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3 毫秒
1.
银屑病目前被认为是多基因遗传病,关于遗传方式,有认为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有不完全外显率,亦有认为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相似文献   

2.
应用常染色体上的标记基因研究能够加快数量性状的遗传进展。亲代由标记基因遗传给后代的加性遗传方差值可以用来测定标记基因这种效益。分别在个体水平上以及在复合连续平衡的分离群体水平上建立了标记基因加性遗传方差值的理论方程。这些方程包括与标记基因连锁的数量性状位点数、这些数量性状位点的效应值以及与标记基因有关的重组率。并就分离群体中标记基因加性遗传方差的期望值进行了推导。在分离群体的系谱选择方案中,常染色体上遗传方差中绝大部分与位于该染色体上的标记基因相关。对于牛的一个平均长度染色体来讲,这部分值大约是该染色体孟德尔分离方差值的40% 。标记基因的位置效应和干扰因素对这一期望值的影响是很小的,而染色体的长度对期望方差值影响很大。如果标记基因缺乏多态型以及染色体替代效应估计偏差会大大降低MAS的选择效果。常染色体上标记基因遗传方差期望值的大小表明:即使当标记基因处在一个非活动位点,在分离群体中,仍有较大的染色体替代效应存在。  相似文献   

3.
遗传标记是指可追踪染色体、染色体某一节段、某个基因座在家系中传递的任何一种遗传特性。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可遗传性,二是可识别性。因此,生物的任何有差异的突变型均可作为遗传标记。遗传标记主要包括形态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DNA分子标记四类,本文对犬微卫星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的被毛突变小鼠遗传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所发现的一种新的BALB/c突变小鼠的遗传特性,包括遗传规律、染色体组型和G带核型以及19个生化基因部位进行了研究。该突变小鼠是由1对基因突变所致,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呈半显性遗传。3种表型小鼠的正常核型、G带核型以及所测定的所有生化基因部位间无明显差异,且与正常BALC/c小鼠的一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夏洛来、利木赞、西门塔尔三个品种共98头种公牛染色体的遗传检测,在加系夏洛来牛中发现一例1/29染色体罗伯逊易位纯合种公牛及后代1/29罗伯逊易位杂合母牛一例。讨论了1/29染色体罗伯逊易位对繁殖性能的影响。三品种种公牛Y染色体均为中部着丝点,X染色体有中部着丝点和亚中部着丝点两种类型,在品种间呈多态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蛋用朝鲜龙城系栗羽鹌鹑及其突变系白羽和黄羽鹌鹑的红细胞和血浆酯酶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细胞酯酶Es-Ⅰ、Es-Ⅲ和血浆酯酶Es-3、Es-4均存在遗传多态性,其中Es-Ⅰ和Es-Ⅲ、Es-3分别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和B控制,各出现3种表型A、AB和B。Es-4出现2种表型即有带型和无带型,受显性基因Es-4^A和隐性基因Es-4^a控制。经适合性x^2检验,3群体在红细胞酯酶Es—Ⅰ位点的基因分布均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1)。黄羽和白羽鹌鹑的红细胞酯酶Es-Ⅲ和血浆酯酶Es-3两个位点,均处于遗传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7.
遗传病指某些必需有一定的遗传因素按一定方式从上代垂直传递到下代的疾病。按其遗传方式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病。单基因遗传病与遗传病有关的病理基因只有一对,这种病叫做单基因遗传病。它是按照孟德尔定律遗传的。因此又可以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性连遗传。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这种单基因遗传病在常染色体上任何一个染色单体有病理  相似文献   

8.
深受中国消费者青睐的青胫性状受隐性伴性基因或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控制。为探明培育品系W系青胫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分子基础,本研究首先选取W系黑羽青胫与洛岛红黄羽黄胫的成熟公、母鸡(1♂∶5♀)进行正反交试验,然后对后代中青、黄胫母雏各4只的胫部皮肤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正交后代有青胫293只(♂172只,♀121只),黄胫51只(♂20只,♀31只); 反交后代有青胫256只(♂156只,♀100只),黄胫73只(♂29只,♀44只),正或反交后代均有两种胫色,且青胫显著多于黄胫,表明W系青胫性状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将有胫色分离的杂交组合后代按胫色、羽色统计,青、黄胫个体分别为黑、黄羽,青、黄胫分离比符合1∶1(121∶117),因此青、黄胫性状或黑、黄羽性状可能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雏鸡的胫部皮肤转录组测序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黑色素生成通路(P < 0.01),Mc1r基因和已知参与黑色素合成的基因如TyrTyrp1在青、黄胫皮肤中的表达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另外,一些尚无报道参与胫色形成的基因如Wnt16、Wnt3aFzd10等也存在极显著差异。青胫性状的形成除涉及显著富集的黑色素生成通路外,还涉及细胞外基质与受体信号、信号传导、细胞骨架与迁移、细胞黏附、鞘脂与糖脂代谢。综合遗传分析与转录组分析,本研究推定培育品系W系中的青胫性状受Mc1r基因控制,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青胫性状的形成涉及多个信号通路,这为青胫性状形成机制的阐明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川南常羽乌骨鸡三种羽色系的纯繁、杂交以及与三个浅肤品种的杂交,初步揭示了川南常羽乌骨鸡肤色的遗传现象。结果表明,所用乌骨鸡的肤色主要受遗传控制,存在杂合类型,黑羽系和麻羽系的肤色遗传较为稳定。乌肤性状终生不变,且与趾色、肉骨及肉膜色高度相关。乌肤公鸡与不同浅肤母鸡的杂交后代可表现出较高的不同的乌肤比例,表明适当引入浅肤血缘尚可保持乌骨鸡的乌色性状。  相似文献   

