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西瓜综合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连市金州区西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茬口倒不开.枯英病严重,单膜覆盖上市晚,西瓜生产供水不足等问题,经过试脸研究,总结出西瓜双膜覆盖、嫁接、覆草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嫁接换根、适期定植、双膜覆盖和覆盖稻草、合理整枝与施肥等,增产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赣榆县西瓜面积2500hm^2,主要分布在城南、墩尚、罗阳、黑林等乡镇,种植区域相对集中,2001年仅城南乡种植西瓜近700hm^2,其“二沟”牌西瓜在大江南北享有盛名,产品已销往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农民从种瓜中也获得了较高收益。但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重茬瓜面积逐年增加,病害死苗加重,严重影响了西瓜产量与质量。笔者针对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推广了西瓜嫁接育苗抗病增产技术,控制了枯萎病发生,实现了西瓜优质高产,并结合双膜(小拱棚 地膜)栽培,又提早了产品上市期,为下茬作物生长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深受瓜农欢迎。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富锦市位于松花江南岸,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全年种植西瓜面积达1600hm^2左右,西瓜除供应本市外,远销哈尔滨、沈阳、天津等地。为满足消费者和市场变化的需求,笔者引导当地瓜农推广种植西瓜双膜覆盖栽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西瓜产量达到2433—3000kg/667m^2,产值2433—3000元/667m^2,西瓜品质好,产量高,上市早,经济效益高。现将三江平原西瓜双膜覆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西瓜周年生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凤玲 《中国蔬菜》2007,1(1):46-47
河北省西瓜常年种植面积逾10万hm2,上市期集中在5~7月,常常出现局部地区西瓜过剩的现象,一方面影响瓜农效益,另一方面在生产淡季难以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为此,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对西瓜周年生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开发与探讨,把地膜、小拱棚双膜覆盖、大棚和日光温室4种栽培模式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排开茬口,实现西瓜周年生产,四季供应。2002~2005年在石家庄、保定和衡水累计推广9.3万hm2,平均每667m2产量3247.6kg,比前3a(年)平均增产487.14kg,新增纯效益430元,投入产出比1∶4.74。14种模式搭配,实现周年生产地膜覆盖栽培:种子直播的…  相似文献   

5.
李学武等同志将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马铃薯新技术应用发展成为马铃薯-西瓜-晚稻轻型、高效、环保栽培模式,既确保了粮食生产,又增收了一季西瓜,同时又充分利用了有机肥,改良了土壤,做到了种地与养地结合,兼顾了环境保护。该模式是当前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兼顾的适用先进的种植模式,提倡在当地和相同生态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种植业结构改革的进一步调整,我省西瓜生产迅速发展,栽培技术不断完善,常规技术和新技术进一步普及,有关部门对西瓜生产的领导也进一步加强。全省西瓜种植面积1983年35万亩发展到1986年的105万亩,平均单产达到1000公斤以上,地产西瓜上市期从7月上旬提前到5月下旬开始,罢市期从7月下旬延迟到8月中旬,基本上满足高温期的市场供应。优质良种西瓜比例逐年增加,1986年全省良种西瓜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95%以上,其中近年内新选育的优良新品种占68%,基本上实现了西瓜生产良种化。  相似文献   

7.
孟桂珍 《北方园艺》2007,(12):77-78
根据黑龙江省鸡东县地区自然气候条件,探索出早春地雷西瓜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法,具有投资少、早上市、效益高、操作简便、稳产高产之特点。为农业生产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开封市是我国著名的西瓜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3.3万-4.0万hm^2。一般于3月上旬大棚育苗,4月上旬移栽,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7月上中旬上市。近几年西瓜病毒病发生严重,在坐果节位雌花开放前后暴发,损失惨重。据调查,2007年开封瓜区病毒病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55%,发病盛期病株率平均可达21.3%,重发病地块病株率在85%左右。由于瓜农对病毒病传毒媒介、发生规律缺乏足够的认识,不能及时准确地防治蚜虫、蓟马等传毒媒介,往往错过了防治适期,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江苏沿海地区早春大棚西瓜四膜覆盖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华 《长江蔬菜》2013,(23):22-25
江苏东台市沿海地区采用四膜覆盖技术种植早春大棚早熟西瓜.每667m^2产量高达6000kg以上,比普通的大棚种植增收3000多元。生产中,采用四膜覆盖技术即大棚+内棚+小棚+地膜.早中熟品种合理搭配.注意揭盖膜时间,控制好膜内温湿度,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根据果型不同采取不同的整枝方式。  相似文献   

10.
陈梁 《中国瓜菜》2006,(3):38-39
我国是世界第1西瓜种植大国,生产无籽西瓜的面积每年都在6.67万hm^2以上.也是无籽西瓜的种植大国.近年我国西瓜栽培面积基本稳定.但更重视发展优质西瓜类型。无籽西瓜产量高、抗病性强、经济效益好.符合市场需求.能满足人们对西瓜品质不断提高的要求,因此在陕西省的渭南、咸阳、宝鸡等西瓜产区得到大力发展。然而由于连年重茬,枯萎病发生严重.造成西瓜品质严重下降.甚至绝收。实践证明采用嫁接栽培更能够充分发挥无籽西瓜高产、优质、效益好的优势,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西瓜是我地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有667hm^2。由于连年种植,病害逐年加重,产量和效益逐年下降。针对西瓜病害日益严重,经济效益低下的情况,我们在2003年进行了84-24嫁接西瓜小拱棚覆盖促早熟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种植的0.9hm^2小西瓜,平均667m^2产量为1981.5kg,  相似文献   

