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以宁夏海原香水梨为试材,研究常温(20依0.5℃)贮藏条件下香水梨的果实软化形成“软儿”梨过程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细胞壁组成物的变化。结果表明院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香水梨果实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含量均有所降低;酸溶性果胶(HP)的含量和碱溶性果胶(OHP)的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水溶性果胶(WSP)在前期急剧上升,14 d后有下降的趋势;醇不溶性固形物(AIS)的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以南果梨、延边小香水梨和苹果梨为试材,比较分析耐贮性不同的梨果实贮藏中细胞壁成分变化。结果表明,耐贮性弱的南果梨和延边小香水梨果实贮藏中软化明显;乙醇不溶性物质(alcohol insoluble solids,AIS)含量明显减少;总果胶含量急剧下降,水溶性果胶含量在贮藏前期急剧增加,分别在贮藏15 d和10 d达峰值,EDTA可溶性果胶含量和碱溶性果胶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减少,说明南果梨和延边小香水梨果实贮藏中细胞壁成分大量降解。而耐贮性强的苹果梨果实贮藏中软化不明显;AIS含量减少缓慢;总果胶含量变化不大,水溶性果胶含量减少,EDTA可溶性果胶含量、碱溶性果胶含量、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变化不大,说明苹果梨果实贮藏中细胞壁成分降解较少。  相似文献   

3.
以早、中、晚熟6个新疆杏品种为材料,测定果实坐果至成熟过程中细胞壁含量、细胞壁组成物质含量、果胶酶、纤维素酶和口一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深入探究杏果实发育成熟生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杏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细胞壁含量下降;水溶性和离子型果胶含量上升,早熟品种巴都玉吕克水溶性果胶含量最高,成熟时为13.26mg/g,中熟品种轮台小白杏最低,为10.60mg/g,离子型果胶含量与其相似,两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共价结合果胶含量呈先上升,至成熟期下降的趋势;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至成熟期,纤维素下降至原含量的1/3左右;不同品种杏果胶酶活性大小依次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中晚熟品种,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纤维素酶活性整体由0.47U/g左右上升至1.42U/g左右,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规律性不强,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早、中及中晚熟果实果胶酶活性依次递减,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加工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果胶物质的积累特性,对3个加工番茄品种及不同果实生育期和不同坐果节位的果实果胶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果实的果胶物质均是由水溶性果胶(WSP)、草酸溶性果胶(OSP)和碱溶性果胶(ASP)构成。在绿熟期果实内以OSP和ASP为主,红熟期果实内以WSP和OSP为主;随着果实的成熟,果实内的WSP含量均呈上升趋势,ASP含量均呈下降趋势,OSP含量表现上升至粉红期后又逐渐降低的趋势;3个不同品种中,Q020 品种的总果胶(TP)含量最高,里格尔87 5品种的TP含量最少,Q020果实内的WSP、OSP和ASP在成熟过程中总体均高于里格尔87 5和屯河8号。  相似文献   

5.
杏果实采后细胞壁组份及水解酶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早、中、中晚熟新疆杏品种为材料,采后贮藏于(3.0±0.5)℃,定期测定果实贮期细胞壁含量、细胞壁组成物质含量、果胶酶、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研究果实采后贮藏过程细胞壁及相关水解酶变化特性.结果表明,贮藏期间,6个品种杏果实硬度、细胞壁含量下降,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升高,促进了原果胶和纤维素的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共价结合型果胶含量下降,细胞壁水溶性果胶和离子型果胶含量明显上升,最终导致果实的软化.6个杏品种中,中熟品种轮台小白杏硬度和细胞壁含量高于其他品种,表现为较耐贮藏;早熟品种巴都玉吕克含量最低,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不耐贮藏,进一步解释了中熟及中晚熟杏耐贮原因.  相似文献   

6.
