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膜一膜三用首先用于棉花营养钵育苗在棉花进行营养钵育苗时,可将地膜平盖于钵面上,地膜上再覆盖一层薄膜,棉苗齐苗后即可抽出底层地膜。然后用于水稻肥床旱育秧进行水稻旱育秧时,可将从棉花苗床上抽出来的地膜覆盖于秧板的板面上,一星期左右待秧苗齐苗后于傍晚揭膜...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棉花低本高产经济栽培新路子,1983~1986年进行了地膜平铺营养钵育苗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本试验采用0.015毫米厚的聚乙烯地膜覆盖营养钵育苗(以下简称地膜育苗),并以0.08毫米厚的薄膜棚架营养钵育苗(以下简称棚架育苗)为对照。供试品种为泗棉2号。试验分两个阶段进行:苗床阶段观察床温、出苗率、棉苗素质,移栽阶段观察栽后效应及产量、品质等。  相似文献   

3.
正一、示范应用情况我们从2013年开始,把玉米三项技术中的拱膜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简称拱膜育苗)和地膜玉米直播全覆盖技术(简称地膜直播玉米),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即3~4叶期以前运用拱膜营养钵育苗技术,称为第一段膜,3~4叶期移栽到覆盖地膜的地里,直至成熟,称为第二段膜。因此把这项技术叫做玉米两段膜栽培技术。2013年,我们在太康县城郊乡段庄村地膜直播玉米推广区城内,进行试验玉米两端膜栽培技  相似文献   

4.
<正> 双膜棉是将棉花营养钵薄膜覆盖育苗与大田平铺地膜后再打洞移栽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栽培技术,它具有移栽棉和地膜棉两种栽培技术的双重优势,是抗灾保全苗,促进棉花早发、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途径。 一、双膜棉的优越性 1、抗灾保苗,促进早发。1993年,我场农科所推广双膜棉614亩,占植棉面积的63.2%。在5月低温、多雨、寡照的恶劣气候条件下,顺利通过了全苗壮苗关,充分显示出了双膜棉抗灾保苗,促进早发的优势。6月15日抽样调查:双膜棉平均株高22.8cm,叶龄9.8片,果枝2.0盘,蕾2.1个,倒四叶面积128.2cm~2,分别比露地移栽棉高8.9cm,多4.8片、多1.8盘、多2.1个、大104.2cm~2,和全场大面积棉花相比,生育进程提早15—20天。 2、增加“两伏桃”,提高棉花品级。据调查,九三  相似文献   

5.
一般情况下 ,农民使用地膜只使用一次就扔掉了 ,这样不仅造成地膜浪费 ,而且还加重了环境污染。按照我的做法 ,一膜可用三次 ,农民朋友不妨试试。首先将地膜用于棉花营养钵育苗。在棉花进行营养钵育苗时 ,将地膜平盖于钵面上 ,地膜上再覆盖一层薄膜。棉花齐苗后 ,即可抽出底层地膜。其次进行水稻旱育秧时 ,将从棉花苗床上抽出来的地膜覆盖于秧板的板面上 ,一星期左右后 ,待秧苗齐苗后 ,以傍晚揭膜 ,最后用于棉花地膜覆盖移栽。第三将用过两次的地膜 ,剪成所需要的宽度 ,在小麦或油菜收后进行整地 ,覆盖地膜移栽棉花。试试一膜三用@李振立…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蔬菜育苗.一般是将苗床整好后播种盖土,随后插好竹弓、覆盖拱膜。有的还在播种盖土后先平铺一层地膜,再盖拱膜,待蔬菜出苗时将平铺的地膜抽出,只盖一层拱膜。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将该技术改进为先铺地膜,再打孔播种盖籽,然后覆盖拱膜。蔬菜出苗时不揭地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阐述营养钵双膜覆盖育苗技术的主要特点,并从制钵播种和床苗管理两方面介绍了营养钵双膜覆盖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传统的蔬菜育苗,一般是将苗床整好后播种盖土,随后插好竹弓、覆盖拱膜。有的还在播种盖土后先平铺一层地膜,再盖拱膜,待蔬菜出苗时将平铺的地膜抽出,只盖一层拱膜。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将该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 在棉花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采用不同类型的地膜进行两次覆盖,以达到增温、保墒、保肥、早发、高产之目的,这种方法称为双膜栽培法,简称“双膜棉”。自1994年起,我在万福店农场连续进行示范,1995年实有面积2.33公顷,实际单产(667平方米,下同)115.6公斤,比常规棉增产63.9%。双膜棉伏前桃20%,伏桃60%,秋桃20%;脱落率比地膜棉低24.2%,比营养钵棉低11.3%,比直播棉低18.4%;生育进程普遍加快,最早见  相似文献   