12.
大棚西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镇大棚西瓜始种于1990年代中期,已有10多年历史,随着面积的增加,种植农户的增多,效益的提高,特别是新发展农户对新技术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现全镇2333.3hm^2大棚西瓜中有1000hm^2应用了双棚多层覆盖栽培技术,使西瓜生育期明显提前,效益较单棚667m^2产值提高2000元以上。根据近年来农户种植大棚西瓜存在的问题,将栽培技术简述如下,以进一步提高我镇种植水平。  相似文献   

13.
江宁区位于南京的东南郊,西瓜种植历史悠久,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是南京市西瓜的主要产区。我区常年种植西瓜面积在5万亩以上,高峰时达8万亩。从1983年开始,在省农科院和市农林局的帮助下,西瓜嫁接技术应用和推广解决了西瓜连茬枯萎病多发的问题。几年来通过大棚设施的完善和新技术的推广,西瓜上市期提前,产量和品质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大棚西瓜亩产值可达7000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2005年全区大棚设施面积发展到1.2万亩,其中推广四膜覆盖早熟栽培0.8万亩。四膜覆盖即大棚 双拱棚 地膜覆盖保温栽培,使播种、定植期大大提前,成熟期提早到4月底~5月初,比露地栽培提早40~50d,667m~2产值则能提高1500元左右,而优质礼品瓜产值则可达万元,实现了早熟、高产、高效的栽培目的。  相似文献   

14.
海门市常乐镇中南村国家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自2001年开始推广早春大棚多层膜覆盖栽培小西瓜和秋季大棚栽培小西瓜技术,并在早春大棚多层膜覆盖栽培小西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延后栽培小西瓜试验,经过几年的栽培实践,探索出了普通大棚栽培小西瓜一种连续采收周年生产技术,即12月份播种育苗,翌年2月份移栽,4月份采收连续采收到11月底或12月初拉藤结束。2004年我们推广种植1.7hm^2大棚,平均每667m^2产量7200kg,产值11960元。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大棚西瓜四模一苫高产栽培是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从2003~2006年一直推广的一项种植技术,它将大拱棚单层膜改为双层棚膜,外加小拱棚膜和地膜,形成四膜,配套草苫覆盖,增强了大棚的保温性能,使大拱棚内温度比单层棚膜棚温提高3℃左右,西瓜提前育苗移栽,4月18日即可采收,比普通大拱棚西瓜提前15d上市,价格平均提高1.6元/kg,大大提高了西瓜种植效益。2006年金乡县司马、肖云镇166.7hm^2西瓜应用这项种植技术,667m^2平均产量5500kg,纯收入9000元,高的达11100元。根据几年的生产经验,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摘要:为研究不同生物降解膜在西瓜生产上的使用效果,推进西瓜绿色生产,开展了不同材质和厚度 生物降解膜对比试验。试验以4种不同生物降解膜为材料,以普通PE膜覆盖为对照,以北京春大棚小型西 瓜为研究对象,对其覆盖效果、降解速率以及成本效益开展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提温保温方面金发 生物降解膜表现最好;在对西瓜生育期的影响方面,4种全生物降解膜差异不明显,均可以满足西瓜生产 的覆盖需求;在西瓜产量和品质方面,金发全生物降解膜表现最好,折合667 m2 产量为2 964 kg,较对照 提高5.56%,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83%,较对照提高1.10百分点;在降解速率方面,华盛、弘睿和 金发全生物降解膜均较对照降解快。综上,金发和华盛2种生物降解膜综合效果较好,适合在北京地区春 大棚西瓜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设施西瓜长季节栽培关键技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岭市是浙江省乃至我国设施西瓜主产区.享有“中国大棚西瓜之乡”的称誉,也是闻名全国的“玉麟”牌西瓜产地,我国著名瓜类专家曾多次莅临考察,对温岭的西瓜产业评价很高。温岭西瓜之所以得到我国瓜类专家的关注和认可.关键在于温岭市农技人员研发了两套西瓜栽培技术:西瓜多膜覆盖全程避雨长季节栽培技术和西瓜连作丰产栽培技术。这两套技术突破了我国南方湿润多雨地区西瓜长季节栽培的重大技术难题。现根据品种、栽培方式、种植密度、整枝技术、基肥用量、温湿度调控等试验研究结果.探讨设施西瓜长季节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随着西宁地区农业设施的提高和改进,过去只能在内地种植的西瓜已在西宁试种成功,给瓜农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西瓜枯萎病是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一般株发病率为10%~30%,严重高达80%,减产3~7成.甚至绝收,严重影响了西瓜的产量和质量,同时挫伤了瓜农种植的积极性,成为困扰西宁市西瓜生产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大棚蔬菜种植6667 hm2 (10万亩)左右。在早春生产中,为了能使番茄、西瓜、甜瓜等瓜菜提早上市,多采用外膜+ 二膜+ 地膜三层膜覆盖种植方式。外膜、二膜、地膜分别用宽0.08、0.02、0.01 mm的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膜。在传统生产中,二膜在使用一年后就只能当作废品处理,但近几年生产上将使用一年后的二膜作为下一年的地膜使用。即整好地后,整体覆盖到地面上,把棚内地面全部覆盖。这样既节约成本,又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开封市常年西瓜种植面积4万hm2(60万亩),以小拱棚双膜覆盖为主要栽培形式。3月上旬中棚育苗,4月上旬移栽,小拱棚双膜覆盖,5月中旬撤去小拱棚成地膜覆盖栽培,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上市。近年来,西瓜根腐病发生较为普遍,且流行速度快,对西瓜生产影响较大。1发生特点1.1症状识别根腐病是一种多发病害,是黄瓜、西葫芦、苦瓜等瓜类蔬菜上的一种重要病害,西瓜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