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及时、准确探测耕地变化区域及热点演变趋势,提出了基于地类变更事件的区域变化热点探测方法,以武汉市汉南区1996—2014年1:10 000土地利用数据为研究对象,提取紧邻2年间地类变更碎片。基于变更碎片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技术进行局部变化热点探测,提取热点变化区域空间中心,建立空间中心转移模型,分析热点变化演变态势。结果表明,1996—2001年、2002—2008年汉南区耕地变化较平缓,存在个别变化热点区域,总体变化程度较均匀;2009—2014年耕地变化呈现集聚态,变化热点区域集中分布在汉南区东北部,全区耕地变化热点区域呈现"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空间格局,且热点变化区域周围变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中心转移模型表明,汉南区整体耕地变化热点区域中心呈现由南向北移动的趋势。提出了基于地类变更事件的区域变化热点探测方法,实现了对于区域耕地热点变化区域的识别与挖掘,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图书馆作为时代新兴学习空间,其热点趋势分析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选取2010年至今的70篇论文作为研究样本,运用bicomb书目分析系统提取关键词,形成关键词共现矩阵。借助SPSS软件,通过因子降维方式分析出六大主成分热点,即大数据下数字图书馆资源合理化建设、数据结构的创新、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知识服务模型、知识资源整合服务、未来发展规划和创新策略。通过相关热点的聚类分析,继续挖掘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新兴的研究价值点,促进未来大数据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我国农业类科技期刊信息化建设和技术演变过程及热点,为农业类期刊出版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应用Citespace和文献计量学方法,以《新疆农业科学》为例,对包括农业类的期刊信息化相关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构建期刊信息化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和信息化技术网络主要节点演变图谱,直观的展现其信息化研究、应用和发展过程。【结果】 CNKI数据库中2000至2019年期刊信息化相关文献共2 472篇,关键词共现网络具有304个节点、1 718条网络线,代表性的关键节点按照时间先后分别有网络化、数字化、新媒体、大数据、微信公众平台和媒体融合。关键词共现聚类中以微信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主的聚类最大。关键词频次分布也反映了新媒体技术及其融合是当前期刊信息化建设和出版的主流。农业科技期刊信息化相关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高频出现的仅“新媒体”。【结论】 农业科技期刊虽然在信息化建设上已有提升,但仍滞后于我国期刊的整体信息化发展。《新疆农业科学》在加快信息化和数字化同时,通过新媒体运营提升了出版和学术传播能力,已经走在我国农业学术期刊信息化建设的前沿,媒体融合与智慧出版可能是下一阶段该刊信息化建设和出版、提高学术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数据科学和情报学方法的核心在于如何从数据中挖掘出知识和见解。在与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医学和医疗领域,大数据分析应在相关性挖掘基础上揭示因果关系,增强重复性和解释性。基于因果关系的数据关联对于智库研究和情报感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提出基于多维数据关联和深层数据关联的医学知识挖掘思路,介绍了相关数据平台和研究进展。一是实验室—临床知识转化测度与临界分析;二是科学的技术影响力测度;三是交叉性、变革性创新前沿识别;四是基于全文本、融合文献计量学与计算语言学的不确定性医学知识挖掘。前三个方面拓展了医学知识的空间,包括从实验室到临床,从科学空间到技术空间。对于确定性/不确定性医学证据和论断挖掘深化了对医学知识的因果关系的揭示和解释。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研究旅游问答社区用户的旅游信息需求,为优化在线社区服务,吸引和鼓励更多有旅游意向的人使用网络分享和获取旅游信息。[方法/过程]采用网络文本挖掘的方法,选取了途牛问答平台中有关北京的问答内容,将采集到的问答文本作为语料库,利用TF-IDF与TextRank两种不同原理的关键词抽取算法,对文本关键词进行逐一抽取,通过Gephi构建共现网络,采用Gephi的聚类功能明确关键词主题,从而掌握用户的旅游信息需求。[结果/结论]在线旅游问答社区用户的旅游信息需求大致可以分为7类:住宿信息、饮食信息、交通信息、景区信息、团游信息、气候信息以及规划建议;用户对于不同类别的旅游信息需求,并非相互割裂、独立的,不同的需求之间存在着交错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基于2006年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编号J06G61)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的应用,主要内容是在ARM和嵌入式Linux环境下,进行工业数据采集网络节点的研究,该网络节点能够实现网络数据的高速存取、动态更新、故障恢复等,方便为信息管理系统、工业控制系统提供实时的工业数据,达到网络技术、工业控制与信息管理的有效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控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综合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对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通过绘制关键词共现网络、关键词密度图谱和关键词时区图谱等,回顾和梳理了该领域研究的演进与发展,揭示了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研究热点,识别出了互联网+与农村电子商务这两个目前本领域较为前沿的研究热点,以期为国内该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于CiteSpace软件和文献计量学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为采集对象,“Pueraria Lobata”等为主题词。将1995—2023年的1 683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文献的发文量、发文作者、发文国家(地区)、发文机构、出版物等进行数据挖掘。