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粒制作香菇木耳菌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所一直推广玉米粒制作香菇、木耳菌种。玉米粒菌种质量好,原料易取,操作简便,转接效率高。一瓶玉米粒菌种有600~650粒玉米,可接120~130袋香菇栽培袋,为常规木屑种接种袋数的4~5倍。用玉米粒菌种,菌丝体洁白、粗壮,用于栽培香菇、木耳,具有发菌快、菌丝壮、污染少、出菇早、产量高等优点。近几年我市已普及推广玉米粒菌种栽培香菇、木耳。现将玉米粒菌种制作技术介绍如下: 1 玉米选择与处理 玉米要选无霉变、无虫蛀、无破碎、颗粒大小均匀、干燥的,以利于提高菌种质量。将经筛选的玉米用清水浸泡40~50小时(依气温高低而定,中间换水2次),使玉米浸透至内无夹白心,再用自来水冲洗3~4次,捞出放在水泥地上稍沥干水后备用。 2 菌种制作 2.1 基质配方 以玉米粒量为基数。香菇配方添加石膏、石灰、过磷酸钙各1%,多菌灵2‰。木耳配方添加  相似文献   

2.
黄豆杆作主要辅料袋栽香菇配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建京  方广生 《食用菌》1997,19(6):18-19
香菇生产已成为我县发展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香菇生产的规模发展,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目前每种植10000袋香菇,需投入成本8550余元,其中原材料成本约占60%,而原材料中以麸皮的生产成本为最高,种植10000袋需麸皮2000kg,约占总成本的35%,但我县具有丰富的黄豆杆等农副产品资源,根据营养成分分析,其营养成分同麸皮相近,若能筛选出一种以黄豆杆为主要氮源的配方来栽培香菇.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2015,(4)
以小辣椒秸秆为主料袋栽香菇。配方试验结果,供试配方4(辣椒秸秆屑75%,栎木屑15%,麸皮6%,其生物转化率120%)与配方5(辣椒秸秆屑70%,栎木屑20%,麸皮6%,其生物转化率119%)栽培香菇,在香菇菌丝体生长发育、子实体产量、品质等性状与纯栎木屑栽培香菇无差异,且抗杂菌污染性状优于纯栎木屑料栽培香菇。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笔者致力于香菇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三选三防三抓好”的高产栽培经验,于1988年指导生产香菇17600袋(计木屑、棉壳、花生膝料共13200公斤),产鲜菇14086公斤,生物效率106.7%。(一)选择适宜季节。要以当地气温能适合菌丝生长的温度为依据。我县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进行菌袋接种为好,这时气温在25—28℃有利菌丝生长,经2个月左右的菌丝培育,11—12月出秋菇,春节前后出冬菇,3—6月出春菇,夏季炎热来临正好结束。(二)选用适当配方。我县棉花、花生种植面积有9000公顷,年有壳秆500万公斤。利用这些壳秆经多  相似文献   

5.
香菇熟料栽培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笔者于1992年冬用生料袋栽香菇,供试菌种香4(河南省科学院生物所),收到了较好效果.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培养料配方 棉子壳92%,玉米面5%,石灰2%,食盐1%,恩肥0.1%,磷酸二氢钾0.5%,硫酸镁0.3%,维生素B_1、B_2各0.025%,多菌灵0.1%,料水比为 1:1.3.(二)搭建菇床 选择地势平坦、环境清洁、背风向阳、排水好的地块,按东西走向挖宽1.2m、深0.4m、长5m的沟,底面要夯平实,撒石灰粉和喷敌敌畏杀虫灭  相似文献   

6.
笔者于1987年7月,从松木屑栽香菇配方试验中筛选出的配方,进行了较大批量的栽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简报如下。(一) 制作培养针供试配方为:松木屑77%,麸皮或米糠20%,糖1%,石膏1.5%,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3%,另加总干料重0.1%  相似文献   

7.
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优质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覆土袋栽香菇模式是我县首创的香菇栽培新模式 (长汀模式 )。采用该模式栽培香菇 ,具有菇形佳 ,产量高 ,高温易出菇 ,管理省工等优点 ,是目前最先进的香菇栽培模式。特别是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 ,盛产优质夏秋菇 ,经济效益更高 ,是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现将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优质高产技术简介如下。1 选用良种 本所选育的“南山 1号”优良香菇菌株为首选良种。该菌株具有温型极高 ,菇体大 ,菇肉厚实 ,菇柄中生 ,菇形圆整 ,产量高 ,盛产优质夏秋菇 ,极适宜保鲜 (或干制 )出口。2 季节安排 菌筒制作 :12月~ 2月 ;覆土转色 :3月…  相似文献   

8.
袋栽毛木耳,往往因培养料水分和空气湿度不足而造成不出耳或出"拳耳"(指菌袋开洞后不能开片的耳蕾),严重影响产量.因此,在高温干旱的夏季栽培毛木耳比较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借鉴香菇袋栽菌简浸水催菇的办法,1990年夏季试种了900袋毛木耳,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培养料配方蔗渣40%,杂木屑36%,麸皮20%,白糖1.5%,石膏1%,碳酸钙1%,尿素  相似文献   

