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为了解新疆地区焉耆马场马梨形虫病病原感染情况,促进当地马梨形虫病的综合防控和马产业的健康发展,选取5个焉耆马场作为试验点,随机采集156匹焉耆马全血进行马梨形虫病病原DNA检测,并使用SPSS Statistics 17.0、Megalign与MEGA 11.0软件分析不同采样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马匹的感染情况差异,同时进行病原核酸的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树构建。结果显示:156匹焉耆马全血样品中,检出马梨形虫病病原核酸阳性82份,其中马泰勒虫、马驽巴贝斯虫和两者混合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3.3%(52/156)、26.9%(42/156)和7.7%(12/156)。不同采样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焉耆马的马梨形虫病病原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P> 0.05)。通过Megalign与MEGA11.0软件分析发现:测序得到的马泰勒虫18S rRNA基因序列与选取的参考虫株同源性为95.5%~100%,马驽巴贝斯虫BC-18S rRNA基因序列与选取的参考虫株同源性为98.6%~99.6%。马泰勒虫18S rRNA基因与马泰勒虫伊犁株(OL589505.1)位于同一分支上,进化关系较近,与其他...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7,(3):92-95
采用常规血涂片镜检和PCR技术对新疆塔城地区疑似原虫感染的荷斯坦病牛进行检测。通过扩增18S rRNA目的基因并克隆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 Bank上的牛泰勒虫和巴贝斯虫18S r DNA参考序列对比分析同源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血液原虫的种属。血涂片鉴定结果显示,红细胞中发现圆环形或卵圆形虫体,具有牛环形泰勒虫的典型特征。同源性分析发现,塔城地区牛泰勒虫18S r DNA序列与法国牛源环形泰勒虫、欧洲南部牛源环形泰勒虫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且遗传演化分析发现三者亲缘关系较近,证实该牛感染的虫种为环形泰勒虫。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伊犁河谷区域银盾革蜱的分布及其携带马泰勒虫病原情况,通过对银盾革蜱形态学及革蜱属特异性基因(ITS-2)和其携带病原18S rRNA基因PCR扩增及其PCR产物的克隆、测序、同源性比较等,鉴定和检测了采自昭苏种马场马体表银盾革蜱及其携带病原情况。试验结果显示,采回的蜱经形态学鉴定均为银盾革蜱,PCR扩增银盾革蜱ITS-2基因和马泰勒虫18S rRNA基因序列大小分别为825 bp和789 bp。本试验蜱获得的ITS-2序列与已发表的伊朗株(GQ144706.1)同源性为99%,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故鉴定为银盾革蜱。在181只银盾革蜱中携带马泰勒虫的有13只,阳性率为7.1%(13/181),且其携带病原目的基因序列与Gen Bank中已发表的马泰勒虫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9%。研究表明,结合形态学分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银盾革蜱鉴定具有简易、准确度高等特点,且分离银盾革蜱源性病原更有实际意义,为综合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羊泰勒虫吉林省分离株的18S rRNA基因序列,根据羊泰勒虫18S rRNA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1对引物,对吉林省的绵羊血液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扩增出长度为459 bp的基因片段,并成功地将该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将经纯化、筛选及酶切鉴定和PCR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质粒进行测序,与已发表的羊泰勒虫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序列分析显示,羊泰勒虫吉林省分离株与羊泰勒虫China 1的同源性为100%。  相似文献   

5.
从血液涂片检查为牛瑟氏泰勒虫阳性的病牛血液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技术扩增出牛瑟氏泰勒虫HSP70基因,将其重组到pMD-18TSimple载体后进行克隆、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长1 966 bp,编码620个氨基酸残基,将该基因片段序列与GenBank中13种已知梨形虫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牛瑟氏泰勒虫吉林分离株与已报道的牛瑟氏泰勒虫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环形泰勒虫,与马巴贝斯虫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6.
