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6 毫秒
1.
尾叶桉种源/家系遗传变异与早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尾叶桉(EucalyptusurophyllaS.T.Blake)是桉树中最速生的树种之一,分布在印度尼西亚,8~15°S,海拔300~3000m。本世纪20年代已引入巴西。80年代世界上一些国家开展了种源试验,证明尾叶桉存在种源间、种源内变异[1~3]。1965年我国华南植物园引种4个种源,80年代中期在广西东门林场也开展了试验[4]。为了把尾叶桉的选育种和遗传改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加快改良进度,本研究采用种源/家系两水平的试验方法,一次性达到优良种源与家系的选择,以指导今后尾叶桉的正确引种,并将试验林改造成实生种子园,同时为建立无性系种子园,培养育下一代育种…  相似文献   

2.
对尾叶桉11个种源174个家系2 3年生试验林的生长与抗风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尾叶桉种源间、家系间、区组间的差异以及种源与区组、家系与区组的交互作用均极显著。台风对尾叶桉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造成风折,占整个试验林木的22 5%。尾叶桉种源 家系的生长性状与其抗风性能呈显著的负相关;通过对174个家系的生长和抗风性的综合指数选择,初步选出了32个适合粤西生长的既抗风、生长又快的家系。  相似文献   

3.
尾叶桉种源—家系生长与抗风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尾叶桉11个种源174个家系2.3年生试验林的生长与抗风性进行了浏定,结果表明:尾叶桉种源间、家系间、区组间的差异以及种源与区组、家系与区组的交互作用均极显著。台风对尾叶桉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造成风折,占整个试验林木的22.5%。尾叶桉种源,家系的生长性状与其抗风性能呈显著的负相关;通过对174个家系的生长和抗风性的综合指数选择,初步选出了32个适合粤西生长的既抗风、生长又快的家系。  相似文献   

4.
尾叶桉生长调查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结果表明:1.尾叶桉在雷州地区的生长显著比其他的一些引种桉树速生:(1)尾叶桉和13个树种(种源)(以窿缘桉作对照)的引种生长比较,1年生、2年9个月生和3年2个月生,尾叶桉的树高、胸径、材积均高于13个树种(种源)和对照;(2)尾叶桉与雷林1号桉(50号)、刚果12号桉、窿缘桉(对照)等进行造林对比试验,3年半生,尾叶桉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均居几个树种之首,分别为对照的164.2%、161.3%和435.3%。2.尾叶按的抗风力较强。3~5年生的3片尾叶桉林,1984年和1985年受到两次阵风10~11级的强台风袭击,风害率为10.1%~19.6%,而同龄的窿缘桉、小帽桉、葡萄桉等风害率高达26.1%~55.3%。  相似文献   

5.
一、尾叶桉的引种东门林场于1985年引种尾叶桉,系统地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尾叶桉种源试验。现已引种11个不同地理种源,人工造林面积310.5公顷。一年成林,3.5年生不同施肥水平的平均蓄积量达61.11立方米/公顷,比本地窿缘桉增产108.99%,最高达113.96立方米/公顷,年增长量32.56立方米/公顷;平均经济效益比窿缘桉提高161.5%,大面积生产造林,4年生平均年材积生长量18.36立方米/公顷。建立采种母树林22.1公顷,实生种子园4个,无性系种子园1个,种子园总面积8.8公顷。初选优良表现型个体191株,萌芽率97.5%,优良无性系平均扦插生根率77.24%,最适季节扦插生根率达100%。优良尾叶桉×巨桉人工杂交组合F_1代年生长量5.65米,最高  相似文献   

6.
尾叶桉家系试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尾叶桉三年的家系试验研究,发展尾叶桉不同家系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生长差异,来源于优良种源的家系其生长多数表现较好,把材积和胸径作为选择的主要性状,以接近大于性状总平均值一个标准差为标准进行家系选择,初步筛选出9210和9211两个家系为较优家系,选择率为8.0%;三年生幼林各家系年度生长量表现出极密切的相关,为家系早期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 13个尾叶桉×细叶桉杂种、10个尾叶桉×赤桉杂种、1个尾叶桉× (尾叶桉×细叶桉 )杂种、1个尾叶桉种内控制授粉子代、5个尾叶桉母本的自由授粉子代和 1个尾叶桉×细叶桉F1自由授粉子代的比较研究表明 ,家系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差异均达 0 0 1显著水平。选择出优良杂种和子代 14个以及优良单株 12株。优良单株可以作为无性系比较试验的材料 ,优良杂种的优良单株可以用于建立下一世代的育种群体。这为优良杂种单株的无性系化和进一步的桉树杂交育种提供了有效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8.
闽西北适栽桉树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闽西北进行了多批桉树树种引种或种源家系试验,结果表明:适宜闽西北地区推广种植的桉树有巨桉、邓恩桉、柳桉和赤桉,其中赤桉、邓恩桉最为耐寒。可以推广到闽西北大部份地区,巨桉、柳桉适宜闽西北较低海拔、绝对最低温度在-5℃以上的地区,但需要选择适宜的种源。树种内种源和家系间的生长性状、抗寒性存在显或极显差异,单株间的生长差异比家系间的生长差异大,而家系间又比种源间大。此外,桉树树种原产地的雨量分布情况对决定引种桉树极为重要。在高温潮湿的福建地区不适宜引进冬雨型桉树树种。  相似文献   

