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主要结合我国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一种发展趋势,对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做了简要的总结,并结合蔬菜水果质量安全监控的现状,对蔬菜水果质量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做了具体分析,最后探讨总结了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检测质量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残留农药主要检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景作亮  樊志  郁铭  肖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5):1024-1027
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农作物中农药残留的主要分析及检测技术 ,分析农药残留检测的发展趋势 ,认为生物技术与仪器分析相结合的方向将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3.
利用气质联用检测技术手段,通过样品不同制备方式,对稻谷进行了氯菊酯农药残留检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稻谷中的农药残留主要集中于麸糠中,即稻谷的表皮上,而在稻米中农药残留降低很多,而脱壳后的糙米或精米的农药残留就极少或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农药残留是制约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重大隐患.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对农药残留分析中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农药残留检测结果确证技术逐一做了介绍,认为;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向简单、快速、高效、环保、便利、准确的方向发展;加强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农药残留是影响我国农产品对外出口的重要因素。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应用效果越来越成熟。本文主要对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发现我国近几年来的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正向着高效、快速、便捷、准确的方向发展,该技术的不断成熟可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我国农产品对外出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当前茶叶中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技术,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旨在找出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的最佳切入点。在茶叶农药残留检测上寻找规律并提出意见建议,对茶叶农药残留分析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以期为今后茶叶中农药残留的分析研究提供探索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分析了常见的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进而提出了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监控措施,旨在说明农药残留监管对农产品的生产使用安全的重要作用,为农药残留的检测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蔬菜中农药残留污染问题的高度重视,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也快速发展。该文介绍了农药残留检测中样品前处理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为将来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药残留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亚杰 《农技服务》2009,26(11):57-58
随着食品安全健康意识提高,食品中农药残留问题更加受到重视,因此加强对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加大对农药残留的检测力度非常重要。综述了目前农药残留分析检测的几种方法,并展望今后农药残留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吴琼 《农家参谋》2022,(2):82-84
文章主要探究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提出优化措施,助力提高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质量,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基于此,本文以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危害为切入点,分析常用检测技术,如免疫检测法、原子吸收光谱法、酶抑制剂检测法、色质联用法、生物传感器法,并以此为基础,对检测技术进行优化,从而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巨峰葡萄自然发酵不同阶段酵母菌的组成及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巨峰葡萄发酵不同阶段的发酵液,通过酵母菌的分离、纯化、WL培养基的鉴别培养、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以及显微细胞形态观察,对酵母菌进行初步的表型分群,挑选不同表型群的代表菌株进行DNA的提取以及26S rDNA D1/D2基因扩增和测序分析。共得到64株酵母菌,经过对获得酵母菌菌株的表型鉴定得到14个表型群,通过26S rDNA基因测序、比对,酵母菌最终鉴定为3个不同的酵母菌种群,分别为假丝酵母、路氏类酵母和酿酒酵母。其中发酵前期包含的酵母菌种群是假丝酵母(64%)和路氏类酵母(36%);发酵中期包含假丝酵母(10%)、路氏类酵母(5%)和酿酒酵母(85%);发酵后期则包含路氏类酵母(43%)和酿酒酵母(57%)。结果表明,发酵不同阶段的优势酵母菌种群是存在差异的,酿酒酵母在发酵的中后期均占优势,假丝酵母仅在发酵的前中期存在且只在前期占优势,路氏类酵母在发酵的各个时期均有发现,但发酵后期占比最高。  相似文献   

12.
柱花草种质植物学特征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利用植物形态学研究柱花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筛选优良柱花草种质,笔者对48份柱花草种质的植物学特征进行了观测比较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8份种质(品种)中有3份是半灌木,2份种质属二年生草本,其余42份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绝大多数(35份)种质茎的生长习性是直立型或斜升型,只有5种是匍匐型;只有1份为白花,其它4...  相似文献   

13.
对菲律宾乌木和苏拉威西乌木木材的宏、微观构造和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并测定分析,得出其构造特征。菲律宾乌木和苏拉威西乌木都属散孔材,生长轮不明显,心材为黑白相间条纹;管孔径列,主单复管孔和管孔链,少见管孔团,含树胶,以圆柱形导管为主,导管纹孔为筛状互列纹孔;轴向薄壁组织排列为离管带状,部分含树胶和晶体;木射线为异型单列,多含树胶和晶体。比较菲律宾乌木和苏拉威西乌木的木材构造:前者结构甚细,后者为细;前者木纤维细胞宽度和壁厚较后者大,且前者形态种类多;轴向薄壁细胞前者较后者短粗,前者形态种类多且细胞壁有更多凸凹;木射线密度前者为密,后者为甚密,木射线的直立细胞后者较前者高窄。  相似文献   