10.
豫医无毛小鼠遗传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时遗传规律、G带核型、13个生化标记位点及毛色基因等的测定,观察了豫医无毛小鼠的遗传特性。结果:该突变小鼠遗传性状符合孟德尔定律,且无性别差异;G显带核型分析发现,大带带型与正常昆明小鼠基本相同;生化标记位点纯合;毛色基因型为AABBccDD。结论:该突变无毛小钉是常染色体上单一隐性基因突变所致,毛色基因纯合,遗传纯度达近交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近10年来我国牦牛染色体研究的情况,认为牦牛与普通牛在部分常染色体和Y染色体结构上的差异是导致犏牛雄性不育的原因之一,并指出我国牦牛染色体的研究,今后应以染色体带型标准化,染色体带型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牦牛与其它牛种染色体的比较研究等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的论述了藏系绵羊在表型和地域、形态学遗传标记、细胞学遗传标记、生化遗传标记和分子遗传标记等不同方面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概况,说明了藏系绵羊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水平,因此有必要对藏系绵羊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尤其加强DNA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畜牧科学》2003,24(6):23-26
概述了家鸡的染色体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染色体分带的研究进展,对家鸡染色体棱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染色体技术在家鸡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即:家鸡起源进化和亲缘的关系;远缘杂交不育机理;种鸡的细胞遗传学检查;染色体水平的遗传标记;家鸡的基因定位;性别决定机制与性别控制。  相似文献   

14.
桑蚕人工饲料摄食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勇  杨明观 《蚕桑通报》1990,21(3):27-29
关于桑蚕人工饲料摄食性遗传的研究,有一些报道。山本、清水(1982)曾报道高摄食性日115号和气食对低摄食性汉川和丰圆表现为完全显性,并认为与摄食性有关的基因不在性染色体上,而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主基因控制。藤森(1982)分析了食性异常蚕“泽丁”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遗传方式,推测高摄食性的“泽丁”对低摄食性“汉川”筹品种表现为完全显性,高摄食性受显性主基因控制。另外,水泽(1980)利用限性卵调查雌雄蚕的摄食性差异,认为雌蚕的  相似文献   

15.
肥胖基因(Obese,Ob)于1950年首次在小鼠体内被发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Zhang Y等人通过定位克隆技术从C57BL/6J(B6)突变系小鼠体内获得小鼠Ob基因cDNA的完整序列,从而掀起了Ob基因的研究高潮。肥胖基因的产物——瘦蛋白(Lep—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牛角组织结构与发育、影响牛无角性状的相关基因进行简要概述,统计分析辽育白牛无角性状的表型遗传特点。结合现有研究结果认为,辽育白牛无角性状可能不是由常染色体上等位突变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突变,而是一种遗传特征较为复杂的质量性状;利用父母表型选种选配方式开展辽育白牛无角新品系选育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滩羊种质及血液遗传标记研究Ⅲ.血清运铁蛋白(Tf)多态性的研究李积友,纬建林,白雅琴,于轩(甘肃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兰州730030)前言1958年Ashton首次在英国绵羊血清中,发现了14种Tf表型,受常染色体上5个共显性复等位基因控制(TfA、T...  相似文献   

18.
猪品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猪品种的体型外貌、染色体带型、血型和蛋白质以及DNA分子水平等几个方面对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论述 ,并对遗传多样性的度量参数作了分析。认为猪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是保种和利用的理论基础 ,从形态到DNA分子水平对猪品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在遗传资源大量流失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已封闭饲养40多年的AMS封闭群大鼠的正常核型,G带核型和生化金矿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群大鼠染色体数目为42条,其中第2和第4-10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为末端着丝粒,第14条常染色体为中着丝粒,第1,3,11-13,15-20条染色体为亚中着丝粒,X染色体缺乏多形性,为单一的Xt型;染色体G带带型基本上与标准模式图相符。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川南常羽乌骨鸡三种羽色系的纯繁、杂交以及与三个浅肤品种的杂交,初步揭示了川南常羽乌骨鸡肤色的遗传现象。结果表明,所用乌骨鸡的肤色主要受遗传控制,存在杂合类型,黑羽系和麻羽系的肤色遗传较为稳定。乌肤性状终生不变,且与趾色、肉骨及内膜色高度相关。乌肤公鸡与不同浅肤母鸡的杂交后代可表现出较高的不同的乌肤比例,表明适当引入浅肤血缘尚可保持乌骨鸡的乌色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