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实验以里格尔87-5为对照品种,与其他12个引进品种(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期初步筛选出适应阿拉尔垦区的加工番茄品种(系)。结果表明:麒麟87-5、佳禾9号的产量及其综合性状较高,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合地区种植的优质、抗病性强且产量高的加工番茄品种,为该地区加工番茄新品种更新换代、品种推广和布局提供技术支撑。本文通过对7个不同品种在新疆塔城地区的品种特征特性和产量相关性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中产量好且采收期适宜的品种为:甜红843、佳义9号和机收3402,以期为本地区种植加工番茄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适合郫县豆瓣产业需求的加工型辣椒品种。[方法]2014年引进8个辣椒品种和本地美亿禾3号品种进行品种对比试验,通过对产量、果实性状、抗病性、果实成分的比较,筛选出适合郫县豆瓣产业需求的加工型辣椒品种。[结果]江海8号、红辣椒王综合性状最为突出,表现为商品性好、产量高、抗病性强、辣椒素含量高。[结论]江海8号、红辣椒王适合作为郫县豆瓣产业需求的加工型辣椒品种。  相似文献   

4.
[ [目的] 通过对自育烤烟新品种(系)在永州烟区的试验比较,初步筛选出优良烤烟品种(系),为烤烟新品种应用于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V1(MsG28×云烟99)、V2(MSK32×毕纳一号)、V3(MsK326×韶烟一号)、V4(MS云烟87×南江三号)、V5(MSK326×云烟99)和云烟87(对照)6个烤烟品种进行区域试验,综合分析各品种的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烟叶经济性状等。[结果] V3农艺性状协调性第一,叶数、单叶重、折合亩产、亩产值、均价、上等烟率均最高。V4从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均排第二。V5与云烟87接近,V2叶面积最大,叶阔大,茎杆粗壮,株形中等,田间长势中等,但叶片数较少,偏薄,协调性较差。V1农艺性状协调性差,前期长势较弱,补苗率高,亩产量较低。[结论] 综合各项指来看,建议V3、V4品系进一步生产示范。  相似文献   

5.
施关正  赵致  袁玉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3980-3982
[目的]筛选低耗水量、高水分利用率的玉米品种组合。[方法]在抗旱防雨棚内的盆栽试验中,设置正常供水和中度干旱胁迫两种水分处理,对10个玉米杂交组合的生物产量、耗水量、水分利用率3项指标进行研究。[结果]在两种土壤水分处理下,10个玉米杂交组合在3项指标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449×交51和交51×18599的生物产量较高;449×交51和S11×411的耗水量较高,18599×S11、411×449、S11×交51的耗水量较低;交51×18599的生物产量的水分利用率最高,其次为411×449和交51×411。综合3项指标,交51×18599表现最好,在两种土壤水分处理下生物产量分别为204.45、191.90 g/株,耗水量分别为22.57、19.88 kg/株,水分利用率分别为9.04、9.29 g/kg。[结论]交51×18599是高产、耗水量中等、水分利用率高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出高产、早熟、抗性强的绿豆品种,并为其今后更好地应用于蔗田间套种提供参考。[方法]对从河南引进的几个绿豆品种的生长生育特性、农艺性状、抗逆性和产量性状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郑绿8号、郑绿9号、郑绿10号均为早熟、高产的绿豆品种,绿豆产量分别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41.4%、48.1%、21.9%;3个品种综合性状最好的是郑绿9号,抗逆性好,绿豆产量和生物产量都比较高,且果粒外观好。[结论]筛选出了最适合在广西种植的河南绿豆品种郑绿9号。  相似文献   

7.
