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在外源菌剂作用下使用了3年的牛床垫料堆肥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变化的规律,采用三代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了牛床垫料堆肥发酵过程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群落多样性及组成结构等的变化.结果表明:(1)添加腐熟菌后有利于牛床垫料的发酵进程,温度>50℃的时间保持了16 d,而对照和添加单一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则没有这种效果;(2)各...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消毒对发酵床微生物的影响,选择发酵床式育肥猪舍,用百毒杀进行喷雾带猪消毒,消毒后24 h翻耙垫料,补充菌液。结果表明:发酵床猪舍可以进行带猪消毒,消毒液对垫料上层(0~-15 cm)微生物的影响较大,但随着消毒后时间的延长以及补菌措施的采用,消毒48 h后芽孢杆菌的数量基本恢复到消毒前,发酵床运行良好;发酵床猪舍内带猪消毒可使垫料上层(0~-15 cm)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原菌数量减少,从一定程度上预防了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消毒对发酵床微生物的影响,选择发酵床式育肥猪舍,用百毒杀进行喷雾带猪消毒,消毒后24 h翻耙垫料,补充菌液。结果表明:发酵床猪舍可以进行带猪消毒,消毒液对垫料上层(0~-15 cm)微生物的影响较大,但随着消毒后时间的延长以及补菌措施的采用,消毒48 h后芽孢杆菌的数量基本恢复到消毒前,发酵床运行良好;发酵床猪舍内带猪消毒可使垫料上层(0~-15 cm)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原菌数量减少,从一定程度上预防了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探讨发酵床养猪模式下寄生虫病防控效果,构建寄生虫病防控规程。将发生寄生虫病的表层垫料混匀,添加4组发酵床表层,将60头35日龄苏钟猪随机分为4组:A组(垫料翻耙后进猪,定期药物驱虫2次)、B组(垫料堆积发酵后进猪)、C组(垫料发酵后进猪,定期药物驱虫2次)、D组(垫料翻耙后进猪,感染寄生虫时药物治疗1次),试验期120 d。垫料堆积发酵组垫料发酵温度极显著高于垫料翻耙组(P0.01),并且堆积发酵后垫料中未检出寄生虫卵,试验第45、90天在垫料和粪便中的蛔虫卵、鞭虫卵、球虫卵数量均处于低水平;采用药物驱虫程序可有效降低猪粪便中的蛔虫卵、鞭虫卵、球虫卵数量和对应寄生虫的感染率,但不能避免垫料中寄生虫的重复感染; B、C组末重、总增重、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A组(P0.05)和D组(P0.01),A组末重、总增重、平均日增重也均显著高于D组(P0.05)。综上所述,在发酵床养猪模式下,采用进猪前药物驱虫、垫料堆积发酵,猪群饲养阶段定期驱虫,同时注意养殖管理器具消毒,可有效降低寄生虫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床饲养模式下日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对仔猪生长性能、胰腺和小肠黏膜消化酶活性及肠道主要菌群数量的影响。选用108头体重13kg左右的35日龄健康苏钟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40mg/kg杆菌肽锌+20mg/kg硫酸黏杆菌素(抗生素组)、基础日粮+300mg/kg地衣芽孢杆菌(益生菌组)的试验日粮。预试期7d,正试期52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降低料重比,但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能够极显著提高仔猪胰腺中淀粉酶活性、十二指肠黏膜中麦芽糖酶活性和空肠黏膜中乳糖酶活性(P0.01),十二指肠黏膜和空肠黏膜中蔗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能够显著提高仔猪盲肠芽孢杆菌数量(P0.05);乳酸杆菌数量较对照组提高4.09%,大肠杆菌数量较对照组降低4.86%,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添加300mg/kg地衣芽孢杆菌能够提高发酵床饲养仔猪胰腺、小肠黏膜消化酶活性及盲肠芽孢杆菌数量,同时仔猪生长性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床饲养模式下饲粮中添加抗菌肽对仔猪生长性能、胰腺和小肠内容物消化酶及小肠黏膜二糖酶和垫料蛋白酶、脲酶、铵态氮的影响。选用108头35日龄、体重13kg左右的健康苏钟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3重复,每重复12头,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40mg/kg杆菌肽锌+20mg/kg硫酸黏杆菌素(抗生素组)和基础饲粮+300mg/kg抗菌肽(抗菌肽组)的试验日粮,试验期49d10结果表明:(1)各组间仔猪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抗菌肽能够显著提高仔猪胰腺、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容物淀粉酶及空肠内容物胰蛋白酶活性(P〈0.05);并显著提高仔猪十二指肠黏膜麦芽糖酶和空肠黏膜蔗糖酶、乳糖酶及回肠黏膜蔗糖酶活性(P〈0.05);抗菌肽组十二指肠黏膜麦芽糖酶活性比抗生素组提高(P〈0.05)。(3)各组间发酵床垫料蛋白酶和脲酶活性及铵态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饲粮添加300mg/kg的抗菌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仔猪生长性能;提高胰腺、小肠内容物及小肠黏膜消化酶活性;同时不影响垫料蛋白酶、脲酶活性和垫料铵态氮含量。  相似文献   

7.
