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及相关分析法,分析雨涝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雨涝是高寒地区大豆不能稳定高产的主要原因,这为提高本地区大豆单位面积产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陕西北部主要气象灾害变化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71-2012年陕西省榆林市玉米生长期内干旱、冰雹、暴雨资料和玉米产量数据,采用数理统计、趋势产量分离、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三种气象灾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玉米生长期干旱有逐年代上升趋势,西北县区较东南县出现干旱的频次高;生长期干旱可导致大部分县减产,遭遇重旱到特旱最大可造成玉米减产70%以上;初夏干旱最多,对玉米产量影响也最大,初夏发生特旱可导致玉米减产7%~40%,东南县区初夏干旱减产较西北县区减产幅度更大。冰雹在过去42 a呈现极显著的下降趋势,6月份出现冰雹最多,对产量影响不大。暴雨次数的年代际变化呈上升趋势,暴雨雨量变化不明显,暴雨次数、暴雨量与玉米产量均表现为显著负相关。三种灾害综合影响中,初夏干旱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暴雨,冰雹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3.
旱涝灾害对濮阳夏玉米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翀  李汉浸 《农学学报》2014,4(2):21-24
濮阳市夏玉米生育期间,旱、涝等气象灾害发生频繁,为了研究濮阳夏玉米生育期间的旱、涝等气象灾害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探讨旱、涝灾害的预防措施,对濮阳1953—2012年近60年干旱、涝灾等气象灾害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并探讨了不同程度灾害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涝灾害对夏玉米生长和产量危害较大,往往会影响到夏玉米产量的丰、欠。濮阳1953—2012年60年间玉米产量典型气候欠年共19年,其中受干旱影响而减产的年份有12年,受涝灾影响的年份有7年。结论认为,濮阳夏玉米“旱、涝”灾害的缓解防御技术主要是对灾害的“避、抗、减、补”。不但要选优质品种,还应采用适时早播种、垄作栽培、中耕松土等耕作方式和管理措施,以便延长玉米生长期,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增加光照时数,从而减少灾害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旱涝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与防御,为确保夏玉米生产安全和防灾减灾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丁玉军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4):35-36,133
研究调查揭示了2011年社旗县夏玉米生育期在遭遇苗期干旱,中、后期暴雨袭击和灌浆期长期雨涝渍害,整个生育期日照、积温严重不足灾害气候下,由于大面积落实了“增加种植密度,推广耐密多抗品种,科学平衡施肥,实行宽窄行种植模式”等关键技术,发挥了显著的抗灾增产作用,使夏玉米生产在大灾之年获得了历史上的丰收年份。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地形灌溉条件差,容易出现缺水和干旱,土壤有效成分含量低,施肥结构不合理,导致玉米产量不稳定。为达到玉米的优质、高产、稳产,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于2016年进行了玉米高效施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栽培中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影响明显不同,按2∶1∶1的比例施用氮、磷、钾肥较普通施肥水平增产,增产幅度达7.27%,该结果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影响文成县作物生长和成熟的主要气象灾害类型,包括台风、雨涝、低温冰害、高温干旱、冰雹等及其危害,并提出科学防御气象灾害的措施,以使作物趋利避害,取得高产高收。  相似文献   

7.
李培 《河南农业》2018,(34):64-64
一、基本情况 漯河市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市,农作物种类多,涉及小麦、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和棉花、蔬菜等多种经济作物.由于漯河市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自然条件特殊,农业自然灾害种类较多.一是风雹、冻害、雨涝、干旱等天气灾害发生几率高、危害重.2003年秋季全市严重内涝,2004年暴雨导致澧河舞阳段河堤决口引发洪灾,2009年春季全市遭遇特大干旱,2016年冬季冻害、夏季雨涝、秋季高温干旱及风灾等多种自然灾害交替发生.  相似文献   

