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土白蚁(Odontotermes)是一类高等培菌白蚁、对维持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有重要作用、但其对农林作物尧堤 坝水库和木结构建筑构成严重危害、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随着分子技术和基因组学的发展、分子生物学手段已逐 渐应用于白蚁研究中、由此推动了土白蚁属生物学各个方面的深入研究。总结土白蚁属传统形态分类的不足、比较 分子生物技术白蚁分类鉴定中的优势、展示目前在土白蚁属分子分类的研究状况。追溯土白蚁属的起源、分析印度 与中国土白蚁属的关系、回顾大白蚁亚科的系统发育、详述土白蚁属系统发育、探讨土白蚁属与地白蚁属的分类地 位、归纳土白蚁属与共生真菌及其他共生物间的协同进化关系。旨在加深对全球土白蚁属的深刻理解、探究土白蚁 属分子研究的方向、展望新技术在土白蚁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构建根部内生真菌—寄生疫霉—拟南芥三方互作模式研究体系,以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害发生的潜在内生真菌雪球微座孢(Microdochium bolleyi)为例,利用WGA-Alexa Fluor○R488染色和带有GFP标记的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转化菌株,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分析M.bolleyi侵染拟南芥根部以及M.bolleyi与寄生疫霉和拟南芥根部三方互作的细胞学特征;利用皿内平板拮抗测试初步分析内生真菌M.bolleyi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抑制效果,并进一步利用皿内拟南芥与真菌M.bolleyi和寄生疫霉三方互作体系,鉴定分析真菌M.bolleyi对植物与寄生疫霉亲和互作的影响。结果表明,真菌M.bolleyi可成功侵染并定殖于根组织,而未引发植物细胞坏死现象,说明M.bolleyi具有典型的内生真菌特征;相比于对照预处理,真菌M.bolleyi预处理能够抑制寄生疫霉在拟南芥根部的定殖和扩展,初步揭示真菌M.bolleyi在植物与疫霉菌互作中的影响作用;真菌M.bolleyi不仅对致病...  相似文献   

3.
木材力学性质和木材切削力与木材密度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花旗松、水曲柳的密度和力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分析了木材主切削力与木材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如同已有的研究结果,随着木材密度的增大,各主要木材力学性质的值以及木材主切削力也变大;在不同的切屑厚度和不同的切削角度条件下,以及相对于纤维方向的不同的切削方向上,木材主切削力与木材密度之间都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植物病原菌寄生性的发展过程、进化方向、可逆性、寄生性与危害性的关系及防治植物病害的途径.植物病原菌寄生性进化方向是沿着腐生→兼性寄生→兼性腐生→专性寄生→共生的路线发展,而且存在可逆性.探讨了施用菌根真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上的作用、植物栽培过程中重视植物与共生生物之间的共生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木材防白蚁药剂研究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材作为一种重要的原材料,以它们优良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和室内装修等领域,然而白蚁的威胁不仅缩短了木材的使用寿命,而且也限制了木材的应用领域:白蚁种类不同对木材的危害情况不一样,不同种类的木材其抗蚁性也有区别。目前,研究开发和应用的白蚁防治剂主要有砷制剂类、金属盐类、无机酸类、有机氯(氟)类、有机磷类、硅烷类、拟除虫菊酯类和有机杂环类等.无机白蚁防治剂和有机氯类因对人体和环境有害将逐渐遭到淘汰,拟除虫菊酯类药剂是目前世界上白蚁防治剂中品种最多的一类药剂,有机杂环类和一剂多效的环保型药荆将是今后的研究热点,对木材进行化学改性也将成为防治白蚁的一种方式。参39  相似文献   

6.
短管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织设计方法,以小菜蛾卵作为目标寄生卵,在室内模拟研究了赤上蜂蜂量、寄生卵密度、搜索空间大小和植株体积与短管赤眼蜂寄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赤眼蜂蜂量是影响产眼蜂寄生率的主因素,植株大小、搜索空间也对寄生率形成极显著的影响,寄生卵量则对寄生率没有任何影响;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寄生率的影响以蜂量和植株大小的交互作用量大,其次是蜂量与寄生卵量、寄主卵量与植株大交互作用,短管赤眼蜂对小菜蛾卵有较强的寄生率,且短管赤眼蜂之间存在相互干扰现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短管赤眼蜂对小菜蛾卵寄生率的二次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7.
