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利用长期人工瘤胃系统——Rusitec系统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壳聚糖对体外瘤胃发酵甲烷产量和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2×2两因子试验设计,2个因子分别为饲粮精粗比[30∶70(低精料饲粮)和70∶30(高精料饲粮)]和是否添加壳聚糖(0和1 500 mg/罐),共构成4组,每组4个重复。结果表明:与低精料饲粮相比,高精料饲粮显著降低了甲烷产量,中性洗涤纤维和粗蛋白质的降解率,发酵液乙酸和丁酸含量、乙酸/丙酸、氨氮浓度(P<0.05),显著提高了总产气量和丙酸含量(P<0.05);添加壳聚糖显著降低了甲烷产量和总产气量、粗蛋白质的降解率、发酵液乙酸和丁酸含量、乙酸/丙酸、氨氮浓度(P<0.05),显著提高了丙酸含量(P<0.05);在甲烷产量和总产气量,粗蛋白质的降解率,0、6 h发酵液氨氮浓度,0、12 h发酵液乙酸/丙酸上,2个因子存在互作(P<0.0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壳聚糖对甲烷产量和总产气量、粗蛋白质降解率、发酵液氨氮浓度的降低幅度大于低精料饲粮,对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乙酸/丙酸的降低幅度小于低精料饲粮。以上结果表明,改变饲粮的精粗比和添加壳聚糖均能够改变瘤胃发酵模式,且二者之间存在互作,壳聚糖在精粗比为70∶30的饲粮中添加效果优于精粗比为30∶70的饲粮。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精粗比对活体外瘤胃发酵和烟酸、烟酰胺合成的影响。以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荷斯坦阉公牛作为瘤胃液供体,选用淀粉、微晶纤维素、酪蛋白3种成分配制成相同粗蛋白质水平(13.5%,DM)和不同精粗比(30:70、50:50、70:30,DM)的3种纯合日粮作为发酵底物。应用人工瘤胃体外产气量法进行培养发酵并测定产气量、挥发酸及发酵液中烟酸、烟酰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提高日粮精粗比可极显著降低发酵液pH、乙酸/丙酸摩尔比、乙酸摩尔比(L,P<0.01),显著降低氨态氮浓度(L,P<0.05),但却极显著增加72 h产气量、总挥发酸浓度、丙酸和丁酸摩尔比(L,P<0.01)。随日粮精粗比的提高,瘤胃发酵液中总烟酸(烟酸+烟酰胺)、烟酰胺浓度在24和48 h均呈线性增加(L,0.050.10)。由此得出,日粮精粗比可改变活体外瘤胃发酵模式和影响瘤胃微生物合成总烟酸和烟酰胺,且随日粮精粗比的上升,瘤胃合成总烟酸、烟酰胺的数量呈线性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
试验将6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以及门静脉、肝静脉以及股动脉慢性血管瘘的泌乳中期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瘤胃发酵与肝脏VFA代谢以及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低精料(LC)日粮组相比,高精料(HC)日粮组瘤胃液pH显著下降(P0.05),丙酸浓度显著提高(P0.05),乙酸/丙酸的比值有降低的趋势(P=0.06),但日粮对瘤胃液乙酸、丁酸和TVFA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HC日粮能显著提高门静脉血浆中乙酸、丙酸、丁酸和TVFA(P0.05)浓度。在两种日粮条件下,VFA肝静脉-门静脉血浆浓度差(H-P)均为负值。HC日粮显著增加丙酸和丁酸的H-P值(P0.05)。与LC日粮相比,HC日粮显著增加乙酸和TVFA(P0.05)的肝静脉-动脉血浆浓度差(HA),显著降低丙酸(P0.05)H-A值。HC日粮显著提高门静脉、肝静脉和股动脉血浆中葡萄糖、β-羟丁酸和非酯化脂肪酸(P0.05)浓度以及显著提高乳蛋白、乳中总固形物和非脂固形物(P0.05)含量。试验结果表明,HC日粮可以改善奶牛瘤胃发酵、肝脏的VFA代谢以及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选用4只带有瘤胃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羊,以2种不同精粗比的粗料型日粮为培养底物,研究不同苹果酸添加量(0,3,6,9,12 mmol/L)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精粗比日粮下乙酸、丙酸、丁酸及TVFA浓度均以3:7日粮组较高,乙酸和丙酸之比以2:8日粮组较高,差异均不显著(P >0.05).添加苹果酸后,3:7日粮组乙酸、丙酸浓度在培养4,8,18和24 h后显著升高(P<0.05);丁酸浓度3 mmol/ L组高于对照组,9 mmol/L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 >0.05);而2:8日粮组乙酸、丙酸浓度在培养8,18 h后显著升高(P<0.05);丁酸浓度在培养8,12和24 h后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 >0.05);乙酸和丙酸之比在2种日粮下均极显著降低(P<0.01);TVFA浓度在2种日粮下均升高,培养4,8,18 h差异是显著的(P<0.05).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利用人工瘤胃产气法比较不同品种肉牛瘤胃发酵特性和产甲烷(CH_4)等温室气体的差异。选用健康无病、年龄相近(24月龄)的麦洼牦牛、中国荷斯坦奶公牛、犏牛(藏黄牛×麦洼牦牛)阉公牛各5头,相同舍饲环境下饲喂相同饲粮42 d后,采集各品种肉牛瘤胃液进行相同饲粮底物的体外发酵,比较分析体外发酵产气量、产气参数、发酵参数以及CH_4、氢气(H_2)、二氧化碳(CO_2)产量。结果表明:1)各组产气量随着发酵时间延长呈增加趋势。犏牛组慢速发酵部分产气量和潜在产气量显著高于中国荷斯坦奶公牛组和麦洼牦牛组(P0.05),而中国荷斯坦奶公牛组和麦洼牦牛组快速发酵部分产气量和产气速率显著高于犏牛组(P0.05)。2)中国荷斯坦奶公牛组发酵24和48 h乙酸/丙酸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麦洼牦牛组发酵48 h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麦洼牦牛组发酵72 h乙酸、丙酸、丁酸和TVFA含量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同时,麦洼牦牛组乙酸、丙酸和丁酸理论最大产量以及乙酸和丁酸产量潜在增幅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3)各组发酵液pH均处于正常范围。