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优桂99"是广西藤县种子公司1998年早季利用优质不育系"华农A"与优质恢复系"桂99"杂交配组而成,属优质杂交稻新组合.2000年通过广西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200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同年通过国家审定.该组合1999年由龙海市种子站引进、试验试种,2002年、2003年参加漳州市早稻新品种(组合)区试和生产试验,2003年底作为区域性品种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
"湘杂油3号"是湖南省"九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2001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该品种芥酸含量0.21%,硫酸含量21.55微摩尔,达到国际双低标准,现由亚华种业独家开发.为了推广良种良法,促进农民增收,特制订本技术规程,供大面积栽培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3.
"淮麦19"由江苏省淮阴市农科所育成.2001年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蒙豆10号"是由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2002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中甜-吉甜302"是吉林省甜菜糖业研究所杂交育成的高产型多胚雄性不育多倍体新品种.1994年由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995年通过了轻工总会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命名,现已大面积推广.该品种具有杂交率高、杂种优势强的特点,所以掌握该品种的制种技术,对于甜菜块根产量和含糖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沪油15"是由上海农科院选育的双低油菜新品种,2000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秋我省种植面积达8万hm2.为探索该品种在我市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2001年秋进行播栽期、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  相似文献   

7.
杂交晚粳新组合"甬优1号"由宁波市农科所、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育成,1994年配组,组合为"宁67A/K1722",2000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我市1997~1999年连续三年试种,一致认为该组合高产、稳产、抗性好、优质、单双季兼用,并列入主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8.
"嘉育21"是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和浙江省余姚市种子站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中熟早籼稻新品种,2003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巴单三号"是由巴盟农研所用"Mo 17"做母本,以"816"为父本,采用单交种自交选育的方法,经过7代育成的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1999年10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国标二级优质米新品种"玉丰"由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于1994年秋用"田杂//P127/双丰一号"复交后,经连续8代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的中熟晚粳稻品种.2003年9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玉丰".  相似文献   

11.
"粤优938"由江苏省农科院用不育系"粤泰"与恢复系"R938"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2000年5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引入我市作单季晚稻种植.2001~2002年两年试种表现为省肥好种、米质优、产量高,深受欢迎.  相似文献   

12.
"常农粳3号"原名"96-32",由江苏常熟农科所用"武运粳7号/常农粳2号"杂交经连续两年海南加代,于1999年选育而成,是一个集优质、高产、多抗、熟期适宜于一体的优良中熟晚粳新品种.该品种2001年12月28日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13.
"锦单九号"由辽宁省锦州农科院以自选系5~7做母本,引入系皖系1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高淀粉优质玉米单交种.2001年9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株型紧凑、叶片上冲、株高适中、适合密植,具有较好的丰产性.  相似文献   

14.
"淮麦18"是由江苏省淮阴市农科所育成的小麦新品种,1999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场1997年引进.为探讨"淮麦18"最佳密度和施肥量的结合点,笔者于1999~2000年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15.
泸糯3号是四川省水稻高粱研究所于1998年用自育红粒糯性不育系"45A"与自育恢复系"恢1"配组育成.200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由浙江省诸暨市农科所和璜山镇农技站联合引进试种.经二年种植,表现为高产、优质、再生能力好、抗逆性强等特点.该品种综合性状好,适合诸暨市种植.  相似文献   

16.
"扬麦11号"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小麦室与南京农大遗传所合作,采用滚动回交与分子标记抗性鉴定相结合育成的带有抗白粉病基因Pm4a的小麦新品种.2000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扬麦11号",并列入国家863计划中试推广项目.该品种早熟、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品质优良,综合性状突出,是替代"扬麦158"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7.
"沈甜3号"玉米2005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生育期短、品质好、抗性强、产量高,尤其是早熟性突出,适合北方地区两茬栽培.  相似文献   

18.
"红优五号"2005年12月通过徐州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审定编号为徐审菜200501.  相似文献   

19.
强筋小麦新品种"镇麦168"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麦168"(原名"镇麦02168")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以"苏麦6号/97G59"杂交选育而成的春性、中早熟、红皮、强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02年育成,2007年8月和10月分别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苏审麦200701和国审麦2007004),并已申请新品种保护.  相似文献   

20.
"扬麦12号"是由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与南京农大合作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属春性.2001年6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我所示范种植中表现为耐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且穗大粒多,产量结构三要素协调,增产潜力大.长江中下游地区宜作"扬麦158"替代品种推广,尤其适宜白粉病重发及肥水条件好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