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索葡萄糖酸亚铁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两步W/O/W乳化方式制备葡萄糖酸亚铁固体脂质纳米粒(SLN)。以包埋率为指标,研究内外相、油水相体积比,卵磷脂浓度对SLN包埋率的影响。[结果]试验确定当内相中水相与油相的体积比为0.2,外水相与内相乳状液的体积比为5∶1,卵磷脂浓度为5%时,SLN的包埋率取得最大值,为52.48%。在内水相引入海藻酸钠(1∶2,W/W)的结果表明,SLN的包埋率增大,为59.03%,粒径、Zeta电位和多分散系数发生变化。体外释放试验表明,SLN能起到保护葡萄糖酸亚铁经受胃酸环境的作用,并在模拟肠液中表现为突释的释放效果。[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对葡萄糖酸亚铁有较好的保护及释放效果,可为无机铁补充剂的生产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纳塔葡糖酸醋杆菌遗传操作系统,为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改造该类菌株,提高纤维素产量,提升纤维素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优化培养基确定菌株电转化感受态制备条件,采用质粒或者线性化片段在不同电压下进行转化,优化最佳转化条件。[结果]采用添加了1%纤维素酶的C2培养基进行1次摇瓶转接,可有效制备纳塔葡糖酸醋杆菌电转化感受态;采用携带同源臂及Kan抗性基因的环状质粒或者线性化片段均实现了对纳塔葡糖酸醋杆菌葡萄糖脱氢酶基因(GDH)的同源双交换基因敲除;GDH基因的敲除降低了工程菌株发酵产纤维素膜过程的葡萄糖酸产生,提高了细菌纤维素的最终产量及品质。[结论]成功建立了纳塔葡糖酸醋杆菌遗传转化方法和基因敲除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用于丙酮丁醇发酵的玉米芯酸解液的制备方法,寻找培养基组分的较佳组合。[方法]以产物丁醇浓度为指标,比较4种不同玉米芯酸解液制备方法。[结果]稀硫酸处理玉米芯后,用Ca(OH)2调节pH,经XAD-4树脂、活性炭处理,可得到13.71 g/L丁醇;利用薄层层析法分析酸解液中主要还原糖是葡萄糖和木糖,经发酵分析可为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ATCC824相同利用;经单因素分析,培养基组分较佳组合为:100%玉米芯水解液中,需加入2 g/L的FeSO4,30 g/L的黄豆饼粉,得到丁醇的最高浓度为19.2 g/L。[结论]玉米芯酸解液可用于丁醇发酵,但需去除有毒物。  相似文献   

4.
吴何珍  褚道葆  陈忠平  尹晓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569-21571,21581
[目的]研究纳米结构葡萄糖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性能。[方法]通过电化学聚合法和扫描电沉积方法制备纳米结构葡萄糖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XRD、SEM对传感器进行表征。[结果]传感器对葡萄糖的催化氧化电流随葡萄糖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氧化电流密度与葡萄糖浓度在1.0×10-1~1.0×10-6 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下限为2.0×10-7 mol/L,测定方法的重复性和复现性RSD为1.5%~2.1%,不同浓度葡萄糖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5.0%~100.3%。[结论]该传感器对葡萄糖具有高的催化氧化活性,且灵敏度高,测定方法重现性良好,能准确测定人体血糖浓度。  相似文献   

5.
张春华  赵靖敏  陈保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213-19214,19257
[目的]研究松香三元酸衍生物的制备纯化方法及性能。[方法]以松香为原料,通过D-A加成制备富马海松酸和马来海松酸酐,并分别使用重结晶法对其进行纯化,同时采用多种分析手段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测定。[结果]制备并纯化得到的富马海松酸和马来海松酸酐的纯度均达95%以上,且与松香相比耐热性有所提高。[结论]为扩大松香衍生物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响应面法优化黑曲霉发酵产葡萄糖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童群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720-3722
[目的]建立黑曲霉发酵产葡萄糖酸的理论预测模型,降低葡萄糖酸的生产成本。[方法]采用响应面法研究pH值、温度、发酵罐转速和葡萄糖浓度及其交互作用对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酸的影响。根据影响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回归方程得最佳发酵条件。[结果]pH值、温度、转速和初始葡萄糖浓度对响应值的影响显著。失拟项的p值为0.052 374,回归方程的R2为95.50%。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和实测值吻合极好。在最佳条件(pH值6.0,温度30.7℃,转速267 r/min初始葡萄糖浓度125.2 g/L)下,响应值最大(0.947 38),黑曲霉发酵试验数据稳定,且葡萄糖转化率比原始条件(pH值6.0,温度30℃,转速240 r/min,初始葡萄糖浓度100 g/L)下的高,平均可达93%。[结论]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实际试验值与模型预测值基本一致,预测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舒明勇  刘光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082-10085
