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是要加强其人力资源开发。在分析了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加强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如何加强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人力资源开发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人力资源开发内容,途径,模式选择依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西部大开发为贵州的人力资源整体开发提供了最佳契机,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贵州省目前应以教育性开放,政策性开发作为主要开发途径,在模式选择上宜采用以点带面的模式,通过确立较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点”,政府加大对“点”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以“点”的发展来带动整个“面”的人力资源开发,同时强调在开发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发挥政府的作用。注重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民营企业家以及正确处理本土人才与人才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浅析我国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作为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如何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谋求高质量、快速度的发展,逐步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这是每一个西部人的共同心声和迫切愿望。西部要发展、开发关键在人。但如何用好人力资源,管理和培养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掘人力资源的潜力和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就成为关键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认清现状,认真研究和制定开发人力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西部农村人力资源现状评析及开发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农村在西部开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西部农村发展的好坏 ,事关整个开发事业的兴衰成败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 ,西部农村发展必须与当地资源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相适宜 ,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基于此 ,本文定义了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 ,分析了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问题 ,认为量大质低是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特点。提出了加大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的必要性 ,并全方位探讨了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蓝红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254-6255
强调了人力资本对于农村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人力资本投资对西部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贡献将越来越大,对西部农村地区显著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分析了当前西部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特征:就业结构单一;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总量不足伴随着闲置现象严重;人力资源流失严重;人才"投入-产出"双低。指出了提升西部农村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途径:认真落实和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尽快制定出台详细具体的立足西部农村地区实际的配套政策;加快发展西部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制定缩小知识差距的发展战略;建立比较完善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加大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按需适时调整人力投资结构,显著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强度。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林业人力资源整体开发课题研究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林业人力资源现状、管理与使用、教育与培训等三个方面对我国西部地区林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林业建设的需要,对西部地区林业人力资源的需求进行了预测.进而提出要从加强领导、加快林业发展、稳定队伍、加强林业教育培训等十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林业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促进西部地区林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积极推进农业人力资源开发为西部开发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开发已成为国家的战略决策。为了促进西部农业的开发,必须提供充足的农业人才的智力支持。本在总结分析西部农业科技人才、推广和教育状况与面临的困难基础上,根据西部农业和教育的实际,提出了推进西部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计划、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西部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开发西部农村人力资源,教育和培训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手段。由于西部农村教育的现有基础差,与其它地区差距大,只有加速发展才能满足西部农村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需要。本文就跨越式发展西部农村教育的途径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是西部地区经济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西部大开发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并结合各种数据资料,说明了中小企业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意义和作用,指出中小企业为西部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了西部地区的了出口,启动了民间资金,有利于壮大区县经济等,文中还分析了西部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指出西部地区的出口,启动了民间资金,有利于壮大区县经济等,文中还分析了西部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指出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中小企业发展滞后,融资困难,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布局分散等,为此,提出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策略是调整中小企业的产品结构、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强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建设,引导中小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的分析,阐述了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政府介入和微观市场主体在西部大开发中各自起的作用及二者的结合,探讨了西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农科大学生就业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其主要因素是西部地区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迟缓,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够以及大学生综合素质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农业院校应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农科大学生应勤练内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锻炼,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对农科人才的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农田和草地是我国西部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加强耕地和草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对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西部地区农田和草地资源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农田和草地资源虽然丰富,但生产力十分低下,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已经严重制约了资源的开发与持续利用。农田和草地不仅是西部地区粮食安全的保障,而且还是保护环境的重要生态屏障,加强立法、加大投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实行资源长期的监测与评价是建设与保护西部地区耕地和草地资源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日益增长并使水环境恶化。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针对制约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因素,选取水资源作为主导因子.通过分析区域内水资源的现状和特征,认为西北地区应实现资源水利为发展导向的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14.
低碳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反映出来的在低碳效率、低碳环境、低碳科技等方面的综合水平的一种竞争优势或能力.中国西部地区正面临着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两大任务,面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在全球向低碳转型背景下西部地区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走低碳发展路径,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以提升其低碳竞争力,才能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气候安全型社会建设目标.在构建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PCA、熵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对西部12个省(区,市)低碳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西部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3个层次:重庆、陕西、广西、四川属于相对低碳地区;云南、新疆、宁夏、贵州、内蒙、西藏属于中碳地区;青海、甘肃属于相对高碳地区.(2)重庆、陕西、云南等作为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首批全国低碳试点省市,其低碳竞争力排位明显比较靠前,说明低碳试点工作成效显著.(3)单位GDP综合能耗低的省区,综合排名也比较高,因而降低单位GDP综合能耗是提升低碳竞争力的必然选择.(4)低碳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复杂.尤其是第一主成分中的X1(单位GDP综合能耗)、X8(森林覆盖率)载荷系数相对较大,进一步说明要实现低碳发展,除了通过节能减排以减少“碳源”外,还要大力增加“碳汇”.(5)低碳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西部地区应发挥协同竞争优势,加强在低碳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针对目前存在的受教育程度低,就业能力差等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以职业教育为中心,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我国西部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促进西部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区域评价与提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铖  夏春萍  蔡轶 《南方农业学报》2017,48(8):1529-1536
[目的]构建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现状与差异进行分析,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化进程.[方法]以基础设施、应用与效益水平为核心的"农业信息化"布局进行归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影响因子,构建农业信息化评价体系,测算2015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超效率分析法研究我国31个省(市、区)农业信息化资源投入与效益产出的差异性.[结果]构建的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涵盖了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农业信息化应用和农业信息化效益3个一级指标及10个二级指标.评价结果显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平均得分分别为0.516、-0.107和-0.402;不同地区各省(区、市)发展水平也存在差距,其中,东部地区中江苏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得分1.251,西部地区中内蒙古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最低,综合得分-0.686.通过分析投入产出效益得出,上海市农业信息化综合得分0.495,但投入冗余最多,资源投入与产出效益不匹配.[建议]调整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区域间合作,积极拓宽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提高农户信息化意识,推动农业生产、信息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艺  刘虹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5):990-991,997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受农业大国的国情和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使我国农业科研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具有显著的特点,机构重复设置、层次复杂,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也很突出,这使得我国农业科研的效果受到很大影响。改变这一状况的措施是进行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人力资源配置,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提高科技人力资源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建立由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的17个指标组成的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多指标综合模型法对中国1991-2013年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平均水平及东部、中部、西部3大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逐步上升,制约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资源的减量化投入水平。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政府要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提高资源减量化投入水平、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贯彻4R原则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效益等。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总量及来源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1999年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呈扩大之势。从战略的高度讲,缩小区域农村之间差距主要应采取如下一些对策:以财政投资为主,着力普及农村十二年义务教育,重点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以“丰”字型的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为轴心,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步伐;以中央财政为主,有计划分步骤地在中西部地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加快中西部地区非农产业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最,深化中西部地区农村税费改革;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基调,走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西部开发是一项世纪性的事关全局的战略决策 ,从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原因分析入手 ,阐明了民间投资在西部开发中的作用 ,并对西部地区引进民间资本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