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铃虫继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严重的抗药性后,对久效磷、辛硫磷和甲胺磷等有机磷杀虫剂也已产生中等水平抗性。丙溴磷作为取代菊酯的轮用药剂在我国使用面积越来越大。作者通过田间棉铃虫种群对丙溴磷抗性测定和室内抗性选育,初步研究了棉铃虫对丙溴磷的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2.
40%多虫净防治棉铃虫药效试验王永山,王风良,沈田辉,金中时(江苏省大丰市植保站224100)40%多虫净乳油系丙溴磷与辛硫磷复配。而成的有机磷杀虫剂,由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华怡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为缓解棉铃虫对菊酯类农药抗性的发展,明确该药种对棉铃虫的防...  相似文献   

3.
防治棉铃虫新农药──丙铃净我国目前用于防治棉铃虫、棉蚜的高效农药品种不多,杀虫剂单剂间科学的复配可作为延缓农业害虫抗性发展的1种手段。45%丙铃净乳油是原北京农大应化系,在研究棉铃虫抗性机理的基础上新开发的产品。丙铃净乳油中的主成分丙溴磷(Profe...  相似文献   

4.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大杂食性农业害虫,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棉铃虫导致其对不同种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抗性分子机制的阐明有利于棉铃虫的科学防控和抗性治理。该文主要综述棉铃虫对化学杀虫剂的抗性发展现状,以及近年来棉铃虫抗药性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包括解毒酶代谢能力增强、靶标敏感性降低和表皮穿透能力下降等方面,并就未来研究工作和棉铃虫抗性治理新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Bt抗性种群的RAPD-PCR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室内筛选获得了棉铃虫对Bt杀虫剂、Bt毒蛋白和转Bt基因棉的抗性种群。利用RAPD技术 ,成功地扩增得到 105条多态性条带 ,经过聚类分析发现 ,棉铃虫对Bt产生抗性后在基因水平发生了变异。RAPD技术不仅可以用来鉴定棉铃虫对Bt是否产生抗性 ,而且可以区分不同的Bt抗性种群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华北棉区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田间种群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于2014—2015年和2018—2019年分别采集河南、河北、山东和山西4个省的棉铃虫田间种群,采用浸叶法于室内测定棉铃虫对辛硫磷、三氟氯氰菊酯和甲维盐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各监测点棉铃虫对辛硫磷处于中等水平抗性,在2014—2015年和2018—2019年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3.0~58.5倍和21.1~55.3倍,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性发展相对缓慢;各监测点棉铃虫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已产生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河北沧县、河南安阳、山西盐湖种群的抗性倍数由2014年的61.0倍、22.5倍和24.0倍上升至2019年的91.1倍、44.7倍和61.3倍,山东夏津种群的抗性最高,2019年抗性倍数达到216.3倍;棉铃虫种群对甲维盐表现为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河北沧县、河南安阳、山西盐湖和山东夏津种群的抗性倍数分别为8.2~40.4倍、5.8~16.6倍、5.5~23.4倍和11.0~36.6倍。表明4个监测地区的棉铃虫田间种群对3种杀虫剂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建议减少这3种杀虫剂的使用频次,并注意与其他杀虫剂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棉铃虫抗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丙溴磷等对棉铃虫不同龄期的作用特点研究作者选择丙溴磷、辛硫磷、久效磷、甲基对硫磷、甲胺磷、硫丹、灭多威、氰戊菊酯等8种杀虫剂,对棉铃虫卵、2龄、3龄、4龄幼虫的作用特点以及时棉蚜、粘虫的毒力进行了研究。对棉蚜触杀毒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灭多威、久效磷、硫...  相似文献   

8.
一、国内外棉铃虫抗药性发展现状澳大利亚:1972年在西澳大利亚 Ord Valley 发现了棉铃虫对滴滴涕的抗性,随后又在南威尔士和昆士兰发现了棉铃虫对滴滴涕的抗性,1984年又报道了棉铃虫对硫丹的抗药性.澳大利亚从1977年开始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防治棉铃虫,1983年在中澳大利亚的埃默拉尔德防治棉花和大豆上棉铃虫失败.当年采集棉铃虫进行测定,经诊断剂量处理后存  相似文献   

9.
三种杀虫剂对棉铃虫的毒力测定湖北农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姚安庆由于有机磷、菊酯类农药及其复配产品的大量使用。导致棉铃虫抗性的不断产生。为了更好地防治好高龄棉铃虫,减少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我们采。一用掉物性杀虫剂与市场上正在推广的杀虫药剂作比、较、用接近...  相似文献   

10.
棉铃虫是北方特早熟棉区主要害虫之一,其发生频率高,用药次数多,使其对杀虫剂易产生抗性,致使防治困难,对棉花生产构成威胁。为摸清棉铃虫的抗性发展规律,我们于1997~2000年选择主产棉区朝阳作为抗性监测点,监测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氯氰菊酯、有机磷类久效磷和氨基甲酸酯类灭多威农药的抗性发展情况,以期累积资料,了解棉铃虫抗性发展的规律,探索抗性治理对策,延长药剂使用寿命。1材料和方法1.1供试棉铃虫1997~2000年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一代棉铃虫成虫大量迁入棉田时,于棉田设置杨树枝把诱蛾,对采…  相似文献   

