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牦牛是世界唯一能产毛的原始品种,它不但是我国主要牛种之一,还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种和景观动物.更是这一地区牧民群众赖以生存和生活的生产资料。它所独具的生物学特性和在其分布地区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经济学地位,已经引起了世人的广泛重视。中国是牦牛的主要生产国,拥有牦牛1400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2%~93%。主要分布在藏族同胞聚居的青藏高原(青海省500万头,西藏、甘肃、四川及新疆、云南等3000m以上的高海拔高寒草甸型的高山及亚高山草场)。  相似文献   

2.
根据实地考察和查阅大量资料,对野牦牛的分布范围,数量及类型作了阐述.野牦牛仅分布于青藏高原4 500 m以上的高山寒漠,数量约2~4万头.野牦牛和家牦牛属于同种动物.论述了野牦牛的两个生态类型,祁连山型和昆仑山型.经八年试验研究证明,导入野牦牛血液明显提高了家牦牛生产性能.野血牦牛在活重、体格大小、增重速度、屠宰率、产奶量等方面,均比家牦牛高15%以上,为牦牛选育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四川牦牛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牦牛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毗邻的高山地区。牦牛能高度适应高寒地区生态条件 ,与人类最少发生争地、争粮 ,是长期居住在青藏高原藏民族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1 四川牦牛业的现状1 1 数量及分布 四川省现有牦牛 387 6万头 (1 998年 ) ,约占世界牦牛总数的 2 7 8% ,我国牦牛总数的2 9 2 % ,仅次于青海、西藏居第三位。牦牛约占全省牛总数的 4% ,主要分布在川西北高原。1 2 品种及选育、保种情况 四川牦牛可分为两个类型 :谷地型 (横断高山型 )和草地型 (青藏高原型 ) ,九龙牦牛属谷地型 ,麦洼牦牛属草地型 ,均列入《中国牛品种志》…  相似文献   

4.
牦牛是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特有的家畜.长期以来托牛业管理方式粗放,生产性能低下.大通种牛场进行导入野牦牛基因改良家托牛的育种研究,培育成功了世界上第一个牦牛新品种"大通托牛",并实施一系列综合技术措施,对托牛业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牦牛是牛属动物中惟一生活在海拔3 000 m以上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资源.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相邻的高山地区[1].它能在其他牛种难以生存的低氧环境中健康生长和繁衍后代;由于牦牛在青海省分布的地区和生态的不同,将青海牦牛分为高原型、环湖型和白牦牛3个类型[1].青海环湖型牦牛分布于青海湖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6.
<正>牦牛是中国的主要牛种之一,仅次于黄牛、水牛而居第3位。全世界现有牦牛1 400多万头,大都分布在中国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海拔3 000m以上的高寒地区,蒙古、原苏联中亚地区以及印度、不丹、锡金、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家亦有少量分布。我国的牦牛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2%以上,主要分布于青海、西藏、四川、甘肃、新疆和云南等六省区的高寒草原区[1]。  相似文献   

7.
野牦牛与家牦牛六个方面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是一种古老的牛种,距今20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我国是世界上家牦牛数量、品种最多的国家,有家牦牛1400多万头,约占世界家牦牛总数的95%以上。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畜种,仅青海省就有牦牛490余万头,约占全世界的1/3。本文主要对青海家牦牛和野牦牛的分布及概况、外貌特征与繁殖方式、饲养管理、生产性能和抗病力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野牦牛喜欢群居,善于攀高涉险;野牦牛的繁殖情况基本与家牦牛相似;野牦牛比家牦牛抗病性能好。  相似文献   

8.
牦牛是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主要的肉用动物之一,牦牛肉具有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绿色无污染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但牦牛存在生长发育缓慢、脂肪沉积效率低等缺点。已有研究从遗传角度筛选鉴定了一批可能影响牦牛肌肉发育的候选基因,为牦牛肉品质改良等分子育种提供了参考。本文综述了已鉴定出的牦牛肉品质相关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牦牛选育改良、分子育种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原野牦牛被国家列为一类保护动物,是青藏高原上的珍稀动物,是家牦牛的祖先。在我县境内主要分布于可可西力、雅日当载、昆仑山脉脚下一段。生活在海拔5000-6000m的冰川间隙草地和高山草甸上的无人区。据不完全统计现有野耗牛2万头左右。野牦牛喜集群生活,少则数头,多则数百头  相似文献   

10.
牦牛是牛属动物中唯繁衍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及毗邻高寒牧区的牛种.虽数目只占世界牛只总数的1%,但在其分布地区(东径70°~115°,北纬27°~55°),却是优势畜种.为提高牦牛的生产性能,国内外多采用优良种牛进行杂交改良,但限制因素甚多.  相似文献   