[目的]优化活性白土制备的工艺,为制备高品质的活性白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钙基膨润土为原料,以硫酸、盐酸、草酸组成的混酸为活化试剂,研究混酸体积比、液固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活性白土的活性度、脱色率和相对白度的影响。[结果]当混酸体积比为硫酸∶盐酸∶草酸=5∶5∶1、液固比为4∶1、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4 h时,制备活性白土的活性度为204,脱色率为98%,相对白度为82。[结论]以混酸活化膨润土制备活性白土,混酸浓度适中,酸化效果好,耗酸量低,洗涤用水少,生产成本低,是一种适合于工业生产高效活性白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邵玉田  杨超  夏吾炯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7):1447-1449,1464
[目的]对卷柏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从传统中草药卷柏全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采用柱层析色谱法及制备型薄层色谱法对化合物进行纯化,再通过核磁及质谱分析的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最后用MTT法测试化合物的抗癌活性。[结果]试验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巴西棕榈酸(1)、葡萄糖(2)、β-谷甾醇(3)、穗花杉双黄酮(4)、selaginellin(5)、selaginellin M(6)和selaginellin A(7);并且在所测试的3种化合物中,以化合物7抑制HeLa癌细胞生长的活性最好。[结论]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卷柏植物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胡现龙  李兰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684-4685
[目的]探索赤霉素对黑曲霉发酵法生产葡萄糖酸的影响。[方法]还原糖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液浓度。[结果]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黑曲霉生长都有促进作用,质量浓度为0.05、0.10、0.50、1.00、1.50 mg/L的5个处理组64h后菌浓度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5.12%、35.39%、32.16%、50.44%和31.38%,最佳质量浓度为1.00 mg/L。同时,对各组发酵液进行还原糖测定,表明赤霉素对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酸有促进作用,其最佳质量浓度为1.00 mg/L。[结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赤霉素对黑曲霉生长和摇瓶发酵的提高是有效果的。  相似文献   

10.
刘珊  周富臣  胡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001-7003
[目的]探讨还原糖种类对Maillard反应的影响。[方法]以小麦水解蛋白为混合氮源,分别与葡萄糖、果糖和木糖于相同条件下反应制备反应型香料,以铵态氮损失率为指标考察3种还原糖的Maillard反应活性,并对反应产物的醚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同时对加入3种反应物的参比卷烟进行感官评价。[结果]3种还原糖与小麦水解蛋白的Maillard反应活性依次为木糖〉葡萄糖〉果糖;葡萄糖反应产物中主要含呋喃类化合物及2-乙酰吡咯,果糖反应产物中主要含取代吡嗪类化合物和呋喃甲醇,木糖反应产物中主要含呋喃类化合物等。[结论]果糖和木糖与小麦水解蛋白的反应产物可较好的改善参比卷烟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1.
刘春  房桂干  邓拥军  李萍  殷燕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979-18981
[目的]探讨竹簧碎屑的水解工艺,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H2SO4浓度、反应时间、温度和液固比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确定稀H2SO4水解竹簧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竹簧水解液的单糖组分。[结果]稀H2SO4水解竹簧碎屑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稀H2SO4质量分数3.5%、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2.5 h、液固比10∶1(ml/g),在此条件下戊糖得率达到72.61%。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竹簧水解液中单糖组分主要以木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其含量分别为72.380%、11.673%、5.979%和3.468%。[结论]竹簧碎屑具有制备木糖或木糖醇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酸水解竹加工剩余物制还原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素梅  王敬文  杜孟浩  张金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891-10892,10897
[目的]实现竹加工剩余物的高效利用,研究其酸水解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酸水解竹粉的影响因素。以总还原糖产量为指标,通过分析得出稀硫酸水解竹粉生产还原糖的最优反应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料液比为1∶5~1∶7时,还原糖得率随浓酸体积的增加而增加;料液比为1∶5和1∶8时,还原糖得率分别为44.0%和41.6%;第1次水解温度为60℃时,还原糖得率最高,为65.3%;当硫酸浓度为15%~30%时,还原糖得率变化很小;还原糖得率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第2次水解时间为1.0h时,还原糖得率最高,为66.3%。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第1次水解温度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第2次水解时间,竹粉/浓硫酸比的影响最小;最佳反应条件为:竹粉与浓酸比(W/V)为1∶6,第1次水解温度为50℃,第2次水解温度为100℃,稀硫酸浓度为20%,水解时间为1h。