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合理饲养 雏鸡一般在孵出后24~26h开食,可将小米、碎玉米等饲料,撒在红色或绿色的塑料布上,让其啄食,3d后再逐渐换为配合饲料。1—45日龄饲喂5~6次,d;46日龄以后饲喂4~5次/d。要少喂勤添,以饲喂8成饱为宜。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1—4日龄,最好饮5%的温红糖水,以利于雏鸡腹中剩余蛋黄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2.
(一)合理饲养雏鸡一般在孵出后24~26小时开食.开食后可将小米、碎玉米等饲料,撒在红色或绿色的塑料布上面,让雏鸡练习啄食,3天后再逐渐换为配合饲料.饲喂次数,一般1~45日龄每天饲喂5~6次;46日龄以后饲喂4~5次.每次不宜饲喂得太饱,要少喂勤添,以饲喂八成饱为宜.随时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1~4日龄,最好饮5%的温红糖水,以利于雏鸡腹中剩余蛋黄的吸收利用.饲喂时要随时注意饲料的消耗变化,饲料消耗过多或过少,都是雏鸡患病的先兆.  相似文献   

3.
1合理饲养雏鸡一般在孵出后24~26h开食。开食后可将小米、碎玉米等饲料,撒在红色或绿色的塑料布上面,让雏鸡练习啄食,3d后再逐渐换为配合饲料。饲喂次数,一般1~45日龄每天饲喂5~6次;46日  相似文献   

4.
1 饲喂与饮水 三黄鸡饲料要求营养成分齐全,含有高能量、高蛋白质,且各种营养比例配合适当.育雏阶段饲料一般用粉料或加工成碎粒,育肥阶段饲料最好用颗粒饲料. 三黄鸡的饲喂采用自由采食方法.在1~3日龄,为了让雏鸡尽快学会采食,应每隔2~3小时喂料1次;4~28日龄,每隔4小时喂料1次;29日龄后,每天加料4次.多次投料可以刺激鸡的食欲,增加鸡的采食量,每次给料要使每只鸡都能吃饱.  相似文献   

5.
科苑采撷     
雏鸡不宜多喂蛋白质饲料雏鸡(特别是10日龄内的雏鸡)胃肠消化器官还很弱,饲喂过多的蛋白质饲料往往使其胃肠负担过重,消化器官机能发生紊乱,严重的可因蛋白质中毒而死亡。1~4日龄的雏鸡,日粮中不可添加豆饼、鱼粉等蛋白质饲料;  相似文献   

6.
β-甘露聚糖酶对雏鸡生长性能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β-甘露聚糖酶对雏鸡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00只1日龄雏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3个重复组,每组50只.试验组饲喂添加β-甘露聚糖酶的全价饲料,对照组饲喂相同全价饲料,试验周期为42 d.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1~14日龄和15~28日龄平均日增重均差异显著(P<0.05),29~42日龄差异极显著(P<0.01);3个时间段内的料重比,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差异不显著.在血液生化指标中,只有白蛋白在5个时间点上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差异显著(P<0.05),而其他生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本试验证明β-甘露聚糖酶可以提高雏鸡的生长性能和血清中白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7.
高钙饲料引起雏鸡痛风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南阳某种鸡场因误用蛋鸡产蛋期饲料饲喂雏鸡 ,致使 3周龄内雏鸡暴发了痛风。1 发病情况 南阳某鸡场从上海购入罗曼种雏 80 0 0羽 ,分养于两栋育雏舍 ,因发料员粗心错把蛋鸡产蛋期饲料 (含钙量为3.48% )送给其中一栋雏鸡舍 ,致使在该舍饲养的 35 0 0羽种雏用高钙饲料饲喂了近 3周。当饲喂到 1 0日龄时 ,个别雏鸡出现精神不振 ,排泄石灰样粪 ,饲养人员误认为有雏鸡白痢发生 ,实行了药物防治。用药 5天后病雏逐日增多 ,死亡数量也增加到 1 4~ 1 5只 /每日。到 1 8日龄时 ,全群出现症状 ,发病率达85 %以上。经更换饲料控制该病 ,共死雏鸡2 2 …  相似文献   

