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掌握北京地区引种栽培大果榉的抗寒特性,以垂枝榆为对照,6年生大果榉为试材,选取其一年生休眠枝条分别在5℃(CK)、-10℃、-15℃、-20℃、-25℃、-30℃和-35℃下进行低温处理,测定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应用Logistic方程拟合半致死温度(LT_(50));并测定其枝条的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的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枝条恢复生长后的萌芽率,研究低温胁迫下大果榉休眠枝条的抗寒性。结果表明:随温度降低,相对电导率整体呈上升趋势;MDA、可溶性糖的含量以及POD和CAT酶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恢复生长率鉴定植物抗寒能力的方法易受到植物扦插成活难易程度的影响;相关性最高的抗寒指标是相对电导率,其次是MDA和可溶性糖。大果榉和垂枝榆的LT_(50)分别为-33.11℃和-29.83℃,大果榉的抗寒性高于垂枝榆。  相似文献   

2.
以3a生引种刺槐无性系对比试验林为材料,测定各无性系在人工冷冻处理下的相对电导率、酶活性、MDA含量变化,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对各项指标测定值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公式进行定量转换,根据函数值的大小对8个无性系抗寒性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MDA含量随处理温度降低而逐步升高,SOD和POD酶活性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无性系间在各项指标上均存在差异,且在-10℃-30℃范围内差异最明显。元性系抗寒性最强的是RCR,而2428的抗寒性最低。  相似文献   

3.
人工低温胁迫下腰果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选育腰果抗寒优良品种提供依据,以腰果FL30叶片为材料,进行人工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5个抗寒生理生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延长,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先逐渐升高后趋于稳定,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呈现持续上升的变化规律;胁迫温度越低,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越高;温度低于16℃,即对腰果产生较严重伤害,且温度越低伤害程度越严重;经4℃低温胁迫4 d,可大大提高腰果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4.
淹水胁迫下水松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水松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淹水胁迫下水松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淹水胁迫对各测定指标的影响各异。随淹水时间延长,叶绿素含量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叶片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趋势;水松脯氨酸(PRO)含量及丙二醛(MDA)含量均为先升后降、再趋于平稳: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则表现为先降后升、再趋于平稳。植株半淹(B)对叶绿素及MDA含量产生的影响较大,全淹(C)对叶片相对电导率、PRO和SOD的影响较大,渍水(A)对各指标的影响都为最小。  相似文献   

5.
采集10个外来常绿阔叶树(品)种当年生成熟枝条中部叶片为样本,进行人工冷冻处理,通过测定其叶绿素a、b含量、POD、SOD活性等指标,研究其抗寒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降低,叶绿素a、b含量逐渐降低;-10℃时POD、SOD活性最大,生理曲线呈先高后低趋势。运用模糊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定,抗寒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龟甲冬青、广玉兰、金森女贞、红叶石楠"红罗宾"、日本女贞、大叶女贞、法国冬青、枇杷、香樟、日香桂。  相似文献   

