缺水35mm,降水量满意程度趋势下降37.7%,干旱指数趋势降低0.345;作物生长季的气候类型从偏湿润向偏干旱转变,春、秋2季转为中旱气候类型,1980年以后干旱概率增加。  相似文献   

13.
利用牙克石市1961-2010年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大风、无霜期日数资料分析了牙克石市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及旱涝发生特点。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牙克石市年平均气温为上升趋势,每10年平均上升了0.32℃。年平均气温波峰及波谷均为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波峰有12~20年周期,波谷有10~16年周期;年降水量变化不是特别明显;旱涝出现的概率呈现出了增加的趋势;大风日数呈明显减少的趋势;无霜期基本无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选取保定国家基本气象站1981-2018年近38年降水观测资料,对保定市暴雨天气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8年保定市年平均暴雨日数为1.3 d,随时间变化呈略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113 d/10年,暴雨最早出现在5月,最晚出现在9月,集中出现在7-8月,以7月最多;年平均大暴雨日为0.2 d,近38年大暴雨日数也趋于略减少;日极端最大降雨量平均为68.6 mm,近38年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798 mm/10年。暴雨日数、极端降水量均趋于减少,说明保定市气候趋于暖干化发展,应加强生态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5.
吕校华  杨科  戴劲  吕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81-19484
以年平均气温的距平值作为划分冷暖的依据,初步讨论了以邵阳市近60年资料为主,结合邻近邵阳市的邵东县与邵阳县的相应变化趋势,总结出邵阳市区的冷暖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来邵阳市区的气候是变暖的,气温年较差是缓慢递减的;邵阳市区近60年交替出现了4个寒冷期和4个温暖期,冷暖变化交替出现;寒期汛期雨量偏多,涝比旱重,暖期汛期雨量偏少,旱比涝重,干旱频率从90年代开始不断增加,到21世纪几乎年年有旱。  相似文献   

16.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暴雨洪涝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信息扩散理论分析方法,对益阳市51年的暴雨洪涝进行了风险分析。结果表明,日降水量为50~70 mm的暴雨风险水平全市基本上不存在空间差异,出现机率在50%以上,日降水量≥80 mm的暴雨空间分布不均,日降水量≥200 mm出现机率较小;年暴雨日数≤9 d时湖区风险高于山区,≥10 d时山区风险水平较高;年最大10 d降水量引起的重度洪涝山区的风险重于湖区;4~9月降水过多引发的洪涝风险安化最明显,轻度和中度洪涝均为4年一遇,重度洪涝为7年一遇;4~6月降水过多引发的洪涝主要为轻度和中度洪涝,且多出现在湖区。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61~2000年间历年月、季、年降水量资料,通过"Z指数"计算、等级划分等对抚顺地区旱涝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抚顺地区旱多于涝,同一级别的旱涝类型各地差别较小,西部旱情略重于东部。  相似文献   

18.
包维民  盛艳姣  孙艳  杨晶  李叶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69-18371
根据桓仁地区1954~2009年的气温及降水资料,分析了桓仁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得出近56年来桓仁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倾向率为0.29℃/10 a,四季气温也呈上升趋势,冬季变暖尤为明显,倾向率为0.71℃/10 a;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其倾向率为-26.83 mm/10 a,夏季降水量减少较为明显(-12.17 mm/10 a),秋季次之(-10.22 mm/10 a),冬季降水量略显增多,其倾向率为0.34 mm/10 a。以1987年为界,可将桓仁地区气候分为2个阶段:1954~1987年为相对冷期,1988~2009年为相对暖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