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旨在研究日粮能量和蛋白水平对滩羊脂肪组织中PPARγ和FABP4mRNA表达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滩羊112只,公母各半,随机分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7只羊。参考肉羊饲养标准NY/T(816-2004),根据生长阶段(22~28、29~35、36~40kg)以目标增重设计标准日粮,每阶段设置0.84×标准(I组)、0.96×标准(II组)、1.08×标准(III组)和1.20×标准(IV组)4个营养水平日粮,分别饲喂4组试验滩羊。于每阶段末每个重复屠宰1只试验羊,取尾部脂肪、肾周脂肪和皮下脂肪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PARγ和FABP4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尾部脂肪组织,在22~28和36~40kg阶段末,II组PPARγ和FABP4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29~35kg阶段末,II组FABP4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IV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肾周脂肪组织,在3个不同阶段末,II组PPARγ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IV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III组(P0.05)。在22~28kg阶段末,II组和III组FABP4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29~35kg阶段末,II组FABP4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IV组(P0.05);在36~40kg阶段,I组和II组FABP4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皮下脂肪组织,在3个阶段末,各组PPARγ和FABP4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日粮能量和蛋白水平对滩羊深层脂肪组织(肾周脂肪)中PPARγ和FABP4mRNA表达的影响大于浅层脂肪组织(皮下脂肪),对尾部脂肪组织中PPARγ和FABP4mRNA的表达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滩羊小肠中小肽和氨基酸转运载体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取112只健康、体重相近的滩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7只羊。标准水平的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参考《肉羊饲养标准》(NY/T 816—2004),各组试验滩羊分别饲喂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饲粮:0.84×标准水平(Ⅰ组)、0.96×标准水平(Ⅱ组)、1.08×标准水平(Ⅲ组)和1.20×标准水平(Ⅳ组)。试验根据羊体重分2个阶段:29~35 kg和36~40 kg。于每个阶段末,每个重复屠宰1只试验羊,取其小肠组织样,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小肽转运载体1(Pep T1)、y+型氨基酸转运载体1(CAT1)、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载体3(EAAT3)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29~35 kg阶段末,小肠中Pep T1 mRNA的表达量随着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Ⅱ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Ⅳ组小肠中CAT1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Ⅲ组小肠中EAAT3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2)在36~40 kg阶段末,Ⅱ组小肠中Pep T1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Ⅱ组小肠中CAT1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Ⅲ组(P0.05);小肠中EAAT3 mRNA的表达量随着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呈上升趋势,Ⅲ组和Ⅳ组小肠中EAAT3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会影响滩羊小肠中Pep T1、CAT1、EAAT3 mRNA的表达量,使机体对小肽和氨基酸的吸收利用率随之改变,以适应滩羊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青贮桑叶对陕北白绒山羊脂肪组织(皮下脂肪、尾部脂肪、肾周脂肪)、肝脏、肌肉组织中PPARγ、ADIPOQ、aP2mRNA表达的影响。选取8~9月龄体重相近体况基本一致的陕北白绒山羊羯羊4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含青贮桑叶为0%(Ⅰ组),10%(Ⅱ组),15%(Ⅲ组),20%(IV组)的日粮,试验期70d,其中预试期10d,正试期60d;饲养试验结束后屠宰,取皮下脂肪、尾部脂肪、肾周脂肪、肝脏、背最长肌组织进行RT-PCR,检测上述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如下,PPARγ、ADIPOQ、aP2 mRNA在陕北白绒山羊不同组织部位均有表达,PPARγ、aP2mRNA在皮下脂肪组织表达量显著高于所检测的其他组织(P0.05),ADIPOQ mRNA在脂肪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肝脏和肌肉组织(P0.05)。在皮下脂肪组织和肝脏,PPARγ、ADIPOQ、aP2mRNA的表达量I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桑叶对其他组织部位PPARγ、ADIPOQ、aP2mRNA的表达量的影响不一致。结果表明,饲喂青贮桑叶能显著影响陕北白绒山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青贮桑叶可以作为潜在的具有降脂功效的饲料补充料添加到山羊饲料中以调节脂肪沉积改善肉品质。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5,(8):1366-1370
