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郑单958审定编号京审玉2008005选育单位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申请单位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北京市种子管理站品种来源郑58×昌7-2母本郑58是掖478的变异杂株,经自交分离选择育成的。  相似文献   

2.
<正>中科11号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34选育单位北京中科华泰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科泰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母本CT103,来源于(郑58×CT01)×郑58;父本CT201,来源于黄早4×黄168。特征特性在黄淮海地区出苗至成熟98.6天,比对照郑单958晚熟0.6天,比农大108早熟4天,需有  相似文献   

3.
玉米无叶舌种质及其杂种优势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6,(10):1427-1432
试验以P178/lg无叶舌自交系为供体,昌7-2、郑58自交系为轮回亲本,进行多株杂交和连续多代回交,育成3个优良无叶舌自交系综58/lg、郑58/lg、昌7-2/lg。产量配合力测验结果表明,郑58/lg无叶舌自交系一般配合力高;组合郑58/lg×昌7-2、郑58×昌7-2/lg特殊配合力高。测交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父母本均为无叶舌自交系杂交,其杂交种叶片直立、抗倒性差、杂种优势弱;非无叶舌与无叶舌自交系杂交,其杂交种株型理想,穗上叶茎叶夹角和雄穗分枝夹角小、叶片直立、抗倒伏、杂种优势强、产量高。在杂种优势模式指导下,非无叶舌×无叶舌自交系是选育耐密玉米新品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京单38 审定鳊号京审玉2009005 选育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CH3×京2416 母本“CH3”是以“京89/郑58”为基础材料.经多代自交选育。然后以单穗粒重≥100克、  相似文献   

5.
玉米无叶舌种质与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以新发现的隐性X178/lg无叶舌自交系为供体,以昌7-2、郑58自交系为轮回亲本,进行多株杂交和连续多代饱和回交,在较短时间内育成综58/lg、郑58/lg、昌7-2/lg共3个优良无叶舌自交系。产量配合力测验结果表明,郑58/lg无叶舌自交系一般配合力较高,郑58/lg×昌7-2、郑58×昌7-2/lg这2个组合特殊配合力较高。测交种试验结果表明,父母本同为无叶舌自交系杂交的杂交种,叶片直立、抗倒性差,杂种优势弱;一个非无叶舌与一个无叶舌自交系杂交的杂交种,穗上叶茎叶夹角和雄穗分枝夹角小,株高、穗位高、雄穗分枝适中,叶片窄而直立,群体通风透光性好,抗倒伏,杂种优势强,产量高。因此,在杂种优势模式指导下,采用非无叶舌×无叶舌自交系杂交方法是利用无叶舌种质选育紧凑型、耐密植玉米新品种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围绕黄淮海夏玉米区核心种质郑58、昌7-2改良的6类模式,以昌7-2/LX9801、昌7-2/78599、昌7-2/PH4CV、郑58/PH6WC、郑58/78599、郑58/K22的F1代为基础材料,探讨诱导系EMK-1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诱导率,同时在河南省新乡地区进行单倍体的分期播种试验,研究当地生态条件对单倍体自然加倍的影响,为单倍体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外引诱导系EMK-1对郑58种质的诱导率(平均8.08%)高于昌7-2(平均5.11%),对郑58/78599的F1代单倍体的诱导率最高(9.24%)。播期对单倍体自然加倍率的影响显著,在新乡地区3月30日—4月13日种植单倍体,自然加倍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正>1选育过程承单1171是河北省承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4年冬以自选系W58为母本,外引系K10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中早熟杂交种。W58是以合344×郑58为基础材料,连续自交7  相似文献   

