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及关键,探索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即村镇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生态农业设计要合理;以政府补贴、农民创收致富、城乡合作、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3.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各地的区情和社情差别较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只有立足于本地的实际状况,确定新农村建设的不同模式,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取得成效。本文对新疆叶城县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一调查并作出自己的思考,希望能为新疆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及关键,探索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即村镇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生态农业设计要合理;以政府补贴、农民创收致富、城乡合作、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5.
对贫困山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然而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文化状况差别很大,尤其是一些贫困山区更有其特殊性。就贫困山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发展思路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为经济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等,但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引领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要从价值观念、制度保障、生态文明、乡村和谐等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 加强农技推广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是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是要加速科技进步.加速科技进步的重中之重是要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因此,切实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9.
高道友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1):164-16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定位于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面向新农村建设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必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不竭动力。要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过程中实现两者的双赢发展,必须转变思路、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10.
浅谈畜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畜牧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新农村建设呼唤着现代畜牧业,为此,要正确处理畜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家庭策略视角下农村已婚劳动力转移的性别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河南农村的调查,从家庭策略的角度分析了男性外出务工,女性在家留守现象形成的原因,指出现行农村土地政策、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性别收入差距和传统性别分工是影响农民工家庭实行性别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农村发展被忽视,城市化进程滞后. 针对城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变城市偏向观念及确立城乡一体化意识、切实增加对农业的财政支持、统一城乡要素市场、调整产业战略及统筹城乡二三产业等一系列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利用区域优势资源,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带来了新的机遇。我国各地资源人文环境差异影响较大,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文章通过对陕南秦巴山区的深度贫困村罗家河村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产业融合发展路径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从微观角度对于破题“秦巴地区乡村产业振兴”实践、因地制宜提高农村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率,拓展农业多元功能,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保障高质量可持续脱贫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易桂林  易倩梅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2):129-130,13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整体发展水平低,与城市教育相比存在着巨大差别,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也存在很大的差距。结合江西农村教育实例,阐述了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熊德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94-17096
以协整理论为基本计量分析方法,以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劳动生产率差异为研究变量,通过对1978~2006年相关数据整理分析,建立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与城乡劳动生产率之间的长期对数模型的协整关系。结果表明,城乡劳动生产率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弹性系数为1.06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主要受农村各生产要素制约效率难以发挥造成,并提出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左艳  陈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5):192-195
以广东省农村统计数据为依据,将广东省20个地级市(深圳市除外)作为研究地域单元,从自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水平、农业生产投入、农村产业结构、农村科普与机械化程度、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生活水平等角度选取25个经济指标来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广东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和综合评价。基于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缩小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昌平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演变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居民点扩张形势十分严峻,研究其演变机制并进而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调控显得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相关研究较少。在全面总结国内外关于农村居民点扩展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方法对北京市昌平区2001~2006年期间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展演变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动态演变过程揭示出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的程度甚为粗放,并且农村居民点用地区域分异特征明显。研究认为:应该对农村居民点进行适度挖潜使其集约利用,但在集约化利用过程中应分别采取不同的集约化措施,同时要统筹兼顾区域整体和各城镇农村居民点用地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18.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以城乡差异指数及其3个子系统(城乡生存型、发展型和制度体制型差异指数)为主干的多维度城乡差异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安徽省为例,多角度而系统地评价了当前城乡差异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得出安徽省城乡差异较大并会在最近一段时间保持稳定,演变方向空间差异较大并存在较强的自相关性,3个子系统之间存在递进关系,预测了安徽省城乡差异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但高校中农村学生比例偏低。利用CFPS 2012年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t回归方法,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区位特征三个维度系统分析个体异质性对农村学生高等教育选择的影响,进而在控制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采用PSM方法测度农村高等教育的收入回报,设定不同的年龄分组,研究高等教育的长期收入回报,并分析东中西部农村高等教育的长期收入回报是否存在区域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健康状况、医疗保险、智力、理解能力、外貌、父母学历和家庭地位等特征显著影响农村学生是否接受高等教育的选择;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村个人收入要高于不接受高等教育时的收入;从长期来看,接受高等教育和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村个人之间的收入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对农村个人收入的长期影响显现得最早,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晚。在此基础上,为缩小教育差距、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提出教育资源投入向农村落后地区倾斜、高校针对农村贫困学生制定合理的教育补助规模、农村家庭转变传统封闭的教育观念鼓励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弱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工作已成为各省(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重点。基于熵权法与TOPSIS法的强度测定方法,从综合经济发展、城乡收支差异、城乡金融发展和城乡土地规模利用差异四个角度出发,分析我国不同区域典型代表省(区)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大的省(区)基本属于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大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弱的省(区)或是城市和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均较高,或是城市发展落后,但农村相对发达;影响因素表现为具有一定相关性,各省(区)的综合经济发展影响程度与城乡收支差异影响程度整体上呈反向变化,城乡金融发展影响程度与城乡土地利用规模差异影响程度呈反向变化。最后,为进一步弱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提出了推动城镇化与产业化建设,促进综合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缩小城乡收支差异;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深化农村金融发展;加大制度创新力度,缩小城乡土地利用规模差异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