为探讨日粮能量水平对长白猪脂蛋白酯酶基因(lipoprteinlipase,LPL)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选用同日出生的90日龄(d)长白猪24头(去势公猪12头和母猪12头),按日粮能量水平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饲喂至180d,统一屠宰取样,采用qRT-PCR方法检测2组长白猪肾周脂肪、肝脏、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中LPL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测定背最长肌中LPL酶活性。结果表明,LPL基因在2组试验猪组织间的表达模式基本相似,在肾周脂肪中的表达量最高,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最低;组间的比较结果显示,H组(高能量组)肾周脂肪组织中LPL基因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L组(低能量组)(P0.01),但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中差异不显著(P0.05);H组在150,180d的体质量均显著高于L组(P0.05);同样H组LPL酶活性和背膘厚显著高于L组(P0.05)。结果提示,日粮能量水平可以影响猪LPL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及LPL活性,进而影响皮下脂肪和肌内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ZC3H10基因在绵羊组织及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mRNA表达规律,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ZC3H10在绵羊肾周脂肪、皮下脂肪和尾部脂肪组织的表达模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ZC3H10在成体绵羊脂肪组织以及心脏、肾、肝、肺、脾、小肠和肌肉(背最长肌)8种不同器官组织的mRNA表达水平,测定其在体外前体脂肪细胞分化0、2、4、6、8、10d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ZC3H10在绵羊3个脂肪组织部位均有高水平的mRNA表达,且与脂肪沉积相关基因FABP4和ADIPOQ有相似表达特征;ZC3H10在所检测的组织均有mRNA表达,其在前体脂肪细胞分化0 d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分化10 d的表达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绵羊ZC3H10 mRNA高表达于脂肪组织,也表达于其他多种器官组织,且在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呈表达下调趋势,可能在脂肪代谢和脂肪细胞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能量及蛋白质水平对滩羊小肠和肌肉组织中主要糖类转运载体mRNA表达的影响。选取112只健康、体重相近的滩羊(公、母各半),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7只羊。参考肉羊饲养标准(NY/T 816-2004),分别饲喂不同能量及蛋白质水平日粮,即0.84×标准水平(Ⅰ组)、0.96×标准水平(Ⅱ组)、1.08×标准水平(Ⅲ组)和1.20×标准水平(Ⅳ组)。试验分两个阶段(29~35和36~40 kg),于每个阶段末,每个重复屠宰1只试验羊,取其小肠和肌肉组织样,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SGLT1、GLUT4、GLUT5基因mRNA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在29~35 kg阶段末,Ⅲ组小肠中SGLT1基因mRNA的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5),在36~40 kg阶段末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 0.05),各组肌肉中SGLT1基因mRNA的表达量在两个阶段都随着能量及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增加,Ⅳ组均最高;在29~35 kg阶段末,各组间小肠中GLUT4基因mRNA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 0.05),而在36~40 kg阶段末,GLUT4基因mRNA的表达量随着能量及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增加,Ⅳ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5),在肌肉中,Ⅳ组GLUT4基因mRNA在两个阶段末表达量均最高,均显著高于Ⅰ组(P< 0.05);在两个试验阶段,GLUT5基因mRNA的表达量无规律性。综上所述,日粮能量及蛋白质水平会影响滩羊小肠和肌肉中SGLT1、GLUT4基因mRNA的表达量,从而影响机体对葡萄糖的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锌对獭兔脂肪沉积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3月龄獭兔1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40、80和120 mg/kg锌(硫酸锌形式)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9 d。结果显示:1)随着饲粮中锌添加水平的升高,生长獭兔肩胛脂肪沉积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肾周脂肪沉积量呈现降低的趋势(P=0.095 3)。2)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锌对肩胛脂肪和肾周脂肪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以及肾周脂肪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mRNA相对表达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20 mg/kg锌显著提高了肩胛脂肪和肾周脂肪中肉碱脂酰转移酶1(CPT1)、激素敏感脂酶(HSL)以及肩胛脂肪中FABP mRNA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了肩胛脂肪和肾周脂肪中LPL mRNA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120 mg/kg锌(硫酸锌形式)上调了生长獭兔脂质分解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加了脂肪分解和脂肪酸氧化进程,从而使脂肪沉积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用84头体重接近10kg杜洛克×长白×大约克(DLY)三元杂交阉公猪,随机分成2组,组内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7头猪.研究在NRC(1998)标准(对照组)、荣昌猪(GB 7223-1987)饲养标准(试验组)两种饲粮条件下,营养水平对DLY生长肥育猪血液生化指标、背最长肌肌内脂肪(IMF)含量及LPL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照组及试验组生长肥育猪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及LPL mRNA表达量含量随体重增加均呈上升趋势,35~80kg阶段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呈上升趋势,而后下降,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LDL-C/HDL-C)呈下降趋势;(2)各阶段试验组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体重50kg时达到显著水平(P<0.05);体重110kg时,试验组背最长肌LPL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降低饲粮营养水平可降低35~110kg阶段血清胆固醇(TC)、HDL-C和FFA含量,降低了50~80kg阶段血清甘油三酯(TG)、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含量(P>0.05).  相似文献   

9.
