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奶牛瘤胃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奶牛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要养好奶牛首先要养好瘤胃。如何维护良好且稳定的瘤胃环境,保持微生物的活性及其菌系的平衡,是奶牛饲养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奶牛瘤胃积食瘤胃臌胀与瘤胃酸中毒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瘤胃积食、臌胀与酸中毒都是由于前胃机能障碍而引发的疾病,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病牛瘤胃胀满,食欲减退或废绝,泌乳量显著减少,可视黏膜潮红或发绀,呼吸高度困难,心动增强,脉跳急速。瘤胃积食与臌胀的病牛,反刍、嗳气减少或停止,回视腹部,间或后肢踢腹。瘤胃蠕动先增强后减弱或消失。另外,瘤胃积食与臌胀也可继发于前胃弛缓、创伤性网胃炎、瓣胃阻塞疾病。它们的鉴别如下:1发病原因不同瘤胃积食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奶牛采食了大量的粗硬劣质饲料(如稻草、豆秸、玉米秸、花生蔓、甘薯藤等)或大量易膨胀的饲料所致。另外,饲养管理和卫生…  相似文献   

3.
《饲料工业》2017,(5):48-50
畜禽饲养量的不断增加引起蛋白质饲料的短缺。尤其在奶牛生产中,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瘤胃降解率偏高,而动物性蛋白饲料已被禁用,蛋白质的过瘤胃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其中,过瘤胃豆粕能有效满足奶牛对蛋白的营养需求,是高产奶牛优选的植物性蛋白来源。文章主要介绍了奶牛对过瘤胃蛋白的特殊需求,以及几种有效过瘤胃处理方法,为过瘤胃蛋白质技术推广和过瘤胃豆粕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硒在瘤胃内的代谢及其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818年,硒就作为一种矿物元素被发现,但是之后的几十年里一直被视为一种有毒元素,直到1957年硒的生物学作用首次在小鼠中发现之后,其生物学功能才引起重视。动物体内的硒主要以含硒氨基酸(硒半胱氨酸和硒蛋氨酸)的形式结合在硒蛋白(酶)中,并通过硒蛋白(酶)调节动物机体的自由基代谢、抗氧化、免疫、生殖、细胞凋亡和内分泌等功能。反刍动物日粮中的硒和瘤胃微生物代谢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对硒的生物利用效率和瘤胃发酵产生影响,本文将对此进行综述。1瘤胃内硒的代谢1.1瘤胃微生物对硒的代谢作用1.1.1含硒蛋白的合成瘤胃微生物对硒的代谢…  相似文献   

5.
幼龄反刍动物瘤胃菌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洁  徐晓锋 《草业科学》2020,(2):363-369
瘤胃菌群与反刍动物机体具有紧密的共生关系,稳定的菌群结构对动物机体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动物机体自身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调节瘤胃菌群的结构,可使机体代谢、免疫等机能发生改变。但幼龄反刍动物瘤胃菌群的构建呈现出复杂的变化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随着反刍动物日龄的增加其瘤胃菌群会逐渐趋向于一个动态平衡的局面。本文旨在综述幼龄反刍动物瘤胃菌群构建过程中,母体、日粮及环境等对其的影响,为生产实践中幼龄反刍动物的饲养管理和瘤胃菌群的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瘤胃食滞     
肖定汉   《动物保健》2006,(1):24-24
瘤胃食滞又称瘤胃积食或瘤胃扩张.是瘤胃充满大量草料,超过正常容积所致.在临床上是以瘤胃机械性阻塞、腹围增大.胃肌痉挛性疼痛等为主征的一种瘤胃疾病.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过瘤胃氨基酸的概念、稳定性、保护效果的测定方法及过瘤胃氨基酸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和影响过瘤胃氨基酸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瘤胃保护性氨基酸对内蒙古白绒山羊氮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9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十二指肠近端瘘管和回肠末端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半同胞羯羊,随机分为3组,即保护性氨基酸组(A组)、常规氨基酸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只进行动物试验。采用体内法研究在相同蛋白质水平(CP 9.93%)日粮条件下,日粮中添加瘤胃保护性蛋氨酸(RPMet)和瘤胃保护性赖氨酸(RPLys)对内蒙古白绒山羊氮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内蒙古白绒山羊基础日粮中添加RPMet和RPLys显著地增加了绒山羊的干物质采食量DMI(P〈0.05),提高了机体氮的沉积(P〉0.05),并有降低尿中尿素氮(UUN)排出量的趋势(P〉0.05)。  相似文献   

