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筛选出对水产病原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有抑制效果的中草药,通过琼脂打孔法研究石榴皮、黄柏、五倍子、苦地丁等42味中草药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并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对维氏气单胞菌抑制效果较强的11种中草药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表明,地榆、诃子、赤芍、白芍、五倍子、石榴皮、乌梅、女贞子、黄柏、木瓜和青黛等11种草药,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其中维氏气单胞菌对诃子、地榆及赤芍高度敏感,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9.75±0.74),(17.83±2.42)和(15.25±0.76)mm。诃子、地榆、赤芍三味中草药对罗氏沼虾维氏气单胞菌抑制及杀灭作用最强,其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均为31.25和62.50 g/L。  相似文献   

2.
为查明2020年春季广东省佛山市某养殖场人工养殖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鱼苗出现暴发性死亡的病因,该研究对患病大口黑鲈鱼苗肝脏组织中分离的一株细菌GZXR2020进行了分子鉴定,PCR扩增获得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和gyrB基因全长序列,BLAST显示其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相应序列高度同源,同源性分别高于99.5%和98.3%。根据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45个理化项目的鉴定结果、羊血琼脂平板溶血实验呈β-溶血的结果,进一步通过毒力基因检测并结合补充理化鉴定结果,可判断此分离菌株为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A. veronii bv. sobria)。人工回归感染实验采用低、中、高3种菌液浓度(3×10~7、1.5×10~8和3×10~8 CFU·mL~(-1))进行腹腔注射攻毒,可分别导致7%、40%和100%的死亡率,证实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是引起此次大口黑鲈暴发性死亡的致病原。药物敏感性实验显示,在所检测的17种抗菌药物中,该菌株对大观霉素、氟罗沙星、氟苯尼考等7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3.
18种中草药煎液对温和气单胞菌的抑、杀菌效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五倍子等18种中草药对2株病原温和气单胞菌(Aerom onas sobria)的抑制作用,并采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抑菌效果较强的中草药对这2株温和气单胞菌的抑菌和杀菌浓度。结果显示:五倍子、苏木、地锦草、石榴皮、黄芩、虎杖和山楂对病原温和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较强;苏木、五倍子、地锦草和石榴皮4种中药对2株温和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 IC)为1.56~6.25 mg/mL之间,最小杀菌浓度(MBC)为3.12~12.5 mg/mL之间,其中五倍子的抑菌和杀菌浓度最低,分别为1.56 mg/mL和3.12 mg/mL;而金银花等11种中草药抑菌作用较小。结果表明,所选取的18种中草药中五倍子对防治由温和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我国南方地区鱼源气单胞菌不同种类的流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深对我国南方地区养殖鱼类中不同种类气单胞菌流行特征的认识,选取2009年至2014年间我国南方地区70口池塘患病的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鳜鱼、斑点叉尾和乌鳢等15种鱼类体内分离的143株气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以及保守基因gyr B和rpo D的序列测序分析进行病原菌的鉴定,143株气单胞菌中有维氏气单胞菌80株,嗜水气单胞菌40株,简氏气单胞菌9株,舒氏气单胞菌10株和水生气单胞菌4株。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养殖鱼类气单胞菌病的病原具有较高的种类多样性,其中维氏气单胞菌(80/143,56%)的出现比例最高,该菌主要感染草鱼、鲢鱼和鳜鱼等;嗜水气单胞菌次之(40/143,28%),其主要感染鳙鱼、团头鲂和斑点叉尾等;简氏气单胞菌(9/143,6%)亦常常在感染的草鱼、鳙鱼、广东鲂和锦鲤等鱼类中检出;目前,舒氏气单胞菌(10/143,7%)的感染宿主则较为单一,仅在患病乌鳢中分离得到该病原;水生气单胞菌(4/143,3%)目前仅在患病美国红鱼中发现。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南方地区鱼类气单胞菌败血症主要是由维氏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并且常出现这两种菌的复合感染。本研究将为我国南方地区养殖鱼类气单胞菌病的流行病学分析、疾病预防和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草鱼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养殖生产中草鱼维氏气单胞菌病的防治方法,从广东省清远市某水产养殖场濒死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体内分离到1株致病菌20160426,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和16S r 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人工感染试验和药敏分析的结果表明,该菌株对草鱼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4. 87×105cfu/g,且该菌株对头孢噻肟、头孢西丁、氨曲南、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头孢吡肟等药物高度敏感,在草鱼养殖生产中可选择这些药物防治该疾病。  相似文献   

6.
正为有效防治青虾病害,我们于2017—2019年对江苏省青虾主要养殖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引起青虾死亡的主要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和非01霍乱弧菌。为有效防治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和非01霍乱弧菌对青虾等水产养殖动物的危害,本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  相似文献   