8.
选择出壳天数相同(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雏鸡800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0只鸡,对试验组雏鸡分别饲喂四种营养水平,两种品牌且换料时间不同的饲料。组1雏鸡在2~10日龄饲喂众诚610,11~42日龄饲喂众诚620,组2雏鸡在2~28日龄饲喂众诚610,29~42日龄饲喂众诚620,组3雏鸡在2~28日龄饲喂康地201,29~42日龄饲喂康地202,组4雏鸡在2~10日龄饲喂康地201,11~42日龄饲喂康地202。结果表明,在第五周时,组2和组3与组1和组4之间均匀度、体重差异显著(P0.05),而采食量和总增重组与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第3组各指标均高于其它组且成本最低,说明处理第3组相对应的饲料及换料时间对雏鸡的饲喂效果优于其他组别。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研究将α-环丙氨酸(ACC)应用于养鸡业,旨在探明ACC对肉鸡的效应、效果及为肉鸡生产提供优化配套技术.作者对ACC初喂日龄、ACC饲喂浓度及ACC饲喂持续时间采取L4(23)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ACC初喂日龄为12日龄、ACC饲喂浓度为1 mg/kg及持续饲喂5 d为最佳组合,综合优化理论方案为ACC初喂日龄为40日龄、ACC饲喂浓度为1 mg/kg及持续饲喂5 d.这表明ACC可提高肉鸡增重、成活率并降低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乙氧基喹加入饲料后在鸡体中残留量进行了测定.1 试验材料 90%乙氧基喹.2 试验方法 鸡的饲料按NRC标准配制,乙氧基喹添加量为150mg/kg和400mg/kg两个水平.150mg/kg组是从1日龄雏鸡开始饲喂;400mg/kg组从15日龄开始饲喂.对照组每组饲养20只鸡,在饲养中按常规进行防疫和管理.饲养至56日龄,各组分别随机抽取饲养鸡5只,屠宰后取鸡胸肉、肝、肾、脂肪进行检测乙氧基喹的残留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一)雏鸡的饲养管理 1.适时开食。小鸡出壳后12~24小时即可开食,前3天内,喂给浸过的碎米或小鸡饲料。将碎米或小鸡饲料撒在塑料布上,让雏鸡采食,从第5天起可拌入适量的青绿饲料,让鸡自由采食。3周龄内每天喂6~8次,3周龄后每天喂4~6次;并给清洁饮水,也可在饮水中加入0.1%的高锰酸钾任鸡自饮。 2.控制温湿度。雏鸡所需的温度1周龄内为30~31℃,2~3周龄为25~30℃,4周龄以后为20~25℃;室内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并还要保持通风换气。 3.保持密度。每平方米放养雏鸡的适宜密度量为:10日龄内为40~50只,20日龄内为40只,30日龄内…  相似文献   

12.
我县徐塘乡二庙村于恒芝饲喂的500只雏鸡于10日龄时发病,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的病变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鸡新城疫病.现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本户于1991年3月4日在某炕房购进罗斯雏鸡500只进行育雏,在1~5日龄时,每千克雏鸡全价饲料中加氯霉素1克拌料喂服并用链霉素饮水,6~10日龄时用痢特灵和病毒灵,每千克饲料分别加0.2克和0.8克进行喂服。于第10日龄时发病,三天内发病率达80%以上,死亡160只.用泰乐菌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治疗无效.因而前来就诊。  相似文献   

13.
对某海兰种鸡场免疫禽流感疫苗60日龄和180日龄后的种蛋所生产的供应给周边的10个蛋鸡养殖户的雏鸡,采用4个不同日龄免疫禽流感H5N1Re-4-5疫苗及不免疫5种方式。随即选择同批的9个不同日龄的雏鸡各20只,进行采血,利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H5Re-4-5禽流感抗体水平监测分析。结果显示:种鸡免疫60d后出孵的5家雏鸡1日龄母源抗体高,雏鸡首免在7~14日龄时免疫效果好;种鸡免疫180d后出孵的5家雏鸡1日龄母源抗体低,雏鸡首免在7日龄前免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禽流感H9N2毒株翼下静脉注射雏鸡,诱发1、7、14、21、28日龄雏鸡排毒,从攻毒后第5d开始泄殖腔和咽喉取棉拭子,1次/d,连续3d,用HANKS液稀释。用滤器过滤后取滤液接种于10日龄鸡胚,培养96h后收取尿囊液,测定血凝性。根据母源抗体测定的结果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认为不同日龄免疫母鸡的最佳免疫时间为每隔3~4个月,加强免疫1次,雏鸡应在2周左右第1次进行油苗免疫。  相似文献   