早春设施番茄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合鄯善县的早春设施番茄品种.[方法]通过对4个番茄品种物候期、抗病性、植株性状、结果特性、果实外观、品质和产量的综合比较,筛选适合鄯善县设施栽培的番茄品种.[结果]“阳光300”平均单果重219.85 g,亩产量最高,达到了10 021.12 kg,与对照“威霸零号”相比增产20.19%,排名第一;“粉尼达”平均单果重154.28 g,亩产量为9 062.09 kg,与对照“威霸零号”相比增产8.69%,排名第二.[结论]这两个品种均表现出抗病性强、口感好、产量高、商品优,增产效果明显,综合性状好等优点,分别适宜在吐鲁番地区设施秋延晚和早春种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推进西藏拉萨地区蔬菜品种换代升级,引进8个番茄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方法]探讨不同番茄品种的差异,综合比较其在拉萨的表现。本研究以8个番茄品种为材料进行设施栽培,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8种番茄的9个品质指标及产量进行测定和比较,并通过描述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8个品种的番茄品质差异明显,其中柠檬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25.84%;花青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7.92%。基于主成分分析法,9个品质性状可提取3个主成分因子,分别为加工因子、营养因子、风味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7.37%,能较好地反应品质特征。以番茄主要品质性状为变量,根据主成分矩阵计算生物学性状指标的主成分值,并求出各品种的综合得分。综合得分排名为:T8>T5>T6>T7>T3>T4>T1(ck)>T2,并对各品种进行产量测定,每667 m2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T3>T1(ck)>T6>T4>T7>T2>T8>T5。[结论]8个番茄品种在拉萨的表现各不相同,根据不同的生产目标选用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适合于南疆喀什地区冬麦收获后复播加工番茄的适宜品种及育苗最佳播种时期.[方法]采用穴盘育苗移栽技术,分三个育苗播种时期,分别为播期Ⅰ(4月23日)、播期Ⅱ(4月29日)、播期Ⅲ(5月5日),每个播期安排早熟8个加工番茄杂交品种,成苗后进行每个播期的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结果]产量:播期Ⅱ的新番36号,表现出良好的产量潜力,在几个参试品种中产量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屯河33号,屯河35号和新红40号表现出高值;单株结果数:新番36号和屯河33号表现较好;单果重:新红40号表现出大果的特性.[结论]加工番茄麦茬复播最佳育苗播种时期在4月25日~5月5日,移栽时间6月10~15日,选择复播加工番茄品种时必须要选择早熟或特早熟品种,而且集中成熟度好,综合性状显示,新红40号、新番36号比较适宜南疆复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出适合安徽省种植的杂交中籼新品种。[方法]通过对12个杂交中籼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调查各品种的生育性状、抗性及产量等指标。[结果]从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表现筛选出综合表现好的品种有两优502、丰两优688、两优392;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有Y两优5836、荃优金1号;两优8号、两优3451这2个品种的综合表现较差。[结论]降低株高可以提高品种的抗倒能力,但产量并不低;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可以有效提高水稻品种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赣薯1号的品种特征特性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小区试验、理化测定等方法对赣薯1号的植物学特征、产量、品质及抗病性进行分析。[结果]赣薯1号是利用紫心甘薯品系宁98-P-8与苏薯9号经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紫色特用型甘薯品种。该品种单株分枝6~8个,单株结薯整齐、集中,薯皮、薯肉均为紫色,抗黑斑病和根腐病,不抗茎线虫病,熟食质地细嫩,粗纤维少,产量表现稳定,较对照宁紫1号增产9.56%~11.87%。[结论]赣薯1号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鲜食和食品加工原料,还可作为亲本进行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选育优质高产的后代番茄杂交组合(品种)应用于生产。[方法]用番茄大107作为共同母本,与东圣3号、牛番茄、美丽莎、1439、12、A3配制6个杂交组合的F1代及其相应的亲本材料进行单株产量杂种优势与遗传效应的分析。[结果]可作为单株产量性状杂交育种的番茄亲本有大107、东圣3号;6个组合中组合大107×东圣3号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达到1.139 1,而且具有较明显的杂种优势。[结论]大107×东圣3号是选育单株产量性状的最优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粳稻新品种皖垦糯1号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介绍皖垦糯1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抗病性和抗逆性、品质和产量表现,并探讨与之相适应的适时播种和移栽、大田肥水运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及收获方法等高产栽培技术。[结果]皖垦糯1号是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从武育糯16号的变异株中,经过3代系统选育而稳定的常规粳糯稻品种,201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皖垦糯1号综合性状较好;白叶枯病抗性MR(3级),稻瘟病抗性MR(3级),纹枯病抗性为5级,稻曲病抗性为3级,株高矮、茎秆韧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综合评价品质达农业部部颁2等优质糯米标准;一般产量9 000~9 750 kg/hm2,高产田块单产可达10 500 kg/hm2以上。