8.
以玉米亲本自交系及杂交种为试验材料,于2019—2020年对玉米植株地上倒3—5节的折断力、节间长、节间粗及收获时籽粒含水率、破碎率、抗压能力、脱水速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并筛选茎秆强度强、籽粒机收质量好的玉米材料,为适宜机械粒收玉米新种质的培育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自交系E8501和杂交种郑单6122的茎秆折断力较大,自交系郑58、ZC1456和杂交种郑单958折断力较小;自交系郑682和杂交种先玉335的节间较长,自交系郑588和杂交种郑单1002的节间较短;自交系郑P6、PH6WC和杂交种DK517节间较粗,自交系郑682和杂交种郑单6098节间较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亲本自交系E8501、郑7541、郑H71、郑V89M、郑D58M、HCL1645和PH4CV及杂交种郑单6386、郑单6122、DK517、郑单6095、郑单6098、郑单1868和郑单1002的茎秆强度较强。杂交种郑单958的籽粒含水率较高,郑单6122较低;自交系郑H71和杂交种郑单958、郑单1868的籽粒破碎率较高,自交系PH4CV和杂交种DK517的籽粒破碎率较低;自交系PH4CV和杂交种郑单6122的籽...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分析实验室前期获得的耐盐玉米自交系种质,本实验通过形态观察和生理指标测定来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苏打碱胁迫7 d后,4个自交系株高均有所降低,只有郑58降低显著;郑58和WD郑58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美-2叶绿素含量提高但不显著,黑玉米叶绿素含量略有降低但不显著;4个自交系丙二醛(MDA)含量均有所提高但都不显著,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POD活性并没有显著上升。分析以上结果可能是实验胁迫强度或者胁迫时间不够,对这4个自交系细胞膜结构没有产生严重破坏,细胞没有产生过多的渗透调节物质以及保护酶来抵抗逆境胁迫。该实验结论可为以后玉米自交系盐碱胁迫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太空诱变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以玉米自交系郑58及其诱变后代新选自交系航05为材料,田间考察其农艺性状并在分子水平检测其诱变效应。结果显示,自交系航05与对照郑58相比,株高、穗位高、叶面积、穗长、行粒数均升高,差异达显著水平;茎粗、穗粗和千粒重均保持了原品种的优良特性,差异不显著;航05与郑58相比在基因水平上也发生了变异,并且变异能稳定遗传。以上结果表明,太空环境诱导玉米纵向生长的变异比横向生长明显,太空诱变是一条获得突变种质资源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拔节期、抽雄期抗旱能力强的玉米自交系,为抗旱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种质基础,以18份玉米优良骨干自交系及自选系为材料,在玉米拔节期和抽雄期进行中度干旱胁迫,测定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Pro)含量、相对含水量(RWC)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和模糊隶属函数对不同时期各指标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及自交系的综合抗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拔节期各生理指标与产量的关联度顺序为POD活性Pro含量RWC=叶绿素含量SOD活性,抽雄期为POD活性 Pro含量 SOD活性叶绿素含量 RWC;采用模糊隶属函数对18份玉米自交系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昌7-2、郑T5372为拔节期抗旱自交系;郑H71、昌7-2为抽雄期强抗旱自交系,DK517M、郑375、利民33F、DK517F、郑D7314、郑641、郑9712、郑D7325为抽雄期抗旱自交系。其中,昌7-2在2个时期都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自交系DK517M、郑375、郑58、郑D7325和郑9712在2个时期均表现抗或中抗。综上,拔节期和抽雄期玉米自交系POD活性与产量关联度最大,且抽雄期大于拔节期;抗旱型自交系昌7-2、郑58、DK517M、郑375、郑9712、郑D7325可用于培育抗旱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2.
2,4-D和麦草畏对玉米自交系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58、郑22和掖478玉米自交系幼胚为材料,比较了2,4-D和麦草畏对玉米自交系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草畏对3个玉米自交系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优于2,4-D;含有2 mg·L-1 2,4-D的继代培养基对这3种基因型具有较好的培养反应;对于郑22较易诱导出高质量愈伤组织的材料可直接用含2 mg·L-12,4-D的诱导培养基诱导,再用含2 mg·L-12,4-D的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对于郑58和掖478等较难诱导愈伤组织的材料可使用含2~3 mg·L-1麦草畏的诱导培养基诱导,再用含2 mg·L-12,4-D的培养基继代培养,有利于获得胚性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3.
李梅 《北京农业》2009,(10):43-43
<正>三北21(区试代号:SB06201)审定编号京审玉2009004选育单位三北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S179×B378母本S179是以"郑58/78599"为基础材料,连续自交8代选育而成。父本B378是以"H78与853"为基础材料,用H78做轮回亲本回交后,连续自交7代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玉米自交系郑58脱水慢、品质差等缺点,利用郑58(掖478杂株)×7922(美国杂交种3382)自交7代,选育成优良骨干自交系合选08。合选08保持了郑58相同的产量性状与广适性,增加了穗行数(14~16行)和百粒重(340g),降低了生育期(生育日数提前2d)和穗位高(78cm)。利用合选08作为亲本选育出玉米新品种合玉29。  相似文献   