15.
30~80日龄的鹅称为中鹅.中鹅的觅食力、消化力、抗病力大大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强,肌肉、骨骼和羽毛迅速生长.中鹅食量大,饲料应以粗饲料为主,同时适当补饲一些精料,以满足鹅的快速生长需求,为选育留种或转入育肥期打下良好基础. 1 饲料 选择中鹅饲料时应遵循"以粗代精,青粗为主,适当补喂精料"的原则.中鹅在30~50日龄时,每昼夜饲喂5~6次;50~80日龄时,每昼夜饲喂4~5次,其中夜间喂2次.补饲次数应按鹅的日龄、增重快慢、牧草质量和鹅的采食量灵活掌握.一般5~6周龄的鹅每天喂4次,7周龄以上则每天喂3次.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设1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试验组按日采食量1%添加中草药,对照组不添加中草药。每个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组初始规模为40只雏鸡,中草药添加时间为3~12日龄,连续饲喂10 d,试验组与对照组日常管理方法相同,每天记录添加饲料量、鸡发病数、死亡数、淘汰数等,数据记录至60日龄。试验结果显示:中草药饲喂雏鸡可以明显提高雏鸡采食量,减轻雏鸡应激反应,增强雏鸡免疫力,提高雏鸡成活率,饲喂中草药蛋鸡育雏成本明显降低。说明利用中草药育雏蛋鸡有很好的效果,不仅能达到减抗的目的,而且综合效益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科苑采撷     
雏鸡蛋白质饲料的科学添加 1~4日龄的雏鸡.日粮中不可添加鱼粉、豆饼等蛋白质饲料:5~10日龄的雏鸡.日粮中蛋白质饲料只可占10%以下:11~20日龄的不可超过15%;21~30日龄的不可超过25%。同时要适当多喂些磨碎的玉米、小米、切碎的青菜叶等容易消化的饲料.最好在日粮中添加1%的中药苍术.既有益于雏鸡的消化吸收.又益于雏鸡发育增重。  相似文献   

18.
SPF雏鸡感染REV后免疫器官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通过对 1日龄 SPF雏鸡人工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 REV) ,观察了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和脾脏 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雏鸡感染 REV后胸腺 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于7、2 1、4 2和 4 9日龄明显降低 ( P<0 .0 5) ,于感染后 1 4、2 8和 3 5日龄极显著减弱 ( P<0 .0 1 ) ;脾脏 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分别于感染后 1 4~ 2 8d和 3 5~ 4 9d较对照组雏鸡明显或极明显降低 ( P<0 .0 5,P<0 .0 1 )。法氏囊和脾脏 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分别在感染后 7~ 4 9d和 1 4~ 4 9d极显著减弱 ( P<0 .0 1 )。免疫器官胸腺重量和脾脏重量与体重比值及体重分别于感染后 7~ 4 9、7~ 3 5、7~ 4 9d明显降低 ( P<0 .0 5,P<0 .0 1 )。说明SPF雏鸡感染 REV后 ,免疫器官 (胸腺、法氏囊和脾脏 )淋巴细胞发生变性坏死、数量减少和功能降低 ,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发生明显降低或抑制  相似文献   

19.
1第1d用5%的冷糖开水给雏鸡饮用,再用全价饲料开食。2第2d每只雏鸡用庆大霉素4000~8000单位混入饮水内让雏鸡饮用。3第3~5d用Ⅱ系或Ⅳ系苗进行首免。4第7~10d用法氏囊弱毒苗饮水。5第11~14d进行Ⅰ系苗注射(每瓶疫苗可供200只雏鸡使用)。6第18~21d,再进行一次法氏囊苗免疫,可用卵黄抗体,每只雏鸡皮下注射1mL。当发生法氏囊病时,每只鸡皮下注射2mL,也可用“双抗”治疗,每只鸡皮下注射1~2mL。7种鸡、蛋鸡应在三月龄时再注射Ⅰ系苗,以加强对鸡瘟的免疫。此外还应在1日龄、14日龄时皮下注射马立克疫苗0.2mL。8治疗家禽(鸡、鹅、鸭)传染病…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野菊花多糖对雏鸡血清新城疫抗体水平的影响.将500只7日龄雏鸡滴鼻接种新城疫活疫苗,随机分为5个试验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1~4组(CP-1、CP-5、CP-10、CP-20)雏鸡分别颈部皮下注射1、5、10 mg/mL和20 mg/mL野菊花多糖0.5 mL,每日1次,连续3d.5组为空白组,用生理盐水进行注射.28日龄,各组雏鸡二次接种新城疫油疫苗,同时按照7日龄时的处理方式给雏鸡注射野菊花多糖和生理盐水.在第1次接种后的0、7、14、21、28、35、42、49、56 d和63 d,每组随机选择20只鸡(每重复2只)进行心脏采血并制备血清,用以分析血清新城疫抗体滴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第一次接种疫苗14d后,CP-5、CP-10组和CP-20组雏鸡新城疫抗体滴度均显著提高(P≤0.05),CP-1组雏鸡新城疫抗体滴度在接种后21 d显著提高(P≤0.05).另外,试验发现随着野菊花多糖剂量的增加,各试验组雏鸡新城疫抗体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当注射浓度超过10 mg/mL时,这种促进作用不再随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野菊花多糖能够促使雏鸡较早产生特异性抗体并使之维持更长时间,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最佳使用浓度为10 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