桃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细胞壁多糖降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雨花3号水蜜桃果实为试验材料,分步提取不同成熟度桃果实细胞壁物质(CWM)、4种果胶多糖(CDTA-1、CDTA-2、N a2CO3-1、N a2CO3-2)、3种半纤维素多糖(KOH-1、KOH-2、KOH-3)和纤维素多糖(CWM-残渣)。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各种多糖组分中的单糖组成,探讨桃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随果实硬度的下降,细胞壁各多糖成分含量及其单糖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桃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富含半乳糖醛酸的果胶主链发生断裂,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多糖中支链阿拉伯糖、半乳糖也发生不同程度的解离。细胞壁半乳糖醛酸和半乳糖的降解与桃果实软化的启动密切相关,而阿拉伯糖的降解则可能是桃果实后熟软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利用不同硼效率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品种下胚轴诱导的悬浮细胞,研究硼对细胞生长和细胞壁组成的影响及不同硼效率油菜品种细胞壁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在0-0.5mg/L的硼含量范围内,细胞的生长速度随硼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缺硼显著提高细胞壁提取率和SDS(十二烷基碘酸钠)提取物含量,降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特别对硼低效品种影响更大。硼高效品种悬浮细胞细胞壁提取率和半纤维素含量低于低效品种,碱溶性果胶含量高于低效品种,螯合剂可溶性果胶和纤维素含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探讨不同发育时期,细胞壁组分的变化对不同品种枇杷果肉质地的影响。以果肉质地差异较大的‘解放钟’(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 cv. Jiefangzhong)和‘白梨’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 cv. Baili)为试材,分析果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壁组分的变化,分析果肉质地差异性与细胞壁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解放钟’和‘白梨’枇杷果肉水溶性果胶(water soluble pectin, WSP)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离子结合果胶(Ionic bound pectin, ISP)、共价结合果胶(covalently bound pectin, CSP)、纤维素(Cellulose)、半纤维素(semi-cellulose)、总钙和氯化钠溶性钙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在果实发育后期,‘解放钟’果肉WSP和细胞壁离子结合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白梨’(P<0.05),但两者的细胞壁共价结合蛋白含量差异不大。‘解放钟’果肉纤维素含量始终高于‘白梨’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而果肉半纤维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WSP、ISP、CSP、纤维素、半纤维素、离子结合蛋白与枇杷果肉质地形成相关,WSP、纤维素和离子结合蛋白是形成‘解放钟’和‘白梨’枇杷果肉质地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花茎挺直是评判芍药切花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但目前影响芍药花茎直立性的因素尚不完全清楚。为明确直立性不同的芍药品种发育过程中花茎细胞壁成分的变化差异,利用花枝夹角指标将6个品种划分为3个直立等级,将现蕾期到花朵盛开的过程划分成S1~S5共5个阶段,观测不同直立等级品种花茎弯曲发生的关键时期及其5个发育阶段细胞壁组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切花品种东方少女和杨妃出浴直立性最好,迟粉等3个品种花茎自S2时期起随发育逐渐变弯,晴雯自S4时期起迅速下垂。比较一致的规律是,3个直立等级的品种木质素含量随发育进程均呈升高趋势,水溶性果胶含量自S2时期起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发育前期花茎直立性和木质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发育中期花茎直立性和木质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和原果胶含量显著负相关;发育后期花茎直立性和半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和水溶性果胶含量显著负相关。研究为切花芍药品种的选育和栽培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使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了3个不同质地杨梅品种成熟果实的肉柱形态构造,并测定了果实细胞壁主要组分含量及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杨梅品种"荸荠种"与"东魁"的果实肉柱头部为圆钝型,而"硬丝安海变"的肉柱头部较为尖瘦;在3个品种果实肉柱的中心位置均可见类似维管束状组织贯穿,并均与头部顶端具有一个凸起的颗粒状物体相连接;在不同品种间肉柱横截面面积、细胞壁厚度与单位面积细胞数量差异不显著,但是东魁的肉柱横截面细胞数量显著大于其他2个品种的;硬丝安海变的果实硬度和细胞壁乙醇不溶物含量最高,与荸荠种差异显著;硬丝安海变与东魁的果实纤维素含量极显著高于荸荠种的,而纤维素酶活性与此正好相反;荸荠种的果实半纤维素含量及半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的;荸荠种的果实水溶性果胶含量最高,极显著高于东魁的;荸荠种的果实果胶酶活性最低,极显著低于其他2个品种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葡萄品种从转色期至成熟期裂果特性的调控因子,为易裂果品种在新疆高效栽培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红地球、里扎玛特、新郁、无核紫、木纳格5个葡萄品种为材料,在转色期至成熟期,测定细胞壁结构性物质水溶性果胶、原果胶、半纤维素含量及代谢水解酶PG、PEP、PL、CE活性,分析采收期细胞壁结构及细胞凋亡情况,研究细胞壁组成成分和细胞凋亡与裂果之间的关系。