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选用汕优63等58个籼稻品种(组合)为材料,分别用糙米粉和精米粉测定了直链淀粉含量,分析了用糙米粉代替精米粉测定直链淀粉含量的效果。结果表明:糙米粉的直链淀粉含量比精米粉低,且随着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差值呈增大趋势,表现趋势总体上基本稳定。两者之间换算系数在0.67左右,且随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换算系数略有增大。两者之间以指数关系和直线关系的决定系数较大,分别为0.9246和0.9125。由试验结果可见用糙米粉代替精米粉测定直链淀粉含量作为早代单株材料的鉴定和选择依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测定小样本糙米粉的品质性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比较了用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技术直接测定约0.5g糙米粉和约3g精米粉样本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糊化温度(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的效果。结果发现,用精米粉和糙米粉样本测定蛋白质含量均有很好效果,建模时标准误很小而决定系数高,校正标准误(SEC)、检验工作标准误(SEP)、校正决定系数(R#+2)以及检验决定系数(RSQ)依次分别为0.11和0.19,0.20和0.21,0.995和0.932以及0.99和0.91。在建立AAC回归方程时,小样本糙米粉要比精米粉差一些,前者的SEC、SEP、R#+2和RSQ分别为0.933、2.07、0.927、和0.65,而用精米粉时依次为0.426、0.91、0.985和0.93。用小样本糙米粉测定糊化温度(碱消值)时,SEC、SEP、R#+2和RSQ分别为0.349、0.48、0.827和0.74,而用精米粉时依次为0.224、0.36、0.949和0.84。在对水稻育种过程中用小样本糙米粉进行稻米品质的NIRS测定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粗蛋白质、粗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是水稻品质的3个重要指标。研究米粉中粗蛋白、粗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光谱快速检测方法为水稻品质遥感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获得了5个品种、3个供氮水平处理的米粉样品,提取样品的粗蛋白质、粗淀粉和直链淀粉,测定样品的粗蛋白质、粗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同时测定相应的高光谱数据及粗蛋白质与粗淀粉混合样品的高光谱数据,分析它们的高光谱特征及其与样品粗蛋白质、粗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建立相关估测模型。【结果】粗蛋白质和粗淀粉、直链淀粉的光谱有明显的差异,米粉粗蛋白质、粗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与其某些高光谱参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其中决定系数R2约0.7,相关估测模型的检验精度在80%以上。【结论】高光谱法可以用来估测米粉的粗蛋白、粗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超微粉碎对米粉凝胶品质的影响,采用气流超微粉碎系统超微粉碎籼米,把超微粉按不同比例添加至2种颗粒度(80目和120目)的籼米粉中,研究混合粉破损淀粉含量和粒度分布变化对米粉糊化性质的影响,对添加不同比例超微粉的混合粉制作的米粉进行煮沸损失、质构和白度的测试,结果表明:添加超微粉可提高破损淀粉含量,减小平均粒径,降低糊化温度,减少煮沸损失,增加米粉咀嚼性和改变米粉白度;添加同等比例的超微粉80目米粉煮沸损失、白度值均高于120目粉,咀嚼性低于120目粉;添加少量超微粉(25%)能改善米粉表面光滑度,添加量大于50%时米粉出现部分膨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水稻直链淀粉含量是水稻品质育种的重要衡量指标,为加速水稻品质育种进程,以10份寒地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法、改良的标准测定法以及单粒法3种测定方法分别对精米粒、糙米粒、精米粉和糙米粉进行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3种测定方法适用范围不同,且具有各自的分析特点。单粒法测定结果与改良的标准测定法结果平行可靠,可为水稻直链淀粉含量遗传分析和早期世代选择提供有效的测定方法,根据单粒法对糙米粉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结果重新建立了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鲜湿米粉保鲜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超  汪晓鸣  张福生  曹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113-5114
[目的]对鲜湿米粉配方及灭菌保鲜工艺进行研究。[方法]以早籼稻为原料生产保鲜米粉,测定添加玉米淀粉、变性淀粉及乳化剂等助剂及不同保鲜处理对米粉品质的影响。[结果]添加助剂能够延缓米粉淀粉老化,改良米粉品质;使用pH值4.0左右的乳酸/醋酸钠溶液酸浸处理后,再通过95℃、40 m in的水浴杀菌,能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保鲜期达到3个月。[结论]该研究可为鲜湿米粉的保鲜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测定小样本糙米粉的品质性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了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直接测定为0.5g糙粉粉和约3g精米粉样本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蛋白质含量的效果。结果发现,用精米粉和糙米粉样本测定蛋白质含量均有很好效果,建模时标准误很小而决定系数高,校正标准误、(SEC)、检验工作标准误(SEP)、校正决定系数(R^2)以及检验决定系数(RSQ)依次分别为0.11和0.19,0.20和0.21,0.995和0.932以及0.99和0.91。在  相似文献   

8.