9.
三明巨桉种源/家系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澳大利亚引种30个不同种源98个家系的巨桉进行遗传测定,5年生时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差异显著,冻害指数变异明显。通过联合选择,选择优良种源10个,优良家系26个,优良单株90株,选择效果明显。这些材料,经中试后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桉树采种母树林和种子园营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母树林和种子园要以树种(种源)选择为基础,选择立地较好、交通方便、远离同缘树种的园地;保留密度是影响种子园产量的主要因素,尾叶桉母树林保留约175株/hm^2为宜,尾叶桉、巨尾桉、巨桉种子园保留300~450株/hm^2为宜,赤桉、园角桉保留400~600株/hm^2;加强对母树林和种子园的土壤、树体管理,合理配置种子园无性系(家系);家系试验转化为种子园是营建种子园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选自尾叶桉第1代种子园的72个优良家系为研究材料,对它们10年生树高、胸径、材积、树皮厚度、木材密度指数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和遗传力估算。结果表明:研究的所有性状在家系母本的种源间、家系间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16.85cm、14.16m、0.117m3,平均树皮厚度和木材密度指数分别为0.93cm和28.23;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单株遗传力在0.142~0.174之间,树皮厚度和木材密度指数的遗传力分别为0.061和0.143。从中筛选出17567、16682、17565为优良种源,109、121、97、103等家系为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2.
对3年生尾叶桉实生种子园建园家系的生长性状、干形和枝冠形质性状及开花结实率的遗传分析表明:随林龄的递增,生长性状、干形和枝冠形质性状的遗传力在种源、家系和单株三层次逐渐变小并有稳定的趋势,且种源遗传力>家系遗传力>单株遗传力。利用BLUP方法估算家系和家系内个体育种值,并对建园家系、个体进行筛选,为种子园的遗传间伐提供依据。经遗传分析表明:尾叶桉SSObs种子园的遗传遵循加性 显性基因型遗传模式。从2个对照良种与建园家系的比较结果看,在SSObs种子园中,材积生长量大于CK1、CK2的优系有38个和39个,分别占建园家系总数的84.4%和86.7%;干形指标大于CK1、CK2的优系有30个和35个,占建园家系总数的66.7%和77.8%,表明建园的绝大多数家系其遗传品质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13.
Harwood  C.E.  Alloysius  D.  Pomroy  P.  Robson  K.W.  Haines  N.W. 《New Forests》1997,14(3):203-219
Provenance/family trials of Eucalyptus pellita F. Muell were established at three seasonally-dry tropical sites in northern Australia (two in north Queensland and one on Melville Island in the Northern Territory), and at Luasong, a tropical site with year-round high rainfall and humidity in Sabah, Malaysia. After 2–3 years, it was clear that New Guinea provenances outperformed Queensland provenances in their survival, growth and form, and in their crown health, in the humid tropical environment of Luasong. New Guinea provenances were also clearly superior to Queensland provenances in their growth and form at Melville Island, but less clearly so at Cardwell, Queensland. Among Queensland provenances, Helenvale and Kuranda were superior to the more northerly Cape York provenances, Tozers Gap and Lankelly Creek, while there was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New Guinea provenances tested, Bupul-Muting (Irian Jaya) and Keru (Papua New Guinea).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rowth traits, form and survival were demonstrated between families within provenances. In a species/provenance trial at Luasong, E. pellita displayed better growth and survival than tropical provenances of E. grandis and E. urophylla, but was inferior in growth and crown health to Acacia mangium.  相似文献   

14.
以7个种源的194个尾叶桉家系试验林为材料,初选尾叶桉优树48株,优势木240株。综合评定尾叶桉选优标准为胸径、树高、材积分别超过5株优势木均值的10%、13%、17%,超过林分平均木均值的13%、16%、25%;确定干形、分枝均匀度为优树选择时需要考虑的2个主要形质指标。  相似文献   

15.
对2.5 a生尾叶桉26个种源194个家系测定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生长量最大的种源为20687号,其树高、胸径、材积平均值分别为10.41 m、10.43 cm、0.040 64 m3,分别是种源群体均值的111.10%、114.36%、135.60%。生长量最大的家系是89号,其平均单株胸径、树高、高径比和材积分别为10.61 cm、10.30 m、0.99和0.042 08 m3,分别是群体均值的118.28%、110.28%、95.19%、143.47%。通过综合权重评分法共筛选出来自12个种源的36个早期表现较优良的尾叶桉家系。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东部地区桉树树种/种源试验*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南岛东部进行的桉树11个树种79个种源试验,5年的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种源间生长差异极显著,来自印度尼西亚Mt.mandiri的尾叶桉12895种源是所有参试树种/种源中表现最好的,树高、胸径和每公顷材积分别为13.82m、12.54cm和128.34m3。同一树种种源间生长差异也极显著,最佳种源的每公顷材积与最差种源相比,尾叶桉为8.46:1,细叶桉5.86:1,赤桉5.32:1和巨桉3.04:1。细叶桉、赤桉和巨桉种源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与原产地纬度显著负相关,尾叶桉种源与原产地海拔高极显著负相关。本文提出了适合海南岛东部地区生长的树种和种源。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