6.
为给冬枣的栽培、引种及有效利用提供依据,以沧县栽植的5个不同原产地的冬枣嫁接苗休眠期1年生枝为材料,用电导法分别测定其在自然条件和不同低温处理下细胞膜透性的变化,同时结合恢复性生长试验,测定其在不同低温处理后枝条的发芽率,分析研究了不同产地和不同粗度冬枣枝条的抗寒力。结果表明,在沧县地区栽植的不同原产地的冬枣在自然种植条件下无冻害发生,其中沧县和乐陵产地苗木在同等条件下抗寒力较好;枝条相对电导率随枝条粗度的增加而升高;自然状态下,不同原产地冬枣的1年生枝随着外界气温的降低相对电导率升高;降温处理后,不同原产地冬枣枝条的相对电导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发芽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自然降温过程中曙箣竹各项生理指标和低温半致死温度的测定,研究了曙箣竹抗寒能力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降温过程中曙箣竹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温度为11℃时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出现峰值;随着温度的下降,丙二醛含量(MDA)含量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20℃时MDA含量最高,仅8℃时与其他处理温度呈显著差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SOD活性在8℃时达最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W"型趋势变化,表现为降低—升高—降低—升高,POD活性除在20℃时最大并与5℃之间无显著差异外,与其他4个温度处理间均呈显著差异。以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测定曙竹叶片的半致死温度为-2.16℃,此温度可能是曙箣竹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节点,低于此温度叶片生理活动将受限。此外,曙箣竹主要通过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来适应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低温下中国栽培扁桃鹰咀、纸皮,国外引进扁桃Nonpareil、Mission以及野生扁桃花蕾的生理指标变化,比较扁桃花蕾的抗寒性。本实验剪取4种栽培扁桃和野生扁桃的带花蕾枝条,带回实验室后分别进行4℃、0℃、-2℃、-4℃和-6℃处理,12 h后采摘花蕾,测定花蕾的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变化,并利用隶属函数法比较花蕾的抗寒性。结果显示低温处理12 h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淀粉含量先降低后升高;MDA含量、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脯氨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利用隶属函数评估法比较发现花蕾的抗寒性强弱顺序是鹰咀野生扁桃NonpareilMission纸皮。  相似文献   

9.
以龙船花和细叶龙船花为材料,以常温(25℃左右)为对照,分别测定在30℃、35℃、40℃、45℃、50℃条件下龙船花叶片内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其相对电导率等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其耐热性。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下,2种龙船花叶片均受到不同程度伤害,其相对电导率和游离脯氨酸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MDA含量和SOD活性均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明龙船花具有一定的抗热性,能通过一系列保护性的生理生化反应适应一定程度的高温胁迫;龙船花MDA增幅大于细叶龙船花,表明细叶龙船花的耐热性比龙船花更强。  相似文献   

10.
低温胁迫下3个甜角品种幼苗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甜角品种PRAKAYTONG(闪金)、SRITONG(金色)、SRITONGBAO(轻金色)的1年生嫁接苗为材料,采用人工气候箱连续15 d分别进行5、10、15、20、25、30℃的温度处理,测定分析了低温胁迫下甜角幼苗叶片与抗寒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20 30℃是甜角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当温度下降到15℃时,随着温度的降低,甜角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现出先升后降趋势,叶片含水量呈现下降趋势;温度降到10℃时,幼苗叶片上述指标变化加剧,幼苗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在相同的低温条件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幼苗叶片的上述6个指标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温度越低,变化越剧烈。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判定3个甜角品种的抗寒性强弱的顺序为:SRITONG>SRITONGBAO>PRAKAYTONG。  相似文献   

11.
油松是我国北方主要的造林绿化树种之一,在生态恢复和重建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分析清水河县油松疑似"红针病"的可能发病原因,文章比较了疑似"红针病"和健康油松的各种保护酶SOD、POD、CAT活性,MDA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结果显示:与健康油松相比,感病油松的SOD、POD、CAT活性以及MDA含量均显著升高,相对电导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8个1(2)-O型无性系苗木叶片中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大,毛白杨无性系叶片的MDA含量、CAT活性呈递增...  相似文献   

13.
利用自然高温胁迫,研究了高温对11个鸡爪槭品种叶片的质膜透性、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并对不同鸡爪槭品种的耐热性和耐热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后,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平均分别为对照的137.39%和139.9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分别为对照的304.06%和258.93%;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对照的368.75%和215.97%。11个鸡爪槭品种的耐热性存在差异,D1118和X1119是耐热性最强的2个品种,经过自然高温胁迫没有出现热害症状,其余品种都有一定程度的热害。不同品种的耐热机制不同,D1118主要是通过提高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来提高抗逆性;在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有极显著(P〈0.01)增加的同时,X1119和F1115通过SOD和POD的协同作用,共同抵抗高温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土壤水分处理真桦苗木,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处理组叶片MDA含量始终高于对照,3周时重度干旱组MDA含量达到对照的2.1倍;轻度胁迫处理组,真桦叶片内SOD和CAT活性升高;中度和重度胁迫处理组,...  相似文献   