8.
濮单5号(濮3612)是濮阳市农科所育成的玉米新品种,组合为P36×9212。该杂交种属中熟品种,全生育期需≥10℃积温2 400℃左右。1996-2001年在河南省各级产量试验中,产量较对照增产9.0%-28.7%,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多抗。该品种适宜在河南省夏玉米产区种植.种植密度以每公顷5.25万株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9.
张晶 《农民致富之友》2014,(24):106-107
为探明田间持水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郑丹958为实验材料,在玉米生长期间进应与适应应行水分控制,令土壤水分分别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55%(轻度干旱)和35%(严重缺水)85%(水分过多)和95%(水分严重过多)最后以自然生长为对照,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时期的干旱对玉米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具体表现为株高变矮,干物重减少。玉米各个产量构成因素(穗长,穗粒数,百粒重等)在受旱时都是下降趋势。与自然生长相比株高偏低,玉米产量明显下降。说明干旱是制约玉米高产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不同的生育时期水分过高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水分过高引起玉米徒长,玉米植株较高,干物重减少,玉米总体产量呈下降趋势。以上说明玉米水分不足与水分过高都是引起玉米减产的重要原因。为探究最适宜的玉米增产条件特作此试验,为玉米增产提供理论依据。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和最重要的饲料作物。随着我国人口增加,对农产品需求日益增加,而提高玉米产量已构成急需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主要农作物产量,灾害地区和气象条件的相关数据,详细分析了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分布,季节特征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干旱、洪水和冻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各类灾害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干旱是最严重的灾难,受干旱影响的面积是洪水的2.3倍。本文分析了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对中国农作物产量的严重影响,玉米、大豆产区以干旱为主,早稻、晚稻产区以寒涝为主,一季稻、棉花产区以水旱为主,冬小麦、油菜产区严重减产主要受冻害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16年桓台县夏玉米播种面积2.33万hm2,整个生育期气象条件较为有利,但也出现灾害性天气,造成全县夏玉米减产.通过对2016年夏直播玉米整个生产过程中气象条件进行分析,探讨气象条件、灾害性天气过程对当年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月下旬的强降雨天气造成夏玉米授粉不良,穗粒数降低,夏玉米"秃尖"现象偏重;8月中旬的连续性降雨天气造成田间积水和夏玉米青枯病大面积发生,影响玉米灌浆,千粒重降低;9月中旬的风雨冰雹天气造成夏玉米严重倒伏,影响灌浆,且对夏玉米收获不利,增加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12年山东省济阳县夏玉米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探讨了夏玉米主要发育期有利和不利的气象条件,评价了气象条件对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气候条件对奈曼玉米(Zea mays L.)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最大程度地减轻气候条件对玉米产量不利的影响提供决策和服务依据。[方法]在奈曼旗玉米气象产量计算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玉米全生育期气温、降水、日照和蒸发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奈曼玉米气象产量变化范围主要在-750~750 kg/hm2,气候条件的减产效应比增产效应更加明显。奈曼旗玉米生长热量资源和光照资源丰富,能够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产量提高的制约因素主要是高温和干旱;日照和蒸发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可以间接归结为降水或温度对奈曼旗玉米产量的影响。[结论]该研究可为奈曼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气象学指导。  相似文献   

14.
四川地区干旱条件下覆膜栽培对玉米的增产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英  胡志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26+12051-12026,12051
[目的]探讨干旱气候下覆膜栽培对四川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覆膜与不覆膜(对照)2种栽培方法对川单428、正红311和川单418 3种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覆膜栽培条件下生长,3种玉米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和行粒数等农艺性状均具较大优势;3种玉米覆膜栽培产量及千粒重均高于无覆膜栽培方法,且两者间差异性极显著。[结论]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与不覆膜相比,覆膜栽培技术生产的玉米农艺性状更好,产量更高。  相似文献   

15.
利用河池市1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76—2010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从温度、降水、日照等方面,分析河池市蚕用桑树生长期内适宜的气象条件,指出低温阴雨、冰雹、暴雨、干旱、霜冻是影响当地桑树生长的几种自然气象灾害,并提出相应趋利避害的防御措施,以提高桑树产量及质量,进而提高蚕的饲养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16.
柏吉林  周景春  殷晗  张存岭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4):161-162,171
利用2015—2017年濉溪县气象局提供的气象资料和杨柳农业科学实验站品种试验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玉米缺粒与花粒期气象条件的关系。3年86个玉米杂交种缺粒与产量和吐丝后气象条件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缺粒率与行粒数、穗粒重呈负相关,与百粒重呈正相关;平均气温,尤其是平均最低气温较高,对玉米受精不利;平均最高气温较低、平均最低气温前高后低、降水量前少后多、日照充足对籽粒建成有利。  相似文献   

17.
在自然生态条件下,利用湖南及我国西南主推的10个玉米杂交种进行抗旱性鉴定方法与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对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通过产量及产量抗旱系数相关分析筛选出产量、抽雄至吐丝间隔、根深、株高和千粒重等5个指标可作为玉米抗旱性鉴定的良好参数;本文提出了综合隶属度值评价玉米抗旱性的方法,该方法鉴定抗旱强的品种是富友9号、洛玉1号、临奥1号、科玉2号、农大108,抗旱中等的为渝单7号、联合3号,抗旱性较差的有东单57、科玉1号、东单16,综合隶属度值评价结果与品种多年生产上抗旱性表现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气象条件对武汉市春季鲜食甜玉米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本文开展了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了春季鲜食甜玉米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播期推移的变化,研究了不同播期处理各生育阶段的气象要素敏感性,通过数据统计、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鲜食甜玉米产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的气象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春季鲜食甜玉米生育期在100 d左右,全生育期随播期的推迟而缩短;甜玉米产量与平均气温、有效积温、降水量和日照均有关系,可溶性糖含量主要与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玉米杂交种在不同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玉米杂交种在不同地区的生态适应性。[方法]引用国家东南区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在凤阳和阜南种植的结果,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这2组玉米生育期内所处的生态条件及产量上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光、温、水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抽雄期前后是对玉米影响最大的时期,应将玉米的抽雄期置于光、温、水三者协调的时段。[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玉米杂交种的栽培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