11.
<正>牦牛(Bos gruniens)是分布在海拔3000m以上,以中国青藏高原为中心及其毗邻的高山、亚高山地区为栖息地的牛属(Bos)动物,属于独特的半野生半原始的珍稀畜种资源。全世界现有牦牛1470多万头,其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阐述牦牛抗逆育种的途径和方法,文章对野牦牛的强抗逆性进行介绍,经过残酷的自然选择和特殊的闭锁繁育,野牦牛在体格大小、生长速度、生活力等方面远优于家牦牛,对青藏高原的各种自然条件具有极强的抗逆性,是改良、复壮家养牦牛的天然优良基因库,导入野牦牛血液,通过抗逆育种,对提高家牦牛的生活力和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牦牛自古至今是青藏高原牧区的优势种家畜和当家畜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牦牛是牛属动物中,能适应高寒气候而延续至今的珍稀畜种资源,是世界动物中地理分布很有限的少数家畜之一。全世界现有牦牛1400多万头,90%的牦牛生活在我国青藏高原及毗邻的6个省区。其中青海490万头,占全国牦牛总数的38%;西藏390万头,占30%;四川310万头,占23%;甘肃88万头,占7%;新疆17万头,占1.3%;云  相似文献   

14.
近日,全国牦牛育种协作组2013年度工作会议暨牦牛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培训班在新疆巴州召开。牦牛是我国特有的家养动物,目前,全国牦牛存栏1 200多万头,约占全世界牦牛总数的90%以上。全国共有11个牦牛地方品种,其中九天牦牛、天祝白牦牛、青藏高原牦牛和帕里牦牛等4个牦牛品种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青藏高原附近地带是世界牦牛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地。中国是牦牛的主产国,在我国,牦牛主要分布于青海、西藏、四川、甘肃、新疆和云南六省。牦牛的分布地区具有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牧草生长季短、辐射强、氧气低的特点,正是由于牦牛生长环境极为严酷,因此牦牛形成了抗逆性强、耐寒怕热、生存能力极强的生理特征。目前,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牦牛的主产国,主要分布于四川、青海、云南、西藏、甘肃等地,占世界总数1400万的95%,牦牛有西南高山峡谷型、青藏高原型、祁连山型三大属型。牦牛是青藏高原的当家畜种,具有肉、乳、役、毛多种用途,是碌曲县人民群众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7.
为验证利用野牦牛改良复壮家牦牛,提高生产性能的效果,于2012年11月对天峻县龙门乡18月龄野血牦牛、高原型牦牛进行了屠宰试验比较。结果 1/2野血牦牛屠宰前体重比同等饲管条件下家牦牛重18.84kg,胴体重前者较后者重17.51kg,龙门乡1/2野血牦牛的体重和胴体重均大于龙门乡高原型牦牛、大通牦牛、青藏高原型牦牛、羌塘型牦牛,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表明野牦牛是复壮家牦牛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8.
野牦牛种质特性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牦牛(Bos mutus)是青藏高原珍贵的野生牛种之一,生存在青藏高原,沿唐古拉山、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和祁连山等海拔4000~6000 m,年均温-8℃,青草期3个月左右的高寒荒漠地带.夏季可达5000 m以上的高山觅食,性喜群居,常为10头以上乃至百头成群地生活在一起,是经无数个世代严酷的自然选择下高度的闭锁繁育纯化的群体,它躯体高大硕壮,体格发育好,耐寒性强,具有高抗逆性,对青藏高原严寒多变的恶劣生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家牦牛是人类守猎野牦牛,逐步驯养而来,家牦牛由于长期一代一代系留管理,觅食时间缩短,营养不足,后天掠夺式培养使其体型向小、窄、矮方向发展.我们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驯化,利用野牦牛冻精,授配家牦牛,利用杂交优势复壮家牦牛.从20余年来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证明利用野牦牛这一野生动物遗传资源改良家牦牛,比本品种选育更加有效而迅速,是高寒草原牦牛产区提高牦牛生产性能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从古至今牦牛就是青藏高原牧区的优势种家畜,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牦牛是牛属动物中能适应高寒气候而延续至今的珍稀畜种资源,是世界动物中地理分布很有限的少数家畜之一。我国是世界牦牛的发源地,全世界90%的牦牛生活在我国青藏高原及毗邻的6个省区,其中青海省有490万头,占全国牦牛总数的38%,居全国第一;因此青海有世界"牦牛之都"的称号,海北州牦牛养殖量达45.29万头。  相似文献   

20.
牦牛的适应性是指牦牛在长期自然选择、人工选择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在形态学、生理学、行为学方面产生的反应。研讨牦牛的适应性,对于正确认识和进行牦牛的育种改良、充分利用高山草场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一、牲牛产区的生态环境条件我国约有耗牛1,350万头,占世界耗牛总数的85%以上,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新疆、四川、甘肃和云南六个省(区)的高山草场。这些地区的炸态环境具有以下特点:(1)海拔高、空气稀簿,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