[结论]皖垦糯1号具有早熟、丰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宜在安徽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选出高产、高抗、综合农艺性状好的耐密玉米(Zea mays L.)新组合。[方法]运用间比法试验设计,研究4个耐密玉米新组合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结果]新组合的平均产量与增幅的大小顺序一样均为PJX-7113×hg-1hg-1×110hg-1×139;千粒重与增幅的大小顺序一样均为PJX-7113×hg-1hg-1×139hg-1×110;穗长在17.07~19.92 cm;秃尖长在1.15~1.84 cm;穗行数在13.73~17.43行;行粒数在36.28~40.05行;穗粗在4.95~5.38 cm。[结论]综合考虑,在该试验条件下,新组合PJX-7的产量最高,综合性状较好,该组合审定后,适合在当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闫宏山  宋中强  王淑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30+12500
[目的]为豫谷19[Setaria italica(L.)P.Beauv.]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豫谷19是采用杂交方法从豫谷1号×冀谷19中选育而成的谷子新品种,介绍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探讨其推广价值及生产潜力。[结果]该品种2010~2011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 028.2 kg/hm2,较对照冀谷19增产6.99%,居参试品种第2位;2年23点次区域试验20点次增产,增产幅度为0.43%~25.84%,增产点率为86.96%。[结论]豫谷19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适应性。2012年2月通过全国谷子新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选育适宜旱地条件下种植的抗旱耐瘠、大粒、丰产优质、多用途的莜麦(Avena sativa)品种,为搞好莜麦加工开发、实现产业化提供保障。[方法]采用四×六倍体种间杂交与核不育育种相结合的方法,育成了莜麦新品种"远杂一号"(系谱号为H44),并探讨其生产潜力和推广价值。[结果]"远杂一号"千粒重24.8 g(23.5~26.1 g),生育期104 d(101~111 d),属晚熟品种,株高为128.3 cm(126.4~131.7 cm),粗蛋白含量为16.74%,粗脂肪含量为7.51%;一般旱地种植籽实产量为2 969.80 kg/hm2,比同类主栽品种品冀张莜6号增产21.44%,秸草产量(干草)3 688.5 kg/hm2,比冀张莜6号增产25.80%。[结论]"远杂一号"适宜在中等肥力地块种植,也可作为饲草刈青用品种。  相似文献   

17.
樊秉芸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219-11220,11286
[目的]比较海北地区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nudum)新品种(系)的产量性状、主要经济性状、生育期和抗逆性,筛选优良品种(系)。[方法]采用田间记载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参试的11个品种(系)分别为33-2、95H1-29-9-1-6、95H1-49-7-6-3、03予115、95H1-49-7-8-7、2000-11-2、2000-23-21、2000-3、2000-24-42、2000-24-37、95H1-49-7-8-2,以北青六号(CK1)为主对照,北青四号(CK2)为辅对照,以上品种(系)均由海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结果]参试品种(系)中2000-24-37、2000-11-2在海北地区的适应性好,平均产量达到5 893和5 520 kg/hm2。尤其是品系2000-24-37株高最高,达到121 cm,而且抗倒伏性最强,符合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所提出的粮草双高的育种目标。[结论]青稞新品系2000-24-37、2000-11-2综合表现较好,可以参加青海省青稞区域适应性试验,这为优良青稞新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玉米(Zea mays L.)新品种通单258今后大面积推广及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介绍通单258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适应区域、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结果]通单258是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系通2127作母本、通1702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在吉林省2011~2012年玉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出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2013年通过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审定。[结论]通单258综合性状优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何惠萍  侯剑  侯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442-12443,12445
[目的]为了加快盛湘油9号在长江中游的推广应用.[方法]重点介绍盛湘油9号在长江中游区的种植表现及主要性状特点和栽培技术.[结果]盛湘油9号在国家中游区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出具有高油、丰产特点.两年区试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达2 347.8和1 080.45 kg/hm^2,平均比对照(中油杂2号)分别减产0.82%和增产8.25%.两年平均含油率为46.02%、芥酸含量0.25%、硫苷含量18.45 μmol/(g·饼).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达2 119.5 kg/hm2,平均比CK中油杂2号增产0.73%,于2009年12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该研究可用以指导油菜大面积生产,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