14.
大豆花柱和柱头的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限型开花大豆品种东农434(Glycine max L.Merr.cv.Dongnong434)为试验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大豆花柱和柱头结构。结果表明,大豆柱头属于湿柱头,成熟的柱头表面由两种类型的乳突构成,在柱头上有一层表膜;柱头细胞内有丰富的细胞器,液泡内沉积有电子致密的贮藏物质。大豆花柱属于中空花柱,花柱成倒"J"形,靠近柱头部分发生弯曲,花柱基部表皮有气孔和表皮毛。花柱中央为花柱道,其周围分布有一层特殊的通道细胞。成熟花柱细胞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相似文献   

15.
追氮时期对不同筋型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追氮时期对不同筋型冬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筋型品种不同,品质性状的变异程度不同,其中出粉率、子粒蛋白质含量、吸水率和评价值4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小.除子粒蛋白质含量和延伸性外,强筋型品种豫麦34号和弱筋型品种豫麦50号的其它品质性状间的差异相对稳定,且均达到显著水平;追肥时期对子粒蛋白质含量和弱化度的影响较大,对其它品质性状的影响较小.随着追氮时期后移,两种筋型冬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大部分粉质参数表现稳定;不同筋型品种的拉伸参数变化趋势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0-11月,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电泳,对我国新疆丁群体和从捷克引进的丁鱼岁群体各30尾个体的ADH、IDH、LDH、SDH、SOD、EST、MDH、ME、6PGDH、G3PDH等10种同工酶和1种肌蛋白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丁鱼岁群体在EST-2、SOD、ADH和IDH等4种同工酶存在多态,捷克群体在EST-1、ADH和IDH等3种同工酶存在多态。我国新疆丁群体多态位点比例为28.57%,比捷克丁群体高(21.43%)。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061 9,也比捷克丁群体高(0.035 7)。捷克丁群体存在一定的杂合子缺失现象。因此,从遗传保护角度,应防止引入我国的捷克丁鱼岁群体进入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进行人工养殖,以免对我国丁天然资源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7.
蒋洁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564-10566
对疣小金发藓、狭边大叶藓、密集匐灯藓、金发藓、黄色真藓、网孔凤尾藓和宽叶短月藓7种藓类植物茎的基部、中部和上部进行分段横切观察,结果表明:7种藓类植物茎基部的形状接近圆形,茎上部的形状各有特点,由茎基部到茎顶端的形状差异是逐步变化的,这与假根的存在和叶在茎上的着生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8.
王亮  邢虎成  揭雨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6993-6995,7003
系统介绍了孤雌生殖的概念及分类,总结了孤雌生殖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和重要意义,阐述了孤雌生殖后代的相关鉴定方法,并将孤雌生殖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作了对比,提出了孤雌生殖发生机理、诱导概率问题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9.
2002年10-11月,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电泳,对我国新疆丁群体和从捷克引进的丁鱼岁群体各30尾个体的ADH、IDH、LDH、SDH、SOD、EST、MDH、ME、6PGDH、G3PDH等10种同工酶和1种肌蛋白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丁鱼岁群体在EST-2、SOD、ADH和IDH等4种同工酶存在多态,捷克群体在EST-1、ADH和IDH等3种同工酶存在多态。我国新疆丁群体多态位点比例为28.57%,比捷克丁群体高(21.43%)。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061 9,也比捷克丁群体高(0.035 7)。捷克丁群体存在一定的杂合子缺失现象。因此,从遗传保护角度,应防止引入我国的捷克丁鱼岁群体进入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进行人工养殖,以免对我国丁天然资源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0—11月,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电泳,对我国新疆丁[鱼岁]群体和从捷克引进的丁[鱼岁]群体各30尾个体的ADH、IDH、LDH、SDH、SOD、EST、MDH、ME、6PGDH、G3PDH等10种同工酶和1种肌蛋白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丁[鱼岁]群体在EST-2、SOD、ADH和IDH等4种同工酶存在多态,捷克群体在EST-1、ADH和IDH等3种同工酶存在多态。我国新疆丁[鱼岁]群体多态位点比例为28.57%,比捷克丁[鱼岁]群体高(21.43%)。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0619,也比捷克丁[鱼岁]群体高(0.0357)。捷克丁[鱼岁]群体存在一定的杂合子缺失现象。因此,从遗传保护角度,应防止引入我国的捷克丁[鱼岁]群体进入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进行人工养殖,以免对我国丁[鱼岁]天然资源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