旨在研究绵羊UCP2基因的克隆和在脂肪组织中的季节性表达差异,以揭示季节对UCP2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采用RT-PCR和RACE法克隆UCP2cDNA全长序列。以南非肉用美利奴和山西肉用绵羊为对象,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UCP2mRNA及其编码蛋白在冬春和夏秋2个阶段6种脂肪组织(皮下脂肪、肠系膜、大网膜、小网膜、腹膜后脂肪和肾周脂肪)中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绵羊UCP2cDNA全长1 641bp,包括8个外显子,开放阅读框930bp,编码309个氨基酸。UCP2mRNA在6种脂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肾周脂肪中的表达量最高,皮下脂肪中最低,即深层脂肪中的表达量高于浅层脂肪(P0.05)。UCP2蛋白的组织表达趋势与mRNA相似,且均分布于细胞膜上。二者的表达均受季节的显著影响,冬春阶段的表达量高于夏秋季节(P0.05)。这些结果说明绵羊脂肪组织中UCP2基因的表达与季节有关,以维持体温和调节机体能量平衡。  相似文献   

10.
呼伦贝尔羊重要脂肪相关基因mRNA差异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基于前期尾部极端大小呼伦贝尔羊的尾部脂肪转录组测序研究结果,选择10个重要的脂肪相关基因,研究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验证这些基因与绵羊脂肪代谢的关系。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CFD、PLIN4、THY1、IL-18、PTPN11、LPL、IRX3、HOXA10、MID1IP1、UGCG基因在6月龄呼伦贝尔羊大尾和小尾品系7种组织(尾部脂肪、臀部脂肪、皮下脂肪、肾周脂肪、网膜脂肪、肝、肌肉)中mRNA的表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10个基因除了在肌肉中存在痕量表达外,在其他各个组织均有表达,而且在不同品系间的一个或多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2)IRX3和UGCG基因在大尾羊品系尾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小尾羊品系(P0.01),表明这两个基因与绵羊尾部脂肪代谢有直接关系。3)PLIN4和PTPN11基因在各个组织的表达趋势相近,且在大尾羊品系的皮下及网膜脂肪组织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小尾羊品系(P0.01),而THY1基因与它们的表达趋势正好相反,在大尾品系皮下及网膜脂肪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小尾羊品系(分别为P0.01,P0.05)。4)LPL基因只在小尾羊的臀部脂肪组织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大尾羊(P0.01);仅有CFD基因在肝中高表达,并在大尾羊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小尾羊(P0.01),而其他基因在肝中低表达或者痕量表达;HOXA10基因仅在肾周脂肪组织中高表达,并且在大尾羊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小尾羊(P0.01)。研究结果可为阐明绵羊脂肪代谢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究m6A RNA甲基化酶METTL3和WTAP在牦牛(Bos grunniens)不同组织、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和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mRNA m6A的变化水平。采用qRT-PCR检测牦牛皮下脂肪、肌肉、心、肝、脾、肺、肾和皮下脂肪不同时期(18和30月龄)METTL3及WTAP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I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取牦牛前体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和脂肪分化标志基因的检测建立牦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模型,以及qRTPCR检测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阶段METTL3和WTAP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肝脏组织中METTL3表达最高(P<0.05),皮下脂肪组织表达量最低(P<0.05);WTAP在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最为丰富,脾脏中的表达量最低(P<0.05)。