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的根本途径,关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近两年来,在实施《天水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之时,针对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开展了摸底调查,为进一步全面掌握我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产生、处理方式和消纳情况,总结适合畜禽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的有效推广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异位发酵床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粪污处理方式,其比较适用于中等规模养殖场(批养殖量在300~5000头的规模猪场),粪污处理比较彻底,能有效降低养殖场氨味,是一项集粪污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于一体的综合技术。如果建设管理得当,会对实现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摸清江苏省肉鸡产业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研究通过电话咨询、文献查阅和现场走访等形式,对全省757家规模化肉鸡养殖场的养殖规模、粪污产生量和处理方式及综合利用情况调研,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建议。结果显示:调研的757家肉鸡养殖场固体粪污实际总量为659.1万吨、液体粪污实际总量为10.0万吨,实际统计结果与理论测算结果有差距;人工清粪占比仍较高,为31.4%,还有少数不规范清粪方式的养殖场存在;粪污资源化利用方式中以直接堆沤还田为主,为45.7%;实地调研的50家黄羽肉鸡养殖场和50家白羽肉鸡养殖场的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分别为99.1%和99.4%,装备配套率超过了95%。研究表明江苏省肉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总体技术水平较高,但仍存在局部地区对粪污产生量的统计不科学、个别场清粪方式不合理、粪污资源化利用工艺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延庆、昌平、大兴、房山、密云和首农集团的107个奶牛养殖场的调研数据,从奶牛场基本情况、粪污处理设施设备、粪污处理方式和存在的问题等4个方面对养殖场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北京市奶牛养殖场粪污处理模式的选择规模化效应明显,处理方式趋于无害化,但机械化程度不高,设备不够齐全,处理模式的选择受法人素质影响明显。土地配套严重缺失、技术和投资不足、高投入低产出的特性是现阶段粪污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建议构建"政府+企业"的资金运营模式,完善相关政策及补贴形式,并提高养殖场法人粪污处理意识。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和改善河南省牛场粪污存在的问题,笔者基于河南省豫北地区8个地市64家奶牛场、56家肉牛场的粪污处理基础设施、粪污收集方式、污水处理工艺和粪污利用情况等对养殖场的粪污处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河南省豫北地区养牛场存在的粪污危害意识不强、资源化利用程度低、中小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技术落后、粪污处理资金投入大、政策不到位等问题是现阶段粪污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建议改善宣传方式,提高环保意识;推行生态养殖模式,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强化政策导向与调控,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加大技术创新,推广适用性强的粪污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生猪规模化养殖粪污集中大量产生,给环境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能减少环境处理负荷和养殖成本。主要探讨了生猪养殖场粪污处理模式,并分析了各模式存在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为南方山区规模化猪场粪污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生猪产业发展速度加快,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生猪养殖粪污已然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以遵义市播州区生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为例,总结几种适合南方山区喀斯特地貌条件下的生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模式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一、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基本情况近年来,云南省姚安县通过县级涉农整合资金项目扶持、部门引导及农机购置补贴等方式,重点对畜禽规模养殖场、畜禽养殖专业户及饮用水源地周边的散养户进行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和完善利用设施,引导畜禽养殖户与畜禽粪污收购经纪人签订粪污收购合同,与养殖场周边种植户签订肥水利用协议;对畜禽粪便进行简单脱水处理后出售给粪污收购经纪人,  相似文献   

9.