9.
平泉县立袋香菇高效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会森 《食用菌》2014,(6):44-45
<正>平泉县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部,冀、辽、蒙三省交界,是一个典型的"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山区县,香菇栽培是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平泉县已经有二十多年的香菇栽培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层架香菇、地栽香菇、立袋香菇三种主要的栽培模式,其中的立袋香菇栽培始于2011年,技术来源于河南省灵宝市。经过近三年试验示范,立袋免割膜香菇栽培技术日趋成熟,2013年达到2000多万袋的生产量,成为一种重要的栽培形式。但栽培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福建泉州鲤城区北峰食用菌场,自1986年以来利用龙眼树林荫地袋栽食用菌,全年轮换挂袋栽培香菇、黑木耳、平菇和鲍鱼菇等,既降低成本、又可提高菇、耳产质量,同时还能促进果林生长发育,做到林茂菇旺,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以香菇为例作一介绍。(一)材料供试菌种为香菇CL_(11)号和本场自育86号。培养基配方为木屑78%、麸皮或米糠20%、蔗糖1%,碳酸钙1%。(二)方法①室内发菌:将料加水拌匀后分装于32×17 cm 聚丙稀袋,每袋装湿料1.1公斤,常压灭菌,接种后置25℃室内发菌40天后脱袋,排放于室外平地,用薄膜覆盖,待菌丝转色后再排放于林荫下栽培床进行管理。②搭建床架:选择空气流畅、又可避风的龙眼林荫地,四周围塑料编织布(如采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充分利用本地资源,降低平菇栽培的生产成本,我县自1985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发酵玉米秸栽培平菇,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一)培养料配方粉碎玉米秸91.5%,石膏2%,过磷酸钙3%,石灰2.5%,尿素0.5%,硫酸镁0.3%,磷酸二氢钾0.2%,另加25%的多菌灵0.2%或50%的甲基托布津0.1%.  相似文献   

12.
我县有三家日榨5100吨的糖厂,年产蔗渣10多万吨.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近年来我们进行了蔗渣袋栽毛木耳试验,获得了较显著的效果,每百公斤干料可产干耳16~20kg,最高可达30kg.现将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栽培适期由于毛木耳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我县每年9月至翌年5月中旬均可栽培.(二)材料选配选无霉变的蔗渣,晒干除去杂质.配方为蔗渣80~90%,麸皮15~20%,蔗糖1%,石膏  相似文献   

13.
王澄澈  杜爱玲 《食用菌》2000,22(1):17-18
近年来,随着袋栽香菇生产的迅猛发展,木屑原料日趋紧张,而我省每年有上百万吨的豆秸资源除少部分用于栽培平菇、金针菇外,大部分未被很好利用。为此,我们于1997年9月~1998年4月进行了香菇无木代料适宜配方的筛选和花菇栽培技术的研究,现将豆秸粉袋栽花菇适宜配方筛选的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 L191,中温早熟种,系从香菇087菌株中采用混合组织分离法获得。母种、原种、栽培种制备同常规。1.2栽培料配方 ①豆秸粉80%。②豆秸粉40%,棉杆粉40%。③豆秸粉40%,玉米芯细颗粒4…  相似文献   

14.
1986~1987年,我区利用收香菇后的闲菇棚,大面积袋栽黑木耳,变一季单一种植为常年生产,不仪提高了菇棚的利用率,而且增加了经济效益.利用菇棚种耳,生物效率达到96.4%,比传统老法栽培产量提高一倍多。现将栽培方法介绍如下:(一)季节安排利用香菇棚袋裁黑木耳,时间一般应提前到3月中旬培育菌种,4月下旬装袋、投料、接菌和室内培育,5月底早熟香菇生产结束即可移至棚内栽培。(二)料袋制作每百公斤培养料配比为:阔叶树木屑55公斤,棉籽壳27.5公斤,麸皮15公斤,白糖0.8公斤,石膏粉1.4公斤,碳酸钙0.3公斤,混合后加水拌匀,随即装袋。袋规格为17×33厘米,每袋干  相似文献   

15.
香菇菌袋接种后菌丝的生长快慢与木屑的质量、配方、装袋的松紧及拌料的干湿等因素密切相关.本试验是在上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不同菌龄的香菇栽培种分别接袋后,对菌丝的生长速度进行了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充分利用本地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我厂用经发酵的花生壳进行袋栽平菇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简报如下:(一)制备培养料栽培料配方为:花生壳(粉碎成颗粒状)60%,棉籽壳30%,麦麸8%,尿素0.5%,钙镁磷肥0.4%,石灰1%,多菌灵0.1%,料水比1∶1.5-1.6。料拌匀后堆积在室外撒有一层石灰粉的地面  相似文献   

17.
我县临近桂林市,发展袋栽香菇有着良好的销售市场.1987年引进袋栽香菇技术,1988年在山区或半山区的几个乡推广.几年来有不少农户掌握了这门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也有产量不高甚至失收的,从而挫伤了菇农的积极性.现就其低产原因及其对策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8.
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优质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佩瑛  林海芳 《食用菌》2000,22(5):31-31
覆土袋栽香菇是我县首创的香菇栽培新模式,誉称 长汀模式 "。采用该模式栽培香菇,具有菇形特佳,产量极高,高温易出菇,管理极省工等突出优点,是目前较先进的香菇栽培模式。特别是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盛产优质夏秋菇,经济效益更高。现将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优质高产技术简介如下:1 选用良种 本所选育的 南山 1号"优良香菇菌株为首选良种,该菌株具有高温型,菇大圆正,肉厚实,柄中生,产量高,盛产优质夏秋菇,适宜保鲜或干制出口。2 季节安排 菌筒制作,1 2~ 2月;覆土转色,3~ 4月;出菇管理,5~ 1 2月。3 菌筒制作 ①备…  相似文献   

19.
在野外袋栽香菇过程中,重要的技术关键就是脱袋。现将福建省古田县菇农如何做好脱袋和脱袋后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介绍如下: 袋料栽培香菇,一般9月底前接种结束,10—11月间进入脱袋培养出菇阶段。有些栽培者在脱袋时,单凭接种后的天数为  相似文献   

20.
袋栽香菇周年栽培是近年来在我县等重点产菇区开辟的一种新栽培法。通过季节安排、品种选择以及栽培管理的调整与改革,使产品逐步走上商品化、国际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