30月龄皮下脂肪组织中METTL3和WTAP mRNA表达量高于18月龄。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12 d时,细胞中出现多而密的脂环,脂肪细胞分化特异性标志基因FABP4、C/EBPα和PPARγ第12天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第0天(P<0.05)。METTL3和WTAP的表达量在细胞增殖阶段(24、48和72 h)呈现“下降-上升”的表达趋势(P<0.05)。在牦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阶段(0、4、8和12 d),METTL3表达量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WTAP呈现“上升-下降”的趋势。细胞分化阶段mRNA m6A水平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在分化12 d时细胞内RNA的m6A丰度最高(P<0.05)。本研究获得METTL3和WTAP在牦牛不同组织和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阶段的变化规律及细胞分化过程中mRNA m6A水平变化,初步揭示WTAP和METTL3对牦牛脂代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早期饲喂沙棘提取物对猪生长性能、肉质、血清leptin水平及脂肪组织leptin表达的影响.选用(28±2)日龄断奶的长白×大白二元杂交仔猪24头,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4头猪(公母各1/2).第一阶段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日粮在其基础上添加0.1%沙棘提取物,于57日龄起第二阶段全部饲喂基础日粮,至180日龄结束试验.运用荧光相对定量PCR测定脂肪中leptin mRNA表达量,以及沙棘提取物对肉质和血清leptin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期饲喂沙棘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试验组肥育猪眼肌面积(P<0.05),降低背膘厚和肌内脂含量(P<0.05);试验组仔猪血清lept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肥育猪的试验组与对照组尤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肥育猪背部皮下脂肪和肠系膜脂肪leptin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腹部皮下脂肪leptin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脂肪leptin mRNA表达量与血清leptin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P<0.1);对照组脂肪leptin mRNA表达量与背膘厚、眼肌面积和肌内脂呈显著相关(P<0.05).综合分析认为,在断奶仔猪口粮中添加0.1%沙棘提取物町通过影响脂肪leptin mRNA表达量及血清leptin水平,改变与肉质的相关系数,米改善肥育猪肉质特性.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15,(6):41-45
探讨脂肪组织细胞膜蛋白卵黄抗体对猪脂肪组织Bcl-xl、Bax-αmRNA表达的影响。将160头体重27.0 kg左右的杜×(长·梅)三元杂交商品猪,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公母各半。在试验组基础日粮中添加75 mg/kg脂肪组织细胞膜蛋白卵黄抗体(简称AIg Y)。饲喂104 d后,从每组选出体重相近的12头猪(公母各半)进行屠宰,分离背部皮下脂肪组织、肾周脂肪组织和肠系膜脂肪组织,并称重,同时采集脂肪组织样,采用RT-PCR检测Bcl-xl、Bax-αmRNA表达水平,并测定各部位脂肪组织DNA、RNA浓度,计算RNA、DNA含量以及RNA/DNA比值。结果显示:试验组皮下、肾周、肠系膜脂肪组织DNA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38.42%(P0.01)、39.92%(P0.05)和39.16%,而DNA、RNA浓度以及RNA/DNA比值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脂肪组织Bcl-xl mRNA相对表达丰度下降了18.13%(P0.05);Bax-αmRNA相对表达丰度升高了13.79%(P0.05)。提示:日粮中添加脂肪组织细胞膜蛋白卵黄抗体使Bax-α与Bcl-xl基因表达失去平衡,可能诱导猪的脂肪细胞凋亡,上调的Bax-α和下调的Bcl-xl mRNA表达说明AIg Y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脂肪细胞凋亡的。  相似文献   

14.