11.
济南地区棉蚜对15种杀虫剂的抗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室内饲养的相对敏感品系为对照,利用叶片浸渍法制定了济南地区棉蚜对15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结果表明:济南地区棉蚜对4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已达到了较高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在82.21-201.51之间;同时对除丙溴以外的5种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亦产生了明显抗性,抗性倍数在7.52-16.38之间,对灭多威、吡虫啉及丙溴磷的抗性尚不明显,但已表现出抗性趋势;对丁硫克百威、硫丹及阿维菌素仍处于敏感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从新疆喀什采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ebner)在室内建立实验种群,以点滴法测定了该种群对31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毒力数据,对所测得的毒力基线进行了排队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喀什棉区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部分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如久效磷、丙溴磷、辛硫磷、甲胺磷、蔬果磷和甲基对硫磷等表现敏感;对氨基甲酸酯类的灭多威敏感度接近敏感毒力基线。而对有机磷酸酯类的另一些品种如亚胺硫磷、氧乐果、倍硫磷、敌百虫及其他品种如硫双灭多威、异丙威和硫丹等却表现高度耐性。最后,就新疆棉区棉铃虫对杀虫剂敏感性基因保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防治抗性棉铃虫的新型杀虫剂──北农931混剂谢振虎,曹秀玲(全国植保总站,100026)近年来由于长期使用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棉蚜和棉铃虫相继出现了抗药性。尤其自1990年以来,华北棉区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中的一些品种抗性倍数逐步提高,加之连续...  相似文献   

14.
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杀虫剂,致使棉铃虫(Heliothis urmigera)产生较高的抗药性,用药剂量成倍增加,防治效果逐年下降。并严重的污染环境和杀伤天敌。近年来棉铃虫连年大发生,开发和试验新型杀虫剂,缓解害虫抗药性已刻不容缓。 1993年我校开发爱福丁(BA—1)乳油,用于防治抗性棉铃虫,现将田间试验及示范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利用室内筛选获得的甲氧虫酰肼中等抗性种群(R, 30.57倍)和敏感种群(S),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棉铃虫对12种常用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抗性种群对虫酰肼产生了13.57倍的中等水平交互抗性;对茚虫威的抗性倍数为3.05倍,无明显交互抗性;而对辛硫磷、毒死蜱、灭多威、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虫螨腈、虱螨脲、氟啶脲、氟铃脲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抗性倍数在0.50 ~2.36倍之间,无交互抗性。试验结果提示,在棉铃虫对甲氧虫酰肼的抗药性治理中,轮换使用与甲氧虫酰肼没有交互抗性的杀虫剂将可有效延缓其抗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菌毒畏防治抗性棉铃虫的效果及对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苏云金杆菌和棉铃虫NPV病毒加适量助剂进行复配,制成的生物杀虫剂-菌毒畏,田间使用防治抗性棉铃虫总有效率95%以上,幼虫死亡高峰较一般生物杀虫剂提前12 ̄15小时,停药后10天调查和翌年挖蛹观察后效作用明显,有利于天敌繁衍,对人畜安全。菌毒畏是一种较好的防治抗性棉铃虫的新农药。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抗辛硫磷品系的代谢抗性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重复回交和药剂选择,将棉铃虫Phoxim-R抗性品系对辛硫磷的抗性导入到BK77敏感品系中,得到棉铃虫BK77-R抗性品系,BK77-R和BK77为一对近等基因系。BK77-R抗性品系对辛硫磷的抗性达155倍,对溴氰菊酯有高水平交互抗性(抗性倍数248倍),对灭多威和硫丹有中等水平交互抗性, 分别为31倍和11倍,对丙溴磷有低水平交互抗性(4倍)。在BK77-R抗性品系中,脱叶磷(DEF,酯酶抑制剂)对辛硫磷、灭多威和硫丹具有增效作用,增效倍数分别为7倍、2倍 和1.9倍;增效醚(PBO,氧化酶抑制剂)对溴氰菊酯、灭多威和辛硫磷的增效倍数分别为21倍、2.2倍和1.7倍。与BK77敏感品系相比,BK77-R抗性品系的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均显著提高,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上述结果表明,酯酶解毒代谢在棉铃虫BK77-R品系对辛硫磷的抗性中起重要作用,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解毒作用增强是该抗性品系对不同类型药剂产生交互抗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点滴法和诊断剂量法 ,比较研究了新疆与华北棉区田间种群棉铃虫对不同类型杀虫剂代表品种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 ,新疆种群对各类药剂均处于敏感水平 ;而华北种群 ,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已达高抗水平 ,并且kdr型抗性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同时 ,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也已达中抗水平。  相似文献   

19.
防治棉铃虫的高毒农药替代品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浸卵、浸叶和点滴法以及田间小区试验,对19种杀虫剂防治棉铃虫的作用特点和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对棉铃虫卵孵化有较好的抑制作用,90.40 mg/L多杀菌素处理后棉铃虫卵的孵化率仅为42.86%;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辛硫磷、丙溴磷、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毒杀作用明显,原药稀释1.0×104~2.0×104倍时可使初孵幼虫死亡率达100%;昆虫生长调节剂——氟啶脲、氟铃脲、甲氧虫酰肼原药稀释1 000倍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致死率大于70%,且幼虫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甲氨基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多杀菌素、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丙溴磷、辛硫磷对低、高龄棉铃虫幼虫均具有较好的毒杀效果。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丙溴磷、高效氯氰菊酯作用效果快且防治效果好,尤其是4 000倍甲氨基阿维菌素和5 000倍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后第三天,其对棉铃虫的致死率达100%;多杀菌素和甲氧虫酰肼作用效果稍差。若在棉铃虫卵高峰期适时施药,供试的6种药剂均可作为防治棉铃虫的高毒农药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点滴法和诊断剂量法,比较研究了新疆与华北棉区田间种群棉铃虫对不同类型杀虫剂代表品种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新疆种群对各类药剂均处于敏感水平;而华北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已达高抗水平,并且kdr型抗性是其重要机制之一,同时,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酯类杀虫剂也已达中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