为完善猪发酵床养殖技术及促进土壤对垫料中磷的利用,研究分析同等时间干法发酵床和湿法发酵床表层垫料、中层垫料和底层垫料中磷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湿法发酵床垫料水分含量、温度极显著高于干法发酵床(35.54%&31.49%、34.87℃&31.91℃),垫料深度对水分含量、pH、温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垫料中层温度最高;(2)湿法发酵床和干法发酵床总磷含量无差异(3.00%&3.43%);植酸磷极显著低于干法发酵床(21.04mg/kg&27.59mg/kg),有效磷极显著高于干法发酵床(94.22mg/kg&91.16mg/kg),垫料深度对总磷、植酸磷、有效磷有极显著影响(P〈0.01);(3)湿法发酵床植酸酶、中性磷酸酶、脲酶活性高于干法发酵床(2.98U/L&2.56U/L、25.83mg/g&21.77mg/g、1.93U/L&1.88U/L),垫料深度对该三种酶活性有极显著影响(P〈0.01);垫料中层总磷、植酸磷、有效磷含量及该三种酶活性最高。发酵床种类和垫料深度对垫料pH、植酸磷、植酸酶活性的互作极显著(P〈0.01)。研究表明,发酵床中磷的降解主要发生在垫料中层,湿法发酵床更有利于垫料中磷的降解,干法发酵床在养殖过程中需增加垫料的湿度。  相似文献   

8.
1发酵床养猪技术原理发酵床养猪就是在养猪圈舍内利用一些高效有益微生物与垫料建造发酵床,猪将排泄物直接排在发酵床上,利用垫料中的微生物发酵和垫料本身的吸附作用,外加生猪的拱掘习性,人工辅助翻耙,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通过有益微生物菌落的分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发酵床养牛温室气体的排放特点,利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法,检测模拟发酵床养殖肉牛过程中CO_2、CH_4和N_2O气体的排放水平。结果表明:发酵床中CO_2排放高峰期集中在发酵中期,N_2O和CH_4排放高峰期集中在发酵初期;影响发酵床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关键因素是微生物菌剂,其次是发酵床垫料的厚度、垫料翻抛频率和每日添粪重量。模拟发酵床养殖肉牛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在使用仰韶生酵剂、垫料厚度30 cm、翻抛周期15 d、牛粪日添加量3.06 kg时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养猪土著微生物发酵床稳定期时核心发酵层的判断以及对该发酵床土著微生物的分布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不同深度垫料对养猪土著微生物发酵床稳定期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分别从发酵床的表层和深30、40、50、70cm处取垫料样品后测其温度、pH值、自由水、硝态氮和粗纤维,并从中分离纯化出22株菌,采用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微生物种类。结果表明,表层垫料温度显著小于其他4层(P〈0.05),并且随着深度加深垫料温度依次降低;表层垫料pH值显著高于其他4层(P〈0.05),其中30、40cm处垫料pH值相等,50、70cm处垫料pH值相等,40、50cm处垫料差异显著,整体呈下降趋势;表层垫料自由水、硝态氮和粗纤维含量与30cm处垫料含量差异不显著,从整体上看,30、40、50、70cm深垫料的自由水和硝态氮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粗纤维含量呈上升趋势;表层活菌数显著(P〈0.05)小于30cm深处垫料活菌数,30、40、50、70cm深垫料的活菌数依次降低。结果表明,30cm深处为该发酵床的核心发酵层,地衣芽孢杆菌为该发酵床的主要土著菌种。表层垫料的各项指标受环境影响较大,其所存在的菌种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属。40cm深处所分离的菌种主要为乙酰微小杆菌。50、70cm深处除分离出地衣芽孢杆菌外还分离出其他多种微生物。稳定期土著微生物发酵床各层的菌种分布主要与外界环境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丁酸钠与沸石混合添加对蛋鸡盲肠内容物体外发酵过程中产氨量及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试验选取10只30周龄、体重(1.5±0.1)kg的白来航蛋鸡,取其盲肠内容物获取体外发酵菌源,将发酵菌源与发酵底物添加到发酵瓶中,随后依据质量比将试验分为4组:对照组(无任何添加,CT组),添加0.15%丁酸钠组(A组),添加1.5%沸石组(B组)及添加0.15%丁酸钠+1.5%沸石组(C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发酵瓶。通入CO2排净空气后,39℃环境下进行12 h体外发酵模拟试验,发酵结束后比较各组之间的氨气产量、尿素含量、脲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群落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添加组发酵产物中氨气产量为10.84μg,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脲酶活性为0.45 mg/mL·24 h,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尿素含量为0.175 mmol/L,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混合添加组属水平中拟杆菌属相对丰度增加6.8个百分比,乳酸杆菌属增加2.48个百分比。综上所述,与单一添加丁酸钠或沸石相比,丁酸钠与沸石混合添加在体外发...  相似文献   

12.