7.
选择12种有抑菌作用的中药的有效成分,采用平板挖洞法对3种水产常见致病菌作药物敏感试验,然后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12种中药有效成分对3种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12种中药有效成分对3株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没食子酸、槲皮素、黄岑苷、大黄酸、盐酸小檗碱、大黄素甲醚对温和气单胞菌抑制效果最好, 没食子酸、槲皮素对温和气单胞菌MIC,MBC最小,MIC为0.03125 mg/ml,MBC为0.0625 mg/ml;大黄素甲醚、没食子酸、甘草酸、槲皮素对嗜水气单胞菌抑制效果最好, 大黄素甲醚、没食子酸、甘草酸对嗜水气单胞菌MIC,MBC最小,MIC为0.03125 mg/ml,MBC为0.0625 mg/ml;大黄素甲醚、甘草酸、没食子酸、盐酸小檗碱对变形杆菌抑制效果为最好,没食子酸,大黄素甲醚、甘草酸对变形杆菌MIC,MBC均最小,MIC为0.03125 mg/ml,MBC为0.0625 mg/ml。  相似文献   

8.
为调查鱼源气单胞菌毒力基因与其致病力的相关性,以2009—2018年从不同患病鱼分离的173株气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毒力相关基因、测定溶血活性、腹腔注射感染异育银鲫等方法开展评价。通过管家基因gyrB分子鉴定结果显示,173株气单胞菌中维氏气单胞菌(119/173,68.9%)和嗜水气单胞菌(50/173,28.9%)是主要流行的菌株。10个毒力基因aer(162/173,93.64%)、act(131/173,75.72%)、ast(55/173,31.79%)、alt(58/173,33.53%)、lip(152/173,87.86%)、exu(154/173,89.02%)、fla(143/173,82.66%)、gcaT(148/173, 85.55%)、 eprCAI(41/173, 23.70%)和ahyB(51/173, 29.48%)普遍存在于173株气单胞菌中。依据检测到的毒力基因数量从多到少分布情况,这些菌株可分为7大类(Ⅰ~Ⅶ)53个毒力基因型。大部分嗜水气单胞菌检测到8~10个毒力基因,主要分布于Ⅰ、Ⅱ和Ⅲ类基因型;维氏气单胞菌的eprCAI、ahyB、 ast和alt等4个毒力基因检测率低,主要分布于Ⅳ、Ⅴ和Ⅵ类基因型。大部分气单胞菌(94.22%,163/173)具有溶血活性。代表性毒力基因型的38株维氏气单胞菌和20株嗜水气单胞菌腹腔注射异育银鲫攻毒结果显示,3.0×106 CFU/尾的剂量下,3株维氏气单胞菌使鲫死亡率达80%~100%,16株嗜水气单胞菌使鲫死亡率达90%~100%。研究表明,维氏气单胞菌是目前最主要流行的气单胞菌,但其检测到的毒力基因普遍少于嗜水气单胞菌,且对异育银鲫的致病力普遍弱于嗜水气单胞菌。本研究能够为气单胞菌败血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鱼源乳酸菌对水产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高活性乳酸菌的抑菌作用,采用牛津杯法体外评价了6株鱼源乳酸菌对9种水产致病菌的抑菌特性,并通过纸片扩散法测定21种抗生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6株乳酸菌对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及豚鼠气单胞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鳗弧菌、大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杀鲑气单胞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无抑制效果,且发酵上清液的抑菌能力大于菌体。药敏试验发现仅3种药物能有效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而17种抗生素的抑菌效能已不同程度减弱甚至消失。与抗生素类药物相比,乳酸菌发酵液的抑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抗生素,为抗生素替代品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对昆明裂腹鱼源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有抑菌作用的中草药及复方,本研究通过煎煮法制备31种常见中草药水提取物,以牛津杯法测定各味中草药对该菌的抑菌圈直径,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选取体外抗菌活性较好的6种中草药,应用棋盘法进行15组二联药方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试验;按正交设计表配伍25组复方,同样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1种中草药中,五倍子、地榆、诃子、苏木、黄芩、黄连等6种中草药抑菌效果最好;15组联用药方均未发生拮抗作用,其中以五倍子+地榆、诃子+黄芩联用效果最好,FIC分别为0.31、0.50,表现为协同作用;综合复方中草药的抑菌作用,复方F16(五倍子∶地榆∶诃子∶苏木∶黄芩∶黄连=4∶4∶2∶5∶3∶1)的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达23.2 mm, MIC与MBC分别为0.98 mg/mL、1.95 mg/mL,可作为昆明裂腹鱼源维氏气单胞菌抑菌药物的首选配伍组合。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草鱼池塘精养、山塘养殖以及鱼菜共生养殖3种养殖模式下气单胞属细菌群落特征差异,2017年5—7月(养殖投喂旺盛期)用采水器在池塘两端和中部采集表层15 cm处水样,混合均匀后,装入灭菌塑料瓶中,低温保存;在池塘两端和中部用采泥器采集表层底泥,现场各无菌称取5 g底泥,置于装有135 mL的无菌生理盐水的塑料瓶中,振荡混匀,低温保存。水样和底泥样4 h内带回实验室,利用RS平板分离法分离水体和底泥样本中的细菌,通过16S rDNA测序方法鉴定、分析分离细菌。试验结果表明,共分离细菌54株,为10属22种,其中气单胞菌属23株,假单胞菌属8株,柠檬酸杆菌属6株,肠杆菌属7株,泛菌属、沙雷氏菌属各3株,果胶杆菌属、沙门氏菌属、克吕沃尔菌属、勒克氏菌属细菌各1株。按细菌种类分,维氏气单胞菌数量最多,为12株,嗜水气单胞菌次之,为10株,烟粉肠杆菌6株,弗氏柠檬酸杆菌5株,其他细菌1~2株不等。不同养殖模式下细菌种类和数量分析表明,鱼菜共生养殖系统细菌种类和数量最多,达到12种21株,潜在致病菌占比较少,草鱼精养殖池塘细菌种类最少,为5种13株,致病菌占比较高。细菌环境分布特征表明,维氏气单胞菌多分布在水体,嗜水气单胞菌多分布于底泥中。  相似文献   