15.
<正>三北21(区试代号:SB06201)审定编号京审玉2009004选育单位三北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S179×B378母本S179是以"郑58/78599"为基础材料,连续自交8代选育而成。父本B378是以"H78与853"为基础材料,用H78做轮回亲本回交后,连续自交7代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16.
黄敏  杜何为 《湖北农业科学》2011,(23):4965-4967
使用47个SSR标记,对10株玉米(Zea mays L.)单倍体再生植株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单倍体植株的带型均来源于其亲本,未发现无性系变异。分别筛选出29对在郑58与B73间有多态性、16对在西502与昌72间有多态性的引物,对单倍体植株与其亲本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进行分析,发现来源于郑58/B73的6株单倍体植株与郑58的遗传相似性系数(51.06%~61.70%)均小于其与B73的遗传相似性系数(76.60%~87.23%),发生了偏向于B73的遗传分离;具有西502/昌72遗传背景的4株单倍体植株未见偏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17.
田间夏播试验表明,郑单958及其亲本郑58和昌7-2倒二叶的最大乙烯释放速率和生育后期乙烯峰值出现的时期不同,果穗叶乙烯释放特点不同,郑58和昌7-2果穗叶乙烯峰值的出现是短时间内乙烯释放速率剧增的结果,而郑单958果穗叶乙烯峰值是在前期基础上缓慢增加得到的。因此,生育后期叶片衰老过程,郑单958最慢,郑58最快,昌7-2居中。在高低两种肥力条件下,郑单958的乙烯释放速率差异最小,其两亲本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交替选择对玉米自交系抗病性、耐旱性以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选用中国目前玉米生产上应用面积最大的杂交种郑单958的父本自交系昌7-2和母本自交系郑58,分别在河南和海南进行抗病、耐旱、丰产性交替选择。采用田间试验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灰斑病病情指数、耐旱系数、丙二醛(MDA)含量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与基础材料相比,随着交替选择代数的增加,郑58第一至第四代衍生系的灰斑病病指分别下降了16.1%、16.6%、31.5%和33.1%,昌7-2第一至第四代衍生系灰斑病病指分别下降了28.1%、29.7%、45.3%和49.5%;随选择代数增加MDA含量逐代下降,耐旱系数逐代提高;郑58和昌7-2的第四代平均产量分别比其相应基础材料提高8.3%和9.1%。【结论】经过连续四代交替选择后,郑58和昌7-2的抗病性、耐旱性以及产量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证明交替选择对玉米自交系抗逆性改良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玉米诱变变体库,创制玉米新种质资源.[方法]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玉米优良自交系B73和郑58,构建变体库;选取小叶夹角突变体rla1、rla2进行密植产量测定和遗传学分析.[结果]2个突变体库的M2代含有表型丰富的突变体,尤其是一些突变体表现出优良农艺性状,如叶夹角小、棕色叶中脉、矮化、抗性,具有重要的育种价值.rla1、rla2表型相似,较初始材料耐密植,在试验各种植密度下,单位面积产量均高于对照组;且产量随着密度增大而提高,其最大密植度在100000株/hm2.遗传学分析显示,rla1、rla2都是单基因隐性突变,而且是等位基因突变.[结论]B73和郑58的EMS突变体库为玉米育种提供了宝贵的材料资源.  相似文献   

20.
利用超声波辅助花粉介导法将花青素基因Nt An2导入玉米自交系郑58,并优化超声波辅助花粉介导基因转化方法的遗传转化体系。以新鲜的郑58玉米花粉为试验材料,检测其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的体外萌发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超声波处理功率、处理时间、处理次数3个因素进行优化,以确定最优转化组合;对收获的籽粒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郑58的花粉最适宜的蔗糖溶液浓度为20%;超声波处理最佳参数为:处理功率150 W,处理时间5 s/次,处理次数6次;PCR分子检测表明,其中有3粒含有阳性条带,且这3粒中有2粒呈紫色,初步证实,Nt An2已被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并且可以被用于对转化子的直观筛选。研究确立了超声波辅助花粉介导法遗传转化的最佳体系,为提高该植物基因转化方法的效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