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灰头鸫(Turdus Tubrocauns gouldii)是林区的一种有益鸟类,分布在华北区、青藏区和西南区。我们于1983—1984年3—8月在四川省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对它的繁殖习性做了初步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三种鸟的繁殖习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山椒鸟(Pericrocotus divancatus Rffles)、大鵟(Buteo hemilasius Tem minck et Schlegel)和中杜鹃(Cuculus saturatus Blyth),三种鸟都在东北繁殖,有关其繁殖习性的研究,国内尚未见到。我们于1987年5—7月在黑龙江省依兰县先锋林场山地次生林中进行鸟类调查期间,对三种鸟的繁殖习性作了观察。  相似文献   

3.
钟福生  汪松 《野生动物》1999,20(3):28-29
牛背鹭(Bubulcus ibis)在湖南江口鸟洲为夏候鸟,数量多,常与夜鹭(Nycticorax nyticorax)、白鹭(Egrettagarzetta)和大麻(开鸟)(Botaurus stellaris)混群营巢.作者于1996年4月~1997年7月对江口鸟洲栖息的牛背鹭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紫背苇鹏(Ixobrychuseurhvthmus)为小型涉禽,在中国分布较广。但研究报道较少,我们于1996年4月至8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滨林场对紫背苇(开鸟)的繁殖习性作了系统的观察,现总结口下。  相似文献   

5.
灰大袋鼠(Macropus major)为澳洲特产动物。现国内动物园已有饲养,但对其繁殖生态还未见报道,本文就其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繁殖灰大袋鼠自1979年来我园,已成功地繁殖四胎,见表(1): 发情与交配成熟的公袋鼠,随时都表现有性行为,并进行交配。母袋鼠在妊娠期及幼仔离袋前不发情。幼仔离袋后即可见发情。发情时母袋鼠阴部稍有红肿,并舔抓阴部和袋口,表现烦燥,主动接近公袋鼠;公袋鼠舔触母鼠的尾部,母袋鼠抬其后臀部,尾基部稍翘,并接受公袋鼠的爬跨。公袋鼠跨上母袋鼠的背腰部,用前肢紧抱母鼠。交配时间为5~25分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胎次及背膘厚度对长大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对辽宁省某种猪场4 123头长大二元母猪的生产数据进行统计,测定其配种及临产(妊娠110 d)时P_2点背膘值,并记录繁殖数据。结果表明:长大二元母猪1胎的繁殖性能显著低于2~6胎(P0.05),3~6胎繁殖性能相对稳定,母猪6胎时产的总仔数、健仔数出现下降趋势。初产母猪配种背膘厚度17~19 mm、临产背膘厚度20~22 mm时,产仔性能最好(P0.05);经产母猪配种背膘厚度对产仔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临产背膘厚度在14~19 mm时产仔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7.
在整理2015—2018年的红外相机数据中,在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调查位点拍摄到了4组独立照片,经鉴定为灰翅鸫 ( Turdus boulboul ) ,雌鸟和雄鸟各有2次记录,并确认为河南省的鸟类新纪录物种。  相似文献   

8.
崇安髭蟾(Yibrissaphora liui)是我国特有珍稀的无尾两栖动物。作者在1983——1985年连续三年对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考察时,对崇安髭蟾(俗称角怪)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现将其形态特征,栖息环境,繁殖习性整理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后备母猪配种期背膘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母猪膘情体况与其繁殖性能密切相关,背膘是母猪体况的最直接反映。有研究表明后备母猪第一胎的产仔性能对后续胎次的繁殖表现具有重要意义,而后备母猪配种期背膘往往对头胎繁殖性能影响较大〔1〕。随着养猪业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一些规模猪场开始使用背膘仪对母猪背膘进行精确调控。本研究借助B超仪对规模猪场大约克后备母猪进行背膘测定,并对其头胎产仔性能进行统计,以期找出后备母猪配种期最适背膘范围,为指导后备母猪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灰头鹀(Emberiza s.spodocephala)和黄喉鹀(Emberiza elegans iicehursti)是吉林省极为常见的夏候鸟。它们生活习性很相似,并且在省内分布广泛,数量颇多,繁殖期间主要以林业害虫喂雏,对保护森林起着一定的作用。有关这两种鸟类的生态学研究,国内外均有过报道。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了灰眶雀鹛在鼎湖山的种群生态分布情况,并对其繁殖习性作了报导。灰眶雀鹛的种群繁殖期为4—6月,每年只繁殖一次。巢为杯形,一般筑于林下灌丛中,窝卵数2—4枚,在繁殖期内各月份无明显变化;孵卵和育雏都由双亲鸟共同承担,孵化期11—13天,雏鸟一般于11—12日龄离巢;种群孵化率为83.3%,雏鸟成活率为91.4%。文中还报导了雏鸟的生长发育情况及食性。  相似文献   