犏牛组和麦洼牦牛组发酵24和48 h发酵液pH显著高于中国荷斯坦奶公牛组(P0.05),麦洼牦牛组发酵24、48、72 h发酵液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麦洼牦牛组发酵48、72 h发酵液微生物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综上所述,麦洼牦牛、中国荷斯坦奶公牛、犏牛的瘤胃微生物发酵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用持续瘤胃模拟法研究了不同日粮精粗比对瘤胃厌氧真菌的数量、数量优势真菌形态、发酵参数及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粗比增加瘤胃厌氧真菌数量下降、数量优势菌形态发生变化、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增加、pH值显著降低(P<0.05);精粗比增加改变了瘤胃发酵类型,发酵类型由乙酸-丙酸发酵类型转变为丙酸-乙酸发酵类型;但对氨氮浓度和NDF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2种不同精粗比日粮对蒙古羔羊瘤胃内环境及血液中尿素氮(BUN)和肌酐的影响,试验选择6月龄健康蒙古公羔羊1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5∶5的青干草精料日粮(CH组)和7∶3的秸秆精料日粮(CM组),试验期60 d。分别测定饲养30 d和60 d羔羊血清中尿素氮和肌酐的浓度以及饲养末期瘤胃内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饲喂不同精粗比日粮的蒙古羔羊瘤胃p H值、氨氮、菌体蛋白、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无显著差异(P0.05);CM组的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均显著降低(P0.05);第30,60天CM组羔羊血液中尿素氮的浓度显著降低(P0.05);第30天时CH组与CM组羔羊血液中肌酐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第60天时CM组羔羊血液中肌酐浓度显著升高(P0.05)。说明不同精粗比日粮对瘤胃内环境及血液中尿素氮和肌酐均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是通过调控日粮的精粗比,研究其对延边黄牛瘤胃发酵特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选择4头年龄且体质量相近(300±15)kg的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延边黄牛,采用4×4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精粗比为30∶70、40∶60、60∶40和70∶30的育肥前期基础日粮。使用冻融法获得瘤胃微生物基因组DNA,通过PCR获得细菌16S r DNA V3片段,并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通过对DGGE图谱的分析,比较各处理组间细菌种群的丰富度和相似性。通过荧光定量PCR,比较各处理组间对应微生物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各组间瘤胃p H随着精粗比的提高呈线性降低的趋势(P=0.01)。氨态氮浓度,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随着精粗比的提高呈线性升高的趋势(PL0.01)。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各组间差异显著(PT0.05);6 h时各组间乙酸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精粗比的提高呈线性降低的趋势(PL0.01);丙酸浓度,6 h时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随着精粗比的提高呈线性升高的趋势(PL=0.10);6 h乙酸/丙酸差异显著(P0.05)。瘤胃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在进行UPGMA聚类分析后得知条带的相似度仅为45%。溶纤维丁酸弧菌的相对表达量和产甲烷菌(mcr-A)的相对表达量各处理组间差异显著(P0.05)。总细菌,白色瘤胃球菌和黄色瘤胃球菌的相对表达量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提高日粮精料比例降低瘤胃平均p H,提高瘤胃氨态氮浓度;降低延边黄牛瘤胃中溶纤维丁酸弧菌的相对表达量,提高产甲烷菌mcr-A的相对表达量,而对总细菌、白色瘤胃球菌和黄色瘤胃球菌的相对表达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与气体组成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多因子试验设计,研究在不同精粗比日粮(C∶F=8∶2、5∶5及2∶8)中添加PUFA对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液p H,2∶8组在各培养时间点均高于其他2组。6 h时2∶8组与8∶2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且与5∶5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12 h时2∶8组较其他2组,差异极显著(P0.01);发酵液氨氮质量浓度(NH3-N),在各培养时间点,2∶8组均高于其他2组,且与其他2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发酵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与丙酸浓度,12 h时2∶8组与8∶2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2∶8组瘤胃液TVFA与丙酸浓度极显著下降(P0.01);发酵液丁酸浓度,6及12 h时2∶8组瘤胃液丁酸浓度下降,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12 h时5∶5组与8∶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发酵液丁酸/丙酸浓度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2∶8组的甲烷、CO2及H2生成量最少。