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放牧家畜甲烷气体排放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成杰  汪诗平  周禾 《草业学报》2006,15(1):113-116
反刍家畜瘤胃甲烷气体的排放是一种能量损失,同时对大气环境具有较强的增温效应。对放牧家畜甲烷气体排放的研究可以为确定天然草原温室气体的源与汇和制订减缓策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有关放牧家畜甲烷气体的测定方法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作为黄土高原退耕还林主要草种,其种植面积日益扩大。本研究依托布设在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不同种植年限的苜蓿栽培试验,分析不同种植年限苜蓿草地(14、12、5 a)土壤温室气体(CO_2、N_2O和CH_4)排放特征的影响,同时从土壤温度、含水量及酶活性的角度探究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对以上温室气体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苜蓿地为CO_2和N_2O的排放源,CH_4的吸收汇;在测定期内CO_2排放速率表现为6月最高,1月最低;N_2O排放速率表现为7月最高,12月最低;CH_4吸收速率表现为7月最高,3月最低。CO_2累计排放量表现为5 a 14 a 12 a,5 a苜蓿地较12 a苜蓿地和14 a苜蓿地分别显著增加16.60%、13.01%(P 0.05);N_2O累计排放量表现为14 a 12 a 5 a,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 0.05);CH_4累计吸收量表现为5 a 12 a 14 a,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分析综合增温潜势发现5 a苜蓿地增温潜势显著高于12 a和14 a苜蓿地。逐步回归分析表明,CO_2排放通量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温度和水分(R~2=0.870),N_2O排放通量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温度(R~2=0.930),CH_4排放通量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温度和脲酶含量(R~2=0.962)。  相似文献   

3.
反刍家畜甲烷排放成为畜牧业主要温室气体来源之一,论文从饲养方式、主要营养素和饲料添加剂等几方面对影响反刍家畜甲烷排放的因素做了综述,并就如何降低反刍家畜甲烷排放进行了讨论,以期为通过日粮措施来降低反刍家畜甲烷排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减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室气体排放是造成当今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而畜牧业中的温室气体(CO_2、CH_4、N_2O等)特别是反刍动物中甲烷的排放是造成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的重要因素。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不仅加剧了温室效应,同时也造成动物饲料营养成分的损失和畜舍内环境的污染。本文综述了畜牧业温室效应的发展状况及减排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畜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反刍动物每年排放甲烷(CH_(4))约1亿t,是全球变暖的重点关注对象。在瘤胃发酵过程中产生CH_(4)会造成2%~12%的能量损失。目前,有多种饲料添加剂能从不同角度降低CH_(4)排放量,但都存在一定缺陷;而甲烷厌氧氧化作为自然环境中重要的甲烷汇亦有可能在瘤胃中存在。本文综述了不同饲料添加剂对CH_(4)减排的作用以及甲烷厌氧氧化在瘤胃中存在的可能性,以期为反刍动物CH4减排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甲烷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不仅严重污染空气,而且还是造成反刍家畜日粮碳水化合物消化代谢过程中重要的能量损失。文中综述了国内外经典的反刍家畜甲烷模型,分析了影响模型精度的原因,为预测甲烷排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等温室气体引起的,解决气候变化的根本措施就是减少人为温室气体排放。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CO_2、CH_4和N_2O的浓度分别增加了40%、150%和20%,并分别达到了历史最高浓度水平:391mL/m~3,1 803μL/m~3和324μL/m~(3[1])。在中国,农业源排放的CH_4和N_2O的量分别占全国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  相似文献   

8.
畜禽养殖已经成为农业活动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蛋鸡养殖的粪便管理过程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环节,但研究较少。试验选择典型规模化蛋鸡养殖场为对象,研究清粪、运输、处理和利用四个阶段甲烷(CH_4)和二氧化碳(CO_2)排放量的差异,分析规模化蛋鸡养殖粪便管理过程碳足迹及其温室效应。结果显示:养殖规模为60万只的蛋鸡场粪便管理过程每天向大气排放的CH_4的量为(43 022.12±656.57)L,CO_2的量为(847 695.27±993.92)L,温室气体为(1 751 159±14 756.99)L CO_2-eq;平均每只蛋鸡排放(2.92±0.02)L CO_2-eq;每生产1 kg鸡蛋粪便管理过程的碳足迹为(0.135±0.001)kg CO_2-eq;蛋鸡粪便管理四个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差异显著(P0.05),其相互关系为:利用阶段处理阶段清粪阶段运输阶段。本研究能为规模化蛋鸡场粪便管理过程筛选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和降低碳排放强度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9.
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饲养家畜向大气中排放的废弃物逐年增加,其中反刍家畜的甲烷排放问题已经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有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0.
瘤胃甲烷产量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瘤胃内甲烷的产量是瘤胃发酵能量损失多少的主要标志。对于肉牛来说,由甲烷损失的能量占到饲料摄人能量的2%~12%(K.A.Johnson和D.E.Johnson 1995)。减少甲烷的产量,对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有重要意义。同时,甲烷排放也造成环境污染,据估计反刍家畜排放的甲烷约占全  相似文献   

