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毒病是影响我国华南稻区水稻生产的一类重要病害,种类多,为害重,防治难。本文总结了2018—2020年在重病区广东省罗定市开展的水稻病毒病防控试验示范成果,在病害重发区推广使用防虫网覆盖育秧,药剂拌种并适期使用化学防治,适时推迟水稻播栽期,冬闲田治理等技术手段,实现了水稻病毒病害的有效防控。该技术体系适用于华南稻区水稻病毒病的防治,也可为我国其他稻区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稻病毒病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病毒病成灾重、发生面积大、防治困难、造成的经济损失重。目前对水稻病毒病的防治措施还局限在"治虫防病"上,对已经大面积暴发的水稻病毒病没有成功的防治经验和有效的防治措施。笔者就水稻病毒病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从水稻和病毒互作的生理生化机制的角度探讨水稻病毒病防治策略,从防治角度探讨水稻病毒病防治药剂的创制与田间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3.
越南的水稻病毒病发生和防治概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 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等病毒病近几年在我国南方多省(自治区)发生,对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1].受农业部委派,2010年4月19~25日赴越南开展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防治合作项目工作,了解到近两年越南以此病害为主的病毒病在水稻上发生严重,发生区域扩大、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结合国外主要水稻病毒病发生流行的动向,联系我国水稻病毒病的实际,历史地回顾并总结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暂黄病六十年代前中期及其以后几次大的流行的主要原因和经验教训;概要地综述了水稻病毒病的现状,介绍了我国发生的11种水稻病毒及类似病害的病原、分布、介体、传播和发生流行的一些关键因素,指出在全国稻区仍以暂黄病和矮缩病的发病面积最大,为害最重。病害在品种间的抗性有显著差异,只有适合流行的年份栽培大量感病品种,遇上大量带毒介体,流行才成为可能。展望未来的5年,  相似文献   

5.
为系统全面地掌握我国水稻病害的发生形势,为我国水稻病害分区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2010—2020年《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重点分析了我国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病毒病、稻曲病、白叶枯病和恶苗病的发生及防控情况,并对水稻五大产区间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是我国水稻的三大病害,广泛发生于我国水稻主产区。我国水稻五大产区病害发生为害情况不同,华中稻区和华南稻区以水稻纹枯病为害最重,造成产量损失占病害造成总损失的比例高达73.13%和69.26%,西南稻区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接近,东北稻区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高于水稻纹枯病,华北稻区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低于水稻纹枯病。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不同年份间的防控产量损失挽回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且相对稳定,而水稻病毒病、白叶枯病和恶苗病的产量损失挽回率在不同年份间展现出一定波动。其中,水稻白叶枯病是挽回损失率最低的病害。  相似文献   

6.
草莓夏矮病的病原为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besseyi),它分布遍及世界各稻区,在日本、菲律宾等国,该线虫同时侵害水稻和草莓。1986年以来,我国南京、镇江、苏州、上海和杭州的草莓,在田间出现萎缩症状,但又不是病毒病的草莓植株。并从南京...  相似文献   

7.
水稻病毒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广东省部分地区从 60年代初开始 ,在水稻上先后发生水稻黄矮病、齿叶矮缩病、普通矮缩病、瘤矮病和橙叶病等病毒病和支原体病 5种。 90年代以来 ,除水稻黄矮病外 ,其余 4种病毒病和支原体病都有不同程度发生 ,且有的出现加重态势。1 广东省水稻病毒病发生态势1 .1 水稻黄矮病、齿叶矮缩病被控制 水稻黄矮病曾于 1 964年在晚稻上较大面积发生 ,以海南、湛江、佛山、肇庆、韶关、惠阳等地区发生较重 ,汕头和梅县两专区发生较轻 ,全省发生面积达 1 4.7万hm2 ,湛江地区重病田为害损失率高达 50 %。 1 965重全…  相似文献   

8.
 小麦黄矮病是我国北方小麦的主要病毒病。寄主范围较广,人工接种可侵染水稻,近几年发现大田水稻发生类似于小麦黄矮病的症状特征。  相似文献   

9.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近年来在我国新发现的水稻病毒病,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为主要传毒媒介。2009年该病在越南北部及我国华南和长江中游稻区多个省发生并局部造成稻谷损失。  相似文献   

10.
越南水稻生产及其迁飞性害虫发生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越南水稻生产及其迁飞性害虫与病毒病发生为害情况,分析了中国与越南水稻迁飞性害虫的发生虫源关系,并就进一步明确我国水稻迁飞性害虫的主要虫源地及对我国的影响、迁飞发生规律提出了在深化与越南合作基础上,扩大与老挝、缅甸、柬埔寨等虫源地国家加强合作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近年来在我国新发现的水稻病毒病,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为主要传毒媒介.2009年该病在越南北部及我国华南和长江中游稻区多个省发生并局部造成稻谷损失.  相似文献   

12.
泰国与亚洲热带地区其他国家一样,病毒病害已成为阻碍水稻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据1979年10月至1980年8月调查,水稻病毒病(“东格鲁”病与裂叶矮缩病)发生面积为52,598公顷,相当于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发生面积的总和。本文仅就泰国发生的水稻病毒病种类、分布范围、为害症状、传毒媒介、病原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马文元 《植物保护》1982,8(3):18-18
玉米粗缩病是由粗缩病毒(MRDV)所引起的一种病毒病。主要发生于意大利、捷克、以色列等国。这种病毒病与日本发生的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RBSV)所引起的玉米病毒病极其相似。两者都可以侵染小麦、大麦、玉米、谷子和稗草等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而且症状也相似,传毒昆虫也都是以灰飞虱为主。但一般认为玉米粗缩病毒,不能侵染大多数水稻品种,虽然有的水稻品种可以表现出某些症状,但是以有此症状的水稻为毒源,再回接玉米,并不能使病毒复原。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则能侵染大多数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4.
 水稻病毒病抗性育种工作在国外已进行了十余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病毒致病力的分化问题却研究得不多。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我国南方稻区流行的水稻病毒病主要有黄矮病(RTYV)和矮缩病(RDV)等。我们于1976—1979年进行了水稻品种抗黄矮病和矮缩病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病毒病发生严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就近年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上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小麦黄花叶病以及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现状、防控情况,以及防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概述,并展望下一阶段防控任务。  相似文献   

17.
崇阳县近年水稻病毒病发生呈流行爆发态势,通过田间调查和资料比对,发生的水稻病毒病主要包括水稻普通矮缩病、水稻黄叶病、水稻黄萎病、水稻齿矮缩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并且多病混发情况比较普遍,不同水稻品种发病程度不同,中晚稻普遍重于早稻,零星种植水稻田重于集中种植.选用抗病品种连片种植、重点防治稻飞虱叶蝉...  相似文献   

18.
段德康 《江西植保》2011,34(1):36-38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 rice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是近年在我国和越南北部稻区新发生的水稻病毒病,由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传播。据农业推广网报道(2011),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微等9省区2009年发病面积12多万  相似文献   

19.
水稻病毒病属间歇性发生流行的病害。近几年,我省各地己不同程度地发生以黑条矮缩病为主的水稻病毒病为害,现将我省发生概况与防治对策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水稻上发生较普遍的病毒病是普矮,但1987年在贵阳花溪地区的农学院农场及邻近的大寨、马路寨、洛平寨等地稻田发生一种与普矮类似的水稻簇矮病(以症状及血清鉴定结果)。病株矮缩,分蘖增多,叶色浓绿僵硬,有斑驳症状,但无普矮在病叶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