异位发酵床处理猪粪污时的床体利用期限是影响其大面积推广使用的限制性因素,该研究旨在通过连续测定床体温度,科学判定垫料利用期限,同时分析垫料熟化时的床体微生物组成差异,为生产中高效管理异位发酵床垫料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采用木屑15%、稻壳15%和菌糠70%混合组成垫料高度为1 m的异位发酵床处理猪粪污、不额外添加垫料情况下,床体垫料熟化时间约为90 d;不同高度下异位发酵床熟化垫料中细菌与真菌微生物OTU数量测定结果为:离床体底部50 cm、30 cm、10 cm处细菌OTU数量与真菌相比,分别增加135.75%,180.96%和112.26%;离床体底部50 cm处与离床体底部30 cm及10 cm处细菌OTU数量相比,分别增加34.13%和110.64%;离床体底部50 cm处与离床体底部30 cm及10 cm处真菌OTU数量相比,分别增加59.67%和89.66%。异位发酵床“死床”时,上层熟化垫料中细菌以瘤胃菌科的产己酸菌属为主,属于厌氧菌,放线菌属更多聚集于床体中下层部位。这一结果提示在使用异位发酵床处理猪粪污过程中,应注意提高翻抛效率,增加床体内部氧含量,从而增加微生物种类,提高微生物丰富度,加速粪污降解速率,减少因床体内氧气含量不足而造成的死床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3.
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桑青贮发酵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具有产量高,耐受性强,营养含量高等优点,近年来,在动物饲料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本研究通过对桑叶种植地样品进行采样,分离筛选出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并命名为BS-KC。将该菌作为试验组的发酵菌剂对桑进行发酵,分别在青贮0、7、14、28 d后,对未添加任何菌剂的对照组(C组)和加入BS-KC的试验组(BS-KC组)进行采样分析。结果发现:在桑叶发酵第7天后,添加BS-KC菌剂的试验组桑干物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氨态氮/总氮的比值显著下降(P≤0.05),在青贮桑发酵第14天后,添加BS-KC菌剂的试验组桑粗纤维和粗脂肪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枯草芽孢杆菌BS-KC对桑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这为利用微生物发酵提高青贮桑饲料品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水帘降温系统下猪用发酵床垫料结构与功能的变化规律。选取发酵床猪舍为研究对象,在南方夏季高温环境下启用水帘降温系统,根据距水帘的远近将舍内垫料分为A区(近水帘端)、B区(猪舍中央)、C区(近风机端),各区垫料再区分为表层(0~20 cm)、上层(20~40 cm)、中层(40~60cm)、下层(>60 cm)采样,每周采样一次,监测垫料的成分变化,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水帘降温系统没有引起发酵床猪舍内垫料含水率、温度二维空间分布的显著差异;对垫料微生物和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真菌总数与脲酶活性的显著差异,从水帘端到风机端,真菌总数的对数值显著升高,脲酶活性显著增强;对垫料在水平区域上的细菌总数、放线菌数和纤维素菌数、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对垫料有机质降解影响不大,在二维水平上各区(层)垫料有机质含量和C/N均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表层、下层垫料温度显著低于上层、中层,表层含水率显著低于下层;从表层到下层,垫料微生物数量和脲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各层之间无显著差异;垫料有机质中层、下层显著高于表层;铵态氮含量表层最高,上层次之,中、下层较低;硝态氮含量表层最高,上层和下层次之,中层最低。研究指出,水帘降温系统没有对猪用发酵床垫料的主要特性与运行功能产生显著影响,发酵床不同深度垫料特性的差异是床自身运行过程固有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接种锯末等辅料与鸡粪混合发酵。利用翻耙机每天翻耙,使之进行有氧发酵。20日后发酵床温度可降低到50℃以下时,第2次加入鸡粪,腐熟后进行第3次发酵。发酵结束后,测量有机质、有机肥总养分测定,计数有益菌数,用宏基因测序检测发酵鸡粪微生物区系变化。结果发现,经过三次生物发酵后,生物有机肥中有益菌含量可达10~7以上,pH≦8.5,氮磷钾总养分为9.46%。微生物组成以放线菌门为主,拟杆菌门次之,变形菌门第三。放线菌门中以诺卡氏菌属为优势菌属,拟杆菌门中以极小单胞菌为优势菌属,变形菌门以Salinimicrobium为优势菌属。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内肉鸭养殖的快速发展和养殖污染整治力度的加大,肉鸭养殖主要改为网床发酵床模式。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网床发酵床鸭舍的设计构造和一种自行式垫料自动翻耙机,取消了轨道式电动垫料自动翻耙机所需的轨道,极大地降低了网床发酵床的建设成本。