在序列比对分析的基础上,设计2对引物和2条MGB探针,经体系优化建立了可快速鉴别检测两种马梨形虫病病原(马泰勒虫和驽巴贝斯虫)的双重荧光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分别检出22和31基因拷贝的虫体DNA,且不与其他马病病原发生交叉反应。应用建立的荧光PCR检测方法,对采自进出口马匹的10份马全血和20份马血清进行检测,结果从马全血中检出2份马泰勒虫阳性样品。使用一对马泰勒虫EMA1全基因扩增引物,从2份阳性样品中扩增了EMA1基因。克隆测序后,对该基因全序列进行分析,证实其为马泰勒虫特异基因序列;2份样品的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8.9%,存在6个氨基酸变异;2个样品中的EMA1基因不完全一致,表明2个感染样品中的虫体可能为不同的马泰勒虫虫株。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吉林省延边地区流行的羊泰勒虫种类,采用血涂片镜检和PCR方法对羊泰勒虫进行鉴定和遗传学分析。血涂片镜检观察发现,血涂片红细胞中存在圆形虫体。对羊泰勒虫MPSP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PSP编码的蛋白包含3个N-糖基化位点,14个潜在抗原表位,含有信号肽结构。建立系统进化树显示,分离到的3个虫株与Theileria luwenshunli(GQ281044)同源性为100%,亲缘关系较近,分离的羊泰勒虫为吕氏泰勒虫。由该试验结果可以得出,吉林省延边地区流行的羊泰勒虫为吕氏泰勒虫。  相似文献   

8.
巴贝斯虫(Babesia spp.)和泰勒虫(Theileria spp.)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蜱传播梨形虫病病原体。为评价梨形虫病传播情况,为甘肃省河西区域梨形虫病防治提供流行病学资料,采集该区域部分县区的牛羊抗凝血样品和环境游离蜱虫进行梨形虫病病原检测,分析样品中病原体的存在和分布情况,利用MEGA 6.06软件和NCBI GenBank数据库的BLASTn工具,对阳性样品中的巴贝斯虫和泰勒虫18S rRN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和遗传进化树构建。通过基于18S rRNA的巢氏PCR方法,检出梨形虫病病原1目2科9种,包括莫氏巴贝斯虫、双芽巴贝斯虫和隐藏巴贝斯虫3种巴贝斯虫,东方泰勒虫、中华泰勒虫、分离泰勒虫、吕氏泰勒虫、狍泰勒虫和环形泰勒虫6种泰勒虫。牛羊抗凝血样品梨形虫病病原总感染率为8.84%(16/181),阳性样品分布于武威市(感染率14.94%)和张掖市(感染率3.45%);检出携带梨形虫病病原的蜱9只,蜱病原携带率为2.52%(9/357)。检出的梨形虫病病原分属泰勒虫属和巴贝斯虫属2大类,每种病原跟国内外检出虫株的同源性均较高,处于各虫株相应分支上,提交序列相似率达99%~...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云南省玉溪市、昆明市、楚雄市和普洱市牛羊寄生蜱媒梨形虫的流行情况,试验从上述4个地区牛羊体表共采集455份蜱样本,基于形态学和cox1基因序列对寄生蜱进行物种鉴定,通过扩增梨形虫18S rDNA基因及序列分析对寄生蜱媒梨形虫进行鉴定,并统计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寄生蜱媒梨形虫的阳性率,分析寄生蜱感染巴贝斯虫和泰勒虫的风险因素(所在地区、宿主种类)。结果表明:采集的蜱均为微小扇头蜱。在455份蜱样本中,共鉴定到5株巴贝斯虫,其中4株为双芽巴贝斯虫,1株未定种;共鉴定到60株泰勒虫,其中54株为东方泰勒虫,6株未定种。选取2株双芽巴贝斯虫和4株东方泰勒虫构建遗传进化树,其中双芽巴贝斯虫CX-370和CX-369与双芽巴贝斯虫参考株(GenBank登录号为KY805825.1、AY603402.1)和巴贝斯虫参考株(GenBank登录号为KP410277.1)位于的同一分支,未定种的巴贝斯虫CH-367为独立分支且与上述虫株汇聚为一支,东方泰勒虫PE-423、CJ-374、KM-106和PE-394与东方泰勒虫参考株(GenBank登录号为MH208640.1、MH208639.1、MH...  相似文献   

10.