白蚁肠道内的共生微生物区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蚁是少数几种以木质纤维素类物质为食的动物之一,在自然界木质纤维素循环中担当重要角色,并可为木质纤维素转化为生物燃料提供生化催化剂。白蚁的后肠内包含有密集的和种类丰富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发酵成短链的脂肪酸、脂肪酸被白蚁吸收,它们主要有原生动物(低等白蚁)、细菌、真菌等。综述了白蚁肠道内共生微生物与宿主的共生关系及其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丛枝菌根是土壤里的一类真菌和植物根系形成的共生体。本文综述了丛枝菌根真菌和植物寄生线虫之间的相互作用,一般说来,丛枝菌根真菌可以抑制植物寄生线虫的发生,而植物寄生线虫也会反过来影响丛枝菌根的侵染和产孢;并指出了丛枝菌根真菌在不同接种时间、不同接种势、是否土著、以及土壤环境中的磷水平均会对植物寄生线虫产生不同影响。深入研究这些相互关系,有助于正确理解菌根抗线虫病的作用,从而为其用于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毒麦及其变种籽实的成熟结构与内生真菌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毒麦在中国的发生、作者对毒麦的研究、以及国外对毒麦内生真菌的研究和存在的问题。文中对不同种或变种籽实糊粉层以外菌丝层的有无,感染真菌的籽实与毒性的关系,内生真菌在分类学上的地位,感染来源以及真菌与寄主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讨论;并着重研究了毒麦及其变种的内生真菌在籽实中的分布以及成熟籽实的结构和菌丝所表现的特征,以说明两者之间的共生与寄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施渺筱  包兴起  李祝 《农技服务》2011,28(8):1211-1212
白蚁与鸡纵菌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的互利共生关系。概述了白蚁、鸡纵菌和菌圃的化学成分及药效作用,以期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木材防腐处理是延长木材使用寿命,减少森林砍伐,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碘代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IPBC)和4,5-二氯正辛基-4-异噻唑啉-3-酮(DCOIT)的防腐性能进行了系统测试,旨在筛选出生态友好型木材防腐制剂,丰富木材防腐剂体系。  方法  采用抑菌圈法测试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IPBC和DCOIT这5种候选药剂对白腐菌和褐腐菌的抑菌活性,优选出高活性药剂;将筛选出的药剂制备成水基化制剂处理辐射松和毛白杨边材,通过室内耐腐试验探究不同载药量水平下处理材的耐腐性能。  结果  抑菌圈试验结果显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DCOIT和IPBC对褐腐菌和白腐菌的抑制效果均较好,其中吡唑醚菌酯和IPBC抗菌效果优于对照药剂丙环唑。防腐处理的辐射松试材对白腐菌和褐腐菌的抑菌测试中,载药量约为0.21 ~ 0.46 kg/m3的嘧菌酯处理材和吡唑醚菌酯处理材的质量损失率分别在3.1% ~ 7.9%和3.5% ~ 7.8%,载药量约为0.22 ~ 0.45 kg/m3的IPBC处理材的质量损失率在0.9% ~ 5.6%。所有药剂处理的毛白杨试样,在各载药量水平下比未处理试样的耐腐朽性能有很大提高,但它们的质量损失率仍然较大,对毛白杨防腐处理不建议使用此类防腐剂。  结论  本研究中制备的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制剂与对照药剂丙环唑抗菌效果相当,IPBC制剂抗菌效果优于丙环唑,均可作为新型木材防腐剂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对淮南市白蚁种类进行系统调查,共采集114瓶白蚁标本,经鉴定有白蚁2科2属7种白蚁(另有1种待定)。淮南市白蚁区系分布特点:南北地区白蚁分布比中部少,白蚁在东部的活动范围较中部广,尤以东部大通区蚁害范围最广。室内采到的白蚁基本是危害房屋木构件的散白蚁,野外采集到的白蚁多为危害林木植被的土白蚁。  相似文献   

13.
Wood is a major pool of organic carbon that is highly resistant to decay, owing largely to the presence of lignin. The only organisms capable of substantial lignin decay are white rot fungi in the Agaricomycetes, which also contains non-lignin-degrading brown rot and ectomycorrhizal species.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31 fungal genomes (12 generated for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lignin-degrading peroxidases expanded in the lineage leading to the ancestor of the Agaricomycetes, which is reconstructed as a white rot species, and then contracted in parallel lineages leading to brown rot and mycorrhizal species. Molecular clock analyses suggest that the origin of lignin degradation might have coincided with the sharp decrease in the rate of organic carbon burial around the end of the Carboniferous period.  相似文献   

14.
The evolution of different feeding guilds in termites is paralleled by differences in the activity of their gut microbiota. In wood-feeding termites, carbon dioxide-reducing acetogenic bacteria were found to generally outprocess carbon dioxide-reducing methanogenic bacteria for reductant (presumably hydrogen) generated during microbial fermentation in the hindgut. By contrast, acetogenesis from hydrogen and carbon dioxide was of little significance in fungus-growing and soil-feeding termites, which evolved more methane than their wood- and grass-feeding counterparts. Given the large biomass of termites on the earth and especially in the tropics, these findings should help refine global estimates of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in anoxic habitats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termite emissions to atmospheric methane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15.