6 h时2∶8组甲烷产生量较其他2组差异极显著(P0.01)。6及9 h时2∶8组H2产生量与其他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添加PUFA时,精粗比为8∶2、5∶5和2∶8的日粮组中,2∶8组最适合瘤胃微生物发酵。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4只体况良好、平均体重(25.48±1.51)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阉割南江黄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用体外发酵法考察在3个精粗比(30∶70、50∶50和70∶30)饲粮中添加异位酸(1%)后的体外发酵参数变化.结果表明:经过24 h体外培养,不添加异位酸时,随精粗比由30∶70升高到70∶30,培养液pH、氨态氮(NH3-N)浓度、乙酸/丙酸和乙酸占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产气量及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和丙酸占TVFA的比例均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30∶70时,添加异位酸pH无明显变化,NH3-N浓度下降,产气量及微生物蛋白质(MCP)和丁酸浓度上升,但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50∶50时,添加异位酸可显著降低NH3-N浓度(P<0.05),提高产气量及MCP、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P<0.05),而对pH、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当精粗比为70∶30时,添加异位酸NH3-N浓度显著下降(P<0.05),产气量及MCP、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显著上升(P<0.05),而对pH和乙酸/丙酸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异位酸有利于提高有机物的消化率和NH3-N的利用,增加MCP、乙酸、丙酸和TVFA的合成.在本试验中,对于MCP和TVFA的合成而言,精料比例越高,添加异位酸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大型动物开放式呼吸测热装置等设备,研究活性干酵母和纤维素酶对草原红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甲烷排放的影响。试验选用8月龄、体况相近的草原红牛公牛4头,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0 mg/kg活性干酵母,Ⅲ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90 mg/kg纤维素酶,Ⅳ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0 mg/kg活性干酵母和190 mg/kg纤维素酶,试验分4期,每期37 d。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活性干酵母后,对瘤胃内丙酸浓度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影响显著(P<0.05),Ⅱ、Ⅳ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丙酸浓度显著高于Ⅰ、Ⅲ组(P<0.05);活性干酵母显著抑制了草原红牛甲烷的产生(P<0.05),Ⅱ组甲烷排放量比Ⅰ组降低9.84%;纤维素酶对草原红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及甲烷排放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因此,日粮中添加活性干酵母能促进草原红牛瘤胃发酵,增加丙酸浓度,并显著降低甲烷排放,减少能量损失。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以24头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2组,设计不同精粗比日粮(60∶40,40∶60),研究其对奶牛瘤胃挥发酸模式及血液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精粗比(60∶40)日粮下,瘤胃pH降低4.3%(P <0.05),丙酸浓度提高16.9%(P <0.05);乙酸浓度下降,总挥发酸浓度提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 0.05);乙酸/丙酸比例降低20.5%(P <0.05)。随着日粮精粗比提高,奶牛血液葡萄糖浓度提高21.1%(P <0.05),血液非酯化脂肪酸(NEFA)浓度降低13.9%(P <0.05)。随着日粮精粗比提高,奶牛血液甘油三酯下降,胰岛素含量增加,但均未呈现显著性差异(P> 0.05)。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精粗比日粮对黄淮白山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选用3只具永久瘘管的黄淮白山羊,分别饲喂3:7、4:6、5:5精粗比日粮,并于采食后0、2、4、6、8、10、12 h收集瘤胃液,测定其瘤胃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和微生物蛋白(MCP)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3种精粗比日粮试验组的瘤胃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ORP)发酵指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精饲料比例的增加瘤胃pH值呈下降趋势;日粮精粗比对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影响显著,其中3:7试验组的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高于4:6试验组和5:5试验组(P<0.05),丙酸含量显著低于4:6试验组和5:5试验组(P<0.05),4:6试验组和5:5试验组VFA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种精粗比日粮试验组的瘤胃氮代谢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精饲料水平增加瘤胃NH3-N浓度和MCP产量呈增加趋势.