10.
不同育苗方式棉花的生长发育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比较分析了弓棚育苗、地膜平铺育苗、微钵育苗、无土育苗和地膜直播5种不同育苗方式棉花的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微钵育苗成钵率在95%以上,成苗率在90%以上,移栽成活率为93.6%,达到和超过弓棚育苗移栽成活率;微钵育苗移栽后棉苗活棵快,缓苗期短,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发育良好;无土育苗的棉株生长发育后延,表现为移栽后缓苗期长,发苗迟,苗蕾期营养体偏小,棉株现蕾、开花、结铃、成熟迟,花铃期后生长发育加快,盛铃期后成铃速率高;无土育苗根系较浅,不利于抗御干旱和雨涝.  相似文献   

11.
移栽地膜棉是将营养钵(块)苗庆育苗套栽到平铺地膜棉田之中的一种新型栽培技术。与移栽棉相比,更充分地利用有效光热资源,促进棉花早发,增加棉花伏前桃,延长棉花有效现蕾开花结铃10 ̄15d,增产15% ̄20%,既可稳定夏粮产量,又可提高棉田产出效益。  相似文献   

12.
推广移栽地膜棉再创棉花新水平江苏省响水县农业局潘龙天,顾文亮,祁克琳,蒋宝洲,钟文芳移栽地膜棉(即营养钵育苗、地膜覆盖移栽)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开发性新技术。在江苏省响水县作为农业重点工程之一,1995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2万多亩,取得了明显的增产增...  相似文献   

13.
常远程 《新农业》2007,(3):23-23
1.揭膜炼苗常规育苗在移栽前7天全天揭膜炼苗。揭膜后将薄膜平铺在苗床周围,既可以避蚜预防花叶病,遇雨时又能及时覆盖苗床防止烟苗徒长。集约化育苗大棚,应将周围薄膜掀至距地面1米左右,并覆上防蚜网。  相似文献   

14.
徐婕 《农家致富》2007,(4):37-37
一、选种育苗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合大田规模栽培的超早熟扁豆品种,一般育苗时间在3月中下旬。育苗应选用培肥、熟化、无污染的菜园土,用营养钵育苗。每钵播种2~3粒,浇足底水,播后覆土2厘米,三膜一帘(大棚、小棚、地膜、草帘)及时覆盖,小棚上的草帘日揭夜盖,保证出苗所需的温度。白天小棚内气温一般控制在25~30℃,不能超过35℃。苗齐后每钵间留1棵苗。苗龄1个月左右,移栽前5~7天逐步揭小棚膜炼苗,揭膜放风时间由短渐长。  相似文献   

15.
<正> 1982年全省麦棉套种(以下简称麦套棉)自然面积达392.87万亩.这类棉田在棉麦共生期间,由于争水、争肥、争光矛盾突出,缺苗、迟发、贪青晚熟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品质的提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近年大力推广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初步缓和了这些矛盾,获得麦棉较好产量.1982年又进一步对麦套棉进行地膜复盖栽培试验示范.据周口、开封两地区和新乡、民权、睢县统计,麦套棉地膜示范4686亩.现将试验示范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潜江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为促进棉花轻简栽培和大面积示范推广油后直播棉提供依据,2014年我们进行了油后直播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直播棉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比较,直播棉的苗期、花铃期和吐絮期均明显缩短,并减少用工,减轻劳动强度,产量与油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相当。示范户和周边农户均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17.
一、棉薯套种多膜化栽培效应1.生态环境改善显著棉薯套种多膜化栽培 ,即棉花采用三膜化栽培 ,套种的马铃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由于采取多膜化栽培 ,棉薯立体套种田块的田间生态条件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增温保温效应显著。除棉花苗床双膜育苗有显著的增温效应外 ,棉苗移栽到覆盖有地膜的大田中 ,以及马铃薯下种后覆盖地膜均有显著的增温保温作用。根据试验点测定 :马铃薯从下种到破膜 ,5厘米地温 ,日均比露地下种高2.85℃。二是调湿保墒效应显著。雨水少时 ,下层土壤水分向上层运动快 ,补充表层土壤多 ,蒸发损失少 ,能…  相似文献   

18.
在怀化市溆浦县桐木溪乡经济林实验场多年耕种的熟地上进行蓝、红光膜在红薯上覆盖育苗的试验,结果表明:保温育苗能提早育苗期,单薯出苗数增多,幼苗生长粗壮,百苗茎粗、百苗重及采苗量增加,扦插期提早,经济效益高。且蓝光膜的经济效益大于地膜,大于红光膜。  相似文献   

19.
沿江地区春玉米不同种植方式的生育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春玉米营养钵苗+地膜、塑盘苗+地膜、营养钵育苗移栽、地膜直播4种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了春玉米不同种植方式对植株的生育进程、株高增长、叶片生长、群体叶面积消长、干物质积累、植株性状以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棉花营养钵育苗"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棉苗病害重"出现了技术应用难的问题,通过连续多年开展基质床体育苗、基质穴盘育苗、水浮育苗试验,基质苗、裸苗与营养钵棉苗移栽对比试验及大田生产对比等系列试验研究表明,穴盘基质育苗优势凸显,其关键技术日臻完善,实现了棉花基质育苗本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