新疆昌吉部分地区马梨形虫病检测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昌吉养殖马区域马匹感染梨形虫病情况,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试验(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与血液涂片镜检法相结合,对昌吉马匹随机抽样(n=78),进行马梨形虫病感染情况调查。血液涂片结果显示,马泰勒虫阳性率6.4%,驽巴贝斯虫阳性率为2.5%;PCR结果显示,马泰勒感染率为28.2%(22/78),驽巴贝斯虫感染率为10.2%(8/78),混合感染率为10.2%(8/78)。通过对采自马的蜱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共鉴定出4种蜱。该次对昌吉部分地区马梨形虫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为该地区马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牛泰勒虫18S rRNA基因序列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对中国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原虫资源库内收藏的3种牛源泰勒虫10个地方分离株(包括4株环.形泰勒虫、3株瑟氏泰勒虫和3株中华泰勒虫)的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定,并用所测得的牛的泰勒虫中国株基因序列和自GenBank下载的各种泰勒虫18S rRNA基因序列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牛的3种泰勒虫18S rRNA基因大小在1 740~1890 bp,并有规律地分布于3个不同的进化枝上,且种内地方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明显大于种间同源性,说明采用18S rRNA基因序列测定方法对牛的泰勒虫进行分类与传统分类方法具有较好的符合性.该研究也可为建立针对18S rRNA基因为靶标的牛的泰勒虫病PCR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诊断犬的巴贝斯虫病并鉴定巴贝斯虫的种类,本研究对病犬进行临床检查、生理生化检查、血涂片检查,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虫种进行鉴定。采取病犬血液做血涂片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到梨籽形状虫体,初步怀疑是巴贝斯虫,随后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患病犬血液样本中扩增获得的18S rDNA序列长度为1560 bp与GenBank登录的Babesia gibsoni(MN928823.1)相似度为99.94%。并将该序列与GenBank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巴贝斯虫18S rDNA序列构建进化树,通过比对发现获得的序列与各地区B.gibsoni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中,并与中国西安株序列(MN928823.1)亲缘关系最近。经临床检查、血常规检查和血涂片检查确定该犬患有巴贝斯虫病,经分子生物学方法最终确定感染的巴贝斯虫病原为吉氏巴贝斯虫(B.gibsoni)。  相似文献   

13.
套式PCR扩增山羊吕氏泰勒虫18S rRNA基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泰勒虫是一种危害动物的重要血液寄生性原虫,常寄生于牛、羊、骆驼和其他野生动物,在中国的东北、西北等地较为流行。采集安徽定远县某山羊场疑似焦虫病的山羊血样,首先采用血涂片法检查,再用Blood DNA&Tissue kit提取血液基因组,参照Kim和Wei的方法设计2对引物用于泰勒虫18S rRNA基因的扩增,并对该方法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涂片检查明显可见红细胞内有典型的虫体,大小为0.6~2μm,初步怀疑为泰勒虫(Theileria);PCR扩增可扩增出359 bp大小目的片段,与预期结果相一致;基因序列同源性表明,该泰勒虫分离株基因与已报道泰勒虫毒株(JQ926740.1)核苷酸同源性最高,可达99.72%;在遗传进化方面,所分离的泰勒虫和吕氏泰勒虫(Theileria luwenshuni)Nanjingdong(JQ926740.1)最接近,而且在一个分支上。本试验所建立的套式PCR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且敏感性较高,最低测出量是3.8 fg/μL。本次分离的羊血液原虫为吕氏泰勒虫。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牛瑟氏泰勒虫18S rRN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对寄生于牛体内的瑟氏泰勒虫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到1 356 bp的18S rRNA基因片段,测序后blast分析表明该虫种属牛瑟氏泰勒虫。将该基因片段序列与GenBank中8种已知泰勒虫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牛瑟氏泰勒虫吉林分离株与水牛泰勒虫亲缘关系最近,与小泰勒虫亲缘关系较远。这一结果说明宿主因素对泰勒虫的基因型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云南地区马驴骡感染马泰勒虫和驽巴贝斯虫情况,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方法对云南8个地区马、驴、骡三种动物(n=969)进行了马泰勒虫和驽巴贝斯虫抗体阳性率的检测。结果显示:梨形虫总抗体阳性率为5.47%,其中马泰勒虫抗体阳性率为4.75%,驽巴贝斯虫抗体阳性率为4.85%,两者混合感染的抗体阳性率为4.13%;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云南马、驴、骡存在梨形虫感染,且不同地区的不同动物的马梨形虫感染程度不同。本研究结果为马驴骡梨形虫病的流行防控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6.