综上所述,日粮精粗比与黄淮白山羊瘤胃内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在实际生产中为了保证其瘤胃健康并增加其动物生产品,以40%~50%精料比例适宜.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分离筛选瘤胃源酵母菌添加至不同精粗比饲粮中,研究酵母菌对反刍动物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为研制出防治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的微生态制剂提供菌株。抽取4头荷斯坦公牛和4只肉羊瘤胃液,使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通过分离筛选,测定乳酸利用率及生长曲线,18S rRNA鉴定,最终获得1株乳酸利用率较高、生长速率较快的酵母菌,即褶皱假丝酵母菌(Candida rugosa),命名为N09号酵母。采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技术,试验饲粮精粗比分别为5:5、6:4、7:3,测定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活菌数为3×10~8CFU/mL的该酵母菌对瘤胃主要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日粮精粗比的提高,产气量呈降低趋势,干物质降解率和微生物蛋白浓度呈升高趋势;在9、12、28、36 h时,精粗比为6:4和7:3组pH显著高于5:5组;3组发酵液氨态氮浓度差异不显著;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乙酸/丙酸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选用4头带有瘤胃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羊,以两种不同精粗比的粗料型日粮为培养底物,研究不同苹果酸添加量(0、3、6、9、12mmol/l)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精粗比日粮下乙酸、丙酸、丁酸及TVFA浓度均以3:7日粮组较高,乙丙比以2:8日粮组较高,差异均不显著(P>0.05)。添加苹果酸后,3:7日粮组乙酸、丙酸浓度在培养4、8、18和24h后显著升高(P<0.05);丁酸浓度3mmol/l组高于对照组,9mmol/l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2:8日粮组乙酸、丙酸浓度在培养8、18h后显著升高(P<0.05);丁酸浓度在培养8、12和24h后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乙丙比在两种日粮下均极显著降低(P<0.01);TVFA浓度在两种日粮下均升高,培养4、8、18h差异是显著的(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掌握不同日粮对安格斯杂交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试验对采用不同精粗比的全混合日粮对舍饲条件下杂交阉牛的育肥效果和生产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精粗比为67.1:32.9(粗蛋白12.86,消化能12.38MJ· kg-1)的全混合日粮对安格斯与秦川杂交阉牛的育肥效果优于精粗比为57.0:43.0(粗蛋白质11.92,消化能10.82 MJ·kg-1)和45.7:54.3(粗蛋白质11.29,消化能10.62MJ·kg-1).育肥杂交阉牛的增重得到显著提高,53 d育肥日增重1 019.47 g.[结论]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的精粗比可有效提高安格斯牛与秦川牛杂交的育肥效果和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槲皮素对肉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别在体外发酵底物中添加0、0.5%和1%的槲皮素,以不添加槲皮素为对照组,在39℃下进行瘤胃厌氧培养发酵,记录不同时间的产气量(GP),测定48 h的发酵液pH、氨态氮(NH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和甲烷产量,同时,利用体外两步法测定发酵48 h后的干物质降解率(DMD)。结果显示:1) 48 h后,1%槲皮素组产气量、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各组间pH无显著差异(P> 0.05);0.5%和1%槲皮素组NH3-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2)槲皮素对干物质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 0.05); 0.5%和1%槲皮素组的乙酸、丁酸和总VFA均无显著差异(P> 0.05),1%槲皮素组丙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因此,肉牛饲粮中添加槲皮素会降低肉牛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降低NH3-N的含量、提高丙酸的含量,降低甲烷的产生量,其中以添加1%的槲皮素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全棉籽比例对育肥荷斯坦公牛瘤胃发酵与微生物区系、甲烷排放及肝脏碳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44头体重相近、健康的育肥荷斯坦公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1头,各组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Ⅰ(对照)、Ⅱ、Ⅲ和Ⅳ组公牛分别饲喂含有0、5%、10%和15%全棉籽的饲粮。