《农家顾问》2006,(11):54-55
糙米是指脱壳后仍保留着部分外层组织(如皮层、糊粉层和胚芽)的稻米,以糙米为原料加工的米粉比精大米加工的米粉更具营养价值。糙米保鲜湿米粉的特点是不用水浸泡即可食用,货架期长,复水时间短,筋道不断条。这种米粉未经油炸和干燥处理,其脂肪含量少,水分含量高,有新鲜面的口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6种常用食品改良剂对马铃薯米粉品质的影响,为马铃薯米粉的加工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将0、0.02%、0.04%、0.06%和0.08%的焦磷酸钠、磷酸氢二钠、瓜尔豆胶和魔芋胶,以及0、2%、4%、6%和8%的绿豆淀粉和谷朊粉添加到马铃薯全粉含量为30%的米粉中,通过单因素试验,测定马铃薯米粉质构、蒸煮损失率和色差的变化.[结果]焦磷酸钠和磷酸氢二钠添加量分别为0.02%和0.08%时可显著提高马铃薯米粉硬度(P<0.05,下同),添加量分别为0.04%和0.06%时马铃薯米粉具有较高的拉伸特性,焦磷酸钠添加量为0.02%的马铃薯米粉蒸煮损失率低于10%;瓜尔豆胶和魔芋胶添加量为0.02%时可有效提高马铃薯米粉的硬度和拉伸性能、降低蒸煮损失率;绿豆淀粉添加量为2%时,马铃薯米粉的质构得到改善,蒸煮损失率低于4%,其添加量为4%时,马铃薯米粉的拉伸性能显著升高;谷朊粉添加量为2%时,马铃薯米粉的质构、拉伸特性及蒸煮性质均有显著改善.但6种食品改良剂在试验添加量范围内均对马铃薯米粉色泽无明显改善效果.[结论]在添加30%马铃薯全粉的条件下分别添加0.04%焦磷酸钠、0.06%磷酸氢二钠、0.02%瓜尔豆胶、0.02%魔芋胶、4%绿豆淀粉和2%谷朊粉,能够显著改善马铃薯米粉的质构和蒸煮特性,实际生产中可依此比例进行调配.  相似文献   

10.
汪晓鸣  刘超  张福生  曹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639-9639
[目的]改进保鲜湿米粉的生产工艺,为保持保鲜湿米粉的品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自制保鲜湿米粉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工艺技术对保鲜湿米粉品质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比试验得出保鲜湿米粉的水分含量为62.5%时,其各种综合评价最高;单甘酯可以和淀粉分子间羟基产生络合,防止游离淀粉溶出。添加20%变性淀粉较明显地改善了保鲜湿米粉的品质和口感;瓜尔豆胶可增加其黏接性、持水性。100 ℃下形成的凝胶硬度最大,90 ℃下形成的凝胶硬度最小。90 ℃下形成的凝胶的回弹性显著大于其他温度。用pH值4.2的乳酸/醋酸钠体系(1%V/V)酸浸处理后包装,再在80~90 ℃下水浴杀菌20~40 min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样品保鲜期达3个月以上。[结论]在米粉生产和保鲜中加入一些辅助剂可改善米粉品质。  相似文献   

11.