9.
硒是人和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无论何种形式的硒都不在瘤胃内吸收,但由于瘤胃微生物的作用及硒存在形式的不同,硒会在瘤胃内发生状态的改变,同时会对瘤胃发酵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硒的生物利用率及日粮中营养物质的降解和利用.文章就微量元素硒在瘤胃中的代谢及对瘤胃发酵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体外模拟瘤胃环境,充分发挥瘤胃微生物的作用,提高秸秆有效利用率和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试验设置7个处理组,筛选瘤胃微生物体外降解大豆荚和小麦秸秆混合粉的最佳比例。调控温度、厌氧、pH值以及渗透压等瘤胃微生物体外繁殖条件,对瘤胃微生物进行发酵培养,通过测定干物质变化和产气量两个指标来反映瘤胃微生物对大豆荚粉和小麦秸秆粉的降解效果。结论:大豆荚粉和小麦秸秆粉的最佳配比为8:2,7:3次之。建立人工瘤胃发酵秸秆,将产物作为鸡、猪等非草食动物蛋白质饲料,生产绿色动物产品,同时又减少了由于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瘤胃微生物发酵秸秆饲料,为秸秆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无机二价铁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用人工瘤胃模拟装置发酵72 h研究添加不同水平亚铁(0、30、60、90、120和150 mg/kgDM,源于硫酸亚铁)对体外瘤胃液氨浓度、微生物氮产量和挥发性脂肪酸(VFA)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亚铁可使发酵液不同时间点氨浓度和总氨产量、有机物发酵率、总微生物氮产量显著提高(P<0.05);与不添加的对照组相比,添加亚铁可使发酵液的总VFA、乙酸、丙酸、丁酸浓度明显增加(P<0.05),但乙酸、丙酸、丁酸摩尔比例没有差异(P>0.05);添加亚铁明显促进瘤胃有机物的发酵,增加瘤胃VFA产生量,过多的亚铁对瘤胃微生物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无机硫来源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短期人工瘤胃发酵装置,研究精粗比为4∶6日粮添加硫磺、硫酸钠、硫化钠等三种来源的硫对瘤胃液pH、挥发性脂肪酸(VFA)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硫的添加量明显影响人工瘤胃发酵中有机物的消失率(P<0.05),日粮中添加硫0.5%时,对照组、硫磺、硫酸钠、硫化钠组间瘤胃液pH、日粮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失率、氨态氮浓度有明差异(P<0.05),硫来源没有明显影响人工瘤胃中总VFA、丙酸、乙酸浓度(P>0.05);硫酸钠、硫化钠的作用效果优于硫磺试验组.  相似文献   

14.
日粮类型和钾来源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钾对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以短期人工瘤胃发酵装置研究两种日粮类型添加K2CO3、K2HPO4、KCl等3种来源的钾对瘤胃pH、VFA的影响。精粗比为4:6日粮中添加钾0.4%时,对照组、K2CO3、K2HPO4、KCl组间瘤胃液pH值、日粮NDF消失率、氨态氮浓度没有差异(P>0.05),钾来源明显影响人工瘤胃的日粮有机物消失率及TVFA、丙酸、乙酸浓度(P<0.05);精粗比6:4日粮添加0.15%的钾,结果表明钾来源对TVFA、丙酸、乙酸浓度没有影响,与不添加比较明显影响瘤胃pH值、氨态氮和日粮有机物及NDF消失率;试验结果表明K2CO3的作用效果优于K2HPO4和KCl。  相似文献   