笔者对漯河市下辖5个县(区)140个养殖场/户(生猪、家禽以及草食家畜)进行取样调研,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了解该市养殖场的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情况,提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期为加快该地区畜牧业转型升级步伐、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畜禽粪污的危害与资源化利用的必要性,畜禽粪污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畜禽粪污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方法,希望能对广大养殖场、从事畜禽粪污治理与资源化利用从业人员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秸秆配合颗粒饲料中粗饲料粉碎粒度对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的5月龄小尾寒羊公羔42只,依据体重进行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2.5 mm组、6 mm组、12 mm组、16 mm组、20 mm组和25 mm组,每组7只。试验期70 d。试验结果表明:干物质采食量2.5 mm组、6 mm组和12 mm组分别极显著低于16 mm组、20 mm组和25 mm组(P <0.01);20 mm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高于16 mm组和25 mm(P <0.01),16 mm组和25 mm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日增重随筛网孔径的变化呈现正弦曲线变化(R2=0.84);16 mm组和20 mm组的平均日增重高于300 g/d,16 mm组、20 mm组和25 mm组各组间的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 0.05);16 mm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2.5 mm组、6 mm组和12 mm组高19.62%(P <0.05)、28.90%(P <0.01)和22.94%(P <0.05);料肉比6 mm组> 12 mm组> 2.5 mm组> 25 mm组> 20 mm组> 16 mm组。试验结果说明:过16 mm孔径筛网的粗饲料制作的颗粒对绵羊的增重效果最好,此时配合颗粒饲料的peNDF1.18为64.09%~69.46%,peNDF8.00为27.03%~37.71%。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BN)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对绵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体重相近的30只羊分为基础饲粮组(CK组)、基础饲粮+BN组(A组)、基础饲粮+BN+BS组(B组),每组10只。结果表明:(1)与CK组相比,A组平均日增重(ADG)提高32.29g(P<0.05),B组提高68.00g(P<0.01),A组和B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B组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比CK组显著提高16.31%(P<0.01),A组与CK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与CK组相比,A组血清尿素氮降低23.44%(P>0.05)、B组显著下降44.69%(P<0.01)。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BN可显著提高绵羊的ADG,但复合添加BS的效果更好。同时,饲粮中复合添加BN和BS可显著提高绵羊对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对2017年478头新疆褐牛累计8879条产奶性能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月份、胎次下新疆褐牛产奶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新疆褐牛不同胎次和月份间的平均日产奶量有差异,第2胎次的平均日产奶量最高,夏季(6、7、8月份)平均日产奶量在一年中最高,冬季(1、2、12月份)最低。胎次对乳成分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测定月份乳成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7月份乳脂率、干物质比例和尿素氮含量最低,但是体细胞评分在四个测定月份中最高。本研究结果表明管理水平对新疆褐牛产奶性能有很大影响,建议加强管理,夏季提高营养水平,冬季注意改善畜舍环境。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评估日粮添加棕榈油酸钙和包被共轭亚油酸对瘤胃氢化和长链脂肪酸从十二指肠到乳转化的影响。试验将12只体重(61.9±8.57)kg处于泌乳期的多胎次萨能奶山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两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补充50g棕榈油酸钙和包被共轭亚油酸,试验共开展42d。结果显示,两个试验组对山羊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淀粉摄入量及养分在十二指肠流量和瘤胃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棕榈油酸钙组相比,包被共轭亚油酸组有降低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的趋势(P=0.08),但处理组对淀粉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山羊饲喂棕榈油酸钙或包被共轭亚油酸日粮后,脂肪酸的十二指肠流量高于脂肪酸摄入量。包被共轭亚油酸增加了C18:2trans-10,cis-12和C18:2cis-9,trans-11的十二指肠流量,导致两种脂肪酸对瘤胃的氢化保护率均达到16%。C18:1cis-9、C18:2cis-9,12、C18:3cis-9,12,15的瘤胃生物氢化不受包被共轭亚油酸处理的影响(P>0.05)。综上所述,与添加棕榈油钙相比,在奶山羊中饲喂不受瘤胃生物氢化包被共轭亚油酸对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淀粉摄入量、十二指肠流量及瘤胃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包被共轭亚油酸增加了十二指肠的流量和C18:2trans-10,cis-12和C18:2cis-9,trans-11的比例,使瘤胃生物氢化保护率达到15%~16%。  相似文献   

15.