【结果】红地球为不易裂果品种,里扎玛特为极易裂果品种,其他3个品种为易裂果品种。红地球原果胶采收期含量最高,花后80~90 d原果胶含量增幅最高达到31.6%,里扎玛特的增幅最小为1.1%;花后70~90 d新郁和里扎玛特水溶性果胶含量增幅分别为80.8%和67.2%,红地球水溶性果胶增幅最低,增幅为26.1%,采收期果胶裂解酶酶活性下降;花后80~90 d里扎玛特半纤维素含量显著升高,增幅为134.7%,红地球成熟期含量下降,增幅为-5.9%。里扎玛特角质层不平整有断口与缺链,表皮细胞排列松散细胞间有间隙;新郁亚细胞间由于胞间质降解出现空腔;红地球角质层平整光滑,细胞排列整齐,细胞间无明显间隙。采收期里扎玛特细胞凋亡现象严重,新郁、木纳格、无核紫有不同程度凋亡现象,红地球无明显凋亡现象。【结论】随着采收时间的推移,不易裂果品种原果胶含量及增速显著高于易裂品种,水溶性果胶和半纤维素含量变化规律相反;这3个指标与裂果相关。随着果实的成熟易裂品种在细胞壁代谢相关酶的作用下降解细胞壁结构多糖,果胶转化为水溶性果胶,纤维素转化为半纤维素,致使角质层不平整出现断口与缺链,细胞出现凋亡,降低了果皮的强度及细胞壁的延伸性,诱导了裂果发生。  相似文献   

12.
以宁杞1号为试材,在果实成熟的不同时期测定细胞壁组分含量以及促进果胶分解的酶活性。结果表明:可溶性果胶、离子型果胶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成熟时又升高的趋势。共价结合的果胶在青果期含量较高,在成熟过程中不断下降。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在果实成熟时都呈下降趋势。果胶甲酯酶(PME)在青果期中的活性最高,随着果实的进一步成熟,PME活性逐渐降低,在成熟后期即红熟期又稍有上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在果实发育初期活性不高,变色期后活性急剧上升,在绿熟期、黄熟期、红熟期都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内生真菌孔球孢霉AL12号菌株对茅苍术组培苗生长及其代谢产物器官分配的影响。[方法]将内生真菌AL12与茅苍术组培苗进行共培养,比较感染前后茅苍术叶、根重量差异,检测接种AL12的组培苗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以及可溶性糖在叶片和根中的分布,并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挥发油组分。[结果]茅苍术与AL12共生后,与对照组相比,其组培苗叶片和根的鲜重和干重均有明显增加,且叶片木质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根部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可溶性糖及挥发油含量均有提高。[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与AL12共生有利于茅苍术根部发育且能促使药用成分向根中转移、积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CaCl2处理对软枣猕猴桃果实软化的影响。[方法]以野生软枣猕猴桃果实为材料进行CaCl2处理,调查果实的品质、呼吸率、乙烯发生量、细胞壁成分和果胶分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试验表明,CaCl2处理延缓了软枣猕猴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和果实硬度下降的速度;降低呼吸速率并促进了乙烯的发生;抑制淀粉降解和α-淀粉酶活性。在整个贮藏过程中,CaCl2处理抑制果胶酶的活性和延缓细胞壁(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的降解作用,对保持软枣猕猴桃果实品质,增加贮藏寿命起到了积极作用。[结论]研究可为软枣猕猴桃果实软化机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贮藏温度下不同品种猕猴桃果实软化过程中细胞壁多糖物质降解特性,以及相关果胶降解酶对猕猴桃果实软化进程的影响,测定25 ℃和4 ℃贮藏过程中徐香、金丽、晚绿猕猴桃果实的硬度、细胞壁多糖物质含量和果胶降解相关酶活性,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猕猴桃果实软化过程中半纤维素、纤维素和共价型果胶(covalent soluble pectin,CSP)含量不断降低,水溶性果胶(water soluble pectin,WSP)含量不断增加,而离子结合型果胶(ionic soluble pectin,ISP)含量相对稳定。晚绿猕猴桃各细胞壁多糖组分含量变化速度最快,金丽次之,徐香最慢。4 ℃贮藏延缓了猕猴桃果实细胞壁多糖物质的降解。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猕猴桃果实硬度与WSP含量之间均呈显著(P<0.05)负相关,与CSP、半纤维素、纤维素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果胶降解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25 ℃贮藏前期,晚绿猕猴桃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endo-polygalacturonase,PG)和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β-Gal)活性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徐香猕猴桃PG和β-Gal的活性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品种;4 ℃贮藏前期,晚绿猕猴桃中果胶酸裂解酶(pectate lyase,PL)和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α-L-arabinofuranosidase,α-AF)活性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徐香猕猴桃中PL和α-AF活性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品种。