选择年龄、体重相近的小尾寒羊母羊24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不同能量水平的日粮(标准能量、低能量和高能量).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体系,检测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绵羊尾部脂肪组织中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FAS基因在小尾寒羊尾部脂肪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在高能量组中最高,高能量组FAS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标准能量组(P<0.05),标准能量组FAS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低能量组(P<0.05).FAS基因在小尾寒羊尾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随日粮中能量水平的增加而呈升高的趋势.脂肪酸合成酶基因在小尾寒羊不同脂肪组织的表达量不同,腹部皮下脂肪中FAS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尾部和肠系膜脂肪组织(P<0.05).  相似文献   

15.
FABP5和CRABP2同属于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动物体内均受视黄酸调节,调控脂质氧化和能量利用。本研究利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对山西肉用绵羊母本品系10月龄去势公羊的皮下脂肪、心脏、肾、肝、肺、肌肉6种组织中FABP5和CRABP2基因的mRNA表达进行检测,同时利用GEO DataSets数据比较2个基因在人和小鼠各组织的mRNA表达,以探讨FABP5和CRABP2的组织表达规律。结果表明:FABP5和CRABP2在人、小鼠和绵羊的脂肪、心脏、肾、肝、肺和肌肉组织中均有表达,且有组织表达差异和种属表达差异;在绵羊中,FABP5和CRABP2均在脂肪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最高,且与其他组织差异显著(P<0.05);FABP5和CRABP2mRNA均在肝脏中表达最低。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FABP5和CRABP2基因在绵羊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饲喂沙棘嫩枝叶对绵羊FAS、HSL、LPL和Leptin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择60只体重相近健康的6月龄阿勒泰羊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SJZY-1、SJZY-2和SJZY-3)分别用沙棘嫩枝叶替代2.5%、5.0%和7.5%的麦秸。在试验期第56d从股二头肌肌肉和肌内脂肪、皮下脂肪、尾部脂肪和腹部脂肪的同一部位取3个重复样本,检测绵羊部分脂代谢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与Con相比,试验组腹部脂肪的FAS mRNA、HSL mRNA呈依次降低;SJZY-3尾部脂肪的FAS mRNA和HSL mRNA均增加(P0.01),SJZY-3的LPL mRNA增加(P0.05);试验组皮下脂肪的FAS mRNA增加(P0.05),SJZY-2和SJZY-3的LPL mRNA降低(P0.01);SJZY-3肌内脂肪的FAS mRNA增加(P0.05),HSL mRNA降低(P0.05)。试验组的肌肉FAS mRNA和HSL mRNA增加(P0.01),LPL mRNA增加(P0.05)。结果提示,沙棘嫩枝叶对绵羊的脂代谢基因mRNA表达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PPARα和PPARγ基因在不同脂尾型绵羊脂肪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以探讨这2个基因与绵羊脂肪代谢的关系。本研究以2个具有显著尾型差异的绵羊品种(广灵大尾羊和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研究PPARα和PPARγ基因在2、4、6、8、10和12月龄个体的7种脂肪组织(大网膜、小网膜、尾部脂肪、皮下脂肪、肠系膜、肾周脂肪、腹膜后脂肪)中的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PPARα和PPARγ在各脂肪组织中都有表达。总体而言,浅层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低于深层脂肪组织。作为主效应,品种和月龄基本不影响2个基因的mRNA表达。尽管性别对PPARα的表达无显著影响,但在广灵大尾羊母羊中PPARγ的低表达导致性别本身及其与品种的互作达显著水平。鉴于组织间和年龄间的表达差异,这2个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空间性,但时间性不明显。尽管二者在调节脂肪代谢方面的功能相反,但是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该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能量水平对萨湖F1代羔羊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脂肪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2月龄左右、健康、体重为20.45±1.52 kg白萨福克×湖羊F1代羔羊36只,随机分3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分别饲喂消化能为8.67 MJ/kg (LE)、10.38 MJ/kg(CON)和12.31 MJ/kg(HE),蛋白水平均为14.36%的试验饲粮,预试期8 d,正试期70 d。