旨在寻找细粒棘球绦虫发育相关基因,为预防和治疗细粒棘球绦虫引起的包虫病而制定相应的措施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分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数据文库,对Unigene进行KEGG通路分析,筛选出一个脂肪代谢通路,并筛选出该通路中主要的调控基因脂肪酸去饱和酶1。通过对Eg-FADS1基因的PCR扩增,分析其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全量组织原位杂交检测Eg-FADS1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该基因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cDNA全长为819bp,编码272个氨基酸,预测该蛋白分子质量为30.98ku,等电点为7.10。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Eg-FADS1基因在原头蚴及成虫阶段均有表达,并且该基因在成虫阶段极显著高于原头蚴阶段的表达量。全量组织原位杂交结果显示,Eg-FADS1mRNA在原头蚴及成虫阶段分布广泛。提示Eg-FADS1具有生物防治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寒冷环境下对阿勒泰羊血常规指标的影响,本试验于冬季采集30只阿勒泰羊颈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表明,阿勒泰羊在寒冷环境下白细胞、中间细胞、粒细胞数目上升;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有所下降。此结果说明寒冷环境会导致阿勒泰羊体内有炎症发生,还会导致阿勒泰羊出现贫血的情况,为冬季饲养阿勒泰羊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了构建粪肠球菌人工感染小鼠脑部损伤模型,以清洁级昆明小鼠为实验动物,将实验室保存的致羔羊脑膜炎粪肠球菌进行复苏,用寇氏法测定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并以LD50剂量、1/2 LD50的剂量、2/3 LD50剂量感染小鼠,观察临床症状,选择2、4、8、12、24、36、48、60、72、84 h共10个时间点,无菌取其脑部、内脏组织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并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粪肠球菌的LD50为7.59×10^8CFU;感染小鼠后,其致死率1/2 LD50剂量组为3.7%,小于2/3 LD50剂量组的13.0%;1/2 LD50剂量组脑组织开始出现病理变化是在感染后12 h,晚于2/3 LD50剂量组(6 h),病理变化与后者相比较轻。结果表明,选择以2/3 LD50剂量为小鼠感染模型的最佳剂量。该动物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粪肠球菌感染小鼠导致脑炎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纳豆芽孢杆菌(BSN)对绵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体重相近的40只小尾寒羊分为4组,每组10只,每日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CK组)、2(A组)、6(B组)和10g/只(C组)BSN的饲粮。结果表明:1)与CK组相比,A、B和C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分别提高33.43(P>0.05)、32.29(P<0.05)和57.15g/d(P<0.01)。2)各养分表观消化率随饲粮中BSN添加水平的增加有所提高,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A、B和C组血清中尿素氮含量分别比CK组降低0.73%、23.44%和30.04%(P>0.05);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含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绵羊饲粮中添加BSN对提高饲粮蛋白质的沉积有积极影响,ADG随BSN添加水平的增加显著增加,每日在饲粮中添加10g/只BSN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玉米青贮时,设计4个添加乳酸菌处理:CK处理(不加任何菌剂);T处理(同型发酵乳酸菌);Y处理(异型发酵乳酸菌);TY处理(同型+异型发酵乳酸菌)。以60d为发酵期,检测各处理开窖后第0、48、96、144、192、240h品质变化及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Y处理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始终显著高于其余处理(P<0.05),Y和TY处理的有氧稳定性显著高于CK和T处理(P<0.05),分别达到195.58h和196.21h,且乙酸含量始终显著高于CK和T处理(P<0.05)。T处理pH值始终显著低于其余处理(P<0.05),且乳酸含量始终显著高于CK和Y处理(P<0.05)。综合评价排序:Y处理>TY处理>T处理>CK处理。因此,玉米青贮时单一添加异型乳酸菌,在改善青贮品质、提高开窖后有氧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在玉米青贮中单一添加同型或复合添加乳酸菌。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喂不同水平雌马酚对绵羊生长性能、血浆中雌马酚含量与生殖激素水平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年龄为2岁、平均体重为(36.73±2.42)kg的健康、体况相近的哈萨克母羊2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每组5只羊。各组试验羊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饲养,在此基础上,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每日每只分别补喂10、25、50 mg雌马酚,进行为期14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每日每只母绵羊补喂50 mg雌马酚可以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P<0.05或P<0.01),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2)补喂雌马酚后血浆中雌马酚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2.0~3.0 h时达到峰值。3)试验Ⅰ组血浆中睾酮(T)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P<0.05或P<0.01),试验Ⅱ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血浆中双氢睾酮(DH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P<0.05)。4)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以试验Ⅱ组最高,丙二醛(MDA)含量以试验Ⅱ组最低,与对照组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或P<0.01)。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每日给每只母绵羊补喂50 mg雌马酚可以显著提高绵羊的生长性能;补喂雌马酚后2.0~3.0 h,母绵羊血浆中雌马酚含量达到峰值,并且随着补喂剂量的提高,血浆中高含量雌马酚的跨峰时间(即维持血浆高含量雌马酚的持续时间)也延长。每日给每只母绵羊补喂10和25 mg雌马酚可显著提高血浆中T和DHT水平。每日给每只母绵羊补喂25 mg雌马酚可显著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效果优于补喂10、50 mg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