12.
乌鸫新疆亚种(Turdusmerulaintermedia):是乌鸫系较濒危鸟类,属鸟纲Ayes、雀形目(Passeriformes)、鸫科(Turdidae)、鸫属(Turdus)、乌鸫T.meYllla,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vet3.1。乌鸫是草原上的益鸟,由于其羽色皂黑,不知者常误认为是乌鸦,其实在体形上要比乌鸦小得多,与鸽子大小相仿。为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我们在新疆草原开展野外调查,并在和田昆仑山山地草原进行定点观测,初步摸清乌鸫新疆亚种的分布和生活习性及对草原虫害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繁殖性能及体况的关系,试验测定了分娩前3天进入产房的经产待产母猪的背膘厚,根据背膘测定结果选取其中24头母猪,再根据背膘厚度不同将其分为试验Ⅰ组(背膘厚13~≤17 mm)、试验Ⅱ组(背膘厚17~≤21 mm)和试验Ⅲ组(背膘厚21~≤24 mm),每组8头猪,即8个重复,后续对试验母猪的繁殖性能、体况进行测定,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其繁殖性能及体况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母猪分娩前背膘厚对母猪总产仔数、仔猪初生重、仔猪21日龄窝重、仔猪28日龄断奶重及母猪发情间隔均有显著影响(P0. 05),但对母猪产活仔数没有显著影响(P0. 05)。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母猪断奶时背膘厚关联度最大,其次与母猪总产仔数关联度较大;母猪分娩前背膘厚13~≤17 mm时,其与仔猪初生重关联度最大,其次与仔猪21日龄窝重关联度较大;母猪分娩前背膘厚17~≤21 mm时,其与母猪断奶体重关联度最大,其次与仔猪初生重关联度较大;母猪分娩前背膘厚21~≤24 mm时,其与28日龄仔猪断奶重关联度最大,其次与仔猪初生重关联度较大。说明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一些繁殖性能关联度较大,可以通过营养手段调控母猪背膘厚来改善母猪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4.
灰胸薮鹛(Liocichla omeiensis)是我国特有鸟类,因种群数量稀少和分布区狭窄与片段化,被IUCN列为全球性易危物种。目前该鸟仅见于四川省中南部和云南省东北部的少数山区森林中。我们从栖息地、繁殖、越冬习性与行为、鸣声、种群状况、研究与保护等方面总结了灰胸薮鹛的基础生态生物学信息。  相似文献   

15.
《养猪》2016,(6)
正母猪在整个繁殖周期内随繁殖阶段的不同,体况也存在差异,依据不同繁殖目的保持适宜的体况,是保证其繁殖性能发挥的关键。背膘厚度可以有效反映母猪体况的变化,是母猪繁殖性能良好的预测指标,根据体况(背膘厚)调控妊娠母猪饲喂量,是实现母猪优质高效养殖的有效途径,因此母猪背膘厚度已成为衡量母猪体况的重要方法。近30年来母猪脂肪减少了50%,使繁殖母猪对营养变得更加敏感,在实际生产中根据母猪的生理阶段,制定相应的  相似文献   

16.
对野生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的笼养生活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并对竹鸡的体尺指标进行了测定和比较,以便为人工饲养竹鸡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舍饲竹鸡在生活习性方面仍然保持有野生时的鸣叫、梳羽、集群等习性。环境因素对竹鸡生活习性的影响较大。在体尺指标方面,雄性体重大于雌性,差异极显著(P<0.01),雄性竹鸡胫长指标、强壮指数均高于雌性竹鸡且差异显著(P<0.05)。其它生理指标雌雄个体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7.
斑翅山鹑(perdix dauuricae SUSChkini)是一种驰名中外的猎用禽,为我国出口食品的一大宗。笔者于1985、1986年在河北省康保县黄城子一带对其繁殖习性作了初步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榛鸡在饲养条件下的繁殖和生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榛鸡(Tetrastes bonasia amurensis)的生态生物学问题,国内外已有一些报道(1960;周福璋等,1964;赵正阶,1977),但都是在自然环境中观察的结果,且因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在某些方面的研究还不够详细。我们从1982年开始对榛鸡进行饲养繁殖的研究,经人工孵化,至1983年初饲养保留下来6只(4雌2雄,春季均参加繁殖),在饲养条件下对其繁殖习性和生长等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观察,以补充野外观察之不足,并为榛鸡的饲养繁殖提供科学依据。一、饲养场地概况运动场(即笼子)系用木方做支架,四周、顶盖均用铁沙网围起,其大小为:长  相似文献   

19.
《养猪》2019,(2)
试验旨在研究母猪背膘厚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对母猪妊娠期各阶段的背膘厚与母猪的产仔性能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只有母猪产前背膘厚能分析出对母猪繁殖性能的显著影响。母猪的产前背膘厚与总产仔数、健仔数、初生窝重和初生个体重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且随着母猪背膘厚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凸二次曲线变化。而弱仔数随着母猪背膘厚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凹二次曲线变化(P=0.02)。死胎数是随着母猪背膘厚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的变化(P=0.03)。然后对母猪背膘厚与相关的母猪繁殖性能指标进行线性拟合,当母猪背膘厚处于21~22 mm、23~24 mm时,总产仔数和健仔数最多,初生窝重和初生个体重最高,而弱仔数最少。尽管根据母猪背膘厚与母猪繁殖性能的相关性分析,母猪妊娠后期背膘厚处于21~24 mm时,母猪均有较好的繁殖性能,建议产前背膘厚保持在21~22 mm,以节约饲料和达到最佳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20.
大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鸨(Otis tarda dybowskii)俗称地鵏。它在东北及内蒙草原繁殖,为典型的草原鸟类,为我国最大的狩猎鸟类。研究它的繁殖习性,了解它的食性、饲养家化,对保护和利用这大型的狩猎鸟类有着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此,我们于1980年1月—11月在白城地区北大岗、通榆县等草原地区做了繁殖习性、数量以及人工饲养的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导如下。一、分布和数量在吉林省主要分布的白城地区北大岗以北的九龙山马场、马鞍山及通榆县向海、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