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染性角膜炎主要侵害反刍动物,一般以急性经过、地方流行性为主,无性别、年龄差别,但幼小动物发病较多,其特征性症状为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的炎症变化  相似文献   

2.
<正>第十一届(2014)中国羊业发展大会在贵州省务川县召开,蕉坝乡组织选送了6只山羊参加比赛。为了避免山羊因运输、环境改变而引发山羊传染性口疮、羊肠毒血症、感冒、传染性胸膜炎、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和肠炎等疾病,我们对选送山羊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确保山  相似文献   

3.
奶山羊乳房炎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往往造成乳房化脓溃烂,甚至造成死亡,给养羊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1.临床症状急性型发病突然,乳房极度肿大,皮肤潮红,触诊有热痛,体温升高,脉搏增快,角膜反射迟钝,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泌乳量急剧下  相似文献   

4.
正夏秋季节气温高、湿度大、蚊虫多,是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羊传染性脓疱、羔羊痢疾、羊肠毒血症等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因此要加强饲养管理,注重科学防治。一、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1.诊断要点(1)发病情况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也称"红眼病"。一般认为是由嗜血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等引起的一种以眼结膜和角膜发生炎症,并伴有大量流泪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本病通过直接接触病羊眼睛、  相似文献   

5.
昆虫的眼睛     
正大自然真是个神奇的造物主,就连昆虫的眼睛都像是它精心设计过的。与其它高级动物一样,昆虫也具有视觉器官。有所不同的是,高等动物只有一对眼睛,而昆虫的眼却很多。昆虫的眼睛是头部骨骼的一部分,表面是角化而透明的角膜,光线可透入。昆虫眼睛的形状、大小和数量,随昆虫种类甚至发育阶段的不同而不同,但总的可分为单眼和复眼两类。这两类眼睛都是由折光部分的角膜、感光部分的视网膜和色素部分构成。这两类眼并非同时并存,功能也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6.
<正>牛外伤性角膜炎是因异物损伤角膜所致,如饲料芒刺、沙粒等进入牛的眼内;有时放牧进入树林,受树枝刮擦,损伤眼角膜;或鞭打、绳索摩擦;或吸吮线虫和混睛虫等寄生虫病等,都可直接引起结膜损伤导致角膜炎。一、诊断要点1.浅创性牛角膜炎  相似文献   

7.
眼线虫属旋尾亚目、吸吮科、吸吮属,多寄生于牛、鸡等家畜的结膜囊、第3眼睑后间隙和角膜溃疡部的底下、眼内的泪腺管及鼻泪管中。当虫体沿结  相似文献   

8.
费强 《科学种养》2014,(6):52-52
<正>近年来,随着养鸡业的迅猛发展,鸡的眼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其实鸡眼病变不是一种独立的病,而是某种疫病的局部症状表现与反应,轻者红肿、流泪、分泌物增多;重者糜烂、溃疡,角膜穿孔,失明。临床上应注意鉴别诊断,以减少损失。1.病毒性疾病①眼型鸡痘。多发于7月底至10月,闷热潮湿季节为该病的高发期。发病日龄多集中在30~60日龄,个别鸡群在80日龄以上和20日龄以内发病。鸡群在发病  相似文献   

9.
<正>一、犬瘟热(一)诊断要点1.由犬瘟热病毒引起。以3月龄至1岁犬最易感染,多发于寒冷季节,每年10月至翌年4月多发。2.病犬体温呈双相热型。病初,病犬体温突然升高至39.5~41℃,精神委顿,食欲不振,鼻流出水样分泌物,打喷嚏、咳嗽,持续1~2天后体温降至基本正常;2~3天后,体温再次升高,开始出现呕吐、腹泻症状,眼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混浊,眼、鼻有脓性分泌物,严重患病犬出现水样腹泻,便中混有脓液和血液;  相似文献   

10.
<正>(接上期)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众多领域研究日益发展,新的探索层出不穷。1901年哈里森研究发明出举世震惊的"组织生长法",是病毒研究史上一项巨大突破。1913年,生物科学家诸如斯拉哈特、李斯列和兰伯特等,对豚鼠采用上述方法,运用其角膜组织血成分严格精细培养出世界上首例"牛痘"病毒。从此病毒的开发突破了不可逾越的"雷区",这样一来完全可以使其在体内"复制",一举将体内的牛痘病毒杀死而造福人类!1928年H·B梅兰特和M·C梅特兰在动物病毒研究上有了飞跃性突破。他们采用碎母鸡肾脏的悬液对"牛痘苗"病毒进行培养,这个方法轰动了整个世界,并成功研制出"脊髓灰质病"的病毒疫苗,这是20世纪中期,控制人类疾病史中具有  相似文献   