[结论]该研究为竹加工剩余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含糖量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求间接、准确测定马铃薯含糖量的方法、途径和路线,以最大限度的利用马铃薯资源。[方法]采用3条途径、2种水解处理方法测定马铃薯样品中的含糖量,分析比较马铃薯渣酸水解、马铃薯淀粉酸水解、马铃薯淀粉酶解、煮熟的马铃薯酶解和马铃薯直接酸水解5组方案所测定的含糖量,确定最佳测定方案。[结果]经途径Ⅰ测得的含糖量最高,远高于途径Ⅱ和途径Ⅲ的测定值,其中以马铃薯淀粉经酸水解路线测定含糖量最高,达89.70%;最佳处理方案为马铃薯渣和马铃薯淀粉分别经酸水解后,采用DNS试剂法测定含糖量。[结论]通过对马铃薯含糖量的测定,确定途径Ⅰ为最佳方案,此方案具有相当可观的工农业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微波辅助酸水解法制备丝素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并优化快捷、高效制备丝素肽的微波辅助酸水解工艺。[方法]以家蚕废丝为原料,比较在碱液脱胶、磷酸酸解、石灰水沉淀除盐、活性炭脱色的工艺流程中酸水解的优化方案,并探讨亚硫酸和磷酸混合酸解对后继脱色工段的影响。[结果]微波辅助磷酸水解丝素蛋白最佳工艺条件为:磷酸浓度85%,温度70℃,功率150W,酸料比4∶1,水解90min,产品回收率达到69.0%,比磷酸水浴水解方案高约15%,且节省了4~5h的水解时间;在微波辅助水解条件下,亚硫酸和磷酸混合酸解比单独用磷酸酸解所得水解液颜色浅,色值可降低65.46%。[结论]对于丝肽的酸水解法制备,微波辅助能大大降低能耗,节省成本;混合酸酸水解法能降低酸解液色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褐蘑菇蛋白水解的最优工艺。[方法]采用酸水解法,研究不同水解温度、固液比、水解时间对褐蘑菇蛋白水解度的影响。[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褐蘑菇蛋白水解的最优条件为:水解时间14 h,固液比1∶3.5,温度95℃。在该条件下,褐蘑菇蛋白水解度可达59.60%。[结论]通过酸水解法可获得风味较好的褐蘑菇蛋白水解液,为褐蘑菇蛋白水解的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求获取高产量透明质酸的发酵方法。[方法]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过程中,探索其底物浓度对发酵的影响。[结果]葡萄糖对透明质酸发酵的影响最大,低浓度的葡萄糖只能合成少量菌体和透明质酸,高浓度的葡萄糖会抑制菌体的生长和透明质酸的形成,通过探索实验得到分批补料发酵可以解除底物抑制,其具体方法为在发酵开始前加入2%的葡萄糖,14h时加2%的葡萄糖,22h时再加2%的葡萄糖。[结论]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分批补料发酵能够解除底物抑制,得到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透明质酸,且产量高。  相似文献   

17.
李磊  陈均志  张海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655-5656,5660
[目的]为了研究微波复合酶水解植物蛋白制取小分子多肽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微波加热和中性、酸性蛋白酶双酶复合水解大豆分离蛋白(SPI),并用高效毛细管电泳和凝胶渗透色谱等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讨论了反应机理,还对微波和常规加热进行了对比。[结果]采用微波加热和复合酶水解蛋白质可得到小分子多肽,其分子量在2 000~8 000 Da。SPI在微波复合酶水解条件下15 min即达到了常压酸解6 h的水解度,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分解效率。[结论]微波加热和复合酶水解是将蛋白分解成多肽的高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耐温酵母用于玉米秸秆同步糖化发酵工艺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凯  张全  关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013-1015,1180
[目的]对耐温酵母用于玉米秸秆同步糖化的发酵工艺进行考察。[方法]研究固液比、初始葡萄糖浓度和酶加入量对纤维素酶水解的影响,并对温度、固液比对中性蒸汽爆破预处理玉米秸秆(PCS)同步糖化发酵的影响和耐温酵母FE-B的同步糖化发酵工艺进行考察。[结果]水解体系中水解速率在一定范围内与酶加入量成正比,但随着酶加入量的增加,酶量对水解速率的贡献逐渐降低;酶解体系中的葡萄糖浓度对纤维素酶的水解速率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葡萄糖浓度越高,抑制越强;固液比在10%~30%,固含量越高,最终葡萄糖产率越高,且不影响纤维素水解率。利用基于耐温酵母FE-B的同步糖化发酵工艺水解和发酵120 h,反应体系中的乙醇浓度可达6.21%(W/W),纤维素水解率为88.70%。[结论]该研究可为开发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崔丹丹  蒋剑春  孙康  卢辛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113-2115,2119
[目的]研究竹活性炭比表面积及其孔径对TiO2/BAC光催化降解甲醛性能的影响。[方法]以竹子为原料,按照不同浸渍比,用磷酸活化法制备不同孔径和比表面积的系列竹活性炭(BAC)作为载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负载型光催化剂(TiO2/BAC),以水溶液中的甲醛作为目标污染物,考察所得的一系列负载型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采用氮气吸附、SEM进行表征,研究了竹活性炭的孔径和比表面积对负载型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竹活性炭吸附和TiO2光解的协同效应使TiO2/BAC光催化剂对水溶液中甲醛的处理效率显著提高;比表面积较大、微孔较多、平均孔径为2~3 nm的竹活性炭有利于TiO2的负载,制备得到的复合光催化活性较高。[结论]为TiO2光催化剂的固化负载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