15.
毛白杨幼苗抗氧化系统对盐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 3种不同浓度的NaCl (85mmol·L-1,170mmol·L-1,2 6 0mmol·L-1)胁迫下 ,对毛白杨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以及丙二醛 (MDA)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发现 ,在NaCl胁迫 3小时后 ,幼苗SOD和POD活性显著降低 ,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 ,这两种酶活性降低较缓慢 ,但SOD活性下降程度均较POD小 .在NaCl胁迫中 ,MDA含量明显增加 ,并于胁迫 15小时后达到最大值 ,随后含量增加较小 .进一步分析发现 ,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SOD和POD活性以及MDA含量的作用效应是不同的 ,其中 2 6 0mmol·L-1NaCl处理明显促进幼苗SOD和POD活性的下降与MDA含量的增加 ;而且MDA含量与SOD和POD活性的下降有关 .结果表明 ,NaCl胁迫所引起的SOD和POD活性下降可能加强膜脂过氧化作用 ,最终导致幼苗MDA含量的增加与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杉木幼苗用PEG6000渗透胁迫(-1.5MPa,-2.5MPa),在48h内其叶片中H2O2含量和MDA含量明显增加,H2O2含量从35.5μmol.g^-1分别增加到43.0μmol.g^-1和48.0μmol.g^-1;MDA含量从170.5μmol.mg^-1分别增加到349.5μmol.mg^-1和365.2μmol.mg^-1,其变化与胁迫强度成正比;48h后H2O2含量下降,但MDA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胁迫对2种地被竹抗氧化酶与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盆栽法对4种重金属(Cd2+、Pb2+、Cu2+、Zn2+)胁迫下的菲黄竹与菲白竹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MD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菲黄竹的SOD、POD、及CAT活性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总体趋势是先增大,之后降低,最后又增大;而菲白竹则是先升高,后降低;过氧化产物(MDA)则于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相反。表明重金属胁迫下,2种地被竹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被诱导,且菲白竹比菲黄竹有更强的耐重金属胁迫性。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油松、华山松2种针叶树的盆栽2 a生实生苗为试材,采用静态熏气法,将苗木用不同浓度(0.0、0.6、1.0、1.6、2.5、3.1、4.1 mg/m3)的标准汽车尾气处理72 h,研究了汽车尾气对2种苗木叶片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SOD和POD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2种苗木的叶片MDA和相对电导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两树种叶片POD和油松S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华山松SOD活性呈现逐渐升高变化趋势。对2种苗木的抗性进行综合比较得出华山松抗汽车尾气污染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9.
构树组培苗在50,75,100,125和150 mmol-L-1 NaCl胁迫下,SOD,POD,CAT活性和这3种抗氧化酶同工酶谱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浓度NaCI对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aCI浓度小于100mmol.L-1时可溶蛋白含量升高,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可溶蛋白含量降低.低浓度NaCl使SOD活性略有降低,随着浓度升高活性逐渐增强;SOD同工酶谱在NaCI胁迫后变化明显.POD活性变化趋势与SOD相似,而POD同工酶谱略有变化.CAT活性明显提高,而其同工酶谱变化甚微.此外,NaCl胁迫还导致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而MDA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以3个蜡梅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低温处理,对枝条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等指标进行了研究,并利用Logistic方程计算了各品种的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抗寒性具有明显差异,抗寒能力依次为:‘玉碗藏红’〉‘出水芙蓉’〉‘琥珀’。降温过程中,耐寒性强的品种能保持较高的SOD和POD酶活性和较低的MDA含量。因此,相对电导率、SOD、POD、MDA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蜡梅的抗寒能力,可作为其抗寒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