白蚁对农林作物、房屋建筑、家具、水库、江河堤坝、国防用品、电缆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对蚌埠地区白蚁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目前蚌埠地区有8种白蚁危害,隶属2科3属。分别是散白蚁属圆唇散白蚁、黑胸散白蚁、拟尖唇散白蚁、肖若散白蚁、弯颚散白蚁;土白蚁属黑翅土白蚁、囟土白蚁;乳白蚁属上海乳白蚁。其中,圆唇散白蚁、黑胸散白蚁在蚌埠及市辖3县(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各地区内均有分布,为蚌埠地区白蚁优势种,肖若散白蚁分布于怀远县找郢乡及附近地区,是近几年新发现种;黑翅土白蚁、囟土白蚁分布于怀远县大洪山及蚌埠市郊各山林内;上海乳白蚁为2010年蚌埠某企业从广东顺德通过木质包装箱带入。通过对蚌埠市2007—2011年的白蚁出飞记录统计,发现蚌埠市白蚁出飞上报户数由2007年最多的91户降至2009年最少的49户,后2010年反弹至79户。白蚁危害最为严重的多在木门框、木窗和门套处。随着近2年家庭装修趋于豪华高档,木质材料使用增多,为白蚁提供了良好的食材,创造了白蚁易滋生的环境。针对2012年白蚁出飞情况调查,所有的出飞点都在淮河以南,并主要集中于龙子湖区和蚌山区。蚌埠地区白蚁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白蚁也被称为螱,它的体型比较软弱且偏扁,呈白色、淡黄色、赤褐色或者黑褐色,白蚁是最古老的社会性昆虫中的一种,它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其危害极其严重,尤其是对人类的危害。从建筑物、木制家具、水利工程、铁路交通、农作物、林木及园艺作物、以及其他物品等等方面来研究了其危害,并提出了白蚁的基本防治方法以及不同种类白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牛蒡叶中抑制木腐菌活性成分的快速提取工艺及其提取物对木材腐朽菌的抑制性能。在以彩绒革盖菌为提取物抑菌效果指示菌的提取预实验以及以提取率为指标的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牛蒡叶中活性成分进行优化提取,确定最优提取方式和对木材腐朽菌(彩绒革盖菌和密粘褶菌)的抑制能力,并通过Accela U-HPLC高速液相色谱系统分离和鉴定优化条件下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在预实验中,酸性水提取物的抑菌效果要优于其他方式;经过响应曲面四因素三水平优化后,在液料比30 mL/g、提取温度52 ℃、提取时间77 min和溶剂pH值2.0条件下,理论提取率达到45.81%,经验证此条件下的平均提取率为44.86%,与模型理论值差异为-2.08%;此条件下的提取物,比预实验中采用酸性水方式获得的提取物抑制白腐菌的效果提高了16.47%;在此条件下获取的提取物,经U-HPLC-MS分离并鉴定出12种具有抑菌活性的成分,分别为有机酸类(奎宁酸、原儿茶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二聚绿原酸、绿原酸、4, 5-二咖啡酰奎尼酸)、黄酮类(牛蒡酮-a)、苷类(芦丁、5′-Propanediolmatairesinoside)、萜类(β-桉叶醇)。经验证,响应曲面优化后得到的提取物对彩绒革盖菌和密粘褶菌均具有良好的广谱抑菌能力,其对两种菌的最低抑菌质量分数分别为1.88%和2.31%。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发病机理和有效防控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真菌分离方法分离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通过回接试验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对确认为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的菌落进行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经回接试验确认分离的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单生,褐色,不分枝,顶端呈膝状弯曲,分生孢子呈长椭圆形、梭形、倒棍棒状,正直或向一侧弯曲,褐色,两端渐狭,钝圆,种脐较平,有5~10个假隔膜。18S rDNA和ITS序列长度分别约为1.8 kb和570 bp,与待鉴定病原菌18S rDNA同源性最高的是狗牙根平脐蠕孢有性态(Cochliobolus cynodontis),二者的相似度为99%;与其ITS序列同源性最高的是稻平脐蠕孢(Bipolaris oryzae),二者的相似度也为99%。聚类分析发现,该病原菌与蟋蟀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eleusines)的18S rDNA同源关系最近,与平脐蠕孢属(Bipolaris sp.)的ITS同源关系最近。【结论】成功分离到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形态学与分子鉴定结果均显示其为稻平脐蠕孢。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人工接种条件下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真菌富士长喙壳(Ceratocystis fujiensis)的3个菌株对长白落叶松样树和木段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致病力最强的菌株为CF3,CF1、CF2致病力差异不大。固体接种韧皮部坏死反应区域稍大于液体接种,说明菌丝体容易在木质部与韧皮部间定殖,树体内营养条件适合伴生真菌生长。3个菌株对木段造成的伤害显著高于对样树造成的伤害,说明在伴生真菌入侵的同时样树产生了积极的防御反应。在接种样树和木段产生的坏死反应及蓝变区域内均可以分离到接种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