运用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图谱、关键词突现分析、关键词时区图等方法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1)葛根研究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葛根研究的核心作者主要来自于中国、美国、韩国等地;核心作者群与核心机构群逐渐形成;葛根投稿期刊呈现明显的层次划分格局。(2)中国的发文量占发文总量的50%,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机构为世界的葛根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从篇被引频次上分析,仍与其他机构存在一定差距。(3)葛根的研究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时区图结果显示,目前葛根淀粉、肠道微生物群、网络药理学等成为新兴研究热点。葛根素、异黄酮等关键词贯穿葛根研究整个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以药理学为基础,食品科学、化学、植物科学等多学科综合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学术期刊出版总库(CNKI总库)在2001—2020年以"农业信息化"为关键词收录的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作为研究数据,利用引文网络分析工具CiteSpace软件,分析了农业信息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并通过制作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等知识图谱对我国农业信息化研究热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遥感识别中的多源数据融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农作物遥感识别是地理学和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多源数据在农作遥感识别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笔者从多源数据融合的角度,归纳了2000年后多源数据在农作物遥感识别中应用的总体概况,系统梳理并提炼了当前多源数据融合的主要融合技术和融合模式。围绕与多源数据融合和农作物遥感识别相关的关键词,在Google学术、ISI Web of Knowledge和中国知网中对2000-2014年间国内外发表的论文进行检索,并统计不同传感器的使用频率及结合方式。研究表明,以提高空间分辨率为目标的多源数据融合和以提高时间分辨率为目标的多源数据融合技术是当前的两种主要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时空尺度的扩展。前者的融合技术包括图像融合、正态模糊分布神经网络模型、成分替换、半经验数据模型融合及多分辨率小波分解等,可以提升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解力和清晰度,较好弱化混合像元产生的影响,但农作物光谱信息有一定程度的丢失或扭曲,农作物空间分布局部细节信息与纹理特征依然会缺失;后者的融合技术形式灵活多样,可分为同源数据联合扩展时序的时空优化技术和异源数据联合扩展时序的时空优化技术,其可以有效排除短时间段内农作物生育期交叉,但易受不同遥感数据源间光谱反射率或植被指数转换模型及光谱波段设置差异的影响。在融合模式方面,根据数据类型分为光学数据的融合、光学数据与微波数据的融合以及遥感与非遥感数据的融合,以实现卫星资源优势互补为宗旨,充分挖掘不同类型农作物在遥感数据上呈现的光谱、时间和空间特征差异信息。同样,农作物遥感识别研究中的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也存在诸多挑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完善不同传感器之间的合作、更深层次挖掘融合信息以及多尺度长时间序列的中高分辨率农作物空间分布数据集的需求是多源数据融合的农作物遥感识别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的技术和模式,为摸清多源数据融合在农作物识别中总体进展提供支撑,同时也为其他多源数据融合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CNKI作为数据来源,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从文献发表年份、期刊、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五个维度,对近十年中国专利交易风险研究文献信息进行了计量统计分析,绘制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并结合相关文献内容,进一步分析该领域国内研究热点,为中国专利交易风险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小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遗传育种技术的发展关乎全球粮食安全。深入研究全球小麦遗传育种技术专利,对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基于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PatSnap),利用专利分析法,对收录的有关小麦遗传育种技术的专利进行统计分析。从专利申请总量及趋势、国家/地区分布、技术构成、热点主题与专利价值等方面,研究全球小麦遗传育种专利的技术现状、研发热点与发展态势。[结果/结论]全球小麦遗传育种技术研究正在逐步迈向成熟阶段;国外大型跨国公司是该技术领域的活跃机构,国内申请人则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主;抗病性基因的研究、耐除草剂和杀虫剂研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转基因小麦研究等是当前的热点技术主题;高价值专利主要集中在国外大型跨国公司手中;中国的专利技术布局应打破地域局限,主动参与到全球化的技术竞争中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马来西亚是重要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家层面专利信息对比分析具有宏观科技情报意义,能为国家制定相关科技政策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本文通过IPC统计与关键词提取解读了马来西亚和中国在对方国家注册专利的技术领域分布,对比分析了注册时间线变化、专利权人类型、引用来源国,再基于IPC共现网络与专利引文类型对两国专利竞争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对比下中国在信息技术、化学工程领域优势显著,马来西亚在棕榈、橡胶产品以及其他动植物产品开发上经验丰富;中国在马来西亚注册专利专利权人类型较单一;马来西亚对中国存在技术依赖;马来西亚在动植物产品研发、医药制造、通用/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制造、环境管理、信息传输和软件等领域有一定