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生态旅游是我国旅游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社区参与是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旅游界专家和学者积极进行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理论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理论成果;同时一些生态旅游地在开发和管理上也进行了社区参与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2.
社区参与是乡村生态旅游获得真正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以海口龙鳞村为例,探讨构建乡村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的有效模式.在比较几种典型乡村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并分析该村社区参与现状的基础上,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出发,建立各利益主体相互支持与配合的社区旅游参与发展系统,充分调动各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为社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社区生态旅游有利于增强保护区社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旅游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天宝岩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的生态旅游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展中,社区参与程度较低,旅游收益不明显,保护区缺少引导群众自觉参与资源保护的激励机制。鉴于此种情况,提出一些有效措施,以促进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徐娟  严贤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74-12176
在国内外有关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理论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从社区参与的角度,分析瓦屋山森林公园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的结果.由于缺乏当地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开发人员、经理和社区的利益关系模糊,形成一个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形式单一、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缺乏政府支持等问题.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利润分配过程和模式,以期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社区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很多旅游地的发展都要依托社区,发展生态旅游不能忽视社区参与。本文从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的背景及定义出发,分析了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对旅游业发展的意义,针对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社区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在我国发展很快,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分析了生态旅游的内涵,从转变观念、科学规划、实施保护性开发、建立认证体系、构建社区参与机制、培育生态旅游市场等方面,探讨了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了佛坪县岳坝镇社区经济和扶贫现状的基础上,从介入商业机制、发展生态旅游、推进有机农业、研究可持续利用能源和社区参与保护区建设等5个方面探讨了社区共管助力扶贫工作,以期促进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引入生态旅游能力建设概念,通过分析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开发现状和对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开发的态度与行为的调研,提出应加强教育培训和引导、倡导社区共管机制,提高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毋茜  傅国华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6):97-102,129
为了评估生态旅游对保护区的贡献,特别是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进行深入调研.结果发现,积极的政策为当地生态旅游发展提供财政保障,生态旅游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并一定程度提高了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但存在一定的经济利益分配不均现象,此外当地人参与相关决策和培训机会较少.因此,为实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真正授权当地人参与生态旅游决策,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提供更多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以社区为基础的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珲春市敬信镇、板石镇和哈达门乡为主要的研究区域,调查研究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即生态旅游者、入口社区居民、政府以及虎豹公园管理局对于开展生态旅游的利益需求和态度意愿。研究发现,生态旅游者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生态旅游的开展持积极态度,倾向于体验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等生态旅游活动;入口社区居民更关注政府给予的补偿以及生态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政府部门和虎豹公园管理局则以生态恢复为主要目标,同时协调生态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基于此,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为入口社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王道波  周晓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454-3455,3457
针对红树林开发过程,结合村民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村民合理参与红树林生态旅游和保护的设想:进行生态旅游培训,提高村民的参与意识、保护意识;社区居民直接参与景区规划、建设,增加钱袋子,减少纠纷;村民参与经营和管理,提高主人翁意识;村民参与评估和监督。以期为银滩东区村民参与红树林开发的方法、方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将制订生态旅游深度开发产品标准所包含的定性指标归纳为:承载力控制、自然环保、社区居民参与、环保教育、加强规管、清洁生产、绿色培训、全程跟踪。根据灰色系统理论模型预测生态旅游深度开发的水平增长,并建立生态旅游深度开发建设和评价监控模型,最后将生态旅游深度开发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为总体层(A)、系统层(B)、状态层(C)、要素变量层(D)4个层次。  相似文献   

13.
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已初具规模,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显露出不容忽视的生态及社会问题.从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负面影响,以及维护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景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婧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709-2710,2713
介绍了生态旅游的内涵,结合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宁夏银川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系统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湿地公园是指兼具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等多种功能的湿地生态系统.本文分析了宁夏银川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系统的内涵: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业、生态旅游环境;从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旅游的环境管理、人才培训、公园的功能分区、旅游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园区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湿地生态旅游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自然保护区的景观保护与建设,是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事业,也是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显示了人类的理智、宽容和成熟.在以森林为主题的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应通过景观生态功能分区和生态规划、生态设计及生态管理等工作方法,有效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杜兴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83-15485
茂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景观独特,通过生态旅游既可以实现保护区的宣传教育功能,同时也可以解决社区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发展问题。在现有的茂兰保护区生态旅游中,通过培训后让社区群众参与旅游接待,实现当地社区成为最大受益者的生态旅游原则,社区收益占旅游总收入的48%以上,对茂兰保护区社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应用前景。但保护区基础条件较差,且发展不平衡,在同一旅游区内,社区的经济收入差异很大,应该加强调节,寻求公平受益。  相似文献   

18.
运用SWOT分析法对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同时存在知名度不高、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社区参与性不高、竞争激烈等困难。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若干建议,以促进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滨海农业生态旅游开发研究及创新探索——以滨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荣辉  韩贻强  左登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785-17787
在深入了解绿色营销、生态旅游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滨州市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具备的优势条件、开发现状以及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滨州市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策略以及创新性建议,以促进滨州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农业生态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对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农业生态旅游对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农业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