15.
奶牛氨基酸过瘤胃技术及效果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过瘤胃氨基酸的概念、分类、保护效果、过瘤胃氨基酸对奶牛的影响和影响过瘤胃氨基酸效果的因素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TMR饲料对牛育成期瘤胃发酵特性及微生物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去势的黑白花奶牛饲喂精粗分离饲料和TMR饲料后,瘤胃pH在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采食后9 h的平均NH3-N浓度是试验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丙酸浓度在采食后3 h时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丁酸浓度在6 h和9 h时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乙酸浓度无差异.乙酸/丙酸比是试验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MCase活力试验组表现出高于对照组的倾向,但木聚糖酶活力试验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另外,采食后瘤胃内总细菌数是试验组比对照组有增加趋势,但相反地,总真菌数表现出减少的倾向.瘤胃原虫的数量是采食0 h和9 h时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7.
笔者针对1982年以来发生在南京农业大学实验牧场的44例病牛,在致死率,临床病症,发病率与月份,胎次,泌乳状况及饲料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观察,其结果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982年1月至1988年12月在本校实验牧场所饲养的黑白花奶牛  相似文献   

18.
人工瘤胃中半胱胺的稳定性及其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人工瘤胃中半胱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培养24h后,可检测到初始浓度的74.3%,实验还发现,实验组的总脱氢酶活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NH3-N浓度降低28.69%(P〈0.01),MCP浓度提高9.07%(P〈0.01),TVFA浓度较对照升高,25.56%(P〈0.05),同时,乙酸比例升高,丙酸比例降低,结果表明半胱胺可影响瘤胃微生物的活动及其区系结构。  相似文献   

19.
旨在观察不同NFC/NDF比日粮对奶山羊瘤胃细菌及瘤胃和血浆中内毒素及组胺含量的影响。选用6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试验分四期进行,每期10d,依次饲喂NFC/NDF比分别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日粮,以逐渐增加日粮精料的方式诱导奶山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分别利用pH动态监测记录系统和滚管培养法测定瘤胃pH、瘤胃细菌总数、淀粉分解菌及坏死梭形杆菌的浓度;以鲎试验试剂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内毒素和组胺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日粮NFC/NDF比的增大,瘤胃pH显著降低(P0.05),并且瘤胃pH下降速率和下降幅度也随之加快;日粮NFC/NDF比为2.58时,瘤胃内组胺和内毒素的浓度明显增加(P0.05),坏死梭形杆菌和淀粉分解菌的数量也显著升高(P0.01)。内毒素、组胺和坏死梭形杆菌三者浓度的异常增加对SARA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瘤胃微生物主要氨基酸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欢  李吕木 《饲料工业》2006,27(20):47-49
瘤胃微生物是共生在反刍动物瘤胃中的细菌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的总称,数量极多,主要包括细菌、原虫、真菌和噬菌体。细菌的品种多数量大,已从瘤胃中分离出细菌达200多种,每毫升瘤胃内容物细菌达10^10~10^11个;瘤胃原虫10^4~10^6个/ml;厌氧真菌游动孢子数10^3~10^5个/ml;噬菌体颗粒数可达10^7~10^9个/ml。尽管瘤胃内的氨是微生物合成蛋白质的主要氮源。但大量试验证实,当瘤胃氮的供应25%来自氨基酸时,微生物的生长处于最佳水平。对于反刍动物而言,进入小肠的氨基酸来源于瘤胃微生物蛋白、内源蛋白和日粮蛋白中的过瘤胃部分,其中瘤胃微生物提供的氨基酸占进入小肠总氨基酸的50%以上(Martin等,19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