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加深入地挖掘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基于WebofScience信息平台上京津冀三地1979年—2018年合作发表SCI论文的数据,采用文献计量法、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和重要点法,分别从合作论文数量、密度、影响力和合作方式4个方面研究京津冀论文合作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合作论文数量上看,京津冀合作论文以京津、京冀为主,呈显著极化和阶段性特征;从合作论文密度上看,与北京合作发表论文是津冀两地发表论文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与津冀合作发表论文只是北京发表论文的极小部分;从合作论文影响力上看,京津合作发表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和影响因子均高于京冀和津冀;从合作论文方式上看,京津在在合作论文中一作比例均高于河北。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今后仍需要优化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网络,充分发挥北京、天津在科技创新发展中的带动作用,逐步提升河北在科技协同创新中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水产业的发展,水产业相关的技术也在蓬勃兴起。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国水产技术近十年的发展现状、水产技术发展热点与前沿研究领域,文章基于CNKI数据库中2005年-2015年该领域收集到的相关文献数据,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和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从作者、机构、关键词和合作关系等方面绘制知识图谱,通过对水产技术相关文献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更加直观的揭示当前中国水产技术的发展现状、前沿和热点,提高追踪科学研究前沿的效率,更加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为日后相应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促进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上海知识产权(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检索系统作为统计源,借助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对中国番茄的专利申请量、布局、技术研究重点、申请人情况、主要申请人的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中国番茄领域专利技术的分布规律及特征,探究中国番茄领域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水平,从而为番茄领域的技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专利大数据的油菜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晰油菜产业技术发展现状,采用Innography专利分析平台,通过专利数据挖掘对油菜产业全球专利发展态势、主要国家、重点创新机构、主要IPC和技术热点、专利强度进行了分析,并用可视化的方法展示了该技术领域的创新状况。结果表明:全球油菜产业发展在经历技术萌芽期、技术成熟期后, 2013年后逐渐进入技术衰老阶段;中国大陆和台湾是美国、日本等国专利布局的重要目标市场;油菜产业关键技术主要集中于C12N、A01N、A61K等小类;中国的发明创新覆盖了大部分技术热点,但仍有部分热点领域覆盖度不足,美国专利强度遥遥领先,中国专利技术创新仍面临挑战。研究提出了促进我国油菜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从中观视角进行技术预测,对于企业、行业和国家至关重要,建立一套适合方法很有必要。[方法/过程]本文综合应用专利引文网络社区甄别和文本挖掘方法,建立了兼顾网络连接性和孤立节点的最大分割主题分类方法,对技术创新社区进行侦测,并应用S-曲线模型对分离出来的创新社区进行发展趋势预测。[结果/结论]对杂交水稻育种创新领域的实证研究表明,研究提出的方法既丰富了技术预测理论和方法,也从中观视角给出了相关创新机构和国家层面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壳寡糖是一类由氨基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低聚合度水溶性的糖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种植业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以国家知识产权中国专利数据为数据源,检索了1985-2016年期间我国壳寡糖种植业领域相关专利,从申请量、主要申请人、技术分布、研究热点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壳寡糖种植业领域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企业是壳寡糖种植业领域专利申请的主力军,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在该领域具有技术优势;诺维信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拜尔作物科学股份公司等国际农业巨头企业均在中国进行了专利布局;专利技术分布主要集中在农药、肥料领域,以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诱抗剂等为研究热点。该研究结果对我国壳寡糖在种植业领域的发展和布局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明晰苎麻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的研究进展,采用IncoPat专利数据分析平台,利用专利数据挖掘并分析苎麻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发展态势、地域分析、重点技术领域、专利创新机构与主要发明人等,通过可视化方法展示该技术领域的创新情况与研发态势。结果表明:目前,苎麻机械化生产技术处于高速发展期,其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中国,研究方向集中在脱麻技术、纺织材料和脱胶工艺等方面;苎麻纤维剥制处理和苎麻机械化种植、收获为苎麻机械化生产技术领域的重点和热点;提出了展开农机农艺融合的苎麻种植生产技术研究的重要性,加强苎麻联合收获、纤维剥制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加强苎麻纤维物理性脱胶技术的创新性研究,以促进我国苎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