新式垫料翻耙机质优价廉,两者配合很好地解决了网下发酵床有效翻耙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比较了夏季高温条件下南方地区发酵床与普通薄垫料养殖肉鸡的生产性能及其舍内环境差异,同时对比了添加不同菌种的发酵床平养肉鸡的效果。试验分3组,分别为添加菌种1、菌种2的发酵床及普通薄垫料组。每组一栏,每栏面积为64.5 m2,每栏矮脚黄公鸡雏680只,试验周期为63 d。结果表明:发酵床因其内在微生物分解鸡粪产热,会增加垫料温度,比普通薄垫料温度高2.23~2.45℃,但该发酵热对舍内温度影响不大;夏季南方发酵床平养肉鸡平均体重比普通垫料低50~80 g/只,成活率低4.26%~4.50%,鸡群均匀度低3.94%~7.68%,但发酵床中的芽孢杆菌可抑制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繁殖,改善鸡群肠道健康,降低料肉比(2%),即夏季南方地区普通薄垫料平养肉鸡效果比发酵床好,但添加不同菌种的发酵床平养肉鸡的生产性能及舍内环境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复合碘溶液(第1组)、复合酚溶液(第2组)、复方戊二醛溶液(第3组)和二氯异氰脲酸钠粉(第4组)4种养猪场常用消毒剂,按说明书常规消毒用量浓度对发酵床进行消毒,研究消毒剂对垫料中的益生菌、温度、部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第1、4组消毒剂实施消毒后,对垫料中添加的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的活菌数无不良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地衣芽孢杆菌与植物乳杆菌复合微贮稻草发酵对稻草营养成分的影响及可能机制。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稻草不添加菌剂进行微贮,植物乳杆菌组、复合菌组Ⅰ、复合菌组Ⅱ和复合菌组Ⅲ微贮稻草的地衣芽孢杆菌添加量分别为0、8×105、1×106、1.2×106 CFU/g DM,植物乳杆菌添加量均为5×106 CFU/g DM。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发酵第30 d,复合菌组Ⅰ、复合菌组Ⅱ和复合菌组Ⅲ稻草微贮的pH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复合菌组Ⅲ的隶属函数平均值结果综合表现最优。发酵7 d时稻草微贮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属水平上,乳杆菌属丰度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第7 d时最高。溶酶体、鞘脂类代谢、其他多糖降解、糖胺聚糖降解、磷酸盐和磷酸盐代谢等途径在稻草发酵过程具有明显差异。研究表明,植物乳杆菌复合地衣芽孢杆菌微贮稻草发酵优于单独添加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仔鸡建立坏死性肠炎模型,研究发酵乳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对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将336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感染组、感染+LF组(日粮添加1×10~9 CFU/kg发酵乳杆菌)、感染+BC组(日粮添加1×10~(10) CFU/kg凝结芽孢杆菌)。所有感染肉鸡在14~21 d经口接种A型产气荚膜梭菌。试验期为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灌服产气荚膜梭菌显著降低22~28 d肉鸡的日均采食量(P0.05),显著增加28 d十二指肠和空肠损伤评分(P0.05),显著提高21 d肉鸡盲肠的产气荚膜梭菌和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28 d回肠产气荚膜梭菌数量(P0.05)。与感染组相比,日粮添加发酵乳杆菌显著提高21 d肉鸡回肠的乳杆菌属数量(P0.05),显著降低21 d盲肠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日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显著降低28 d肉鸡十二指肠损伤评分(P0.05),显著降低21 d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显著提高21 d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5),显著降低21 d肉鸡回肠和盲肠的大肠杆菌数量(P0.05),显著提高28 d肉鸡回肠乳杆菌属数量(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发酵乳杆菌或凝结芽孢杆菌均对感染肉鸡的肠道微生物具有调控作用;其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有利于肠道绒毛发育,缓解肠道损伤,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肉鸡的生长性能,而发酵乳杆菌没有缓解肠道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