以5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水稻25个主要品质性状配合力和遗传力的表现规律。结果表明:米质性状一般配合力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占遗传总方差的比重显著大于特殊配合力占遗传总方差的比重;粒长、垩白粒率、垩白度、碱消值和胶稠度等受不育系影响较大,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受恢复系影响较大;各性状狭义遗传力大小顺序为:垩白粒率>垩白度>粒长>整精米率>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精米率>糙米率>胶稠度;亲本 EF14A 和福恢2108在改良组合米质方面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10个不同品种在同一生态区5个海拔高度的不同气候生态条件,对12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聚类分析及温度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质性状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变异存在很大差异,糙米率、精米率、粒长相对稳定,而垩白度、垩白粒率波动较大;通过对稻米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可根据稻米品质性状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变异系数大小划分为3种类型,第一种是对气候条件变化最敏感的生态敏感型,如垩白度、垩白粒率,第二种是对气候条件变化反应迟钝的生态迟钝型,如糙米率、精米率、粒长,第三种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型.  相似文献   

13.
糙米粉对小麦面团流变学及饼干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糙米粉对小麦面团热机械学和动态流变学特性及对饼干品质感官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应用糙米开发食品新产品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混合实验仪、动态流变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糙米粉替代对于小麦面团热机械学、动态流变学特性和面团微观结构的影响,并结合饼干的烘焙制作分析糙米粉替代对饼干物理特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混合实验仪结果表明糙米粉的添加造成了面团吸水率的提高;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则随着糙米粉的添加呈下降趋势,并且蛋白质弱化度不断提高。糙米粉的加入稀释了面粉中的面筋蛋白,破坏了面团的连续性,不易形成稳定的网状结构,从而导致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下降,并且面团在机械力和加热的双重作用下蛋白质的弱化度不断增加。随着糙米粉替代比的升高,淀粉糊化温度降低,糊化后的峰值扭力、谷值扭力均下降,且淀粉回生的回生扭力(MSB)同样随着糙米粉替代比的增加而降低,主要由于淀粉分解程度增加而导致老化速度变慢;动态流变研究结果显示,添加糙米粉后,面团体系仍然为黏弹性体系;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随糙米粉替代量的升高而升高,损耗角正切值tanδ则随着糙米粉的添加而呈降低的趋势,表明了混合体系中分子交联的程度有所增加,弹性比例增大;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添加10%的糙米粉的面团表面变得松散,且开始出现小的裂缝,淀粉球分布变得不均匀,可以观察到不规则形状的米淀粉颗粒,淀粉颗粒与面团表面的附着性明显降低;随着糙米粉替代比继续增加,面团表面裂纹褶皱明显增多加深,并且可以观察到大量的纤维素暴露在其表面,淀粉颗粒分布在其间。烘焙饼干的物理及感官特性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糙米粉的添加,饼干的宽度和膨胀比增加,厚度和硬度降低。饼干的硬度、口感、色泽、风味、质构及综合评分等指标均呈降低的趋势,尤其是色泽和风味降低的趋势更加明显,表明由于糠皮部分的存在,糙米糠层中高含量的纤维素及其复合物使糙米加工食品的口感依然较差,此外糠的不愉快气味及其较暗的色泽也使得糙米加工食品的色泽风味难以被接受。【结论】糙米粉的添加使面团更赋有弹性,但不利于面团的稳定性,糙米中糠层的不愉快气味及其较暗的色泽仍然是影响糙米加工食品接受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聚合抗褐飞虱和抗稻瘟病基因水稻材料,为培育新型抗褐飞虱兼抗稻瘟病的水稻新种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常规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抗病虫鉴定相结合的手段,将抗稻褐飞虱基因bph20(t)和bph21(t)以及广谱高抗稻瘟病基因Pi9聚合到优良保持系博ⅢB的遗传背景中。【结果】bph20(t)的分子标记RM540和BYL7、bph21(t)的分子标记RM5348和RM222未在稻褐飞虱抗、感亲本间扩增出特异条带,无明显的多态性,不能用于该育种群体抗褐飞虱基因bph20(t)和bph21(t)的检测。Pi9的显性分子标记pB8以及共显性分子标记PB9-1在稻瘟病抗、感亲本之间可扩增获得特异条带,具有多态性,可用于Pi9基因的检测。经抗虫鉴定并利用标记PB9-1对BC6F2群体的22株材料进行PCR扩增,含有Pi9基因杂合体的有10株,纯合体有6株,不含Pi9基因的有7株。用源自广西南宁田间感褐飞虱和稻瘟病菌株进行多次抗病虫鉴定,筛选获得一批抗褐飞虱材料,其中抗性与抗虫亲本BPH54相当的材料有6份,在这6份材料中含有Pi9基因且抗稻瘟病的材料有5份,对稻褐飞虱的抗性与供体亲本BPH54水平相当。【结论】通过常规育种、分子检测和抗虫鉴定相结合的办法,筛选获得5份聚合褐飞虱抗性基因(bph20和bph21)和抗稻瘟病基因Pi9的抗或高抗水稻中间材料,为选育新的双抗保持系和不育系提供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单因素和复配试验,研究糙米粉和柑橘皮粉复配对牛肉饼品质的影响。将糙米粉(0%、1%、2%和3%)和柑橘皮粉(0%、1%、2%、3%和4%)分别添加到牛肉饼中,通过产品得率、颜色(L*、a*、b*)、质构(弹性、黏聚和回复性)等指标的测定,并结合感官评价,筛选出糙米粉和柑橘皮粉的适合添加量,分别为2%和3%,在此添加量下的牛肉饼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最大的产品得率、最佳的质构特性以及最好的感官评分(P < 0.05)。再利用复配试验优化出糙米粉和柑橘皮粉的最适复合配比,结果表明糙米粉和柑橘皮粉的最适复配比例为:糙米粉1.5%,柑橘皮粉3.5%,在此配比下加工的牛肉饼具有良好的产品得率(92.73%)和感官评分。同时低场核磁弛豫时间(T2)结果显示,此配比下的牛肉饼水分结合最牢固,保水性最好。  相似文献   