试验期间测定羔羊生长性能,饲养试验结束后所有羊颈静脉采血,并于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只羔羊屠宰,测定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血清生化指标及脂肪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低饲粮能量水平(8.67 MJ/kg)可显著降低羔羊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宰前活重,并显著升高料肉比(P0.05);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HE组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总蛋白水平显著高于CON组和LE组(P0.05)。HE组的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CON组和LE组(P0.05);饲粮能量水平增加会显著提高皮下脂中ACC、HSL,尾脂中ACC、FASN和背最长肌中FABP4基因mRNA的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尾脂中HSL和背最长肌中ACC、PPARγ、HSL基因mRNA的表达量(P0.05)。饲粮能量水平过高或过低均会抑制皮下脂和尾脂的FABP4与背最长肌中FASN mRNA的表达,CON组表达水平最高(P0.05)。综合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脂肪代谢基因的表达得出,饲粮消化能水平为12.31 MJ/kg时更适用于2~4月龄白萨湖F1代羔羊的生长发育和体脂沉积。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酵母硒添加水平对滩羊生长性能、血液常规参数、硒蛋白基因表达以及组织器官硒含量的影响,进而评价酵母硒对滩羊的生物安全性,揭示硒在滩羊体内的生物富集规律。选取体重[(32±2) kg]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滩羊公羔6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试验选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硒含量为0.16 mg/kg,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8.94、105.46、258.51、564.60 mg/kg酵母硒,使饲粮硒含量分别为0.25(Ⅰ组)、0.50(Ⅱ组)、1.00(Ⅲ组)、2.00 mg/kg(Ⅳ组)。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饲粮酵母硒添加水平对滩羊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与Ⅰ组相比,Ⅲ组滩羊血液平均红细胞体积、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P0.05)。与Ⅱ组相比,Ⅳ组滩羊血液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显著降低(P0.05)。3)与Ⅰ组相比,Ⅲ组滩羊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GPX3)的mRNA相对表达量呈二次极显著升高(P0.01)。与Ⅰ组相比,Ⅱ、Ⅲ、Ⅳ组滩羊肝脏硫氧还原白还原酶1(TXNRD1)的mRNA相对表达量呈二次极显著下降(P0.01),甲状腺激素脱碘酶1(DIO1)的mRNA相对表达量呈线性显著下降(P0.05)。各组之间滩羊肌肉硒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4)Ⅳ组滩羊血清硒含量极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1)。随着饲粮酵母硒添加水平的提高,滩羊背肌、肝脏、肾脏、肺脏、心脏、胰腺、十二指肠硒含量呈二次极显著增加(P0.01),脾脏、睾丸硒含量呈线性极显著增加(P0.01)。综上所述,以酵母硒为补充硒源,饲粮硒含量在0.25~2.00 mg/kg时对滩羊生长性能、血液常规参数、硒蛋白基因表达以及组织器官硒含量均无不良影响;饲粮硒含量达2.00 mg/kg时饲喂滩羊是安全的。滩羊血清及组织器官硒富集量随着饲粮酵母硒添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不同日粮对乌金猪不同生长阶段脂类分解代谢的差异。选用乌金猪为研究对象,以本实验室前期研究确定的乌金猪适宜能量与蛋白水平的日粮和美国NRC(1998)推荐的猪营养需要量为依据,设计和配制乌金猪WJ和NRC日粮。选取体重约23kg的乌金猪36头,公母各半,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下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分别于30kg、60kg和100kg体重时屠宰,通过real-time PCR比较了4个脂肪分解代谢相关基因在脂肪组织中表达的差异。结果显示:在各个屠宰体重,WJ日粮组HSL基因相对表达量均高于NRC日粮组(P>0.05);在各个屠宰体重,WJ日粮组LPL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NRC日粮组(P<0.05);在30kg和60kg屠宰体重,WJ日粮组CPT-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NRC日粮组(P<0.05),但在100kg屠宰体重水平时,WJ日粮组CPT-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低于NRC日粮组(P>0.05);在各个屠宰体重,WJ日粮组PPAR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NRC日粮组,在30kg屠宰体重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果提示:WJ日粮通过上调脂肪分解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了脂肪组织脂肪的分解,减少了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