12.
高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胞外产物对斑点鲖的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维氏气单胞菌及其胞外产物的致病机制对预防和治疗斑点鲖维氏气单胞菌病的作用。通过对一株高致病性斑点鲖源维氏气单胞菌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ECP)的提取并结合体内外实验研究其酶活性与致病性,以期为维氏气单胞菌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采用饱和硫酸铵沉淀法,对一株高致病性的斑点鲖源维氏气单胞菌的ECP进行了提取,将其进行浓度检测、SDS-PAGE分析和酶活测定;并将提取的ECP攻毒斑点鲖,通过病理学分析研究其致病机制。提取的ECP经考马斯亮蓝试剂盒确定其浓度为0.743 mg/m L;SDS-PAGE分析发现该ECP类型丰富,分子大小主要集中在20.0~33.0 ku。运用琼脂平板扩散法对ECP中主要毒力和代谢相关酶活性进行体外测定,发现ECP具有脂酶、蛋白酶、卵磷脂酶、DNA酶和溶血活性,不具有淀粉酶、明胶酶、脲酶活性;并对与毒力密切相关的溶血活性进行了进一步的溶血谱绘制,发现ECP对其他多种动物红细胞都有溶血活性,对鱼类红细胞溶血性较强,但对鸡、鸭红细胞无溶血活性。ECP攻毒健康斑点鲖后,发现其具有明显致病性,死亡率高达100%。病鱼大体病理变化为体表黏液增多,出现褪色斑以及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眼球充血;肛门红肿外凸;剖检病变表现:鳃丝充血肿胀、肝脏肿大、散在少量出血点,脾脏肿大暗红,肠道扩张、肠壁变薄、肠腔内有大量黄色黏液。组织学病变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脾脏淋巴细胞减少,大量结缔组织增生;胃、肠道黏膜上皮坏死脱落。该株维氏气单胞菌的胞外产物具有多种酶活性,且对斑点鲖具有明显的致病性,推测该胞外产物在维氏气单胞菌入侵、感染甚至致死斑点鲖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恩诺沙星控制草鱼维氏气单胞菌的用药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四川成都一养殖场大规模发病死亡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病灶处分离一株病原菌CiAV01,结合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回归感染实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感染草鱼致死率为100%,出现了局部出血、腹腔积水等症状。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研究了16种抗生素对分离菌株CiAV01的体外抑菌作用,在供试的抗生素中,恩诺沙星对该分离菌株CiAV01最为敏感。选择恩诺沙星对分离菌株进行体外药效学研究表明,恩诺沙星对分离菌株CiAV01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25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0.50μg/mL,MBC/MIC为2。结合其药物动力学参数和MIC、MBC、防突变浓度(MPC)、突变选择窗(MSW)和抗菌后效应(PAE)制定防突变给药方案为:剂量20 mg/kg、每日一次给药、连续给药3~5 d。  相似文献   