16.
应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NITS),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重庆地区稻米活体蛋白质含量(PC)定量分析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糙米和精米蛋白质含量预测数学模型的定标标准误偏差(SEC)、交叉检验标准误差(SECV)、定标相关系数(RSQ)和交叉验证相关系数(1-VR)分别为0.252、0.247;0.256、0.278;-0.953、0.946;0.951、0.940;近红外预测值与化学值误差范围分别为-0.61~0.18、-0.39~0.46,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0.978,均达到极显著相关。利用该模型能够对育种材料的蛋白质含量进行快速非破坏性活体测定,可大大提高育种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优质稻米品质性状及其与叶片光合作用的关系,培育筛选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以河南省沿黄稻区8个优良食味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对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加工品质指标(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和外观品质指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等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并对籽粒灌浆期水稻剑叶的光合速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8个供试优良水稻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较高,品种间的变异系数较低;稻米外观品质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品种间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9.73%和36.49%;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在品种间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均低于5%。相关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呈显著的开口向上的左偏抛物线关系(r=0.827*),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值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关系(r=-0.905**),糙米粒厚与食味值呈显著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r=0.747*);外观品质指标、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与灌浆中后期的叶片光合速率均呈负相关关系,直链淀粉含量与之呈正相关关系。说明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越低稻米的食味越好,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糙米粒厚的增加食味增加,而糙米粒厚大于2.1 mm,食味值反而下降;提高水稻灌浆中、后期叶片的光合速率,有利于改善稻米的外观和营养品质,而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增加,食味值下降。因此,水稻叶片的高光合效率在优质食味米选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选择压力,合理调控水稻中后期叶片的光合速率对提高和改善稻米食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土壤水分对旱稻米质性状及RVA谱特征参数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以典型的早稻品种中早3号和巴西陆稻为材料.研究移栽后土壤水分对早稻米质性状和快速黏度速测仪(RVA)谱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浅水层(0kPa)处理相比,低限土水势-20kPa处理的出糙率、精米率、粒长/粒宽、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和崩解值增加或显著增加,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峰值黏度和消减值降低或显著降低,巴西陆稻胶稠度显著变短,中旱3号胶稠度显著变长;与低限土水势-40kPa处理相比,低限土水势-20kPa处理的精米率、粒长/粒宽比和崩解值增加或显著增加,垩白粒率、消减值和胶稠度显著降低或缩短,垩白度反应略有差异,其他米质指标没有显著差异。在适度水分胁迫下,早稻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营养品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