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保护地栽培葡萄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保护地栽培葡萄由于温室、大棚内温度较高、湿度大、光照差,葡萄枝蔓生长较弱,加上密度过大等因素,极易导致灰霉病的发生,这已成为制约保护地葡萄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保护地栽培葡萄的面积不断增加,保护设施内葡萄(尤其是巨峰系品种)座果率普遍较低的现象也愈来愈突出,这严重影响了保护地葡萄生产的产量和效益.现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同时在吸取同行经验和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保护地内葡萄座果率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防治葡萄霜霉病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随着保护地葡萄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及冬季气温的趋暖,该病害发生逐年加重,一般年份减产20%~30%,重者减产80%以上,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目前生产上大多采用化学药剂防治。一些药剂因长期使用,已使病菌产生了较强的抗性,很难有效控制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葡萄生产应用的多数品种为中晚熟品种,早熟葡萄品种和保护地专用葡萄品种较少,并且多为引进品种。这些品种多数产量不稳定,抗病性差,综合性状不理想,不适合进行露地早熟栽培和保护地栽培。近年来,葡萄保护地栽培和避雨栽培方式的兴起,对极早熟、大粒、优质、抗病品种,以及短低温品种需求增加,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葡萄新品种选育课题组以此为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葡萄保护地栽培是一种新型的葡萄栽培方式,生产上主要是小拱棚、大棚和温室栽培。保护地葡萄栽培经济效益高,一般为露地栽培的1.7~3.5倍,因此近几年发展很快。但是,由于品种选择不当,往往产量低、品质差,降低了保护地葡萄栽培的经济效益。因此,品种的选择是关系保护地葡萄栽培成败的关键之一。2011—2013年,我们在长宁镇前苏各庄村进行葡萄保护地栽培试验,对‘乍娜’‘巨峰’‘里查马特’‘凤凰51’  相似文献   

6.
张晓荣 《河北果树》2005,(2):23-23,28
葡萄保护地栽培可改变栽培环境,扩大种植范围,生产优质果品,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为了给果农提供葡萄保护地适栽品种以及标准化栽培技术,进行了葡萄保护地技术示范栽培。  相似文献   

7.
浅谈葡萄的保护地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谈葡萄的保护地栽培邵小杰胡阔庆(山东林业学校泰安271000)(肥城市教委)葡萄的保护地栽培,也称设施栽培,是指用人工设施改变小块土地内的气候条件进行葡萄栽培的生产方式。它可使葡萄提早或延迟成熟,还可扩大葡萄的栽培范围,是葡萄高效益栽培的一种主要形...  相似文献   

8.
保护地果树生产技术(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地果树生产技术(Ⅲ)刘恩璞蒋锦标王立忠(辽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115214)冯艳玲(阜新县果树工作总站3葡萄保护地栽培3.1适于保护地栽培的优良品种在保护地栽培中,为使浆果提早成熟上市,一般选择需冷量少、休眠期短的极早熟、早熟或中熟品种,浆果发...  相似文献   

9.
保护地葡萄栽培技术赵文东,王家珍(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熊岳115214)利用保护设施栽培葡萄可提早或延迟果实成熟,扩大其供应期,具有较高的效益。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保护地葡萄已有相当长的栽培历史。我国葡萄保护地栽培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据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10.
保护地葡萄三种栽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地葡萄三种栽培法刘大平薛恩锦一、保护地葡萄三种栽培技术(一)薄膜日光温室栽培法。1.温室结构。温室的跨度7米左右,中柱高2.3~2.5米,北、东、西三面大都用砖构筑的墙壁或用泥垛,北墙每隔3米留一个50×50cm的通风窗,关、开以调节室内的温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