14.
养殖鲟鱼暴发病病原菌分离及药敏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濒死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心、肝、肾、脾等组织中分离到细菌性病原20株,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了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管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分别包括致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6株、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c)5株、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5株、亲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4株。16种常见药物的药敏实验显示,分离菌株均对多粘菌素B、妥布青霉素等6种药物较敏感;对红霉素、四环素等6种药物耐药,仅有部分菌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及敏感度的变化趋势。该研究对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治养殖鲟细菌性疾病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细菌继发性感染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5.
应用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反应条件和体系的优化,成功建立了能快速检测维氏气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两种病原的双重PCR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仅对龟鳖维氏气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有扩增,而对其他龟鳖常见病原无扩增;该方法对维氏气单胞菌最低检测核酸质量浓度为1.75×10-3 ng/μL,对鲍曼不动杆菌最低检测核酸质量浓度为3.96×10-3 ng/μL,检出率较传统检测方法高。该研究所建立的双重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为临床龟鳖维氏气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等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以30种抗生素药物(包括12大类)研究32株鳗鲡致病性气单胞菌(包括嗜水、维氏、豚鼠和简达气单胞菌4种)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多数致病性气单胞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卡那霉素、洛美沙星、呋喃妥因、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壮观霉素、链霉素、阿奇霉素、氟哌酸、头孢曲松、强力霉素和头孢呋辛等16种药物敏感;而多数菌株对新生霉素、头孢克罗、头孢拉定、头孢唑林、头孢噻吩、利福平、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乙酰螺旋霉素、羧苄青霉素和青霉素等11种药物耐药.32株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和硝基呋喃等6类药物敏感,而对安沙霉素类、磺胺类和香豆素等3类药物耐药;除哌拉西林外,所有菌株对另外3种青霉素类药物耐药;致病菌株普遍对其中的1种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和4种头孢类(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药物敏感,而对其它大环内酯类和头孢类产生了耐药性.研究发现仅维氏气单胞菌对头孢克罗、头孢拉定、头孢噻吩和头孢唑林敏感,而其余3种菌均耐药.  相似文献   

17.
150种中草药体外抑杀维氏气单胞菌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打孔法测定了五倍子(Galla chinensis)等150种中草药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体外抑制作用,并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54种中草药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五倍子(G.chinensis)、石榴(Punica granatum)皮、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和乌梅(Prunnus mume)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在20 mm以上,其中,五倍子(G.chinensis)抑菌作用和杀菌作用最强,MIC和MBC均为1.95 mg/m L;地榆(S.officinalis)次之,MIC和MBC分别为1.95 mg/m L和3.91mg/m L;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黄柏(Phellodendron chinense)、香薷(Mosla chinensis)等16种中草药具有中等抑菌效果;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萹蓄(P.aviculare)、桉树(P.aviculare)叶等34种中草药抑菌效果较弱;海风(Piper kadsura)藤、柴胡(Bupleurum chinense)、茵陈(Artemisia scoparia)等96种中草药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草药及其配伍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86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中草药配伍。结果表明,五倍子、五味子和乌梅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均为12.5mg/ml,可作为防治水产养殖动物嗜水气单胞菌病害的首选中草药。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儿茶、五倍子、五味子和乌梅4种药分别以4∶2∶4∶1和1∶2∶2∶4的比例配伍时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最佳抑菌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隶属于气单胞菌科、弧菌属,近年来已在罗非鱼、鳗鲡、黄颡鱼、斑点叉尾和草鱼等多种淡水鱼造成发病死亡,张飘等报道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的草鱼主要出现掉鳞、肠炎、腹水等细菌性败血病症状。维氏气单胞菌主要发生在8-9月草鱼的快速生长期,水质、水温和天气等因素影响易造成发病感染。本文对2020年5月发生的一例草鱼大量死亡的病例进行病原鉴定及防治探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淡水渔业》2021,51(3)
为确定连云港市墩尚镇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白头病的病原菌,本研究采用常规微生物分离鉴定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相关方法,对患病泥鳅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分析其药物敏感性,采用滤纸片抑菌圈法筛选了该病原菌的拮抗菌。从患病泥鳅病灶部位分离到1株病原菌并命名为W1,经人工感染发现体腔注射浓度为1.6×10~7 CFU/mL 0.1 mL菌液时泥鳅死亡率为80%,在1.6×10~7 CFU/mL浓度下创伤和浸泡感染死亡率为100%。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该病原菌初步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克肟高度敏感,对呋喃唑酮、链霉素、庆大霉素和恩诺沙星中度敏感,对红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等不敏感。筛选该病原菌的拮抗菌发现,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X8对维氏气单胞菌W1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