各组饲粮能量和粗蛋白质水平基本相同。试验期为90d。结果表明:1)在瘤胃发酵参数中,与Ⅰ组相比,Ⅳ组的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浓度以及乙酸和丙酸比例分别提高了31.34%、40.00%、2.26%和15.20%(P<0.05),丁酸比例降低了4.46%(P<0.05),乙酸/丙酸和pH无显著变化(P>0.05)。2)从瘤胃细菌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分析,Ⅳ组中普雷沃氏菌属-1、密螺旋体属-2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1);Ⅳ组的琥珀酸弧菌科UCG-002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理研菌科RC9肠道群、普雷沃氏菌科UCG003、瘤胃杆菌属、疣微菌科NK4A214群、纤维杆菌属、未识别的叶绿体和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各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3)从瘤胃产甲烷古菌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分析,Ⅳ组甲烷短杆菌属、甲烷丝状菌属的相对丰度均为4组中最低,并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Absconditabacteria_unidentified_SR1的相对丰度最高,显著高于Ⅰ组(P<0.05);甲烷球形菌属、甲烷微球菌属、甲烷螺菌属的相对丰度各组间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4)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全棉籽均降低了育肥荷斯坦公牛的甲烷排放量,其中Ⅳ组的甲烷排放量比Ⅰ组降低了22.68%(P<0.05)。5)相关分析发现,育肥荷斯坦公牛的平均日增重与甲烷排放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甲烷短杆菌、甲烷丝状菌和琥珀酸弧菌科菌群的相对丰度与甲烷排放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6)饲粮中添加15%的全棉籽后,育肥荷斯坦公牛肝脏中甲基丙二酸单酰辅酶A变位酶(MUT)、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的mRNA表达量均呈上调趋势,其中MUT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PEPCK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15%的全棉籽可有效调控荷斯坦公牛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区系,显著降低甲烷排放量以及上调肝脏中碳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苍术精油对肉牛瘤胃发酵及养分降解率的影响,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在精粗比为20∶80的基础饲粮中添加苍术精油,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0.50%、1.00%、1.50%和2.00%.体外培养24 h后,检测瘤胃液的pH,菌体蛋白(MCP)、乙酸、丙酸、丁酸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1)瘤胃发酵参数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一定水平苍术精油经体外培养24 h后,瘤胃液总产气量、氨态氮浓度、MC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但瘤胃液pH,乙酸、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乙酸/丙酸均显著提高.(2)养分降解率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各精油添加组的培养底物中干物质(DM)降解率无显著变化,但对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影响显著.其中1.50%精油添加组的ADF和NDF降解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0.59%(P< 0.05)和17.14%(P< 0.05),CP降解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果说明,添加苍术精油可调控锦江黄牛的瘤胃发酵功能,提高瘤胃养分降解率,并以1.50%添加水平最佳.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5,(7):36-40
为了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对我国杂交后备母水牛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内主要纤维降解菌数量的影响,选取15头健康杂交(广西本地水牛×尼里-拉菲水牛×摩拉水牛)后备母水牛,按照体重、年龄无差异原则随机分为Ⅰ、Ⅱ、Ⅲ共3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0∶10、3.5∶6.5和5∶5的混合饲粮。结果:随着饲粮精料水平的增加,原虫数量、氨态氮浓度逐渐升高,乙酸、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逐渐降低,不同饲粮组间差异显著(P0.05);瘤胃中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和丁酸弧菌数量随着精料水平的升高而降低,Ⅱ、Ⅲ组分别较Ⅰ组降低70.72%、39.51%(P0.05),但白色瘤胃球菌和黄色瘤胃球菌,不同饲粮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饲粮精粗比能显著影响我国杂交后备母水牛瘤胃发酵参数和主要纤维降解菌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