马泰勒虫病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寻求一种快速、有效的马泰勒虫 (Theileria equi,T.equi) PCR检测方法。基于马泰勒虫18S rRNA基因序列,在其V4高变区设计特异性引物Te-18F、Te-18R,通过PCR技术获得了531 bp的核酸片段。用该引物对马泰勒虫、马泰勒虫和驽巴贝斯虫混合样本、驽巴贝斯虫、尤氏泰勒虫、中华泰勒虫、环形泰勒虫、绵羊泰勒虫、吕氏泰勒虫和瑟氏泰勒虫基因组模板进行特异性试验。同时对马泰勒虫基因组模板进行不同浓度稀释后扩增,以便于确定试验的敏感性。用本试验建立的方法与常规显微镜镜检方法对45份马属动物血样进行检测。特异性试验显示,在被检测的9个样本中,只有马泰勒虫及马泰勒虫和驽巴贝斯虫混合模板中扩增出了符合大小的特异核酸片段。驽巴贝斯虫、尤氏泰勒虫、中华泰勒虫、环形泰勒虫、绵羊泰勒虫、吕氏泰勒虫和瑟氏泰勒虫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PCR对马泰勒虫的扩增效率可达到10-13。对本试验建立的PCR检测马泰勒虫方法评估结果显示,PCR对马泰勒虫的检出率为17.78%(8/45),显微镜镜检结果只有8.89%(4/45)两者的符合率为100%。本试验建立的马泰勒虫PCR检测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6,(1):111-113
马梨形虫病按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尤其是慢性病例长期携带病原-带虫状态。为了解阿勒泰富蕴县放牧马携带马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状况,采用血清学-竞争ELISA方法 (以血液涂片为辅),对放牧马(n=233)进行了马泰勒虫和驽巴贝斯虫2种虫血液循环抗体的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富蕴县放牧马泰勒虫抗体阳性率为13.30%,驽巴贝斯虫抗体阳性率为17.58%,两者混合感染的抗体阳性率为2.15%,说明该县放牧马感染不同程度的马梨形虫病,且出现同一个马场和在同一匹马同时存在2种虫体抗体的情况;在试验抽样病例中几乎未发现有马梨形虫病临床症状,均呈隐性感染状态。因此带虫的放牧马随时有被蜱虫叮咬散播病原的危险,要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建立马梨形虫病双重PCR检测方法,试验根据Gen Bank发表的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18S rRNA保守基因序列分别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以核酸混合物为模板,优化反应条件建立马梨形虫病双重PCR检测方法,并检验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同时用该双重PCR检测方法对采自昭苏种马场的马疑似病例全血进行检测,并与镜检法和单重PCR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双重PCR检测方法能对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核酸扩增出大小为529 bp和789 bp特异性目的片段,而对双芽巴贝斯虫、环形泰勒虫、羊泰勒虫、牛巴贝斯虫核酸的扩增均为阴性;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阳性DNA被稀释1×108倍时均能检出其相应目的片段;对采集的46份马疑似病例血样进行PCR诊断,其中驽巴贝斯虫感染率为30.4%(14/46),马泰勒虫感染率为41.3%(19/46);双重PCR检测方法与单重PCR方法的符合率为100%。说明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临床感染隐性病例的联合检测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某藏鸡场藏鸡发生以鼻腔与窦发炎、颜面肿胀、流鼻涕和打喷嚏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通过对送检病鸡病原的分离纯化、生化鉴定、16 S rDNA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诊断为副鸡嗜血杆菌感染,将该株副鸡嗜血杆菌的16 S rDNA序列与GenBank中15株巴氏杆菌科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与6株副鸡嗜血杆菌同源性较高,为94.2%~97.2%,与其它菌株16 S rDNA基因的同源性较低。另外,药敏试验表明,本菌株对菌必治、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头孢氨噻肟和阿奇霉素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观察和探讨不同检测方法及不同药物对马泰勒虫病的临床诊疗效果,提高对马泰勒虫病临床诊疗的防治水平,随机采集昭苏县种马场128匹疑似马血样品,采用临床症状观察、病原学检查和PCR检测等方法确诊了12例马泰勒虫病病例。将12匹阳性马随机分为2组,即处方1组和处方2组,用药后的5d内,分别对每组患马进行临床症状观察、体温测定、血涂片检查和染虫率统计。结果显示,血涂片中含有圆形或圆点形的马泰勒虫,PCR检测得到512bp的目的条带,与目的片段相符。第1治疗组(三氮脒治疗组)治愈率为66.7%(4/6),第2治疗组(盐酸吖啶黄组)治愈率为83.3%(5/6),第2治疗组治愈率高于第1治疗组。本试验发现,临床症状观察、病原学检查和PCR检测法相结合可准确诊断马泰勒虫病;处方2组是2种处方中治疗马泰勒虫病的最佳处方,以上诊疗数据可为马泰勒虫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