11.
甲烷是造成温室效应的重要诱因之一,也是反刍动物瘤胃发酵过程中重要的能量损失来源。采取有效降低甲烷产量的措施不仅可以降低畜牧养殖业温室气体排放,而且能够提升畜牧养殖业的生产效率、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从而为保障和促进我国节粮型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文章从反刍动物瘤胃甲烷形成机理入手,系统地阐述了产甲烷菌的生化代谢途径,总结了反刍家畜营养和饲养管理、遗传育种等减排措施,以期为降低甲烷排放、发展低碳畜牧业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遵义市畜禽养殖业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估算,笔者结合气候变化委员会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中的参数和最新的文献统计资料对各类温室气体中的CH_4和N_2O排放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遵义市的CH4年排放量为8.81×10~7kg,N_2O为1.07×10~6kg;按照温室气体排放当量进行计算,遵义市畜禽CO_2的排放量为181万t CO_2当量,其中牛产生的CO_2当量占总排放量的69.51%,猪占19.37%,羊占5.28%,家禽占4.92%。说明养牛业是遵义市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其次是养猪业,因此在未来养殖业减排中需要考虑养牛业和养猪业的减排措施,促进低碳高效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旭 《中国畜牧业》2023,(24):14-18
<正>甲烷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具有增温潜势高、寿命短的特点,主要来源于煤炭、油气生产、农业和废弃物处理等领域。为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强化大气污染防治与甲烷排放控制协同,科学、合理、有序控制甲烷排放,生态环境部等11部门近日印发了《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提出,推进农业领域甲烷排放控制。其中,以畜禽规模养殖场为重点,改进畜禽粪污存储及处理设施装备,推广粪污密闭处理、气体收集利用或处理等技术,建立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探索实施畜禽粪污养分平衡管理,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业是农业温室气体(GHG)的重要来源。通过开展青岛市猪GHG气体排放量估算与评价,结果表明:青岛市2013-2016年猪肠道发酵甲烷、粪便管理中产生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分别为2 076.00_t、10 546.10_t和363.30_t;2013年猪GHG排放量最高,为50.7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CO_2-eq),2013-2016年呈下降趋势,降幅22.91%。应结合青岛地区猪GHG排放特点,尽快开展减排技术研究,提出猪GHG减排策略。  相似文献   

15.
采用2006年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低碳发展及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培训教材提供的方法,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07~2011年各地区家畜的甲烷及氧化亚氮排放量进行估算,同时为该地区在养殖业中如何合理安排减排技术,有效控制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2007~2011年家畜温室气体平均排放总量为62639.42 t ,其中,甲烷排放量为61019.04 t ,占排放总量的97.41%,而且以肠道发酵甲烷贡献率最大,达到88.72%;氧化亚氮为1620.38 t。占排放总量的2.59%。温室气体贡献率前三位的地区是土左旗、和林县、赛罕区。甲烷与氧化亚氮的排放总量分别为19048.15 t、12973.55 t、11446.11 t ,各占全市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41%、20.71%、18.27%。甲烷与氧化亚氮的排放量前五位的家畜分别是奶牛、绵羊、肉牛、山羊、猪,排放量分别为45139.58 t、9679.47 t、2695.01 t 、2656.65 t、1741.20 t ,占全市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2.06%、15.45%、4.30%、4.24%、2.78%。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业是农业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GHG)的重要来源。根据青岛市2011-2016年猪饲养量,按照《低碳发展及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培训教材》提供的计算方法,评估了青岛市2011-2016年猪GHG排放潜力。结果表明:青岛市年均猪肠道发酵甲烷、粪便管理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分别为2 139.68 t、10 869.58 t和374.44 t;2013年猪GHG排放量最高,为50.76万t(CO_2-eq);2013-2016年呈下降趋势,降幅22.91%。应结合青岛地区猪GHG排放特点,尽快开展减排技术研究,提出猪GHG减排策略。  相似文献   

17.
反刍动物与猪、家禽等单胃动物不同,其具有复杂的复胃系统,有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反刍动物采食的饲粮进入瘤胃后,经过瘤胃微生物厌氧发酵,不可避免地产生甲烷,这将直接造成饲粮能量的损耗。另外,甲烷属于温室气体并且其增温潜势远高于二氧化碳,也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反刍动物甲烷的减排研究已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之一,甲烷检测方法是必备工具,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将综述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的间接测定方法的应用现状,为合理选用测定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以来温室气体大量排放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如何减少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等温室气体(GHG)的排放,减缓温室气体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战略性问题。养殖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8%,寻找有效途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从养殖场管理模式和粪污处理、不同家畜种类及其饲料组成,以及反刍动物瘤胃发酵调控等三方面阐述养殖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温室气体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19.
反刍家畜瘤胃及肠道微生物处于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其多样性及营养代谢与该系统中的各项因素存在紧密联系。了解反刍家畜瘤胃及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变化和营养代谢机制,是通过人为干预手段改善动物福利、提高动物生产效率、提升动物产品质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关于反刍动物瘤胃及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营养代谢与单个环境因子的关系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对指导生产实践和保护环境起到了一定作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反刍家畜瘤胃及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以及微生物与宿主动物、日粮结构、环境因子相互作用及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探索瘤胃及肠道微生物在反刍动物营养代谢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反刍动物产生的甲烷(CH_4)动物体不能吸收,以嗳气的形式排出,浪费一部分的饲料能量;同时,CH_4又是温室气体之一,会加剧温室效应。研究对CH_4产生机制、CH_4排放影响因素和CH_4排放预测模型构建的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反刍动物CH_4排放调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