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校中厂”是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最大特点是学生学习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根据我院申报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而提出了探索建设具有网络技术专业特色的“校中厂”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新模式和适合我院示范性建设发展的新思路.按照“教、学、做一体”原则,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在“校中厂”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完成项目实习、确定顶岗实习标准达到互利、共建模式.  相似文献   

2.
罗迈钦 《安徽农业科学》2014,(10):3138-3139
从学生和专业教师的角度分析了校企合作建立高职种植类专业"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总结了"校中厂"基地建设模式的成功经验,并探讨了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作为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建设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教师执教能力、拓宽校企合作途径的重要载体。结合教学实际,对校内外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实际及取得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农业高职院校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符离集烧鸡产业链创新实践基地,与企业紧密合作,建立"校中厂"和"厂中校"实践教学基地,构建与市场接轨的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加强了产业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学生实训环境建设,提升专业服务地方产业能力,创新了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等模式,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推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国,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办学已经成为十分常见的现象,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可参考案例,贡献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运行机制,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依旧困难重重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本文以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与绿翼环保检测有限公司共建的"校中厂"实训基地为例,对"校中厂"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如下梳理、归纳。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共建园艺实践基地是实现校企合作的最佳方式,是解决园艺专业课程实训实习重要途径。该文分析了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园艺实训基地情况,结合实训基地建设问题提出了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的实践教学建设内容和策略,以期为实现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训基地作为校企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可以为校企双向赋能,促进校企“双元”育人。针对目前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浮于表面、纵深性不够;矛盾冲突、共融性不够;动机差异,共生性不够;资源缺失,共赢性不够等问题,对接畜牧兽医专业群产业链,着眼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以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提质增效为目标,从产教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融合等维度,构建了“四方协同,四位一体”的平台共建模式;探索了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产业学院,“互联网+”共享性实训基地,“校中厂或厂中校”等基地模式;创新了“校企合作项目为载体,多元素深度融合”建设路径;建立了“共建共管、共生共赢、多元共享、可持续发展”等机制。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应用技能型人才,而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则必需贴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对于处在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期,且自身处于探索阶段的我国职业教育,走校企合作教育之路,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加强校企合作,成为发展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战略选择。各高职院校通过与校企合作构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解决途径之一。本文以乌兰察布职业学院校企共建"现代学徒制"轻工产品创意设计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为例,在实际运行中探索适合"现代学徒制"实训基地的的具体操作措施,以及管理、实训的一些实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以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园艺专业"校中厂"的建设实践为例,从教学实训功能、生产经营功能、技术研发功能,以及社会服务、技能考证功能方面对"校中厂"实训基地给予功能定位。围绕实训基地的功能目标,结合学院现状,探讨了"校中厂"实训基地功能实现的实践问题,强调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合格人才,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使企业生产经营步入良性循环,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并且围绕产业发展提升科技水平。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校中厂"功能实现的模式,如以企业为主体的校企高度融合的模式、围绕产品生产为主导的产学高度融合的教学模式、以推动产业发展为目的的服务社会和科技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导读】临城县职教中心积极开展引企入校及校企合作,打造了七大实训基地,开设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数控技术应用、畜牧兽医、工艺美术、焊接技术应用、学前教育等10余个专业,下设8所分校。创建了"校中有厂、厂中有教、校企深度融合"的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  相似文献   

11.
刘杰  戴缘缘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4):148-149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滁州本草植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共建园艺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研究过程中,就如何实现校企双赢、如何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表明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对教学改革、"双师型"教师培养、学生就业、服务地方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校中厂"建设与运行实践为例,阐述农业类高职院校"校中厂"建设的形式、内涵、功能及运行机制,对农业高职院校体制机制创新,实施校企深度合作办学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校企深度合作是保证校企培养目标相统一、大力提高育人质量的有效途径。校、企"双元"共同作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主体,促进校企培养目标、校内外实训场所、校企文化教育环境的"三重融合",通过共同构建"训研创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外引内培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积极探索订单式联合班等方面的"四共建",实现了学生学习和就业的无缝对接,校、企、生三方共同获益。  相似文献   

14.
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和现代水利事业发展对水利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基于水利行业人才需求特点,针对水利类专业知识面广和实践性强等特点,通过理论知识学习、专业认知实习和专业技能实训3个模块,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强化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在学生实习实训中的作用,提出应用型水利人才专业技能实训方案,通过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锻炼等实践环节,实现产学研相互结合,从而提高实习实训教学效果,为水利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食品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方面,创建校内实训教学基地是一个系统工程。文章从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入手,提出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探索出了健全制度、明确目标,保障实习基地建设的有序运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确保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规模生产、市场运作,创新实训基地的经营模式;加强示范、服务地方,有效拓宽实训基地的功能;岗前培训、开放培养,做到"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多元化等食品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校企结合——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结合是21世纪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客观必然性.校企结合有合作办学和联合办学两种模式,可以采用企业用人要求和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公司的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和学院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的经验积累与公司的人力资源利用、公司的开发环境与学院的实习实训基地以及公司和学院的管理等结合点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王金福  张永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939-16941
针对目前动物医学专业"校企合作、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一头热",实习目标不明确,岗位分散,学生管理难度大等状况,研究力图构建出一套"目标化、三师制"的高职动物医学专业校企合作毕业顶岗实习的新模式,并对该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高职教育的特色是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高职院校要积极主动地更新观念、创造条件,推进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搭建学生、企业、院校的桥梁,实现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文章探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实训基地的运行和管理及实训基地建设的几点体会,对研究与探索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乡村振兴,高素质农业创新创业人才是关键。分析认为,乡村振兴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是其主要任务之一,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是农业创新创业人才,进而提出涉农高校与国家农业科技园合作培养农业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模式。在比较"校-园"合作与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异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校-园"合作培养农业创新创业人才模式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给出"校-园"合作应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以及推进农业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改革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实施了"双实践教学模式",即教学性实习与生产性实习有机结合的模式,二者有机结合才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