11.
韦艳肖 《分子植物育种》2023,(16):5552-5556
本研究探讨了生物育种企业研发投入与经费管理的数智化创新。生物育种研发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面临资源配置、成本控制和效益评估等挑战。数智化管理为生物育种企业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通过先进技术和模型进行资源优化,生物育种企业可以更好地规划和配置资源,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数智化管理工具有助于准确记录和分析研发成本,及时调整资源配置,降低成本风险,实现投入和产出的平衡。此外,数智化管理提供全面的评估指标和模型,帮助评估研发投入的效益,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然而,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仍然是数智化管理面临的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解决。未来研究应关注这些问题,并探索更完善的数智化管理方法和工具,推动生物育种企业研发投入和经费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赵芳鋆 《分子植物育种》2023,(20):6901-6905
本研究旨在探讨生态旅游在促进植物保护和生态可持续性方面的作用。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初步发现生态旅游在多个方面对植物保护和生态可持续性产生积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旅游为当地社区创造经济价值和就业机会,提供了经济支持,从而促进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生态旅游通过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提高了公众对植物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激发了他们的保护行动。此外,生态旅游还推动了保护区的设立和管理,为植物提供了相对安全的生存环境。然而,生态旅游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游客活动对植物的干扰和破坏。为了充分发挥生态旅游在植物保护和生态可持续性中的作用,本研究建议加强规划和管理,加强环境教育,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本研究结果对于促进植物保护和生态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喆 《分子植物育种》2023,(21):7262-7266
本研究对国际种子法律与国内法律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探讨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和优劣势,以促进种子产业的发展和保护农民权益。通过对国际种子法律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进行概述,以及对国内种子法律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进行总结,揭示了两者在法律框架和原则、法规内容和要求,以及实施机制和效果等方面的差异。比较分析的结果显示,国际种子法律倾向于制定统一标准和机制,注重种子质量和知识产权保护,而国内种子法律更加注重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和农民权益保护。同时,两者在实施机制和效果方面存在不同的挑战和成效。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国内种子法律的制定和改进提供借鉴和参考,并促进国际种子资源的保护和交流。  相似文献   

14.
刘惠玲 《分子植物育种》2023,(14):4830-4835
本研究基于东北平原东北部地区的土地利用和群落变化,探讨了农业复垦对该地区湿地系统的影响。通过遥感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GIS空间分析,我们评估了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和湿地向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结果显示,过去30年,该地区的湿地面积不断缩小,旱地和稻田的面积逐渐增加。其中,稻田成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研究还发现,新的道路和灌溉渠道的建设对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产生了影响。通过分层规划和分区设计的原则,我们提出了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措施,包括植物群落引入和生态恢复设计。此外,通过群落变化分析和空间模式分析,我们发现农田的发展是导致群路景观和环境质量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综上所述,本研究为东北平原东北部地区的土地利用和群落景观变化提供了重要的认识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张丽娜 《分子植物育种》2023,(20):6906-6911
本研究旨在探讨植物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旅游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植物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旅游的概念进行界定和解析,综合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依赖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旅游的基础和核心要素,为旅游业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包括气候调节、土壤保持、水资源调节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同时,生态旅游的发展也对植物生态系统服务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提升公众对植物保护和生态环境的认知,促进了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然而,生态旅游活动也可能对植物生态系统服务产生负面影响,如过度开发和不当管理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为了实现植物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旅游的良性互动,本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加强科学研究和数据监测、制定合理的管理政策和规范、加强公众教育和参与,以及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护和提升植物生态系统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促进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程杰晟 《分子植物育种》2023,(14):4788-4793
本研究以伏羲山景区为例,调查了旅游干扰对植物多样性和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旅游干扰显著影响了景区的植物多样性和土壤性质。旅游干扰导致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减少,土壤性质发生变化,如pH值略微变化、容重和水分含量显著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受到影响,有机碳、全氮和碱解氮降低,全磷和有效磷无明显变化,全钾和有效钾增加。土壤酶活性受到显著影响,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降低。为了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旅游业的平衡发展,建议采取科学的旅游管理措施,包括限制游客数量、合理规划游览线路、加强环境教育和监测控制。  相似文献   

17.
陈静  杨月英 《分子植物育种》2023,(14):4853-4856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首先回顾了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演变和实施情况,以及国际法律框架的概述。然后,针对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中的法律问题,重点分析了非法狩猎和盗猎、非法采集和贸易、栖息地破坏和碎片化、缺乏执法力度和资源、跨区域和跨国合作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研究,包括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强化、执法力度和资源的增加、栖息地保护和恢复、跨区域和跨国合作、公众参与和意识提升等。最后,对对策研究的效果和成效进行评估,并讨论了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和政策推荐,以期为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徐晓琰 《分子植物育种》2023,(20):6912-6916
本研究旨在探讨植物生物多样性评估与旅游景区的关联,并分析旅游景区对植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我们发现旅游活动对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丰富度产生一定影响。游客的涌入、人为干扰和生境改变等因素可能导致某些植物物种的数量减少和分布范围收缩。此外,游客活动对植物的繁殖和传播也存在一定影响,如花粉传播和种子传播的干扰,可能影响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流动。为了保护植物生物多样性,旅游景区管理者应加强生态规划和景观设计,合理控制游客活动的强度和范围,避免对植物群落造成过度干扰。此外,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也是保护植物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提高游客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可以减少对植物的损害和破坏。本研究的结果对于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植物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尹倩  蒋辉 《分子植物育种》2023,(16):5565-5568
本研究探讨了物联网技术在生物育种中的应用,并强调了其重要性和潜在影响。首先,介绍了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阐述了其在田间种植实验和实验室研究中的应用。在田间种植实验中,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实现智能灌溉和施肥,以及提供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在实验室研究中,物联网技术可以模拟和调控实验环境,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以及远程监控和追溯。此外,还讨论了物联网技术在生物安全方面的应用,提高了生物育种的安全性和监控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李产业发展、贸易与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0 年以来,世界和中国的李生产、贸易和竞争力都有了新的变化。笔者以世界粮农组织(FAO)数据和相关文献为基础,分析了李生产和发展状况以及中国李产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结果表明:世界李的收获面积和产量持续增加,且中国李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之首,然而单产却与智利、伊朗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世界和中国李的进口和出口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但是中国李进口量和进口额远大于出口量和出口额。可比净出口指数、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进出口价格比分析都表明,中国李出口竞争力相对较差。针对中国李生产和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中国李产业发展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