25 ℃贮藏条件下,与徐香果实软化显著相关的果胶降解酶是PG和β-Gal;4 ℃贮藏条件下,与徐香果实软化显著相关的果胶酶是α-AF和果胶甲酯酶(pectin methylesterase,PME);与金丽和晚绿果实软化显著相关的果胶酶分别是α-AF和PL。综上所述,软化最快的晚绿猕猴桃细胞壁多糖组分含量变化最快,软化最慢的徐香猕猴桃细胞壁多糖组分含量变化最慢。25 ℃贮藏前期,PG和β-Gal活性在晚绿中最高,在徐香中活性最低;4 ℃贮藏前期,PL和α-AF的活性在晚绿中最高,在徐香中最低。这些果胶酶活性的差异是导致晚绿果实软化较快而徐香果实软化较慢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细胞壁酶活性与甜橙果实质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在中亚热带生态类型的江安罗伯逊脐橙和伏令夏橙果实生长发育全过程中的果胶甲酯酶(P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与果胶、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HC)、木质素(lignin)等果实质地成分的相关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PE、PG和Cx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直存在,不同种类甜橙的PE、PG活性都以成熟期为转折点;随着PG和PE两种酶活性的增加,果胶物质分解,果实硬度下降,Cx活性对细胞壁中难溶态半纤维素含量影响最大;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进程,果实内木质素的含量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采前乙酰水杨酸处理对厚皮甜瓜果实后熟及软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耀娜  王毅  毕阳  李生娥  姜红  朱艳  王斌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0):1862-1872
【目的】研究果实发育期间乙酰水杨酸(ASA)4次喷施处理对厚皮甜瓜果实采收及贮藏期间后熟和软化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为采后调控提供参考。【方法】以‘玛瑙’厚皮甜瓜为试材,采用1 mmol·L-1 ASA分别在甜瓜幼果期(花后2周)、膨大期(花后3周)、网纹形成期(花后4周)及采前48 h四个时期连续喷施处理,测定果实采收及冷藏期间(7℃,RH 55%—60%)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硬度、细胞壁组分以及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采前乙酰水杨酸处理可有效降低甜瓜果实采收时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使果实贮藏期间呼吸和乙烯跃变峰的出现时间推迟1周。ASA处理提高了果实采收时的硬度及原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s)含量,延缓了原果胶向可溶性果胶的转化,维持了较高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HRGPs水平,有效保持了贮藏期间的果实硬度。采前ASA处理显著降低了采收时和贮藏期间甜瓜果实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主要抑制了果实果胶甲酯酶(PM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和β-葡萄糖苷酶(β-Glu)的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处理果实的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β-葡萄糖苷酶(β-Glu)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处理果实的硬度与果胶甲酯酶(PME)活性、原果胶和半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纤维素酶(Cx)活性和可溶性果胶(WS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采前ASA处理可促进甜瓜果实发育期间细胞壁物质的合成,有效抑制甜瓜果实采收及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降低胶甲酯酶(PM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和β-葡萄糖苷酶(β-Glu)等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阻止细胞壁物质的释放,有效维持了冷藏期间的甜瓜果实硬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蔗渣中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离条件。[方法]在溶剂-酸-水混合体系中对蔗渣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进行蒸煮分离,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优化,得到最佳的分离条件。[结果]通过响应面分析法预测最佳的分离工艺条件为溶剂浓度(v/v)69.63%、酸浓度(v/v)6.41%、反应时间4 h,此条件下模型预测的半纤维素水解率为98.07%、纤维素存留率为92.49%、木质素去除率为66.72%,验证试验半纤维素水解率为99.00%、纤维素存留率为92.08%、木质素去除率为67.06%,接近理论值。[结论]研究结果可较好地用于蔗渣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